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0
感恩教育的教案(精选7篇)感恩教育的教案1(一)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二)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三)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__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品味文中细节的内涵,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幽默的语言风格表现深沉的母爱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那么你们又是怎样给母亲过节的呢?(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做法。
)好,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方式,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里柯克家看看他们一家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__整体内容,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1、作者一家原打算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明确: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把这一天过得像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让母亲兜车享受。
2、但实际上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和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同桌合作完成事件统计,交流统计结果及感受。
明确:我们:什么也没有为母亲做。
母亲:为我们准备晚饭;伺候父亲;帮忙上菜;洗碗块。
3、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课堂交流:通过对比显示母亲的伟大,同时以一种对比来显示反讽,显示父亲和孩子的自私,也从反面显示出母亲的无私。
(三)研读课文,品位细节仔细研读课文细节,反复品读相关段落,思考:1、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过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
学生仔细阅读__,圈划出“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结合感触最深的细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小组交流,说说各自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当初决定父亲留下,父亲说了一大堆他留下来的好处,其中又说到大家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过一个真正的假日这回事,还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句是真话还是反话,有无言外之意?思考,明确:父亲说的两句话当是反话。
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之“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德育特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是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师长、祖国、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之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个人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品质之一,感恩之心能够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感恩祖国的培养之恩,从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感恩是一种美德,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情感。
在感恩教育中,学生将学会感恩于他人的关爱,学会感恩于他人的帮助,从而形成一种宽容、友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和情感。
3. 提高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受的一切都是他人的帮助和恩惠,从而使他们更加关心和热爱这个社会,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1. 以身作则感恩教育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感受到感恩之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感悟感恩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实地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感恩之情。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深刻理解感恩之道,从而使感恩之情落地生根。
3. 融入德育课程感恩教育应该融入到德育课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从而形成感恩之心。
4. 开展主题班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在班级氛围中感受感恩之情。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集中引导学生树立感恩之心,表达感恩之情,从而形成班级的感恩文化。
感恩教育的作文感恩教育的作文(精选33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恩教育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教育的作文1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感恩教育也是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下午年级组织了一次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感恩》,由指定班级举办,年级的所有的班主任都来观摩。
举行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想让班主任学会如何开班会,学会充分抓住主题班会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是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
当然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这种班会的方式,特点也不尽相同。
本次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是分下列几个步骤进行的。
第一部分是感知父母爱。
