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发展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385.49 KB
- 文档页数:4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机械设备和技术来完成农业生产的一种现代化生产方式。
它通过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同时还能保护农作物和土壤,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机械化包括种植、耕作、施肥、喷药、收割等各个环节,涵盖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是随着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完善的。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使用机械设备,更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革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农业机械化在当今世界各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引言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装备,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种类日益丰富,机械化作业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粮食生产、种植作物和畜禽养殖方面,机械化作业已经普遍应用。
国内农业机械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机械化水平不够高等。
而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机械化作业率较高。
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发达国家还注重农机装备的科技创新和绿色环保,推动了农业机械化不断向智能化、节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将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探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农机合作社调研报告农机合作社是指由农民自发组成的、以合作方式进行农机化生产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近年来,农机合作社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现状:1. 农机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
调研显示,目前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在农村地区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发达的农业大县,农机合作社数量相对较多。
2. 农机合作社服务范围广泛。
农机合作社不仅提供农机设备租赁服务,还发展了农机加工、技术咨询等服务内容,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农机合作社收益较好。
由于规模效应和集中度的提高,农机合作社收入相对较高,经济效益可观,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加。
二、存在的问题:1. 规模小、集中度低。
虽然农机合作社数量增加,但是规模相对较小,布局不合理,涉及面窄,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2. 农机设备老化严重。
由于一些农机合作社设备更新缓慢,存在技术落后、旧设备使用的问题,限制了农机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3. 农机合作社管理层能力不足。
农民组成的农机合作社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对市场需求和农机管理理念认识不足,无法有效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
4. 农民参与热情不高。
部分农场在农机合作社建设中面临资金困难,加之农民缺乏发言权和参与感,导致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
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农民自发组建农机合作社,提高农机合作社的规模和水平。
2. 加强设备更新。
通过引导农机合作社购买新设备、加强维修保养,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强管理能力建设。
提高农机合作社管理层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4. 提高农民参与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机合作社的了解和认可程度,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
浅谈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型农机在农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我国目前农民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在农机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本文就我国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其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描述,这对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利因素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党和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确保专业合作社相关的问题有法可依,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农民应该坚持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规定,这样能有效的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减小了其发展的阻力,对双方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同时,有关的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要求,为凝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目前国家开始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操作,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中持续发展。
2.农机手和农民对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越来越高随着农机合作社的试点,农机手入社后得到了很大的实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入社积极性,农机社规模得到了相应的扩大,在农民心里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其次,合作社为农机提供的维修、检查等的技术支持,使农民有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可以放心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其也越来越认可,在提高社员技能的同时,减少了开支。
3.农机部门的思想越来越统一要想农机化的过程顺利的实施,对在使用过程中农民遇到的问题都要进行解决,目前政府对农民购机提供了很多的政府补贴,确保农民要用的起,用得好。
农机部门的思想逐渐统一,这为我国农机合作社的持续开展提供了便利。
相关部门要意识到对农机部门的管理对促进农机社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列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年考核措施,对工作任务要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要承担,在行政推动,政策拉动之下促进合作社的文明健康发展。
智能农业机器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Mitra, Alakananda(2022)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近20亿,导致粮食需求迅速增加。
最近的一项预测显示,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世界在实现“零饥饿”目标方面仍然落后。
社会经济和福祉的影响将影响粮食安全。
弱势群体将遭受营养不良。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农业需要现代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采用现有技术,可以将传统农业改造为高效、可持续、环保的智能农业。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作者介绍了智能农业中的应用、技术趋势、可用数据集、网络选项和挑战。
农业网络物理系统是如何建立在农业物联网之上的,通过各种应用领域进行了讨论。
农业4.0 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讨论。
我们专注于支持自动化的技术,例如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
M Pathan认为农业占整个世界经济生产的6.4%。
在世界上至少有九个国家,农业是经济的主导部门。
农业不仅为数十亿人提供燃料,也为大量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由于不可预测的气候变化、人口快速增长和粮食安全问题,农业行业正在寻求提高作物产量的创新方法。
因此,农业中的人工智能也被称为“农业智能”,正逐渐成为行业的一部分。
技术革命。
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农业智能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像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众多工具的帮助下的各种应用,如精准农业、疾病检测和作物表型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无线协同通信,机器人,物联网(IoT),不同的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和2 国内研究姚於康(2010)阐述了设施农业智能化的含义,针对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江苏省设施农业智能化的现状、作用、存在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促进江苏省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的对策。
郑文钟(2015)通过对比国内外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发展现状,阐明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智慧农业”,其中智能化农机装备既是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物质手段。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一、国内农业机械化现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缓解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1.农业机械化设备逐步普及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逐步普及,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喷洒机等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农村广泛使用。
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小型拖拉机已经成为必备的农业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农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政府出台了多项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促进了农村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一些地方还探索推行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流转方式,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农机化服务,大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3.农业机械化领域仍存在短板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一些农业机械化领域仍存在短板。
我国农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不够快,部分老旧设备仍然在使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机农具的适应性和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跟不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服务网络尚未完善,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对农机化设备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二、国外农业机械化现状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农业机械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领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1.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机械设备覆盖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从播种、管理到收获,各个环节都配备了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
