写话教学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有效开展二年级写话教学--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方案个例篇一如何有效开展二年级写话教学--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方案个例一、引言二年级写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阶段。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初步的写话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面临着学生写话兴趣不高、写话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开展二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当前二年级写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有效的写话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二年级写话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初步的写话能力。
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二年级写话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已有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有效的写话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研究方案。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四、研究内容现状分析:对当前二年级写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
目标制定: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写话教学目标。
方法探索: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总结有效的写话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境创设、句式训练、范文引导等。
实践检验:将所探索的方法和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检验其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总结提升: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推广的写话教学经验。
五、预期成果形成一套有效的二年级写话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实践检验,证明所探索的方法和策略具有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二年级写话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为学生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初步的写话能力。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怎么写1. 引言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际教育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了解、解释和改善教学实践。
本文将介绍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帮助教育从业者更好地进行案例分析研究。
2. 教育教学案例的选择选择适合的教育教学案例是进行案例分析的首要步骤。
教育教学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教育现实问题,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详细信息供分析。
选择案例时可以从教育实践中收集,也可以通过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获得。
3.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基本过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基本过程:3.1 定义问题根据选定的教育教学案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教师的教学策略等。
3.2 收集案例资料收集与教育教学案例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教学材料、学生作业、教师反思和观察记录等。
通过充分收集资料,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案例的背景和细节。
3.3 分析案例在分析阶段,首先需要对案例进行整体的描述和概括。
然后,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可以采用对比分析、因果关系分析等方法来辅助分析。
3.4 提出建议基于对案例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建议应该具体、可操作,并与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相匹配。
建议不仅要针对教学实践,还可以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4.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是两种常用方法的介绍:4.1 基于理论框架的分析基于理论框架的分析方法是将教育教学案例与教育理论相结合,通过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案例。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概念,对案例进行解读和解释。
这种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并提供理论支持作为分析和建议的依据。
4.2 协作式分析协作式分析是指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多人分析和讨论案例可以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案例题目:看图写话《春天真美丽》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提高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教学本课需要一课时。
学习者特征分析一年级小学生,他们缺乏观察能力,所以,观察图画无目的、无顺序,口头表达能力差。
因此,教学时。
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1.积累春天的词语。
2.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并能用几句话说出图里都有什么。
3.结合生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能看图写几句话,通过看图写话,激发热爱春天的情趣教学方法1、通过教材或课外书,指导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训练用词语口头说话。
2、联系用规范化的句式说话。
由补充句子到自己说完整的句子。
3、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说话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许多大文学家为此写下优美的诗篇、朗朗上口的文章。
下面咱就要来比一比有关春天的积累了,看看谁是语言的富翁,可以是一个词、一首诗。
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二、整体观察师:这么多有关春天的诗文,老师太想去大自然看看了,咱们一同前往。
【百度图片】春天景色的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F%B4% CD%BC%D0%B4%BB%B0%B4%BA%CC%EC%C0%B4%C1%CB&in=30771&cl=2&lm=-1&st=-1&pn=13&rn=1&di=63102147060&ln=1078&fr=&fm=result&fmq=1331705420320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3&-1&di63102147060&objURLhttp%3A%2F%2Ffile1.tea%2FeBooks%2FUpCourses%2FDownLoadPath%2F201104%2Fcourseshow_20110402103119.jpg&fromURLhttp%3A%2F%%2Fcourseshow%2Fnewcourse%2Fcoursecontent.aspx%3Fid%3D2282&W200&H148&T12705&S6&TPjpg师:色彩鲜艳的春景图,谁能用一句话来夸一夸春天的美呢?师:刚才同学们的夸赞表达了我们对春的喜爱,咱们就把它作为看图写话的第一句。
利用绘本指导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绘本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来指导学生进行写话教学。
下面是一个2000字的中文论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绘本来进行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
一、绘本在写话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1. 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绘本中的情节、人物、描写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绘本中的对话和描述语言往往是真实的日常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3. 培养学生的眼观手动能力:绘本中的插图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来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眼观手动能力。
