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评定和康复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张敏(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主要是由于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其发病率约占45%,常引起呛咳、吸入性肺炎,重症患者也可因痰液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或因假性延髓麻痹造成摄入不足,表现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即使程度较轻,也对饮食、发音、交流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吞咽困难多可迅速改善,仍有少数患者可导致持久性残疾和残障,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
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措施,进行系统的摄食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的目的吞咽困难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并避免因饮食摄取不足导致的液体缺失和营养不良,以及重建吞咽功能,提高独立进食的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更好地回归社会和家庭。
正常吞咽运动分为3期:第1期为口腔期,主要由口轮匝肌、咬肌参与;第2期为咽喉期,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参与;第3期为食道期。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障碍主要出现在第2期,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的开始时间延迟及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为解决进食难题,大多采用鼻饲方法或予胃造漏管术,使得患者缺乏积极主动的吞咽功能训练。
脑急性期导致的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药物治疗作用是有限的,尤其是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4周以后,应该把该病的治疗中心放在针灸与康复训练方法结合为主要治疗手段上,采取能量、营养、水、电解质等维持疗法,同时积极进行针灸、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促进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反射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网络重组及侧支芽生,皮质感觉区扩大,另一方面早期训练可防止咽部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使患者逐步建立吞咽意识,提高与吞咽有关神经肌肉运动的协调性,使参与吞咽功能的神经肌肉逐渐恢复功能。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从当前康复护理现状、策略探讨、技术创新、效果评估和措施建议五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现有康复护理策略包括口腔护理、饮食调整、吞咽训练等,但仍存在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加强康复护理技术创新和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并针对康复护理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提高康复护理的个性化水平、加强综合治疗的有效性,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有望为未来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现状、策略、技术创新、效果评估、措施建议、展望、总结分析、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了严重挑战。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和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地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进行康复护理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面,目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部分患者可能缺乏对吞咽障碍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康复护理效果不佳。
现有的康复护理策略和技术可能存在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
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探讨和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提供依据;3. 探讨现有康复护理策略的优缺点,寻找改进方法和创新技术,不断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和质量;4. 评估不同康复护理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5. 提出针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措施和建议,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和生活。
脑出血吞咽障碍的护理康复措施一、护理措施。
1. 观察病情变化,对于脑出血患者,吞咽障碍可能会导致误吸和窒息等严重后果。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饮食调理,针对吞咽障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可以选择软食或流食,避免给患者过硬或过大的食物,以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
3. 保持姿势,在进食时,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以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
一般来说,让患者坐直或稍微向前倾,可以有效地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
4. 定期翻身,脑出血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导致吞咽肌肉的松弛。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吞咽肌肉的正常功能。
5. 保持口腔清洁,口腔的清洁对于吞咽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以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保持吞咽功能的正常。
二、康复措施。
1. 吞咽训练,对于脑出血患者,吞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措施。
