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3.44 KB
- 文档页数:3
大量不保留灌肠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术并发症:1.肠道黏膜损伤2.肠道出血3.肠穿孔、肠破裂4.水中毒、电解质紊乱5.虚脱6.肠道感染7.肛周皮肤擦伤二.预防措施:1.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操作的目的,意义,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使其接受并配合操作。
2.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有无禁忌症,对患有心、肾疾病、年老体弱或小儿等病人尤应注意。
3.插管前常规用石蜡油润滑肛管的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进入时要缓慢,切忌强行插入,避免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如遇有阻力时,可稍移动肛管或嘱患者变动一下体位。
4.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较软的肛管;尽量避免多次、重复插管。
5.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
成人插入深度约为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为4-7cm。
6.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约45-60cm;7.清洁灌肠时禁用一种液体如清水或盐水多次灌洗。
8.灌肠液温度应稍高于体温,约39-41℃,不可过高或过低(高热患者灌肠降温者除外)。
9.灌肠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耐受力调节合适的流速。
10.灌肠时应一人一管,一次性使用。
11.患者排便后及时洗净肛周并擦干,保持患者肛周局部清洁、干燥。
12.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商臀部,不可硬拉、硬塞,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以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防止擦伤。
三.处理措施:1.肛门疼痛或己经发生肠出血者遵医嘱予以止痛止血药等对症治疗。
2.一旦发生虚脱应立即平卧休息。
3.便后用温水洗浄肛周及臀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
必要时,肛周擦软膏以保护皮肤。
4.肛周皮肤破溃时给予相应处理。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并发症及处理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并发症及处理1. 插管前,向病入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之接受并配合。
2. 插管前常规用液体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忌 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3. 选择粗细合适、质地柔软的肛管。
(4.插入深度要适宜,成人插入深度约 7~10cm处理:肛门疼痛和已发生肠出血者遵医嘱予以止痛、止血等对症治疗。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并发症及处理肛门疼痛,排便时加剧,伴局部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丝;甚至排便困难临床表现:灌肠过程中病人突然觉得腹胀、腹痛,查体腹部有压痛或反跳痛。
腹部B 超可发现腹腔积液。
预防:1. 选用质地适中,大小、粗细合适的肛管。
2. 插管时动作应缓慢,避免重复插管。
3. 若遇阻力时,可稍转动肛管或嘱病人变动一下体位。
4. 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病人肛门高度约 45〜60cm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若病人发生肠穿孔、肠破裂,立即转外科手术治疗。
o>4、 处理7^忌暴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并发症及处理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继而嗜睡、抽搐、昏迷,球结膜水肿;口渴,皮肤干 燥、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小便减少;低钾血症者软弱无力、腹胀、肠鸣音 减弱、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可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见ST — T 改变和出现 jU 波。
厂预防:1.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
2. 清洁灌肠前,嘱病人合理有效的饮食(肠道准备前3〜5天进无渣流质饮食)3. 灌肠时可采用左侧卧位或膝胸体位。
4. 清洁灌肠时禁用一种液体如清水或盐水反复多次灌肠处理:腹泻不止者可给予止泻剂、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病人突然感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甚至晕厥。
预防:1. 灌肠液温度应稍高于体温,约 39〜41°C (高热病人灌肠降温除外)2. 灌肠速度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耐受力调节合适的流速。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肠道痉挛或出血
预防:
1、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湿度适当(39-41℃)。
2、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关注病人主诉。
3、肛管插入轻柔,插入7-10cm,勿插入过深。
处理:
1、及时报告医生。
2、如发生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
肠。
3、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二)腹压升高
预防: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转移患者注意力。
3、注意灌肠液流入速度不宜过快。
处理:
1、灌肠中途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嘱深呼吸及放松腹部肌肉。
2、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
(三)损伤肠粘膜
预防:
1、掌握好灌肠溶液的量、温度、浓度、流速和压力。
2、动作要轻柔,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后缓缓插入。
处理:
1、立即停止灌肠。
2、保护受损黏膜。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给药,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
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为清洁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指将大量的液体灌入肠道的操作方法,主要用于:①解除便秘、肠胀气。
②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③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④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大量不保留灌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电解质紊乱、虚脱、肠道感染、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等。