特别是在大规模种植和大面积收割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设备功不可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仍存在瓶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
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农机合作社发展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自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来,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
根据国内外关于农机合作社的研究文献,从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形式及功能、农机补贴、影响因素、发展绩效等对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机补贴;影响因素;功能;绩效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机合作组织将面临更多发展机遇和挑战,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5.4万个,比2014年增加4 400多个。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依法成立的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作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顺应农业現代化发展的新变化,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从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形式及功能、农机补贴、发展影响因素、绩效等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1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1.1国外农机合作社发展历程农业合作社作为西方农业经济的重点研究对象,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见。
美国是最早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且在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完整的服务体系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1];荷兰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畜牧业实行农机服务事宜,到20世纪60年代规范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形成[2];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具有雏形[3];日本农机服务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以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的大范围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形成[4-6];泰国在20世纪80年代,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在中部平原形成。
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科学研究较晚。
国内外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农机合作社是指农民以集资方式购买农机具共同生产和经营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它具有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外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国内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我国自2024年开始推广农机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农机合作社110.6万个,覆盖农户1.17亿,累计投入资金5800亿元。
农机合作社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农机合作社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不足、发展不平衡、农机设备老化等,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其次,国外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农机合作社。
这些国家的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例如,美国的农机合作社拥有先进的农机设备,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此外,发达国家的农机合作社还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异。
国内农机合作社的规模和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农机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因此,我国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规模化经营、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等措施。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国内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国内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摘要: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走专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道路,促进了农业机械的运用和推广,通过互助和共享降低了使用农机的成本,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近1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政策及财政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推进农机化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分析了国内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总结了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目的在于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国内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74-04世界上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虽然这些国家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各不相同,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却表现出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具备较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正在发展成为农机使用者,为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国内外成功的、典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总结和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和运营模式,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一)美国的农机合作组织美国农业的区域化发展及社会化服务水平相当高,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领先世界各国,最早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
20世纪60年代后期完成了从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的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70年代初完成了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全面机械化。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农业机械化是指通过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生产方式。
在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分析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农业机械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我国,尽管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率在全球排名较低,机械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设备种类单一,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农机设备种类过于简单,大部分农机设备还是传统的农业机械,且规模较小,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的需求。
二是农机使用效率不高。
尽管我国农机总量较大,但由于绝大部分是小型农机,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农机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农机经营服务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些农业机械化服务站点建设不完善,导致农业机械服务水平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新型农业机械装备研发。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对于农机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发展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农机设备。
未来我国将加强新型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设备的技术水平。
二是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
农机合作社是提高农机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可以实现农机设备的集中化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农机使用效益,降低农机使用成本。
三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和农机设备的利用率至关重要。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农机服务站点建设,提高农机服务质量,提供更加全面的农机服务。
四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支持,推动农业生产管理、农机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节约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种生产方式。
本文将对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国内农业机械化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耕种、收割、灌溉和运输等环节,为农民解决了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状况不断改善。
农具升级换代,传统农具逐渐被机械化设备替代。
早期农业生产中的手动种植改为机械化播种,手工耕种改为拖拉机耕种等,使得农业劳动力得到有效释放。
农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农机产品的种类逐年增加。
不仅有传统的农机设备,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还有新型农机产品,如智能化的播种机、喷灌机、无人驾驶农机等,不断丰富了农机产品的选择。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农机服务站建设和农机合作社发展,为农民提供农机设备租赁和农业机械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农机设备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国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国内相比,国外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进展迅速,产品技术水平较高,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农业机械化产业体系。
发达国家农机化水平高。
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机设备广泛应用于全程农业生产,从耕种到收割都有相应的农机设备可供选择。
农业机械化率高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较高。
农机设备技术先进。
发达国家农机设备技术水平先进,产品性能优越。
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在农机设备中广泛应用,提高了农机设备的精确度和作业效率,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农机产业规模大。
发达国家农机产业规模较大,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企业。
这些企业制造的农机设备出口中国以外的国家,推动了其国内外农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机械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