通过吞咽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
吞咽训练可以包括口腔肌肉锻炼、吞咽动作训练等。
2. 语言康复,脑出血患者常常伴随着语言障碍,这也会影响到吞咽功能的恢复。
因此,语言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措施。
通过语言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口腔肌肉协调能力,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3. 心理疏导,脑出血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也会影响到吞咽功能的康复。
因此,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措施。
通过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吞咽功能的康复效果。
4. 功能训练,除了吞咽训练和语言康复外,功能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措施。
通过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洗漱、穿衣等方面,从而提高吞咽功能的康复效果。
5. 家庭护理,康复期间,家庭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护理可以包括饮食调理、吞咽训练、语言康复等方面,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吞咽功能。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综述脑卒中是脑血管的常见病,吞咽困难是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引起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可达20%-40%。
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脱水,腹泻,电解质紊乱,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生命危险,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致使患者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疾病整个治疗过程[2]。
本文通过近年来相关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评价及康复评估的方法,护理模式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摄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予以总结。
1 吞咽困难程度评价及康复评估的方法1.1 床旁筛查及评价量表主要包括洼田氏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实验,医疗床旁评估量表,Burke吞咽困难筛查实验,Smithard床旁吞咽功能评价,标准吞咽功能评分,logemann制定的28条筛查实验Daniels制定的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筛查系统,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等[3]。
参照洼田氏饮水试验。
让患者自己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呛咳情况;血氧变化,一级:5秒内顺利将30毫升温开水1次咽下;二级:5-10秒内分两次以上咽下,不呛咳;三级:5-10秒内能1次咽下,有呛咳;四级:5-10秒内2次以上咽下,有呛咳;五级:频繁呛咳,10秒内全量不能咽下[4]。
饮水后血氧饱和度下降2%以上为阳性标准。
1-2级为轻度,3-4级为中度,5级为重度。
1.2 仪器评估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为脉冲血氧定量法,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纤维内镜吞咽检查,视频测压技术,其他有超声检查,咽下压检查,视频测压技术,吞咽动作仪评估[3]。
2 护理模式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2.1 时间护理模式脑卒中病人吞咽困难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效药的治疗,主要依赖功能训练促进康复专业医护人员及早进行行之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可降低并发症[5]。
早期康复训练对于促进大脑的可塑性有好处,便于脑组织内残余细胞发挥代偿作用,促进损伤区域组织重构和细胞的再生,有效的预防脑神经的萎缩,从而病人各种功能尽早恢复和改善[6]。
如何开展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护理发表时间:2020-09-27T11:07:40.6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0期作者:钟敏[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凸显钟敏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近些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进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正在提升。
脑卒中最容易引发的一种并发症为吞咽困难,典型的症状包括呛咳、进食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
从国内的研究报告发现,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升高,其发病率达到了62.5%,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脱水以及吸入性肺炎等病症的产生,与此同时,还会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负担,让患者产生绝望、缺乏自信心、悲观等情绪,对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此,我们需要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从临床研究上看,在发病早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可能会耽误病情康复时间,导致终身性鼻饲进食等不可逆情况。
通过为大家介绍一些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帮助很多的患者和家属了解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从临床研究能够充分看出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尽早早恢复吞咽功能。
