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出口贸易作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就如何促进和优化进出口贸易提出一些建议。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出口贸易能够扩大市场规模。
通过进出口贸易,一个国家能够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从而扩大市场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进口商品也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福祉,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第二,进出口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国际贸易可以逐步实现国际分工,让各国生产最擅长的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互相交换所需的资源和产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进出口贸易能够引入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带动经济增长。
进出口贸易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通过进出口贸易,国家可以逐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虽然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国际市场波动、汇率波动、出口市场萎缩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存在一定的风险。
特别是,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贸易摩擦不断,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尚未得到完全的优化和调整。
目前我国仍然依赖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对国内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制约。
由于我国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下降。
我国的进口依存度较高,对国内经济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我国在进口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进口依存度,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保障。
谈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贸易平衡、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
通过对外贸易,国家可以出口自身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外汇收入,刺激国内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发展,推动国内经济的增长。
进口外国产品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丰富了国内居民的消费选择,促进了消费升级。
对外贸易的增加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是实现国际贸易平衡的重要手段。
不同国家的资源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
国家在自身劣势产品上实现出口,利用所获得的外汇购买国际上的优势产品,实现贸易平衡。
通过对外贸易,国家可以借助国际市场的需求,降低贸易逆差的压力,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
对外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升级。
国际贸易可以促使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国家通过对外贸易的平台,可以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本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对外贸易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深入,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国家间重要的竞争手段。
通过对外贸易,国家可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提升本国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增强国家的影响力。
通过对外贸易,国家可以借助国际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资源整合,提高自身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优势。
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对外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经济紧密相连,对一国的经济产生着多方面、深层次且持久的影响。
首先,对外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出口商品和服务,国内的生产企业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从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通过大量出口手机、电脑等产品,不仅赚取了外汇收入,还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也能够提高国内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有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有的国家劳动力成本低,还有的国家在技术和资本方面具有优势。
通过对外贸易,各国可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例如,澳大利亚出口矿产资源,而日本出口高科技产品,双方都能在贸易中获得利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者,对外贸易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必须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水平、创新生产工艺。
这种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同时,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国内企业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速自身的技术进步。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国外的汽车制造技术,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汽车产业,并不断创新发展。
对外贸易还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贸易的开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对于那些需求增长迅速的产品和服务,相关产业会得到发展壮大;而对于那些需求萎缩的产业,则会逐渐淘汰或转型。
例如,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各国纷纷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投入,推动了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
此外,对外贸易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1978年的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亿美元,增长了144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目录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迅速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支柱性出口产品。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幅为%。
这一对外贸易的增速已远远高于 GDP增速,这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综述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历来都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贸易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 Roertson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说法;随后凯恩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Quah和 Rauch(1997)在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内论述了国际贸易能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该国通过有效利用动态规模经济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更快增长。
Balassa(1978,1984)、Feder(1981)、Moschos(1989)、 Sachs Warn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Feder(1983)认为出口产业会通过各种因素对非出口产业产生正外部性,Helpman和 Krugman(1985)也指出出口扩张可以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而带来更高的生产率。
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在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外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外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外贸可以带来国内市场所缺乏的资源和技术,为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同时,外贸通过加强国家与全球市场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该国的国际地位,带来了对外投资、技术引进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本文就探讨一下外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首先,通过外贸可以带来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可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国家在某些领域上取得了领先的技术和资源优势。
通过外贸,国内企业可以获得这些优势,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
例如,我国汽车制造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转型升级,引进了一批外国资金和技术,推动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而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也是外贸开放所带来的重要机遇。
其次,外贸逐渐加强的国际联系,可以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国际投资也迅速增长。
外贸可以为国内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进一步加速经济增长。
例如,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到中国设立分公司或投资新项目,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资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然而,外贸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加强管理。
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包括了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等。