一、肠道黏膜损伤【临床表现】肛门疼痛,排便时加剧,伴局部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丝;甚至排便困难。
【预防措施】1.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
2.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适宜。
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肛管。
4.插管前常规用液状石蜡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5.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
成人插入深度约7一l0cm,小儿插入深度约4~7cm。
【处理措施】1.患者诉肛门疼痛时,暂停灌肠。
2.疼痛轻者,嘱全身放松,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3.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一旦发生肠出血按肠出血处理。
二、肠道出血【临床表现】肛门滴血或排便带有血丝、血凝块。
【预防措施】1.全面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有无禁忌证。
2.做好宣教工作,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
3.插管前必须用液状石蜡润滑肛管,插管动作要轻柔,忌暴力。
4.保持一定灌注压力和速度,灌肠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速度适中。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肠壁穿孔肠壁穿孔是指灌肠时导管在肠腔内盘曲进而损伤肠壁造成穿孔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原因(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动作粗暴,特别是遇到插管有阻力时用力过猛易造成肠壁穿孔。
(2)为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灌肠时,由于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壁穿孔。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易造成肠壁穿孔。
(4)肛管质地粗硬或反复多次插管。
(5)灌入液量过多,肠道内压力过大。
2.临床表现病人起病急,突然感觉下腹部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牵拉痛或弥散的痛,也可是附近皮肤的牵涉性痛。
同时出现大出血。
.3.预防和处理(1)选用质地适中,大小、粗细合适的肛管。
(2)操作前先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切忌粗暴用力。
遇有阻力时,要回抽导管或轻转导管,同时请病人深呼吸放松腹壁,使导管缓缓插入。
(3)插管时要注意直肠在矢状面上的2个弯曲,即骶曲和会阴曲,同时也要注意在冠状面上的3 个弯曲。
(4)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灌肠操作。
操作时动作要轻盈,以减轻对病人的恶性刺激。
(5)如病人出现肠壁穿孔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止血等抢救。
严重者立即手术缝合救治。
(二)肠黏膜损伤1.原因(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未注意直肠的生理弯曲,动作不够轻柔可致肠黏膜损伤。
℃左右,如果溶液温度过高,可致肠40灌肠溶液应为(2)黏膜烫伤。
(3)为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灌肠时,由于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黏膜损伤。
(4)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易造成肠黏膜损伤。
2.临床表现病人感觉下腹部疼痛,肠道有少量出血。
3.预防和处理(1)操作前先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切忌粗暴用力。
遇有阻力时,要回抽导管或轻转导管,同时请病人深呼吸放松腹壁,使导管缓缓插入。
第十一章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给药,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根据官场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
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为清洁灌肠。
第一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大量不保留灌肠是指将大量的液体灌入肠道的操作方法,主要用于:①解除便秘、肠胀气。
②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③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④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大量不保留灌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电解质紊乱、虚脱、肠道感染、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等。
一、肠道黏膜损伤【临床表现】肛门疼痛,排便是加剧,伴局部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丝;甚至排便困难。
【预防措施】⒈插管时向患者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
⒉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适宜。
⒊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肛管。
⒋插管钱常规用液状石蜡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与反复插管。
⒌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
成人插入深度约 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 4~7cm。
【处理措施】⒈患者肛门疼痛时,暂停灌肠。
⒉疼痛轻者,嘱全身放松,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⒊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一旦发生肠出血按肠出血处理。
二、肠道出血【临床表现】肛门滴血或排便带有血丝、血凝块。
【预防措施】⒈全面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有无禁忌症。
⒉做好宣教工作,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与恐惧心理。
⒊插管前必须用石蜡润滑肛管,插管动作要轻柔,忌暴力。