但是康复训练的进行是基于患者的配合,许多患者发生了脑卒中后,心理状态也会出现很大的落差,许多患者会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情绪,而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与患者的配合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说,我们需要首先进行心理疏导,尽可能为脑卒中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医护人员同时需要在最大的程度上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来调整方案,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如何正确的开展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具体的措施如下: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是对吞咽功能相关的器官进行专业的训练,增强器官的协调性。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及观察【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引发的吞咽障碍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挑战。
本文探讨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及观察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食物和液体进食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包括饮食选择和饮食姿势等。
接着讨论了口腔护理的必要性,如口腔清洁和牙齿保健等。
然后详细阐述了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呼吸训练等。
随后强调了随访观察及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最后提到了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肺炎和营养不良等。
综合管理策略的建议将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观察、食物进食管理、口腔护理、康复训练计划、随访观察、记录、并发症预防、综合管理策略。
1. 引言1.1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及观察的重要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是指脑卒中患者在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吞咽困难、误吸等情况的症状。
这种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饮食,还可能导致吞咽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食物和液体的摄入,减少误吸的风险。
通过专业的口腔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饮食舒适度。
康复训练计划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提高吞咽的效率和安全性。
而随访观察及记录则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患者出现的问题,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也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全面预防,才能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及观察是一项细致而综合性的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的效果。
重视和加强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正文2.1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和液体进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食物和液体进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工作。
由于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可能会增加患者误吸的风险,正确的饮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并降低这种风险。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导致吞咽障碍。
在脑卒中后期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时喉咙疼痛或者咽不下去。
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误吸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身体状况。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康复护理小讲课是专门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的,旨在提供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本文将围绕着“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这个主题,结合小讲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深入探讨。
一、吞咽功能评估在康复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至关重要。
通过专业的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吞咽能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
吞咽功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患者吞咽过程中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咳嗽等症状;2. 进行临床吞咽评估,包括口咽部触诊、声门下触诊等;3. 进行吞咽功能检测,如吞咽摄影、视瓶鼻咽镜检测等。
二、各种康复锻炼方式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康复锻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
在康复护理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康复锻炼方式:1. 吞咽肌力锻炼:包括口腔肌肉锻炼、吞咽动作训练等;2. 被动吞咽训练:利用物理方法或辅助器械,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吞咽动作,以增加吞咽肌肉的活动;3. 饮食调整和辅助用具:根据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进行饮食的调整,并使用各种辅助用具,如翻身杯、吸管等。
三、护理计划制定与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是康复护理的重要环节。
