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光工艺及影响质量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A.什么是上光?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或喷、印)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上光油),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层薄且均匀的透明光亮层。
上光包括全面上光、局部上光、光泽型上光、哑光(消光)上光和特殊涂料上光等。
B.印刷品为什么要上光?上光是为了美化印刷品、保护印刷品、加强印刷品的宣传效果和提高印刷品的实用价值。
上光后的印刷品表面显得更加光滑,使入射光产生均匀反射,油墨层更加光亮。
上光是采用上光油对印刷品进行表面涂布加工。
在印刷以后对印件进行最后加工之前,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纸张或纸板印件的表面进行保护性处理。
印刷品经过上光后在表面罩上一层亮膜。
其应用范围有:①书籍装帧,如护封、封面、插页及年历、月历、广告、宣传样本等,经过上光能够使印刷品增加光泽、色彩鲜艳。
②包装装潢纸品,如纸袋、封套、商标等,上光后起到美化和保护商品的作用。
③文化用品,如扑克牌、明信片及印金图案上光后能起到抗机械摩擦和防化学腐蚀的作用。
④日用品、食品等。
如卷烟、食品、洗涤剂等商标上光后可以起到防潮、防霉的作用。
⑤硬封面上压铜箔,可使外观美观,它的亮度很高,很象金色。
如果铜少和基科结合得不牢,经过上光后可以获得良好的附着性能。
C.对上光油的技术要求是什么?理想的上光油除具备无色、无味、光泽感强、干燥迅速、耐化学药品等特性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性能。
①膜层透明度高、不变色。
装潢印刷品要获得优良的上光效果,取决于印张表面形成一层无色透明的膜,并且经干燥后图文不变色。
而且不能因日晒或使用时间长而变色、泛黄。
②膜层具有一定的耐磨性。
有些上光的印刷品要求上光后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及耐刮性。
因为采用高速制盒机、纸板盒包装机装置、书籍上护封等流水线生产工艺,印刷品表面受到磨擦,因此必须具有耐磨性。
③具有一定的柔弹性。
任何一种上光油在印刷品表面形成的亮膜都必须保持较好的弹性,才能与纸张或纸板的柔韧性相适应,不致发生破损或干裂、脱落。
④膜层耐环境性能要好。
印后加工处理技术(纸品复膜与上光工艺)纸制品的上光覆膜工艺上光覆膜工艺是印刷品表面整饰加工工艺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印后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光覆膜工艺可以提高印品的光泽效果,使印刷图文清晰和逼真,色彩鲜艳夺目,从而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可以增加印刷品表面耐磨度、平滑度及防水性,有效地保护商品在流通环节免受损害;同时还可以延长包装品的保存和使用时间。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顾客消费品位的不断提高,制造商对产品外包装的表面整饰工艺更是给予了前所未有地关注。
虽然上光覆膜工艺相对简单,但影响因素很多,容易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产生。
而且,由于其质量问题一般不可逆转,加之上光覆膜工艺属印后工艺,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带来的损失相当巨大。
因此,纸品厂应该对此一工艺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方可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
第一章上光工艺上光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一层光油,使其干燥后形成一层无色透明薄膜的加工工艺。
上光工艺起保护印品及增加印品表面光泽效果的作用。
一、上光工艺分类按上光方法,可分为印刷机直接上光、专用上光机单独上光和联机上光三类。
印刷机直接上光是指待印刷品干燥后,再用印刷机把光油涂在印刷品表面;单独上光工艺是指用专用上光机对初干后的印刷品进行上光,又称为offline工艺;联机上光是指上光机直接连接在印刷机印刷站后面,在油墨印刷完成尚未干燥之时,直接涂布光油的工艺,又称online工艺。
