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念郎织女(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21.62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组成家庭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默读有一定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基于课标要求及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采用快速浏览、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情节。
提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每幅画配上合适的文字,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注重拓展,融入了与这个民间故事相关的诗词,扩展了阅读面,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黄梅戏《牛郎织女》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设疑导入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郎织女》(一)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牛郎孤苦伶仃,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一起在人间过日子。
)2.牛郎和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3.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又能有哪些新的感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架起桥梁。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2.引导学生回忆: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哪些快速默读的方法呢?预设: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等。
3.学生默读,教师关注学生默读的时间。
4.总结学生默读情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教育学生要珍惜亲情和爱情,勇敢面对困难。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神话元素可能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爱情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爱情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亲情和爱情,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美好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正确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爱情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神话故事相关知识、图片、音乐等。
2.学具:准备课文相关图片、卡片等学具,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爱情观念和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内容概述:本课是语文第11课,讲述了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仙女离别的故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传统节日情节,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适应对象:五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典型”的含义,体悟牛郎织女的爱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唱歌、谈天文等方式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2.展示:让学生欣赏有关牛郎织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讲解:详细讲解《11牛郎织女(二)》故事内容,解释其中的生字生词,并学习理解和记忆重点词语。
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牛郎织女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
5.朗读: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6.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角色编排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重点是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故事的表现兴趣高,但在理解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故事情节。
另外,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爱情的真谛,增强教学的思辨性。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综合素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第1篇】牛郎织女(二)牛郎和织女结成了夫妻,织女找到了她想要的自由与幸福,可织女是偷下凡间的,那么,天上的王母会允许织女追求她的自由与幸福吗?后来,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来看一看吧。
【知识与技能】1.会认9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富丽堂皇”“败坏”“尊严”“怒气冲冲”“天河”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故事发生的经过,体会牛郎和织女奋斗、争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向恶势力屈服的精神。
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于奋斗、争取。
【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
2.引导学生想象牛郎和织女的美好生活以及被王母拆散后的悲伤。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文本,理解关于叙事和伏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1.速读法。
2.学教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时讲解(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想象一下,牛郎和织女结成夫妻后,生活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男耕女织,非常幸福。
)2.那样幸福的生活能维持多久呢?要知道织女可是偷着下凡的,王母酒醒后,发现织女的所作所为,她会怎么处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牛郎织女(二)》来寻找答案吧。
[板书:牛郎织女(二)](二)初读课文,识字识句朗读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1.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师:转眼三个年头过去了,两人相濡以沫地过着小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1)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题目。
①在文中找一找他们遇到的困难,用“__”画出来。
②用“”画出文中描写王母娘娘性格特点的句子,用简短的词语来总结。
③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分别代表社会上什么样的阶层?(2)学生分小组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略读文章,是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讲的是牛郎织女婚后生活美满,可惜好景不长,就被王母娘娘发现并亲自下凡将织女抓回天庭,但夫妻两人痴心不改,加之织女的极力反抗,王母娘娘最终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的故事。
课文中有不少内容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同时因是民间故事,口耳相传,故而也有不少版本,这为孩子们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训练创造性复述提供条件。
【学情分析】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陌生。
另外,五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想象力,部分孩子学过画画,有着较为丰富的绘画经验。
让他们以自己的视角描述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进行复述比较容易,但要进行创造性复述,因为学生跳过前几篇精读文章直接来学习本课,故而要给孩子们一定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俭、皇、偎、衰、泰、珊、瑚、礁、筐、拗”这10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创造性复述课文。
4.通过四大民间故事对比阅读,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所表达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对民间故事的传承和喜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创造性复述课文。
难点:通过四大民间故事对比阅读,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所表达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对民间故事的传承和喜爱。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课前,大家预习了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二)》,想毕(一)也读过了吗?好的,老师问问,请问这位织女,你决定嫁给谁?他那么穷。
(生答)问一男:你娶了谁做媳妇?是怎么娶到的?(生答)师:今天,我们看看后续的故事。
(师生同书课题。
读课题。
)二、简述内容师:老师看电视剧有个习惯,有时第一集一看,然后就去看最后一集,再将中间的剧情悠着点看,不知道有没有和老师同款?谁能说说,你预习了课文,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生答,引导总结,七夕相会,板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的默读能力再一次得到提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能够自读自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
对于王母娘娘所代表的形象,有一些学生不理解,我结合文中王母娘娘的特点及封建社会一些专制做法,引导学生感悟封建专制对人民的压制,感受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堂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对相关诗词的拓展,使课堂更加充满语文味。
本节课中,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得以锻炼,在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故事的环节中,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第【2】篇〗《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多么令人神往!故事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
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
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
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