4.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绘本的篇幅相对较短,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绘本在写话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1. 绘本导读:教师可以选择一本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绘本,通过导读绘本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绘本的封面、插图等内容,感受绘本的氛围,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绘本欣赏:教师可以放映绘本的插图,让学生欣赏绘本的美丽图画,并引导学生对绘本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描述。
教师可以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绘本的内容。
4. 绘本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绘本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或一幅插图,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扩写或创作新的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合理的写作。
5. 绘本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本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思路,互相学习和进步。
三、绘本写话教学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份绘本写话教学案例分析,以《小毛球的冒险》为例:1. 绘本导读:教师让学生观察《小毛球的冒险》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想故事的内容。
教师提问:你猜小毛球会有什么冒险?3. 绘本讲解:教师逐页讲解绘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绘本的情节和人物。
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1)一年级写好一句话的训练低年级写话训练可按“练句—连句”的程序进行,即一年级以写好一句话为主,二年级进行“连句成段”的句群训练。
一年级“练句”,从能写一句话到写好一句话。
小学生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口头作文”,即说话训练,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训练。
如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在原来大量的“听说一句话”训练的基础上,我们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
教师重在鼓励学生动笔,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写完整通顺的句子,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
开始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动笔写即可,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
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
到一年级下学期则分阶段进行“写好一句话”的训练。
1.练写“四素”句。
“四素”句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记叙文的要素的句子(见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使学生认识“四素”句。
如:“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
”(《王冕学画》)教师将句子作如下分析: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了做什么?夏天的傍晚王冕湖边放牛(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这样,学生一般就能理解什么是“四素”句。
老师即可引导他们按照这样的形式写句子。
学生会写后,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诸如“爸爸吃过午饭后立即赶到医院值班”(人、时、地、事)、“星期天,公园里有许多老人在下棋”(时、地、人、事)的句式,并且让他们练写。
练写“四素”句,其内容依然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四素”句要素齐全,意思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练写“10句”。
即“看”“听”“说”“想”“感”“在”“是”“有”“被”“把”句。
例:我看见一只小鸟落在草坪上。
(“看”句)李奶奶听到一阵敲门声。
(“听”句)李奶奶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深入
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们以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一堂小学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的内容。
在学生开始复述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几名学生虽然能够流利地复述短文的内容,但却缺乏对短文的深入理解,只是机械地复述文字,缺乏对文章内涵的把握。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老师针对这些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了个别辅导,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短
文的内涵,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而不仅仅是记住文字。
其次,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此外,老师还布置了一些相关的阅读题目,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练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老师发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并且在课堂上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干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工作,通过对实际案
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重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可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
在某高中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理解。
在课堂上,老师反复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老师决定采用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老师收集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常见困惑和疑问,然后选取了一个具体的案例,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以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来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老师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个题目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上。
接下来,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案例分析的讲解。
她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最后,老师对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分析,老师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困惑,还培养了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它也能帮助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多加运用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下面将以一则教育教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一个概念,小明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
课后,小明也没有主动复习,导致考试成绩再次不理想。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小明的学习情况。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明在课堂上没有及时明白问题,也没有主动复习,这说明小明在学习上存在 passivity 和不积极主动的问题。