按光油的涂布方式分,可分为直接涂布和间接涂布。
其中直接涂布又分为辊筒直接涂布和胶版直接涂布。
辊筒直接涂布是指先将适量光油涂到辊筒上,再将辊筒上的光油直接转移到印刷品上的方法。
胶版直接涂布是指先将光油涂到胶版上,再由胶版转印到印品上的工艺。
间接涂布则是指首先把光油转移到辊筒上,然后再由辊筒转移到橡皮布,最后光油通过橡皮布转移到印刷品表面的过程。
按上光的部位分,可分为全部上光和局部上光。
全部上光就是印刷品表面全部涂上光油,局部上光则只是有选择性地在印品表面局部地方涂布光油。
关于上光、压光、覆膜的一些知识印后压光问题的处理实例有一批啤酒包装箱的面纸板在压光后表面出现了皱纹、条纹的质量缺陷。
根据质量要求,纸品压光后其外观应该干净、平整、无划痕、无皱纹。
我们在压光工艺参数(如压光温度、压力、速度等等)不变的情况下,用另外一批品种的包装箱面纸板压光,结果这批面纸板压光后没有出现皱纹和条纹。
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原因出于两种面纸板的质量差异,压光后会产生皱纹、条纹的那批面纸板其纸质相对比较差。
然而,该批面纸板已经上光结束,如果因为压光后会产生一些皱纹、条纹达不到质量要求而作报废处理,则将造成无法按时交货和较大的废品损失。
而如果能通过合适的补救措施进行处理,使压光质量达到要求,一则可以按时交货,二则可减少损失。
为此,我们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处理和试验,选择了其中一种有效的措施,解决了问题。
方法是:把上光后未压光的面纸板再进行一次上光,之后先在压光机上热烘一次,热烘的温度与压光的温度一样,在压光机上热烘时可在不加压力、在压光机钢带传动的情况下,在出料口这一头将这面纸板放在钢带面上,通过钢带带动将面纸带进烘道而回到压光机的进料口这一头。
经过这样热烘之后再按正常的压光工艺进行压光(即增加了一次上光和一次热烘)后,这批面纸板上的皱纹、条纹消失了。
顺便一提的是,通常情况下,压光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15℃~120℃,压力控制在150~180kg/m2,速度6-10m/min为宜。
当然,在现场操作中也要根据纸板的厚度情况合理调整、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要进行压光的纸品,在纸质方面一定要有所选择,否则达不到压光质量的要求上光油的常见三种分类及其特点简析上光油的种类有很多,但常用的上光油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油性上光油、水性上光油和UV上光油。
根据上光油实际应用的趋势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油性上光的使用将会日益减少,而水性上光油及UV上光油的应用空间十分的广阔,下面主要介绍水性上光油及UV上光油。
(一)水性上光油水性上光油(英文称之为WATER BASE DVARNISH,也可称之为DISPEERSE DVARNISH),主要由水溶性树脂和水分散型树脂组成,水性上光油无毒无味,消除了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干燥速度快、膜层透明度好、性能稳定、设备适应性广、上光表面耐磨性及平整度好、印后加工适性宽、热封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储运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食品、医药、烟草纸盒包装印刷企业的重视。
UV上光原理及工艺UV上光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使用紫外线固化光源,将涂料或涂层在材料表面进行固化,从而提升其硬度、耐磨性和光泽度。
UV 上光技术最早应用于木材和塑料等材料的表面处理,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木器、家具、地板、电子产品等行业。
紫外线固化技术的原理在于使用紫外线光源照射含有光敏物质的涂料或涂层,光敏物质受到紫外线的激发而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固化。
光敏物质通常是一种光引发剂,可以将紫外线能量转化为化学能量,引发涂层中的固化反应。
紫外线固化的反应速度快,并且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固化,从而节省了时间和能源。