在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中,我们应该考虑如下几点:1.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确保康复效果最大化;2. 定期随访与评估:随访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康复效果;3. 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合理使用药物,如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等,以辅助康复治疗。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中,应该重点关注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进展Rehabilitation care progress on dysphagiain stroke patients东 梅Dong Mei(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Tianjin 300193China)摘要:综述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进展,包括吞咽困难的康复评估方法、护理模式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康复护理、摄食护理等。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Abstract It summarized the rehabilitation care progress on dysphagiainstroke patients including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methods of dysphagia,ap-plication of nursing model in rehabilitation care,and rehabilitation care,feed-ing care.Key words stroke;dysphagia;rehabilitation care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5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A-2956-03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脑卒中引起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71%[1]。
吞咽困难可以引起脱水、腹泻、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颈后倾挛缩、心理障碍等并发症,还可因窒息危及到生命,这些因素均能增加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和预后。
现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 吞咽困难的康复评估方法1.1 床旁筛查及评价量表 主要包括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反复唾液吞咽实验、医疗床旁评估量表、Burke吞咽困难筛查试验(BDST)、Smithard床边吞咽功能评价(BSA)、Daniels制定的吞咽障碍临床筛查系统、Logemann制定的28条筛查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等。
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评定和康复护理吞咽困难,如影随行伴随着众多老年脑卒中患者。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一种并发症 , 是指当支配吞咽运动的神经、肌肉及口腔咽、喉等处病变时可造成吞咽运动障碍。
脑卒中病人吞咽困难的特征是不能安全地把食团从口运送到胃而误吸,也可包括吞咽的口准备阶段困难,如咀嚼、舌运动障碍。
吞咽困难的危险性和严重性到底有多少?到医院就诊的脑卒中病人中有45%发生吞咽困难;有吞咽困难的清醒卒中病人,6个月内的死亡率大约占33%左右;而无吞咽困难的清醒卒中病人6个月内的病死率不足10%。
卒中后吞咽困难直接导致:① 误吸和支气管肺炎。
大部分吞咽困难病人最早期的危险是将食物或分泌物误吸入支气管树,直接导致窒息和肺部感染。
如果误吸反流的胃内容物,则会发生化学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显著增加卒中病死率,占卒中相关死亡的 34%,是卒中后第一个月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② 脱水及营养不良。
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吞咽是怎样发生的?吞咽从功能上分四个阶段:① 口准备阶段:通过咀嚼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适合吞咽的食团。
这个过程中唇、舌、颊将食物围在口中,避免从口角流出或提前跨过舌根进入咽部。
② 口阶段:是舌推进食团开始向后运动到进入咽部之前的过程。
其中舌的收缩变形及推动作用很重要。
前两个阶段是自主阶段。
③ 咽阶段:指食团从进入口咽部到通过食管上括约肌(也称环咽肌)进入食管的过程。
此阶段咽结构发生一过性变化,即开放食管入口,封闭喉入口,吞咽完毕后咽结构逆转回复,重建呼吸道。
这里包括几个关键动作:软腭上提封住鼻咽,舌骨前上运动,喉部提升,声带关闭,喉前庭关闭,会厌向后反折,舌继续推进收缩,环咽肌打开,整个吞咽过程持续约1 秒。
④ 食管阶段吞咽困难的表现:口准备阶段异常表现为咀嚼不能,吞咽延迟或缺乏,对食团控制力减弱导致食物提前进入尚未准备好吞咽的咽部导致误吸。
吞口阶段异常表现为唾液积聚在口中,流涎。
饮水时发生流涎或误吸。
食物滞留在口腔一侧,吞咽启动困难,分次吞咽,误吸。
吞咽阶段异常表现为鼻返流或鼻音,上部咽括约肌异常也有鼻返流,舌肌力弱导致吞咽阶段延长。
吞咽反射延迟或缺乏,喉关闭不良出现进食时咳嗽或气哽、误吸。
反复吞咽动作,吞咽后咽部滞留,误吸后咳嗽、食物哽在喉部感。
误吸是吞咽困难的一个表现,指食物或唾液侵入气道,并进入到真声带以下的气管。
安静误吸指唾液或食物进入真声带以下但没有咳嗽或其他可见的表现。
其发生率可达 40% 。
穿透,指食物或唾液侵入气道,但未进入到真声带以下的气管。
穿透和误吸的生理基础是多方面的,吞咽中任何一个阶段的损伤都会出现食物与液体误吸,其中关键阶段是吞咽。
误吸是发生肺炎最显著的危险因素。
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价洼田氏饮水试验:患者端坐,喝下 30ml 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分级表现1 级(优) 能顺利地一次将水咽下2 级(良) 分 2 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 级(中) 能 1 次咽下,但有呛咳4 级(可) 分 2 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 级(差) 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 1 级,5 秒之内;可疑: 1 级,5 秒以上或 2 级;异常: 3,4,5 级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 1 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 2 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 3 级以上;仪器检查:电视透视检查(修正的吞钡实验)能够对临床检查不能发现的误吸病人进行明确诊断,并且是全面评估吞咽功能异常的金标准。
通过应用液体、糊状液体、固态的对比钡剂,观察正、侧位像上口、咽活动,并测量一些参数,如:食团通过时间,吞咽反射的延迟时间,可以发现各个吞咽阶段是否存在异常及其原因,误吸是否发生,其时间、严重程度、机制。
对安静误吸有较高使用价值。
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时间窗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应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及合理的康复训练,一方面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或修复能力;另一方面还可防止口腔和咽部肌群废用性萎缩。
