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12
重庆市开县中学高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重庆市开县中学高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5题、第6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6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3小题。
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白内瘴万古常青按钮ni干细胞gnB.化妆品时代骄子晌午shng 发生口角juC.板兰根一袭白衣瑕疵c否极泰来pD.百页窗不辨菽麦踮脚din狺狺狂吠yn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奔驰公司宣布将旗下的两家经销商奔驰中国和北京奔驰重新整合,希望通过对两者的优化组合,在市场占有率上二一添作五,进一步提高产品销量。
B. 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应付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C.我国将逐渐取消代课教师制度,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的人员到乡村任教。
D. 这场盛典,以壮美的篇章歌颂今日的辉煌业绩,也以细腻的情怀回忆昨日的筚路蓝缕。
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人和自然的关系实际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
,,它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
与个人相对应而存在的是外部世界但由于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诚然,个人也可以和自然形成关系个人只能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与自然发生关系而不是个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与人类社会相对应而存在的是自然A.B.C.D.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 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9小题,1-2题每小题3分,3-9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óu) 猎金榜题.(tí) 名B. 折.(zhé)本角.(jué) 逐按.(ān) 装舐.(shì) 犊情深C. 筵.(yán) 席偌.(ruó) 大着.(zháo) 陆前倨.(jù) 后恭D. 岿.(kuī) 然毗.(pí) 邻装帧.(zhēn) 噤.(jìn) 若寒蝉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 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B. 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C. 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 C. 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日前,来自京津翼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 “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朱凌宇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者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100年后50%至90%的语言便会无影无踪。
“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
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有10亿人以上,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
其它使用较多的还有法语、俄语、孟加拉语、北印度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日语等。
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
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
当今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了不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
近日就有专家估计,全球双语使用者可能高达50%至75%。
以此类推,未来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书面语,未来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脱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的情形,将难以避免。
世界语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
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霍夫博士为了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
然而在风光了一阵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
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没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就会消失。
重庆开县中学高2015级第五期(十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6题、第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蜇伏椽.笔(chuán)别出心裁宵衣旰.食(gàn)B、传诵煊.赫(xuān)死心塌地瑕瑜互见.(jiàn)C、熨帖款识. (shí ) 春意阑姗毁家纾.难(shū)D、黠慧采撷.(xié)亦步亦驱相.机行事(xiā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周老师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有时为了使课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D.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
北京成了“首堵”,连重庆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瘫痪。
我们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
B.“我们伤心极了,我觉得世界好像黯淡了下来,失去了部分魔力和神奇。
重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7高二上·江苏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网络上大规模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造句热,使“微博@喃东尼”。
事实上,现在它已经和“猴赛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词语一样,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一些词语逐步成了我们聊天必备的词汇,否则就显得“out”了。
A . 暴发名声大噪演绎B . 爆发名声大噪演化C . 爆发声名鹊起演化D . 暴发声名鹊起演绎2. (2分) (2017高一下·常州开学考)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味的作品来的。
B . 想办法让图书流动起来,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多看书、看新书,花费不多,收效却不错。
看似妙手偶得,实则来自文登对文化民生的自觉坚持。
C . 老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为他解答疑难问题,当然学生也要学会移樽就教。
D . 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3. (2分) (2017高三上·沈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B .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C . 不仅职业教育的意义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 . 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重庆市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1. (6分) (2017高一下·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据我的教书经验来说,一般青年都欢喜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
从此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般青年对于文学的趣味还是很低。
在欧洲各国,小说固然也比诗畅销,但是没有在中国的这样大的悬殊,并且有时诗的畅销更甚于小说。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
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
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
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
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
《拴马桩》阅读答案【篇一:2015-2016学年高三职高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命题人:张茂华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填写在答卷纸相应的答题处,否则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烟霭黢黑坍圮爱屋及乌b.掂念暴躁遐想筚路蓝缕c.谙习理踩蝉联曲高合寡d.缱绻幅射戮力不径而走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可是慈母不会再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②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③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着。
④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a、候盼健硕跳跃遮掩b、盼望强健跳动遮蔽c、等候健全乱动遮盖d、期盼健康滚动遮住4.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a.自从五年前知道、出品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贺岁电影,他便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几年都.......在元旦前推出一部深受观众喜欢的“贺岁片”。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 ....c.南亚地震后,灾情云谲波诡,中国救援队不顾安危,第一个拍马赶到。
....d.我创作不是为了追求名和利,虽然我现在不虞之誉纷至沓来,但说实话,我只是为了心....里平静而创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药监部门已着手对我省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药企的诚信等级。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1、《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仍然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 B.鲜明的民族性C.深远持久的特点D.具体内涵因时而变的特点2、儒家学说千百年来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这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
这告诉我们()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特定功能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
这主要表明()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4、“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
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5、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
《周易注》:“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同心结”、“团圆结”……,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上述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人文明时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6、今年金秋十月,在我市“柑橘之乡”——漳河镇,橘农们被“丰收的烦恼”所困扰:由于产量大增,柑橘价低销滞。
《三女帮忙》栏目三名记者发挥媒体优势,通过举办公益销售会、“市民柑橘采摘园”现场促销等多种形式,帮助橘农销售柑橘逾万斤,为橘农渡过难关发挥了作用。
重庆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6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______________的话题。
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