先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播放的形式,讲述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废墟下母亲保护孩子的动人故事,从而唤醒母爱的伟大。
然后班主任发动学生讲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
接下来让学生作自我反思,对待父母的爱,你是怎么做的,你对父母关注多少,了解多少。
一些学生代表发了言,从这些发言的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当今的孩子自私的很,对父母漠不关心,只知道从父母身上索取,而不知回报,至少一点点的关心都很少。
第二部分抒发感恩之情。
首先由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感激》,煽情的诗,加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了,大部分学生低下了头。
有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然后由学生表达心声,讲一讲以后自己怎么回报父母之爱,感谢父母之恩。
学生们这是非常踊跃。
有的说要好好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完成父母的心愿;有的说以后听父母的话,不在和父母顶嘴;有的说从现在做起,回家之后,要帮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之“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德育特色,它强调学生应该珍惜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感恩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尊重他人、知足常乐等德育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乐观向前等能力。
本文将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中的感恩教育内容。
首先,感恩父母。
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孝”,即对父母的孝顺。
“孝顺”包括孝顺父亲与孝顺母亲两个方面。
我们要学习孝顺父母的精神,要尊重父母,理解他们的为人处事之道,理解他们的爱与付出。
学生应该有一个感恩的心,对父母的事情有所关注,并从中汲取智慧。
其次,感恩老师。
中国古代德育强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学生应该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是学生的指导员。
在中华文化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领域中,都应该有人扮演他的老师。
所以,学生们应该从中学习各种技能、知识,并实践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第三,感恩社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是关注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应该感恩社会这个大家庭。
在学生中,感恩的概念也逐渐扩大,除了父母、老师外,学生们还应该感恩身边的亲友、同学、邻居等人。
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都值得我们感激。
最后,感恩生命。
生命是最珍贵的财富,我们都没有理由不珍惜它。
尊重生命,就等同于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学生在成长中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
总之,感恩教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只有通过感恩教育,我们才能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所传达的善待他人、尊重他人、敬重他人的价值观。
学校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感恩教育的意义以及作用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对教育及其价值感激的教育方式。
它强调培养学生对教育机会的珍惜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教育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成绩,更好地发展个人才能。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关键。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教育被视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人们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培养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对接受教育的机会心存感激。
感恩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缺乏对他人付出的感激之情,缺乏对所受教育机会的珍惜之心。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教育者的辛勤付出,了解到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是一种来之不易的机会。
通过体验和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激他人的付出,进而学会回报和分享。
其次,感恩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感恩教育强调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和珍惜,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机会。
当学生明白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多么重要时,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他们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追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自身的价值。
另外,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感。
感恩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感恩、回报、分享”,这是一种正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培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
他们会更加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付出,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包括品格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塑造。
感恩教育可以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需的重要素质,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感恩教育作文(精选27篇)感恩教育作文(精选27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感恩教育作文篇1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帮助你的人,让别人感受到被回报的滋味。