早期康复指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症状不再发展后 48 小时。
由此可见,随着康复时间延长,康复疗效呈递减趋势。
早期康复指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症状不再发展后 48 小时。
由此可见,随着康复时间延长,康复疗效呈递减趋势。
康复训练的方法吞咽中枢位于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和运动前区,一侧受损后另一侧可以代偿,这使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成为可能。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间接和直接吞咽训练方法及吞咽策略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一、间接吞咽训练(基础训练)1.声门上吞咽:也叫自主气道保护方法,用于减少吞咽前、中、后误吸的方法。
这一吞咽方法要求病人在吞咽前和中自主摒住呼吸,然后关闭真声带。
具体操作是在医师指导下,病人吸气,摒住呼吸,然后吞咽,吞咽结束后紧接着自主咳嗽,这样可以清除咽部的滞留食物。
2.吞咽功能训练舌肌训练让病人舌做水平、后缩、侧方运动和舌背抬高运动,并用勺或压舌板给予阻力。
或者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按压硬腭部等。
如果不能做自主运动,可由医师用纱布轻轻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
当病人舌有一定运动功能时,治疗人员用手指指其面颊某一部位,病人试用舌顶推,以增强舌肌力量。
也可让病人伸舌于口外,治疗人员用吸管或压舌板刺激其舌尖部,并使其在口内、外活动。
还有舌控制法:即将舌尖放在门齿之间并做吞咽动作。
咽部冷刺激:用冰棉签轻轻刺激病人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提高其敏感性。
运动训练方法即咽收缩练习:这一方法目的在于改善咽闭合功能,提高咽的清理能力。
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让病人空咀嚼、皱眉闭眼、鼓腮、吹气、微笑,张颌、闭颌运动,伸舌做左右、前后、舌背抬高运动或阻力运动二、直接吞咽训练(摄食训练)包括进食体位,食团入口位置,食团性质(大小、结构成分、温度、外观、味道等),进食环境等。
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对中度 - 重度吞咽障碍病人,经过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
①进食体位:因为口、咽吞咽困难常同时存在,所以体位选择既要有代偿作用,又要安全。
一般认为躯干与地面成 45 。
或以上角度最安全。
有建议进食体位可采用做直,或至少 45 。
半坐位,头稍前屈。
或者取躯干 30 。
仰卧位,头前屈,偏瘫侧肩部垫起,辅助者位于病人健侧。
这种体位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减少鼻腔返流及误吸。
如果不坐起也可采用健侧卧位。
②食物的形态:食物形态应根据吞咽困难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原则来选择。
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
通常选用果冻、布丁、蛋羹、豆腐等食品。
一般认为神经性吞咽困难的病人容易误吸液体,最容易吞咽的食物是泥状食物。
稠的食物较为安全。
泥状食物推荐给口准备阶段损伤的病人,但纯粹的泥状食物难以满足病人的营养要求。
也可以改善食物结构使其柔软、平滑。
冷的食物有助于刺激吞咽反射。
营养师可以指定食物内容。
食物的滋味、温度、外观要好,能引起病人的食欲。
最好符合病人的习惯。
③一口量:对病人进行摄食训练时,如果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残留在咽部导致误吸;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
正常人一口量约 20ml,病人一般先以少量开始(3-4)ml,然后酌情增加。
④帮助饮食:进餐前使用任何适合病人的技术,改善病人的口功能。
食物应从中线上提供,以便病人能嗅到、看到,匙入口后,坚定地在舌前 1/3 向下后压,并倾出食物,然后迅速撤出,立即闭合其唇和下颌,使头轻屈,以利吞咽,只要有可能就让病人自己进食。
原则上食团入口位置应利于舌的感觉与传递。
⑤进餐环境:应建立起与试摄食时同样的,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体制,如吸引器,具备急救知识的医护人员。
进餐环境应安静、整洁。
进食器具包括勺子、吸管、杯子等。
勺子最好是为了易于送入,凹陷部分小的。
吸管是液体摄取时的工具,语言治疗师可将其使用如同点眼器一样。
杯子是使用带有切口的纸杯子,使用时有助于防止颈部过于伸展。
还可使用奶瓶、注射器等用具进餐,目的是改善口腔内食团的运转以及提高病人自己进食的能力。
三、吞咽策略① 转头策略:通常情况下,吞咽时食团在会厌谷水平分开,绕过上举的喉,然后在梨状窝汇合,通过张开的食管上括约肌进入食管。
转头策略是将头转向咽肌麻痹的一侧,使食物绕过喉前面的一侧,这就使食物不通过麻痹侧,提高咽对食团的推进力,使咽吞咽效率指数(口咽通过时间/食团顺利通过量)增高。
属补偿性的策略。
如果喉关闭不全,病人将头转向患侧,可促进麻痹声带向中线运动。
② 下颌下降姿势:研究发现下颌下降姿势能扩大会厌谷的空间,并使会厌向后移位,处于更加保护气道的位置。
这一姿势也能缩窄喉的入口,从而保护气道。
这是一种补偿性策略。
③ 空吞咽与交互吞咽:每次吞咽之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团全部咽下,防止食物在咽部聚集发生误吸。
或者在每次进食吞咽后饮少量的水,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发射,又能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称为交互吞咽。
④ 点头样吞咽:会厌谷是容易存留食物的部位,颈部先后屈,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做空吞咽动作,就可以除去残留食物。
⑤ 诱发吞咽反射的手法:用手指沿甲状软骨到下颌上下摩擦皮肤,通过吞咽肌群的感觉,诱发吞咽反射。
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尽可能经口进食。
采取合适姿势及黏度的食物,并用补偿性策略就能安全经口进食者可不用胃肠营养,同时积极进行直接或间接手法的训练,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如果病人吸入危险性大,对并发症易感性大,就采取间接方法,如果误吸可能性小,并且抢救设施齐全,可采用直接方法。
四、摄食中特殊情况处理1.误吸的预防保持口腔卫生;每日做颈部的被动或主动运动,防止颈部后倾,肌肉挛缩所致的吞咽不利;指导病人做交互吞咽、侧方吞咽或点头样吞咽训练,去除咽部残留食物;咳嗽训练,努力建立排出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
2.正确处理呛咳呛咳是吞咽障碍的最基本特征,出现呛咳时,立即扶托病人弯腰低头,使下颌靠近胸前,在病人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迫使食物残渣咳出;或者站在病人背后,将手臂绕过胸廓下,双手指交叉,对横膈施加一个向上猛拉的力量,由此产生一股气流经过会厌,使阻塞物呛出。
小结卒中后吞咽困难直接导致误吸和支气管炎及脱水和营养不良;电视透视检查可以发现安静误吸,是全面评估吞咽功能异常的金标准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应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