其次,需要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
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及时发现小明的困惑,也没有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导致小明的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
针对小明的学习 passivity 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更加互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和复习,帮助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为教学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希望教师和学生都能重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小学口语教学案例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口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文将分析一个小学口语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
案例描述:在某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采用了游戏式教学的方式进行口语教学。
在这节课上,老师首先给学生讲解了一些常用口语表达,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动对话。
“课堂之星”环节是课堂的高潮,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口语表达。
评析和分析:这个口语教学案例中,采用了游戏式教学,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小组互动对话,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口语表达,培养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而“课堂之星”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案例的启示: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游戏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口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创设真实的语境:在口语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很重要。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口语表达。
3. 提供充分的互动机会:口语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挑战和困难。
教师应该积极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5. 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在口语表达中,学生可能存在语法错误或发音不准确等问题。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反馈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口语教学中,通过游戏式教学、创设真实的语境、提供充分的互动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以及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
口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交流需求。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在教育工作中,教学案例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深度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进而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就是一则关于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
某校某班地理课上,老师正在进行讲解,课堂气氛比较平淡,学生们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
老师注意到这一点后,决定改变教学策略。
他停下手中的讲义,走到课桌前,开始和学生们互动起来。
他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同时,老师还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通过感官感知来理解地理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了他们普遍对地理知识的不感兴趣的问题,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有效地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对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有效调整。
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思考,并与同学分享。
教师点拨评价。
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新方法——写留言条。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有事情要通知对方时,对方却不在,而我们又联系不上对方,也没有时间等,这时我们可以写张字条留给对方,这就叫留言条。
知识讲解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例子,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小新外婆打来电话告诉了小新什么事情。
2.提问学生小新该怎样告诉自己的妈妈呢?(学生回答——给妈妈写留言条)
3.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小新写给妈妈的留言条。
4.借助小新给妈妈写的留言条,给学生讲解留言条的格式。
5.引导学生一起梳理留言条的组成部分。
(1)称呼:是留给谁的。
(2)正文:有什么事。
(3)署名:谁写的就写谁的名字。
(4)日期:写留言条的时间。
1.先写是留
给给谁的
3.最后
写自己
的名字。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范文在幼儿教育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幼儿教育案例分析的范文。
案例,小明在幼儿园不爱说话。
小明是一名3岁的幼儿园小班学生,他在幼儿园不爱说话,经常一个人玩耍,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老师观察到小明的这种行为后,开始关注他,并与他进行交流,但小明仍然不愿意说话。
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小明不爱说话的原因。
可能是性格内向,也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造成的。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家庭背景,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其次,我们要重视与小明的沟通。
老师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培养他的自信心。
同时,老师还要和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共同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要为小明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在幼儿园中,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小明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故事,引导小明主动参与,激发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小明不爱说话的方法,了解原因,重视沟通,创造交流机会。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范文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幼儿教育案例分析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幼儿教育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希望您在教育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去年的树》案例分析一、角色互换,情感体验▲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实录片段:师:鸟儿和树天天在一起,可是冬天来了,这对形影不离的“知己”要分手了。
此时,树恋恋不舍地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走近一生跟前)师:你舍得我走吗?(生:舍不得)师:那就请你深情地说----生1: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多么美好的约定啊,多么深情的恳求啊。
小鸟,你愿意吗?(师走近另一生跟前)生2:我愿意。
(充满深情)师:那就深情地回答我----生2: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还唱歌给你听。
你等我吧。