在UV上光的工艺中,首先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工作环境,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产品质量。
接下来,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如去除油污、灰尘和杂质,以保证涂层的附着力和光洁度。
然后,使用特殊的喷涂设备将紫外线固化涂料均匀地涂在材料表面。
涂布完成后,将材料放置在紫外线固化设备下进行固化。
紫外线光源通过照射涂料中的光敏物质,引发涂料中的交联反应,从而固化成薄膜状。
在UV上光的工艺中,关键的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涂料和光源。
涂料的选择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涂料包括丙烯酸树脂、聚氨酯等。
这些涂料具有快速固化速度、耐磨性和高光洁度等特点。
光源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紫外线的强度和均匀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光源有汞灯和LED光源,LED光源具有能耗低、寿命长和无污染等优点。
UV上光技术相比传统的表面处理方法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紫外线固化速度快,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固化后的涂层具有优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抵抗划伤和摩擦,使产品更耐用。
此外,固化后的涂层具有高光泽度,能够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和附加值。
另外,紫外线固化涂料不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友好,也符合现代的绿色环保要求。
然而,UV上光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UV固化设备和涂料的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投资。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形状和材料的工件,光线的照射均匀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影响预印纸箱面纸上光质量的因素
康启来
【期刊名称】《印刷技术》
【年(卷),期】2006(000)032
【摘要】预印纸箱面纸(白板纸)通过上光,可以达到增加纸箱产品表面光泽度.使产品表面色彩更显鲜艳夺目的效果。
上光既是改善纸箱产品外观效果、使用性能保护性能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纸箱产品质量和档次.使商品的附加值显著提高的有效工艺。
上光工艺的良好效果显而易见.但是如果对面纸上光质量的影响因素缺乏正确的认识,盲目生产,就难以保证纸箱面纸的上光质量。
所以正确认识影响纸箱面纸上光质量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提高彩印纸箱产品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康启来
【作者单位】鸿立包装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8
【相关文献】
1.如何提高柔性版预印瓦楞纸箱的印刷质量 [J], 周海燕
2.预印纸箱水墨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 [J], 康启来
3.瓦楞纸箱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保证 [J], 聂娟
4.预印——大批量、高质量水墨彩色纸箱生产的解决方案 [J], 苏翔宇
5.不同上光工艺对印品表面质量的影响分析 [J], 吕新广;李莉萍;孙艳;曹玉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V上光和水性上光的印品质量控制目前市面上常用年光方式有油性上光,水性上光,和UV上光。
上光有装饰保护印刷品,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具有防潮防水,耐折,耐磨性。