一些国家和地区向来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存在很多条贸易壁垒,不但制约了中国出口业务的发展,还使得中国处在了不利的经济环境下。
本来,外贸发展应该是互利共赢的,但多年来,中国需要面对的对外贸易的问题仍然异常棘手。
外贸带来的问题以及其对经济的作用,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政策,以切实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外贸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逐渐加强的国际联系使得国内企业可以与世界接轨、融入全球市场,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投资机会;资源技术优势的借鉴,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增加就业机会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为国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出口业务的增长带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和扩大。
这就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从而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二、促进外汇收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之一是促进了外汇收入的增加。
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大量外汇的流入。
这些外汇资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加强了国内市场的流动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以提升竞争力。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合作,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同时,通过贸易交流,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加深,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五、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另一重要影响是推动了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
这有助于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六、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对地区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建立起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互动和合作。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摘要在已有理论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资源型商品对外贸易的情况分析了资源型商品进出口对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安全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如何利用资源型商品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a易经济增长资源型商品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观点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1937 年英国学者罗伯特逊(d.h.robertson)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其主要着眼点在于阐述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
二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济成长侍女”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方面,对外贸易并不是增长的发动机,而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是“经济成长的侍女”。
三是“中心—外围论”以普雷维什和辛格为代表的一些拉美经济学家对发动机命题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他们从分析贸易条件恶化的角度展开了“中心—外围论”,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中心,控制着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地带,外围国家只能顺应中心国家的发展。
普雷维什的主要观点是: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的不利影响要远远超过对其国内资源带来有效配置的好处。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大部分的经济学家都认同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得到证明。
但是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程度到底有多大,从对外贸易的结构来看,是否所有产品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都有同等的促进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二、目前中国资源性商品的对外贸易情况根据《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知,目前我们经济发展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每年我们的资源性商品有大量的出口,特别是石油和煤炭。
另外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大量出口,一方面加重了资源紧缺的情况,另一方面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这种情况的对外贸易是否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值得研究。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地发展壮大,巨大的外贸收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高。
首先,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的出口贸易一直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加入了国际贸易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由于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适合大规模生产、低成本的生产环境,使中国商品出口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出口量在2018年高达2.48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出口总量的13.8%。
这些强大的出口数据,使得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提高了中国的经济活力和国际声誉。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
通过做大做强对外贸易,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改革,推动贸易自由化,逐渐提升了国际声誉,增强了国际地位。
再次,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升级。
中国过去在对外贸易领域主要依靠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等)出口,市场竞争力主要依靠成本优势,但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为了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提高,中国开始加大技术创新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领域转变。
通过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品质和质量水平,中国企业的产品已经从过去的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市场,逐渐成为国际品牌。
最后,对外贸易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是贸易摩擦的问题。
由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逐渐提高,一些国家一方面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提高关税限制中国进口,限制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市场准入和国际标准等方面的挑战。
其次是对外贸易的单一性。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外贸易在现代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
本文将探讨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多方面影响,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 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出口商品和服务,国家能够获得外汇收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
同时,进口商品和服务也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提高了消费和投资水平,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外贸易对中国、德国、美国等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还对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国家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贸易带来的市场机会和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促使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同时,贸易还可以促进国内产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3. 就业机会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外贸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就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同时,对外贸易也带来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扩张,进一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4. 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国内企业能够了解和学习来自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开展贸易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竞争机会,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技术进步的推动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
5. 国际竞争力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参与贸易,企业能够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第一部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有限。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市场化的推进,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逐渐放宽对外经济的管制,鼓励外贸发展,并吸引外国投资。
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2.5万亿美元,进口总额达到2.08万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