(声音颤动、情深意真)师:(深情地)再见了,小鸟,再见了,朋友,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对全班同学)你们愿意吗?读----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了,小鸟的依依惜别,树的恋恋不舍。
小鸟带着它的承诺飞走了,树怀着它的希望等待着。
……▲分析:教师在深情的叙述中,把学生带入通话的意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小鸟,化成小树了。
教师诗意的语言,感染了学生,师生间的互动,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感动了:动情地朗读,动情地表达,动情地向往,这正是教师指导朗读的功夫。
动情缘于细腻的教学风格,细腻缘于深厚的教学功底。
因动情课堂由此而精彩,因细腻教育由此而无痕。
有人说,被教育者,当他知道自己在接受教育时,教育效果最差。
所以,我们崇尚“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向往“大爱无言,大雪无痕,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在这环节的设计,正彰显了这种教学效果。
二、披情入文,写出精彩▲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课文链接在《去年的树》一课中,有这样的一段:“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是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实录片段:师:小鸟四处寻找,终于找到树了。
可是,却不见树的身影了,只留下它的“灯火”在闪烁。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此时描写鸟儿的句子。
生读(读出感情了)师:老师很奇怪,在这短短的几句中,小鸟却看了灯火两次。
低年级写话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 新课标十分强调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要求我们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该如何更有效指导学生来学写话呢? 以下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案例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案例一这是一个很好的看图写话训练素材,图为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动物园看动物,他们围在一群猴子的旁边看得很开心的场景。
上课伊始,我就宣布:“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练习看图写话,我们先来观察这幅图,一会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好吗?”——“好!”(学生有些有气没力)“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开头空两格,写话内容要包括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如果能在写的时候用上一些好词就更好了,明白吗?”——“明白!(只从教室的个”别几个角落依稀听到了学生的回答,其他人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我有些失望和不满,但是心想通过下面的观察,应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写出他们想说的话。
于是我调整了一下心态,继续说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图)“公园!”“动物园!”“花园!”……“恩,这里啊应该是动物园,瞧,有那么多的猴子在呢!那你们说现在应该是什么时候?”“早晨!”“春天!”……“恩,最好是写星期天吧,那你们看这图上有什么?”我继续穷追不舍。
“有假山,有草,有树。
”“有好多猴子,还有很多小朋友。
”“对拉,我们来看看这些小猴子,多可爱啊!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吃东西。
”“他们在玩。
”“你看这两只猴子,是不是在挠痒痒啊?”我看学生说不出来,就加以引导着,“你再看这只站在最高的地方的猴子,它是不是好象在望着远方呢?”——“是!”“小朋友们,我们已经找到了时间(星期天)、地点(动物园)、什么人(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在看猴子,有的猴子在挠痒痒,有的猴子在吃东西,还有的猴子望着远方)。
看图写话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用语言清晰、连贯地表达图片内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倾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图片,能够用语言表达图片内容。
2.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图片,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若干幅图片,涵盖不同主题和场景。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2. 观察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的细节。
3. 想象与表达: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展开想象,用语言描述图片,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 分享与讲评: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倾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适当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文质量和互相评价,评价学生在看图写话方面的进步。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看图写话的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低年级写话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新课标十分强调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要求我们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该如何更有效指导学生来学写话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案例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案例一
这是一个很好的看图写话训练素材,图为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动物园看动物,他们围在一群猴子的旁边看得很开心的场景。
上课伊始,我就宣布:“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练习看图写话,我们先来观察这幅图,一会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好吗?”——“好!”(学生有些有气没力)
“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开头空两格,写话内容要包括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如果能在写的时候用上一些好词就更好了,明白吗?”——“明白!”(只从教室的个别几个角落依稀听到了学生的回答,其他人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我有些失望和不满,但是心想通过下面的观察,应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写出他们想说的话。
于是我调整了一下心态,继续说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图)“公园!”
“动物园!”
“花园!”……
“恩,这里啊应该是动物园,瞧,有那么多的猴子在呢!那你们说现在应该是什么时候?”“早晨!”
“春天!”……
“恩,最好是写星期天吧,那你们看这图上有什么?”我继续穷追不舍。
“有假山,有草,有树。
”
“有好多猴子,还有很多小朋友。
”
“对拉,我们来看看这些小猴子,多可爱啊!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吃东西。
”
“他们在玩。
”
“你看这两只猴子,是不是在挠痒痒啊?”我看学生说不出来,就加以引导着,“你再看这只站在最高的地方的猴子,它是不是好象在望着远方呢?”——“是!”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找到了时间(星期天)、地点(动物园)、什么人(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在看猴子,有的猴子在挠痒痒,有的猴子在吃东西,还有的猴子望着远方)。
我适时把这些写话的素材写在了黑板上。
“小朋友们,想把这幅有趣的图写下来吗?开始动笔吧!”
孩子们开始写了,我不断强调要空两格,写清楚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
他们时而看看黑板,时而看看图片,有的还啃着铅笔,眼睛望着天花板滴溜滴溜地转着。
我在心里窃喜:思考地这么认真,准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
不由地期待着欣赏他们创意的表达。
下课了,我回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拿起学生的“作品”想“一饱眼福”,看着看着,我的激情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失落与困惑。
怎么学生写的都差不多?一点感情都没有?什么“各抒己见”?什么“百家争鸣”?简直就是“千篇一律”!学生大致都是这样写的: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去动物园玩。
我看到了一群小猴子,有的在挠痒痒,有的在吃东西,
有的在望着远方。
我们玩得很开心!