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学成效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1、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中国那些民间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它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上个单元的学习成果,也为引导孩子们抓关键点来总结主要内容作好铺垫。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为《牛郎织女(二)》,通过对于课文的学习,来达到让学生能够了解和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牛郎织女(二)》的内容;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和体会古诗文的魅力;3.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古诗文阅读技巧。
(2)能力目标:1.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对于《牛郎织女(二)》的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技巧,学习和理解其他相似的古诗文;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古诗文,培养阅读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牛郎织女(二)》的难点;2.学生能够运用学习的技巧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1.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往往会出现难以理解的词句和语法,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记住这些重点和难点;2.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引导学生打开阅读思路,使其能够领会到古诗文的意境。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A模式教学法,即引导、讲解、巩固。
首先通过课前的预热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接着通过讲解重点难点,促使学生习得知识;最后通过课后的巩固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5. 教学内容安排和流程时间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5 min 课前预热微笑问候,化解隔阂与紧张轻松、愉悦10 min 学生自己讲述《牛郎织女(一)》的内容学生主导的交流过程分组活动、讲述、互动20 min 教师讲述《牛郎织女(二)》的内容教师讲授、学生发言(解读重点和难点)倾听、提问、发言25 min 小组合作,讨论《牛郎织女(二)》的思想、意境、艺术等方面小组合作、展示与分享合作、交流、展示、分享10 min 分享与点评教师点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提问、分享5 min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重申学习目标总结、复盘、反思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课程设计比较成功,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交流畅通,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古诗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2、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解释词语: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明确: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七)课堂练习: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特点?(八)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3次,完成课后练习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 牛郎织女(二)》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课文以民间传说为基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富有诗意和浪漫主义色彩。
这篇课文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民间传说这一文学体裁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够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情感。
然而,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诗词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古诗词的理解。
2.对民间传说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浪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浪漫的爱情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僻词语和古诗词的朗读。
3.学习课文: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语和古诗词。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和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5.汇报讨论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感受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体会牛郎织女的爱情和反抗精神。
3.学习民间故事的续写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理解,体会情感,学习续写方法。
2.教学难点:学习续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生字词和故事内容。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精读课文
(1)再次朗读课文,体会牛郎织女的爱情和反抗精神。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学习续写方法
(1)讲解民间故事续写的要点和方法。
(2)让学生尝试续写牛郎织女的故事。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享自己续写的故事。
(2)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续集。
5.总结
强调民间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反思: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但在学习续写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更多的创意。
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把续写的故事整理成文字,提高写作能力。
11、牛郎织女(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4.检查自读情况:朗读生字,正音。
5.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学习第一部分: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
(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学习第二部分: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2)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3)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4.学习第三部分:
(1)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
(2)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3)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4)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5)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a、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b、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c、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5.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读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五、布置作业: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附板书:
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
↓
☆(王母娘娘:残暴、专制)
牛郎隔河相望织女
(老牛:病死、剥皮)☆
《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孤儿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结识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的遭遇,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后非常愤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捉织女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追,最后被天河隔开,后来变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现就自己这节课的教学做以下反思。
首先,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导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连线,这道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牢记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归类区分。
这样一来,顺理成章的就讲到了“七夕节”的由来。
又该孩子们大显身手了,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先让他们讲讲自己听说的内容,然后再结合课文,激情学习。
然后,理清思路,概括标题。
说起概括内容,课堂上学生总是做的不尽人意,说是概括,可是总是没完没了,于是,我在这里设计让学生根据内容概括小标题,这样的效果真的不错,句式整齐,内容醒目,容易理解,又能抓住重点,学生兴趣也很浓厚。
其次,抓住重点,突出主题。
同样的年龄,牛郎却有非人的遭遇,他的“可怜”不言而喻,孩子们以自己仅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加以评价,哥嫂的虐待,命运的不公,都没有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折服,他“出淤泥而不染”、“浊者自浊、清者自清”,他的善良、勤劳表现的是淋漓尽致,毫不含糊,这也是本堂课所重点突出的问题。
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再次,循循善诱,解决问题。
牛郎的勤劳善良,会让此刻正幸福着的孩子们感动、深思,他和老牛之间的深情更感动着所有的人,动物也有感情,这一点也不假,牛郎善待老牛,老牛陪伴牛郎。
课堂上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哥嫂对牛郎不好,牛郎为什么不跑,跑到很远的地方,说不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反抗啊!孩子们的答案丰富多彩,“为了手足之情”“为了相依为命的老牛”……此刻,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因为文章内容的精彩,也因为孩子们的义愤填膺,争先恐后的为牛郎出谋划策,孩子们也是善良的,牛郎的善良启发了孩子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阴”。
我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并且也懂得了,循循善诱也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给孩子充分的空间,他们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答卷。
课后小知识
--------------------------------------------------------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