听说,那滋味是甜的,像蜜一样甜。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正验证了这一点,它带给每个孩子做人要懂得回报的道理,让更多孩子学会以恩报恩。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因为我是老师》。
沈君抄了一篇作文,却被王老师发现了,而王老师却说:“我们应该相信沈君同学的实力,他应该写得出这样的好作文。
”高考时,沈君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其他同学都十分惊讶,只有王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沈君同学的实力。
”大学毕业后,沈君来到母校,王老师却因病去世。
可这时是他才发现,中学时他抄的那篇作文是王老师写的!下面还有“因为我是老师”这句话!沈君十分感动,便留在母校,当一个和王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其实,我也让老师尝过如蜜般的甜蜜滋味。
就是每当我考了好成绩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老师每。
当我看到老师,发现她笑得很开心。
到那时我才明白,蜜在心中的真正滋味是那么的甜!那么的美妙!我好开心啊!老师,还有一年我就要离开小学了,希望在这剩下的一年里我可以给你好多好多的回报,你一定要接受哦!感恩教育作文篇2感谢您两年以来对我的辛勤教育,您的教诲如那成千上万、点点滴滴的露珠挥洒在我这棵刚伸出萌芽的嫩草上。
记得有一次,我到学校里来,才发现了一件大事;作业的页数写错了。
我们写的应是语文《练习与测试》的第五、第六页。
我却写成了第三、第四页。
这下可惨了,您要是知道一定会把我骂得狗血淋头的。
正当我急地直跺脚想办法的时候,一个办法从我脑海里闪过,这个“好办法”就被我开始使用了。
我找到我的铁哥们,几句话就把他的《练习与测试》借来,三下五除二解决掉了作业,开始准备上课。
第1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知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一直被视为国之大计,民族之希望。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温暖和关爱,也深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感恩教育让我懂得珍惜在我国,感恩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我们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
这些教育活动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和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学习环境是无数老师辛勤付出的结果,我们今天的幸福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在感恩教育的影响下,我学会了珍惜。
珍惜父母的关爱,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们要懂得感恩,孝顺父母;珍惜老师的教诲,他们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要懂得感恩,努力学习;珍惜同学的友谊,他们陪伴我们成长,我们要懂得感恩,互相帮助;珍惜社会的关爱,我们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二、感恩教育让我学会关爱他人感恩教育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相互的。
在我们享受关爱的时候,也要学会关爱他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关心和帮助我的人,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因此,我也学会了关爱他人。
在学习生活中,我努力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生活中,我关心身边的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关爱他人的快乐,也让我更加懂得感恩。
三、感恩教育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教育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在我国,许多成功人士都是通过感恩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们懂得珍惜,懂得关爱他人,懂得奉献。
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恩教育内容1. 感恩是多么重要啊!就像我们每天需要吃饭喝水一样,感恩也是我们心灵的滋养。
想想看,当别人帮你一个小忙,你是不是会感觉心里暖暖的?比如你上课忘了带笔,同桌借给你,这不就是值得感恩的小事嘛!2. 感恩父母那是必须的呀!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这可不是一般的恩情。
要是没有他们照顾我们吃喝拉撒,我们能长大吗?就像那棵小树苗,没有大地的滋养能长成参天大树吗?3. 感恩老师好不好呀?他们孜孜不倦地教我们知识,让我们变得有学问。
要是没有老师耐心地讲解,我们能懂得那么多道理吗?这不就好比在黑暗中给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嘛!4. 感恩朋友难道不重要吗?在你难过的时候陪伴你,开心的时候一起欢笑。
就像冬天里的一团火,温暖着我们的心呀。
比如说你心情不好,朋友耐心听你倾诉,这多让人感动啊!5. 对身边的一切都怀着感恩之情吧!哪怕是每天看到的阳光和花朵。
阳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花朵让我们赏心悦目。
这不就像是生活给我们的小惊喜吗?就像你偶然看到一朵特别漂亮的花,是不是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呢?6. 感恩自己也很关键呀!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坚持。
你想想,当你克服一个困难的时候,你难道不应该给自己点个赞吗?就像爬山时,你终于爬到了山顶,那种成就感多棒啊!7. 感恩生活中的挫折吧!它们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这就好像是锻炼肌肉,经过一次次的挑战,我们才能更有力量。
比如说考试失利,不正是让我们找到不足,变得更好的机会吗?8. 让感恩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吧!你会发现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感恩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幸福之门。
我们要时刻怀着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一切。
总之,感恩真的太重要了,大家一定要做到呀!。
关于感恩教育主题教案(精选6篇)关于感恩教育主题教案(精选6篇)1活动依据: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活动目的:学会感恩,珍爱自己,善待他人,谦虚宽容。
活动重点: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活动设想:创设情境导入————开展竞赛调动学生—————制作卡片、写作内化情感。
活动流程:一、感恩大搜索:寻找我们应该感恩的人。