这不是我想要的……
[分析思考]
这堂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也查阅了许多关于低年级写话训练的文章和书籍,再请教了学校的一些老教师,发现了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几点原因:
1、写作是一种任务,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课伊始,我就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写话,没有从激发兴趣入手,反而让学生把写话当成是一种作业,一种任务。
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低年级学生本应该是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的想象之门,写出来的文章也必定是丰富多彩的。
再者,整个课堂,我都紧紧地抓着学生,约束了他们想象的空间。
把本来富有情趣、最丰富多彩、最生动活泼的看图写话课,变成照本宣科、抽象乏味、死气沉沉的“填鸭”课。
2、过分注重写话技巧训练,没能让学生体会到写话本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淡化写作技巧训练,应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
教学中,我过分注重了写作技巧的训练,把写话的框架固定在“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使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很空洞,缺乏真实的情感。
3、忽略主体地位,掠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学生观察猴子的时候,我没能给足他们时间,而是急于把我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导致写话“千篇一律”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合以上的几点反思,我对这幅“看图写话”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并在另外一个班级进行了教学,教学设计如下。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案例二
“孩子们,有没有哪件事让你特别难忘,或者特别高兴的?”(学生纷纷举手)
“可是,时间久了,这些事情会慢慢地淡忘,不过,有个好方法能把它们永远地留住。
就是把这些事情写下来。
你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有什么高兴或者难过的事情都写在这个本子上,等你长大了,再翻出来看看小时候你写的这些事,还能边看边想到当时的情景呢!如果你写得多,保管得好,也许等你到了50岁的时候,都有一大箱了,到时候说不定都可以出书了。
(生笑)那有多好啊!孩子们,愿意写下这些事情吗?”——“愿意!”(学生非常兴奋,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今天啊,就有一件高兴的事,瞧,我们来到了动物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学生开始交流,他们说的很开心)
“我听到了小鸟唧唧喳喳的声音。
”
“我听到了小朋友们的笑声,看到了太阳公公在向我们点头。
”
“我看见了可爱的猴子,他们好象在讨论着今天怎么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啊?”
“我看到了猴妈妈在给猴宝宝梳理皮毛。
”
……
“孩子们那么会观察,不把你们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那真是太可惜了,赶快拿出纸和笔写下你快乐的心情吧!”
下课了,孩子们完成了本次写话的内容,有几个还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回家要准备一本漂亮的本子,写下快乐和难过的事情。
”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下面,我把一篇比较好的作品摘抄如下: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太阳公公仿佛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好象在为我们歌唱。
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温州动物园。
动物园有好多动物,最有趣的就是那一群可爱的猴子了。
有的站在假山的山顶,望着前方,好象在等待朋友的到来;有的倒挂在树枝上,吃着可口的水果,多快乐;还有的在认真地练习着猴拳,是不是准备着参加今年的猴王争夺赛呢?猴妈妈在给自己的猴宝宝梳理着毛发,多温暖的画面啊!我要把这些可爱的猴子画下来,送给我亲爱的妈妈。
[案例反思]
1、兴趣——唤起写话的激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标》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尤为关注,即倡导学生自信、愉快地写话,对写话有兴趣。
在低年级,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
那么,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唤起写话的激情在普遍存在着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而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案例二中是通过告诉学生写作的价值所在,并结合想象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的。
兴趣的激发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续编故事、动笔画画并结合有效的评价、积极的鼓励来实现。
2、观察——收集写话的素材
有些低年级学生很怕写话,问他们为什么,最普遍的是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写话的愿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
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筋去想。
这样,学生就会常常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能把这些新意思说给大家听。
有了这样的情感愿望,教师再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学生写话的内容就会比较充实、生动,思想感情也就显得真实、丰富。
..
3、想象——张扬写话的个性
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好奇,充满着幻想,要想培养写话兴趣, 教师应该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引导他们把所思、所想完整地表达出来。
张扬学生写话的个性是很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这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海中便会展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因此在低年级进行写话教学时,引导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便能为学生写话能力的发展创造一片绿色天地。
4、表达——奠定写话的基础
叶圣陶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
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地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老师应该教会学生的。
”小学语文教学法专家高惠莹也曾指出:“作文应该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
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为了使文章表达的内容更准确、清楚,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写之前先练习如何表达,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经常锻炼说话能力,提高说话能力,这样可以为写好文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5、书写——提炼写话的内容
从看图说话到看图写话这个过程,关键就在于识字量、词汇量的大小。
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若词汇量小,也写不出好作文。
鼓励学生在写作时用拼音代替没学过的字,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大胆地想、说、写也是个促进。
将扩大词汇量,加强造句,练习与看图写话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较为顺利地进入中文写作的情境中,创意地表达,写出自己的个性、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