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大幅增加,为国际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1. 推动经济增长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国内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首先,出口业务的增加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促进了国内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的增长。
其次,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整体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作为制造业和加工贸易大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而获得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2. 对就业的积极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相关行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
出口企业的扩大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就业的增长。
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机会,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和收入增长。
3. 加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与国外企业的交流合作,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使中国的产品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技术交流也促进了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能力提升。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
作者:隆鑫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18期
【摘要】对外贸易是各国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重要手段,而经济增长则是表示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改善的重要指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历史和经验多角度地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促进作用
一、绪论
对外贸易是指国际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而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它是一国生产要素增加和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提高的共同结果。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受到该国参加对外贸易程度的重要影响。
从具体国家和地区来说,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这“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从1978~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15%以上。
由于贸易的迅速增长,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79年的10%不到迅速提高到1998年的40%左右,以及2003年的60%以上。
中国在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增长的同时,经济也取得了年均8%左右增长的幅度。
通过对外贸易,中国引进了大量外资,利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进口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投入品,逐步建立起了耐用消费品、轿车、通信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等一批先进产业。
贸易的扩大使得许多中国的产品能够利用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来生产,产品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产品竞争力有所加强。
另外,对外贸易的发展还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这在缓和就业矛盾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一)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供需,促进生产发展
1.利用国外市场加快社会产品的实现,促进再生产不断扩大。
社会产品的实现,指社会将其所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出去,在价值上和物质上得到补偿。
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生产与消费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要求国内市场供求平衡,否则就会出现某些产品的过剩或不足,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
因此,利用世界市场,解决商品的实现问题,对再生产的不断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2.利用国际市场取长补短,促进再生产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以及各部类、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比例都需要达到综合平衡,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对外贸易可以通过国际商品交换,转换使用价值和实现价值,取他家之长补本国之短,从而改善和加强生产力构成中的薄弱环节,促进最优比例关系的建立,迅速实现高水平的综合平衡,大大加快再生产发展的步伐。
(二)引进先进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技术的提高直接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应用完善,都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和付出很高的费用。
所以对于各国而言,通过对外贸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加速提高本国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经济效果,第一是直接增加产量,消除“短线产品”,满足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要;第二是直接引进技术避免了开发成本,可以节约资源;第三是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四,能够迅速缩小与国际领先技术间的差距。
(三)提高利润率,加速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国内价值总量,获得超额利润。
如果出口商品在国内生产上拥有一定的优势,所花费的成本低于世界平均成本,此时,出口商品是按照高于国内价值的国际价值出售的,它所换到的进口商品就能比在国内换到的同种商品更多、更便宜。
既然通过对外贸易获得了比国内更便宜的商品,增加了国内价值总量,那就获得了额外的高于国内正常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因而也会相应地提高国内的一般利润率。
2.通过对外贸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进口,一方面可以获得廉价的原料、机器等生产资料,使不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从而节约用于不变资本的成本费用;另一方面可以获得食品、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等消费资料的可靠而便宜的供应,使可变资本转化成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
生活资料价格越低廉,工资也越低,而工资成本越低,利润率就越高。
三、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
事实上,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增长是制度、资本、技术、管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外贸易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只是外因,或者必要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只有在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发挥促进作用。
第一,本国必须有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
在出口方面,如果国民经济结构较不合理,不断扩大的出口会使资源大量流入出口部门,加大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的差距,此时出口增长不能有效发挥其促进作用,牵引作用变得极为有限。
第二,本国企业必须有争取利益的内在动力。
在进口方面,如果企业缺乏争取利益的动力,即使存在进口竞争的压力,他们也不会努力谋求自身效率的提高;即使给他们先进的进口设备和技术,他们也可能不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设备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必须保证充足的贸易量,同时贸易的时间必须持久,如此才可以保证对外贸易能够产生充足的出口收入及其收入的稳步增长,进而保证对国内经济持续、有效的刺激。
四、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类型
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的大小,还受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所采取的贸易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想使对外贸易对国内的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还需要从具体时间出发,正确选择外贸促进经济增长的类型。
(一)第一种经济增长类型针对于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和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国家,其对外贸易策略是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为主
特殊的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使得这些国家具有供给初级产品的能力,而外部的工业化产生了对作为食品、原料和燃料初级产品的持续需求。
(二)第二种经济增长类型则是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的贸易策略,即主要生产和出口制成品
与第一类型类似,出口在他们国内生产总值中也占很高比重,但是由于制成品与国内经济的联系更深入,且其贸易条件不存在下降的趋势,他们常常能够获得比初级产品出口国更快的增长速度。
(三)第三种经济增长类型适用于具有较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且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优势的国家
对于这类国家而言,对外贸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进口克服国内生产扩张导致的“瓶颈”,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出口获得外汇收入,以支持进口活动的规模,避免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五、结语
对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一命题,我们需要辩证去看待,一方面,我们到看对外贸易的确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言,这一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闫国庆等.国际贸易思想史[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刘晓鹏.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5.
[3]张相文.国际贸易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隆鑫(1991-),男,陕西安康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