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2.45 KB
- 文档页数:3
玻璃化冷冻液为VSI ( TCM199+HEPES+10%FCS+ 10%DMSO + l0%EG)和VSⅡ(TCM199+HEPES+20%FCS+20%DMSO+20%EG+0.5MSUCROSE)。
各种冷冻保护剂均具有保护作用,但效果不一样,甘油的效果较差,EG相对较好。
人卵母细胞在室温放置30 min,纺锤体就完全解聚,复温后仅25%一50%可恢复纺锤体结构,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在4℃保持10-20 min,纺锤体可完全解聚,而猪卵母细胞在4℃仅5 min,就会发生部分或完全解聚。
玻璃化冷冻和解冻冷冻:室温下将卵子在PBS+20%FCS(S)中冲洗2~3次后移入10%乙二醇(EG)+10%二甲基亚砜(DMSO)中停留30 s,然后移入20%EG十20%DMSO+0.5 mol/L糖中,用细麦管通过虹吸作用将卵吸入管中,投入液氮。
解冻:在室温下依次将卵子移入含0.4 mol/L糖、0.2 mol/I.糖、0.1 mol/L糖的S及s中,各停留3 min,再于37。
C中停留5 min,最后移入MEM中,准备体外培养成熟(IVM)当进人渗透压梯度较大的高渗溶液时,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都大幅度收缩,造成二者牵拉、损伤,破坏了胞间连接。
比较了DPBS和TCM199对冷冻保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在冷冻保护效果上无显著差异。
冷冻损伤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胞内冰晶造成的机械损伤;二是细胞在高浓度冷冻保护液中暴露时间过长造成的溶质损伤。
这些损伤的发生多在15℃和一5℃间的温度范围。
玻璃化冷冻胚胎的处理过程是影响玻璃化冷冻效果的重要因素。
冷冻前,先用预热到37 ℃, 1 M的DMSO预先处理胚胎5 min,可以使保护剂充分渗透到细胞内,并且因为保护剂浓度较低所以对胚胎产生的毒性作用小。
玻璃化溶液使用DAP213 (DMSO+丙二醇+乙酞胺),其中DMSO为主要低温保护剂,促进渗透;丙二醇强化玻璃化形成能力;乙酞胺是毒性中和剂,降低了毒性作用。
奶牛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方法及胚胎程序化冷冻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殖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成熟,胚胎冷冻技术已经成为
了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动物遗传资源的方法。
同时,该技术也被广泛
应用于人类的生殖医学领域,为不孕不育、遗传疾病等问题提供了可行
的解决方案。
在动物领域,奶牛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其肉、奶、皮毛等多个
产业都拥有广阔的市场。
而胚胎冷冻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奶牛的优良
种群提供保护,还可以实现对其生产效益的提高。
因此,奶牛胚胎冷冻
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 奶牛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方法的研究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是指将卵母细胞置于高浓度保护剂溶液中,使
其渐进性脱水并达到可逆的冷冻/解冻状态,从而实现卵母细胞的保存和
利用。
本研究将对奶牛卵母细胞冷冻的基本条件进行研究,并通过体外
培养和移植实验,测试不同奶牛卵母细胞冷冻方案的效果和适用范围。
2. 奶牛胚胎程序化冷冻技术的研究
程序化冷冻技术是指将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特定阶段静止,并将其置
于保护剂溶液中进行快速冷冻和解冻,以保证胚胎的完整性和发育能力。
本研究将针对奶牛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设计多种具有代表性的
程序化冷冻方案进行研究,并通过移植实验,比较其效果和适用范围。
三、研究预期及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为奶牛胚胎冷冻技术的应用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奶牛的遗传资源,推动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研究在探索动物胚胎冷冻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将为生殖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