从环保角色来看水性上光和UV上光更是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用水性上光和UV上光后的印品可以直接回收,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UV上光用于食品,药品,烟草,和化妆品的包装。
随着上光技术的推广和人们对上光的了解UV上光和水性上光更是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在发展,在国外象欧美等国家对环保要求很高,在一些包装领域都有严厉的标准规定,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覆膜和油性上光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由于目前市场竞争空前的激烈,许多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创收利润,尽可能地采用价格较低的光油,往往会造成印品出现发粘,涂布不均,起桔皮条纹,出现针孔,麻点,附着力差,发花,光泽不好,亮度不够等等。
印刷品上光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起决于上光油,光油干燥和生产工艺,只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好这三点,再加上配置性能好的上光设备,对质量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的。
UV上光油UV上光油主要由齐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及其他助剂组成。
一、齐聚物齐聚物又称预聚物,是UV上光油中最基本的组份。
它是成膜物质,其性能对固化过程和固化膜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从结构上看,齐聚物都为含有C=C不饱和双键的低分子树脂,大都为丙烯酸树脂。
二、活性稀释剂也叫交联单体,是一种功能性单体。
它在上光油中的作用是调节黏度、固化速度和固化膜性能。
三、光引发剂光引发剂是能吸收辐射能,经过化学变化产生具有引发聚合能力的活性中间体的物质,是任何UV固化体系都需要的主要成分。
四、助剂用来改善油墨的性能。
UV上光油中常用的助剂有:稳定剂:用来减少存放时发生热聚合,提高上光油储存稳定性。
流平剂:用来改善上光膜面的流平性,防止缩孔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上光涂层的光泽度。
消泡剂:用来防止和消除上光油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水性上光油水性上光油是合成树脂和水两部分组成45%的合成树脂和55%的水组成。
UV上光工艺知识及故障处理UV上光又称紫外线上光或固化上光,UV上光油主要成份由感光树脂,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及助剂组成,原理是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张照射下,体系内光引发剂游离基引发树脂中的不饱和双键,迅速发生键锁聚合反应,使其交联结膜固化。
其优点是:上光速度快,膜层光亮度高,干燥后膜面坚固、生产效率高,占用场地小,具有良好的机械及耐热、耐寒、耐水、耐磨损等性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上光后能使印品表面非常光亮、平滑,折光效果使图文产生强烈的立体感,色彩更加鲜艳,印品有高档感。
其缺点是:UV油自身聚合度高,表面分子极性差,且没有毛细孔,因此UV膜层亲合能力差。
一、UV上光技术的应用纸制包装品经过UV上光处理后,能提高其外观效果,使印刷质量厚实饱满、光泽丰满滋润,提高纸制品的装潢效果,并可明显提高耐折性和耐化学性,改善其使用性能,减少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损失。
对于防潮要求高的产品(如电器等),其纸制包装品通过UV上光处理,可提高包装件的防潮能力。
UV上光在近几年发展较快,在包装印刷品行业中所占的比例正逐步增加,但同时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首先是安全性问题。
目前UV上光油中使用的活性稀释剂都有一定的挥发性或刺激性,对环境仍有污染。
目前正在研制开发的水性UV上光油,是用谁或增稠剂替代活性稀释剂,从而解决了挥发性和刺激性问题,是一种理想的环保型产品。
其次是气味问题。
现在正逐渐向低气味方向发展。
目前UV上光的包装制品还没有获得国际食品药品居的完全认可,不能与食品直接接触。
因此,需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提高干燥效果,得到彻底固化,从而降低气味。