⒋保持一定灌注压力和速度,灌肠筒内液面高于肛门 40~60cm,速度适中。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风险防范流程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存在肠道感染,肠道感染,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电解质紊乱,虚脱,排便困难,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一、肠道感染1、临床表现: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的量、颜色、性状有所改变2、预防:(1)灌肠时应做到一人一液一管,一次性使用;(2)尽量避免多次、重复插管;(3)临床上可使用一次性灌肠袋,润滑肝管前端,排尽空气后夹管,然后插入肛门达灌肠所需深度即可2、处理:根据大便培养,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二、肠道黏膜损伤1、临床表现:肛门疼痛,排便时加剧,伴局部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便中带血丝,甚至排便困难2、预防:(1)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2)插管前常规用液石蜡润滑肛管前端,操作应顺序肠道解剖结构,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搐及反复插管;(3)插管时嘱患者张口深、慢呼吸,可促使肛门外括约肌放松,便于插入;(4)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肝管;(5)插入深度要适宜,成人插入深度约7~10cm3、处理:肛门疼痛或已发生肠出血者遵医嘱予以止痛或止血等对症治疗三、肠道出血1、临床表现:肛门滴血或排便带有血丝、血凝块2、预防:(1)全面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有无禁忌症;(2)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3)操作时,保护患者自尊,用屏风遮掩挡保护个人隐私;(4)插管前必须用液体石蜡润滑肛管,插管动作要轻柔,忌盲目用力3、处理:发生肠道疼痛或已发生肠出血者遵医嘱予以止痛或止血治疗四、肠穿孔、肠破裂1、临床表现:灌肠过程中患者突然觉得腹胀,查体腹部有压痛或反跳痛。
腹部B超可发现腹腔积液2、预防:(1)选用质地软、粗细合适的肛管;(2)插管时动作应轻缓,避免重复插管,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病人肝门高度为40~60cm3、处理:若患者发生肠创孔、肠破裂,立即转外科行手术治疗五、水中毒、电解质紊乱1、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继而嗜睡、抽搐、昏迷、球结膜水肿;口渴、皮肤干燥、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小便减少、低钾血症者软弱无力、腹胀、肠鸣音减弱、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可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和出现U波2、预防:(1)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2)清洁灌肠前,嘱患者合理有效的饮食(肠道准备前3~5d进半流质饮食);(3)清洁灌肠时一般可采用左侧卧位3、处理:腹泻不止者可给予止泻剂六、虚脱1、临床表现:患者突然感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甚至晕厥2、预防:(1)灌肠液温度应稍高于体温,约39~41℃;(2)灌肠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受力调节合适的流速4、处理:一旦大声虚脱应立即平卧休息七、排便困难:1、临床表现:患者常有头痛、乏力、食欲不佳、腹痛及腹胀等症状2、预防:(1)插管前常规用石蜡润滑肛管前端;(2)根据灌肠的目的,选择不同的灌肠液和量,常用溶液有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及清水,降温常用等渗盐水,成人用量为500~1000mL,小儿用量为200~500 mL;(3)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和排便姿势以减轻患者的负担;(4)指导患者顺应肠道解剖结构,进行腹部按摩,增加内压,促使排便,可协助患者建立正常排便习惯,在饮食中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粗粮等,增加液体摄入量,适当增加运动量及使用医械缓泻药物如开塞露等八、大便失禁;1、临床表现:大便不由自主地有肛门排除2、预防:(1)需肛管排气时,一般不超过20min,必要时可隔2~3h后重复插管排气;(2)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3)帮助患者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鼓励患者尽量自己排便;(4)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3、处理:(1)已发生大便失禁者,床上铺橡胶(或塑料)单和中单或一次性尿布,保持皮肤干燥;(2)必要时,肛门周围涂抹软膏以保护皮肤,避免破损感染九、肛周皮肤擦伤1、临床表现:肛周皮肤破溃、红肿2、预防:(1)保持患者肛周清洁、干燥;(2)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3、处理:(1)皮肤破溃时可用微波治疗照射,每天2次,每次15~30min;(2)用外科无菌换药处理伤口。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肠壁穿孔
肠壁穿孔是指灌肠时导管在肠腔内盘曲进而损伤肠壁
造成穿孔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原因
(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动作粗暴,特别是遇到插管有阻力时用力过猛易造成肠壁穿孔。
(2)为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灌肠时,由于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壁穿孔。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易造成肠壁穿孔。
(4)肛管质地粗硬或反复多次插管。
(5)灌入液量过多,肠道内压力过大。
2.临床表现
病人起病急,突然感觉下腹部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牵拉痛或弥散的痛,也可是附近皮肤的牵涉性痛。
同时出现大出血。
.
3.预防和处理
(1)选用质地适中,大小、粗细合适的肛管。
(2)操作前先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切忌粗暴用力。
遇有阻力时,要回抽导管或轻转导管,同时
请病人深呼吸放松腹壁,使导管缓缓插入。
(3)插管时要注意直肠在矢状面上的2个弯曲,即骶曲和会阴曲,同时也要注意在冠状面上的3 个弯曲。
(4)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灌肠操作。
操作时动作要轻盈,以减轻对病人的恶性刺激。
(5)如病人出现肠壁穿孔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止血等抢救。
严重者立即手术缝合救治。
(二)肠黏膜损伤
1.原因
(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未注意直肠的生理弯曲,动作不够轻柔可致肠黏膜损伤。
℃左右,如果溶液温度过高,可致肠40灌肠溶液应为(2)
黏膜烫伤。
(3)为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灌肠时,由于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黏膜损伤。
(4)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易造成肠黏膜损伤。
2.临床表现
病人感觉下腹部疼痛,肠道有少量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操作前先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
缓慢,切忌粗暴用力。
遇有阻力时,要回抽导管或轻转导管,同时请病人深呼吸放松腹壁,使导管缓缓插入。
(2)插管时要注意直肠在矢状面上的2个弯曲,即骶曲和会阴曲,同时也要注意在冠状面的3个弯曲。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灌肠操作。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减轻对病人的恶性刺激。
如病人出现肠黏膜损伤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通知医(4).生,配合医生进行止血等抢救。
(5)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