1、感恩大搜索:我们应该感恩哪些人?(学生分组竞赛)2、为什么对父母应该充满感恩之心,感恩之情?(学生分组竞赛)3、典型示范:感动中国的《捐肾之争》。
9月“中国新闻”报道“母亲患尿毒症,子女争相捐肾”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山东省__市的田世国是个律师,5年来一直在广州工作,难得有空回家。
今年2月,田世国听弟弟说:母亲查出患尿毒症。
田世国匆匆踏上北上的列车,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尿毒症患者主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每次透析需要花费400元左右。
田世国和弟弟妹妹拿出所有积蓄并借了一大笔钱,支援母亲做透析。
田世国的母亲为了不拖累儿女,一度想放弃治疗。
在得知母亲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后,田世国与弟弟妹妹争为老母捐肾,田世国14岁的儿子也抢着给奶奶捐肾:“我是全家年纪最轻的,还是让奶奶用我的肾吧。
”最后,身为大哥的田世国一锤定音:“我是大哥,我说了算,肾换我的!”手术很成功,但老母亲至今不知道捐肾的“大善人”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田世国为老母捐肾的壮举倍受社会关注,倍受国人赞许,被推举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候选人。
不知道你看见这个故事以后会想到什么,会做些什么。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孝顺父母开始,学会感恩吧!让我们记住父母的生日,为父母洗一次脚,摘一次白发,给父母一个紧紧的拥抱,一个温馨的祝福,一个甜蜜的笑容吧!因为感恩是一个人爱心、良心、善心、责任心以及忠心的综合表现。
灌南县新东小学“每月一事”十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封信”活动方案活动背景:“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对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可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优越的条件让我们的爱失去了理智,最终导致孩子把他人无私的爱当成了一种习惯,把他人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天经地义,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回报。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目睹垂暮老人没有座位而辛苦地挤着,还心安理得地坐着;看到盲人在车来车往的道路上危险地穿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接受别人资助,不知道感恩……为了擦亮学生蒙尘的心灵,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颗真诚的心,学会感恩,在这个十月,我们开展感恩系列活动。
活动指南:第一阶段:主题倡议倡议时间:九月下旬活动组织:少先队倡议书内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唐 ]杜甫感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样才会有感恩的行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
”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
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千古传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绵延千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更多的时候,我们记住了自己的付出,却忘记了感恩,总觉身边的一切是天经地义属于自己享用的。
殊不知,身上衣、口中食、目中美景都是他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大自然、亲朋和无数陌生人给予的,都是来之不易的。
感恩之“恩”其实就是妈妈的乳汁、奶奶的摇篮曲,就是香甜的食物、温暖的衣裳,就是师长的期盼、真挚的友情,就是放眼的花红草绿,莺歌燕舞……面对这些赋予我们生命成长之“恩”,难道不应该常存感激之情、感谢之意吗?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
他们常常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
针对独生子女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个性特征,有必要开展感恩教育,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实践。
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学会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自然赐予之恩,感谢社会关爱之恩,感谢祖国培育之恩。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
学会感恩,我们的身心就会充满温暖,而不会对生活心灰意冷;学会感恩,我们就会精神抖擞地迎接每一天,而不会因区区小事郁郁寡欢;学会感恩,我们会逐渐懂得适当地给予,而不会只顾索取;学会感恩,我们的快乐就会取之不尽。
感恩是需要学习,需要培育的。
西方的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写感恩日记,感恩阳光、感恩自然、感恩一切给予微笑和爱的人。
感恩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我们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
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相信,只要我们多看感恩书,勤说感恩话,常做感恩事,知恩感恩,定会爱满校园。
愿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天天都是感恩节,世界因感恩而变得更加美丽。
第二阶段:主题阅读阅读时间:晨诵午读活动组织:语文老师◆晨诵篇【低年级】《眼睛和镜子》谢武彰《感谢妈妈的爱》郭荣安《三字经》(节选)《小小鸟》梁小平《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杜虹《妈妈和太阳》屠再华◆晨诵篇【中年级】《给予》金波《雨中情》高恩道《感恩》施碧梧《繁星》冰心《妈妈的心》林焕彰《关不住的爱》陈念慈《妈妈的爱》刘炳钧《母爱》回凤鸣◆晨诵篇【高年级】《献给母亲》海涅《致我的母亲》歌德《粗瓷碗》金波《母亲》舒婷《母亲》洛夫《纸船》冰心《红雨伞》金波《父亲从乡下来》王宜振《父亲》可豪《金色花》泰戈尔●午读篇•低年级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口袋里的爸爸妈妈》●午读篇•中年级《抱一抱母亲》雪小禅《父与子》陈文海《没有上锁的门》马雪梅《半截钱里的父爱》黄邦寒●午读篇•高年级《父母不会站在原地等你》田小勇《陪他好好活下去》千北《请你记住我母亲的生日》葛闪《荷叶母亲》冰心《和爸爸的电话约定》张靖《告别》泰戈尔第三阶段:主题实践————————【低年级】————————我爱我家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是一种美德,是每个做儿女的责任。
然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小皇帝”都冷眼横对他们的父母、漠视父母的劳动付出,认为他们的付出都是应该的。