再次是在氧化聚合型油墨上的附着性问题。
不仅存在气味,光泽低等问题,而且附着胶困难。
现在往往使用双上光来提高UV上光质量,但同时也使成本提高。
因此,有待提高UV光油与油墨的适应性。
最后是降低成本问题,虽然目前成本已下降了许多,与BOPP复合膜复合的成本相比要便宜。
但在国内,UV上光油的种类很多,性能不一样。
上光工艺就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上一层无包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的技术和方法。
上光工艺过程及分类
印刷品的上光工艺过程一般包括上光涂料的涂布和压光两项操作。
上光涂料的涂布,即采用一定的方式,在印刷品的表面均匀地涂布上一层上光涂料的过程。
常用涂布方式有喷刷涂布、印刷涂布和上光涂布机涂布三种。
喷刷涂布为手工操作,其工作速度慢、涂布质量较差,但操作方便、灵活性强,适于批量小、表面粗糙不平的印刷品的涂布。
印刷涂布通常是利用印刷设备、经改造后用作上光涂料的涂布。
这种方式较之手工喷刷涂布的质量好、生产效率也高,能利用已有印刷设备,一机两用,简便易行,适合一般中、小型印刷厂上光涂布加工。
但一般应使用溶剂型上光涂料,操作中应注意保证涂料粘度值的相对稳定,需控制一定的涂布量。
专用上光涂布机涂布,可实现涂布量的准确控制。
涂布质量稳定可靠,适合于各种档次印刷品的上光涂布加工,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涂布方法。
上光涂布的质量要求是:在涂布表面上涂层要均匀、涂布量适宜、流平性好,并与印刷品表面有一定的粘着力。
在印刷品表面上涂布上光涂料之后,通常尚需经过压光机的压光。
压光机压光能够改变干燥后的上光涂层的表面状态,使其形成理想的镜面。
上光工艺可按不同方式综合分类:按上光方式可分为脱机上光工艺和联机上光工艺;按上光涂料可分为氧化聚合型涂料上光、溶剂挥发型涂料上光、光固化型涂料上光和热固化型涂料上光;按产品可分为全帽上光、局部上光、消光和艺术上光;按印刷品输入方式可分为手工输纸和自动输纸等。
上光涂料
目前发展起来的各类上光涂料都有其自身的工艺优势;氧化聚合型上光涂料主要靠空气中的氧发生聚合反应而干燥成膜,对干燥源的要求不高,设备投资少;溶剂挥发型上光涂料依靠涂料中溶剂挥发干燥成膜,在涂布、干燥、成膜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流平性,其加工性能和适用范围宽,适用于各种档次、大批量印刷品的上光加工;热固化型上光涂料依靠成膜树脂中高分子结构所含有的活性官能基团和涂料中的催化剂,遇热发生交联反应干燥成膜,固化快,生产效率高,适用于自动化上光加工;光固化型上光涂料是通过吸收辐射光能量后,涂料分子内部结构发生聚合反应而干燥成膜,其上光涂层的光泽度高,膜层的耐磨性、耐折性、耐热性能都比较好,适用于高档次印刷品的上光加工。
各类上光涂料的基本组成大体相同,即都由主剂(成膜树指)、助剂和溶剂三部分组成。
主剂是上光涂料的成膜物质。
印刷品上光后,膜层的品质及理化性能,如光泽度、耐折性、后加工适性等均与选择的主剂有关。
主剂为天然树脂的上光涂料,成膜的透明度差,易泛黄,还易发生回粘现象;以合成树脂作主剂的上光涂料,成膜性好,光泽度和透明度高、耐磨、
耐水、耐老化,而且适用性强。
助剂是为改善上光涂料的理化性能和工艺特性而需加入的一些辅助物质。
如为改善主剂树脂的成膜性、增加膜层内聚强度而加入的固化剂;为提高上光涂料的流平性、降低其表面张力而加入的表面活化剂;为便于上光涂料的合成和涂布操作而加入的消泡剂;为提高膜层弹性,增强耐水、耐折性能而加入的增塑剂等。
溶剂的作用是分散、溶解、稀释主剂和助剂。
常用的溶剂有芳香类、酯类、醇类等。
而上光涂料的毒性、气味、干燥、流平性等理化性能同溶剂的选用直接有关。
芳香类溶剂蒸发热量比较低、挥发速度快、溶解性能高,但该类溶剂毒性较大;酯类溶剂溶解性能好、挥发速度快、成本低,但气味比较大;醇类溶剂在溶解性能、挥发速度上都不及以上两类,但是无毒、无味,没有污染。
如能用水作为上光涂料的溶剂,则成本最低,来源最广,对人体无危害,且不污染环境。
故近年来开发水性上光涂料正在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影响上光质量的工艺因素
1.影响上光涂布质量的工艺因素。
上光涂布过程的实质,是上光涂料在印刷品表面流平并干燥的过程。
主要影响因素有印刷品的上光适性、上光涂料的种类和性能、涂布加工工艺条件等。
(1)印刷品的上光适性是指印刷品承印的纸张及印刷图文性能对上光涂布的影响。
在上光涂布中,上光涂料容易在高平滑度的纸张表面流平。
在干燥过程中,随着上光涂料的固化,能够形成平滑度较高的膜面。
故纸张表面平滑度越高,上光涂布的效果越好,反之亦然。