这些信息的确令人______________。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______________ ,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______________。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谈虎色变叹为观止盖棺定论对症下药B . 岌岌可危唏嘘不己盖棺定论对号入座C . 岌岌可危叹为观止木已成舟对号入座D . 谈虎色变唏嘘不己木已成舟对症下药(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B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C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D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后来?——起来了。
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开县实验中学高2017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宽容”具体指()A.“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大力开垦私田D.诸侯重视教育2.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段论述当出自()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4.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 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5.近年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推崇C.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6.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
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诗经》B.《春秋》C.《礼记》D.《四书集注》9.“王者配天,谓其道。
开县实验中学高2017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分值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问的气象袁行霈作诗讲究气象。
诗之有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或在于此。
气象以雄浑飘逸为上,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皆以其超凡的气象而传诵千古。
做学问也讲究气象。
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
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
仅以中国近现代的学者为例,其中即不乏具有大家气象的人物。
归纳他们的特点大概有以下这些:学术的格局和视野开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
这倒不在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大的如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题目小的如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气象都不凡。
在他们的手里,资料的采用和组织灵活而有规矩,出神而又入化,犹如魔方的组合,而不像积木的堆垛。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其下阙有曰:“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气象何等恢宏!如果借用来形容学问,“尽挹西江”可以说是把有关的资料全部搜集起来;“细斟北斗”可以说是把有关的材料细细地加以辨析;“万象为宾客”可以说是把相关学科都用来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学问能到这一步,也就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了。
有气象的学问必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为后人树立典范。
陈寅恪先生所撰《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自昔大师钜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
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
”对王国维先生的开创之功,陈寅恪先生讲了三点: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故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王国维先生的这三点已经被治文史的学者奉为圭臬了。
中国历来是道德学问并重,学问的气象实有赖于道德的高尚。
为人正直、诚实、刚强,方能不随波逐流,而勇于坚持真理。
如果又能虚怀若谷,富有宽容精神,气象就更加不同了。
读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十分佩服其渊博与精审。
余先生积毕生之力,指出纪晓岚多处疏漏舛误,但在《序录》中却有这样一段话:“然而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为辨证也易,何者?无期限之促迫,无考成之顾忌故也。
……易地以处,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
”这段话在宽容中透出恢宏的气象,令人敬佩!对后进晚辈爱护提携不遗余力,也是大家气象的表现!偶读《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收有蔡元培先生手迹六件,其中四件是介绍别人出版著作的,而且有三件讲到版税问题。
其措辞如:某君“寒士,版税实缓不济急”;“如贵书局能与预订发行”。
使某君“不必再分心于经济问题,则深为感荷”;“寒士打算,殊为可悯”;等等。
我一边看他的手迹一边想象他的心肠,感动之余更增加了几分钦佩。
1.下列关于“气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诗讲究气象,这个气象以诗的风格雄浑飘逸为上,气势恢宏。
有气象的诗境界高远。
B.做学问也讲究气象。
学问的气象是指学问的格局与境界。
学问有气象则自能使人信服。
C.做学问者也要有气象。
这个气象指做学问者的学术视野与格局,也指做学问者的品质。
D.学问气象的形成取决于学问者的个人道德修养。
道德高尚者其学问自然精深且有气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用“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来形容做学问,是指收集材料、辨析材料,融会贯通,尽为己用。
B.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开山之功,并总结了王国维的三大功绩,认为其著作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
C.余嘉锡认为纪晓岚会编纂《四库全书》,但不会辨证舛误,仍比自己强得多。
自己虽会辨证,却不能为其提要。
D.蔡元培的手迹中多次讲到版税问题,希望出版方能及时发放版税,这显示了蔡元培作为一个学者的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问的气象不在于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小的也能气象非凡,如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
但题目大的更容易有气象。
B.有大家气象的学者做学问时,总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并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且能做到“万象为宾客”。
C.有大家气象的学者往往能开山立派,确立规则,发凡起例,树立典范。
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规则已成治文史者的圭臬。
D.有大家气象的学者为人正直、诚实、刚强,具有这样的品质方能坚持真理及做学问的方向,这样的学者宽容而悲悯。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
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
巡抚李侃荐于朝。
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
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
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
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
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
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
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
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
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
帝称善,从.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
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
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
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
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
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
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
事闻,奖劳,赉金币。
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
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
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
多所斩获。
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
廷臣多称之。
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
弘治元年卒。
赐祭葬,赠恤有加。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阿鲁出寇.延绥寇:侵犯 B.听.界外驻牧听:任凭C.帝称善,从.之从:听从 D.玺御却.之却:后退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B.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C.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D.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拔,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
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除鲁鉴的兵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廷,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命他为都督同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人,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5分)译文:(2)玺遣谍者间牙兰。
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8、“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9、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1)《锦瑟》中追忆华年往事的起兴句子是:,。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3)《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渐渐消散的炊烟老了。
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
慢慢地,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
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
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
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
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
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
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
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
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
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
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
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
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
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就是想吃也吃不上。
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
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
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
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