因此“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号召学生们应把感恩之心变成感恩之行。
在“感恩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事,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
为下班的父母倒一杯水、捶捶背,洗洗脚,放松身心。
同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房间,自己叠被子,自己收拾书本等,以行动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表达对父母的爱。
活动过程:板块一:听听“亲情事”。
在温馨的灯光下“听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感受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辛劳。
板块二:制作“感恩卡”。
发挥出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将对母(父)亲的真情实感透过自己的指尖流露到“童心七彩•母(父)爱无限”心意卡的设计上,充分表达对父母亲的理解、关心和尊重,向父母献上一片真心。
板块三:说说“感恩语”。
每天对长辈说一句感恩语,用稚嫩的心语述说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如“妈妈,我爱你!”等板块四:做做“贴心事”。
依托兑现“感恩支票”活动,每天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贴心事。
如晚饭过后用自己柔软的小手为父母亲捶捶背、每天自己整理书包、起床后自己整理被子。
“爱心支票”活动回执单(家长填写)家长签字:板块五:画画“感恩信”。
每周用手中的彩笔精心完成一幅感恩父母的读写绘作品,并向父母说说你这幅“信”的意思。
——————————【中年级】———————————拥抱亲情感恩父母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感恩父母,以“孝”为先。
为了倡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体味父母的唠叨,我们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情境,学会“感恩”,首先从对自己的父母开始。
孩子与父母的交往方式,将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奠基作用。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我们应从小学会“拥抱亲情、感恩父母”。
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并学会感恩。
活动过程:板块一:说说“感恩语”。
每天对长辈说一句感恩语。
板块二:制作“感恩卡”。
发挥出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将对母(父)亲的真情实感,透过自己的笔尖流露到“童心七彩•母(父)爱无限”心意卡的设计上,充分表达对父母亲的理解、关心和尊重,向父母献上一片真心。
板块三:做做“贴心事”。
依托兑现“感恩支票”活动,让孩子每天为父母亲作一件力所能及的贴心事。
如每天晚饭过后为父母亲端一杯茶、每天睡前为父母亲敲敲背、每周为父母洗一次脚。
板块四:写写“新情信”。
开展“心怀感恩写家书”活动,将感恩之情融进亲情信中去感恩长辈,去体会亲情。
写完后邮寄给家长,鼓励长辈给孩子写回信。
—————————【高年级】—————————寸草春晖感恩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父母养育了我们,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哪个做父母的不是受尽了累,操尽了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是如今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几口人都围着他(她)转。
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和爱心,不懂得体谅、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是要我们常常关心父母,处处体谅父母,时时孝敬父母。
为了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知恩、感恩、报恩的下一代,使感恩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践,我们开展感恩父母的专题教育活动,呼吁人人都有一颗柔软的感恩之心。
通过让学生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父母,进而实现爱的传递,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达到道德的升华。
活动过程:板块一:说说“感恩语”。
每天对长辈说一句感恩语。
板块二:做做“贴心事”。
依托兑现“感恩支票”活动,让孩子每天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贴心事。
如:每天睡前为父母亲敲敲背;学当一个月家,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整理房间、为父母做饭等,感受长辈当家的苦与累。
板块三:算算“亲情账”。
每个同学学当一个月家,记录家庭一个月的开支,并与父母一起算算和自己在生活、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费用,体会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付出的心血。
板块四:写写“亲情信”。
开展“心怀感恩写家书”活动,将感恩之情融进亲情信中去感恩长辈,去体会亲情。
写完后邮寄给家长,鼓励长辈给孩子写回信。
我家一月的收入大约是()元。
我的开支:我每个月的学习费用约()元,一年大约是()元;我每个月的伙食费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是()元;我每个月的零花钱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是()元;我每个月的其他费用(购书、旅游、医疗等)是()元,一年大约是()元;我一年合计开支()元。
我现在()岁,从小到大,共计开支()元。
这些钱可以:————————【相关活动链接】———————杨柳摇翠,是草木对春风的感恩;硕果压枝,是季节对汗水的感恩;鸟儿展翅,是自由对蓝天的感恩;落叶飞扬的乐章,是树木对大地滋养的感恩;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
我们不仅需要感恩父母,还需要感恩老师、朋友、长辈、感恩社会、祖国,感恩自然……建议开展如下活动:一、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
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1.举行演讲比赛:《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2.举行作文比赛,参考题目:《师恩难忘,师情永存》《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等等。
3.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4.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
二、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要对自己的同学感恩。
因为他们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1.开展以“同学如手足”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