纸张表面的吸收件过强、纸纤维对上光涂料的吸收率高,溶剂渗透快,导致涂料粘度值变大,涂料层在印刷品表面流动的剪切应力增加,影响了上光涂料的流平而难以形成较平滑的膜层;相反,吸收过弱,使上光涂料在流平中的渗透、凝固和结膜作用明显降低,同样不能在印刷品表面形成高质量的膜层。
印刷品油墨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上光涂料的涂布质量和流平性。
油墨的颗粒细,其分散度高,图文墨层就容易被上光涂料所润湿,在涂布压力作用下,流平性好,形成的膜层平滑度高。
反之,油墨颗粒粗,印刷墨层铺展差,涂布中不易形成高质量的膜层。
(2)上光涂料的种类不同,其性能也不同,即使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涂布、压光后得到的膜层状况也不相同。
如上光涂料的粘度对涂料的流平性、润湿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一吸收强度的纸张对上光涂料的吸收率与涂料粘度值成反比,即涂料粘度值越小,吸收率越大,会使流平过早结束,引起印刷品表面某些局部大涂料而影响到膜层干燥和压光后的平滑度和光亮度。
不同表面张力值的上光涂料对同一印刷品的润湿、附着及浸透作用不同,其涂布和压光后成膜效果差异很大。
表面张力值较小的上光涂料,能够润湿、附着、浸透各类印刷品的实地表面和图文墨层,“流平成光渭而均匀的膜面;表面张力值大的上光涂料,对印刷品表面墨层的润湿受到限制,甚至上光后的涂层会产生一定的收缩而影响成膜质量。
溶剂的挥发性也有影响。
挥发速度太快,会使涂料层来不及流平成均匀的膜面;反之又会引起上光涂料干燥不足,硬化结膜受阻,抗粘污性不良。
(3)涂布工艺条件的选定对涂布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涂布置太少,涂料不能均匀铺展整个待涂表面,干燥、压光后的平滑度差;涂布量太厚会影响干燥,增加成本。
为干燥较厚膜层,要相对提高涂布和压光时的温度.干燥时间要加长,这会导致印刷品含水量减少,纸纤维变脆,印刷品表面易折裂。
涂布机速、干燥时间、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也互相影响。
机速快时,涂层流平时间短,涂层就厚,为获得同样的干燥效果,干燥的时间要认、温度要高;机速慢,涂层流平时间长,涂层就薄,干燥时间可缩短,干燥温度可适当降低。
上述工艺因素,对L光涂布的质量有时具有交联性质的影响。
工作中,为获得良好的L光涂布质量,需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求得各因素之间的适当匹配。
2.影响压光质量的工艺因素。
压光中,影响印刷品压光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光温度、压力和机速。
压光过程中,热压、上光和冷却剥离各阶段应有合适的温度,以利于涂料中主剂分子对印刷品表面的二次润湿、附着和渗透,增强两者之间的接触效果。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使涂料膜层的塑性提高,在压力作用下而使印刷品压光表面的平滑度大大提高。
温度太高,涂料层粘附强度下降,变形值增大,印刷品含水量急减,这对寸光和剥离过程是不利的;相反,热压温度太低,涂料层未能完全塑化,对印刷品的二:次润湿、附着和渗透能力不足,涂料层的粘附作用差,因而压光效果差,压光后不易形成平滑度高的理想膜层。
在涂布干燥后的膜层中,涂料分子的排列是比较疏松的,其间存在着很多微小孔穴。
压光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的移动加剧,表现为膜层的体积变化。
这个体积的变化百分率称为压缩率,它是涂料层加压时减少的体积与加压前原有体积之比。
压缩率大,有利于在涂层表面形成光滑的膜层;反之,涂料层被压缩量小,表面就不易形成光滑的膜层。
但压力过大时,会使印刷品的延伸性和可塑性降低而导致断裂。
上光膜层的表面平滑度和粘附强度一般随固化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的速率愈来愈小,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不再增大。
而固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压光速度。
在上光涂料与上光带接触时,其分子活动能力随涂层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弱。
如固化时间短,减弱速率快,涂料分子同印刷品表面墨层不能充分作用,涂料层对油墨层粘附强度就差,干燥、冷却后膜层表面平滑度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