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21卷第1期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12019年1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Jan.2019煤基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与对策研究———以淮南市为例倪刘根(淮南联合大学,安徽淮南232038)摘要:推进煤基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是煤炭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以淮南市为例,梳理了煤基产业产学研发展的情况,重点分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式、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构建煤基产业的创新链、打造煤基产业现代供应链、优化煤基产业的利益链、完善煤基产业的服务链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对策,为煤炭型城市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提供研究视野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淮南;煤基产业;产学研合作中图分类号:F27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9)01-0024-04收稿日期:2018-11-01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学研究项目(2017JYXM0590);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淮南联合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教职成厅函[2017]41号);安徽省教育厅教学团队项目(2017JXTD052)作者简介:倪刘根(1972-),男,安徽怀宁人,客座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 Coal-based Industry———take Huainan City as an Example NI Liugen(Huainan Union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38,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in the coal -based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means for the coal cities to transform its development mode and growth momentum ,and deepen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Taking Huain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 in coal-based industries ,and focuses on the methods ,eff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On this basi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the innovation chain of coal-based industry ,creating a modern supply chain of coal-based industries ,optimizing the interest chain of coal-based industries ,and improving the service chain of coal-based industries ,which provides a research horiz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for the coal-based urban econom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speed growth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Key words :Huainan ;Coal-based industrie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淮南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自然资源学报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第30卷第1期2015年1月V ol.30No.1Jan.,2015不同发展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对比研究——以淮南、淮北为例杨显明1,2,焦华富2*,许吉黎2(1.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2.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摘要:通过追踪淮南、淮北城市空间扩展,对比分析了中兴期和枯竭衰退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扩展过程、特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都会经历“相对紧凑→分散布局→再度集聚”的演化过程、具有沿交通线轴向延伸的共性;都会经历飞地拓展、轴向延伸、内向填充、区位再造4个阶段,但无依托型煤炭资源城市初期还会经历缘矿建镇阶段;城市空间扩展总量、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方面又具有阶段性差异。
城市规模的扩张主要依靠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来推动,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
从影响因素角度看,资源禀赋与矿区开发建设、地形及地质条件、交通运输、技术进步、城市职能以及城市规划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共性影响。
关键词:空间结构演化;煤炭资源型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F426.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5)01-0092-14DOI :10.11849/zrzyxb.2015.01.008城市空间研究是城市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当前,城市空间重构研究成为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的研究热点,为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西方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经历了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研究、城市功能空间研究的转换过程[1]。
前期代表性成果包括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凯文林奇的城市形态、城市意象研究成果[2-3],后期代表性成果有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3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4-6]。
淮南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讨我国能源战略的发展与调整【范文】英文回答:The topic of my essay is about Huainan coal. Huainan is a city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known for its rich coal reserves. Coal has been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energy in Huainan for many years,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Firstly, Huainan coal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energy production in China. As one of the largest coal-producing regions in the country, Huainan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meeting the energy demands of industries and households. The abundant coal reserves in Huainan have helped ensure a stable energy supply and support economic growth.Secondly, the mining and utilization of Huainan coal have created numerous job opportunities for the local population. The coal industry has been a major employer in the region, providing livelihoods for many residents. The income generated from coal mining has helped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local community.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al mining and burning. Coal is a fossil fuel that releases greenhouse gases and contributes to air pollution. Huainan has been actively implementing measures to mi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coal mining, such as promoting cleaner and more efficient coal technologies and investing i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In conclusion, Huainan coal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ina's energy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it has brought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region,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cannot be ignored. It is crucial to continue exploring and investing i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to reduce reliance on coal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文回答:我的文章主题是关于淮南煤炭的。
淮南煤炭城市的循环经济模式及环境效应研究刘崇刚 曹玉红 李露露[]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生产过程中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是我国“十三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之一。
通过分析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并结合淮南市的具体情况,构建出适合淮南市的循环经济模式,以此来分析循环经济对淮南市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得出结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好的环境效应。
不仅对淮南市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而且可以减少环保投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这对于淮南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循环经济的研究是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德国及欧盟是提出循环经济最早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明确了日本在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则。
美国则在众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各个州也相继制定和颁布了适合本地的资源再生循环法规。
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进入90年代开始提出生产过程治理的思想。
近年来,循环经济在我国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地区也开始发展循环经济来缓解日渐枯竭的资源,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重点领域及省市层面,选择了178家单位进行广泛试点,探索形成了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
“十二五”期间,选择循环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开展专项试点示范工作,包括100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100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4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8个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和101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地区等。
这一系列举措为“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示范作用。
淮南的产业发展趋势淮南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转型与升级。
在深入研究淮南的产业发展趋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淮南的背景情况。
一、淮南的基本情况淮南地处安徽省中部,东邻滁州市,东南与安庆市相连,西北与阜阳市接壤,北部与合肥市毗邻。
淮南总面积为538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2个县级行政区,人口约为420万人。
淮南地处华中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沪渝赣黔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显著。
淮南交通便利,拥有京沪高铁、京沪高速公路、淮南千百公路等,与上海、南京、合肥等重要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较为便捷。
二、淮南的产业发展历程淮南的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历史悠久。
淮南曾是中国的煤炭重要产区,有“华东煤沶”之称。
20世纪50年代,淮南煤田的开发和建设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然而,随着全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淮南的传统煤炭产业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转型与升级,淮南开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求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三、淮南的产业发展现状1.装备制造业淮南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
淮南拥有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制造企业,涵盖了煤机制造、机床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
近年来,淮南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搭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并引进了一批科技型企业,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新能源产业淮南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是新能源产业的有利区域。
淮南市政府将新能源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吸引了一批新能源企业入驻,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目前,淮南已经建成了一批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风电场,并大力推广了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设备的应用。
此外,淮南还积极推进光伏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光伏组件、电池片、硅材料等相关产业。
3.现代服务业淮南的现代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淮南市政府把现代服务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鼓励发展金融、物流、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
淮南矿区的生态修复及城市转型淮南矿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在长期的煤炭开采过程中,淮南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矿区周边的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为了改善淮南矿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淮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城市转型工作。
一、淮南矿区的生态修复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淮南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
淮南市政府通过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逐步使矿区废弃的煤矿和矿坑成为一片绿色的森林。
在过去几年里,淮南矿区已经完成了数十万亩的植树造林工程,使得矿区的绿化率逐渐提高,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 湿地保护和恢复淮南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中,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人工开挖湿地、引进湿地植被等方式,淮南市政府积极进行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促进当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水质、保护生态多样性,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3. 土地治理和复绿淮南矿区的生态修复还包括土地治理和复绿工作。
淮南市政府对矿区内的废弃煤矿进行了严格的治理和整治,修复了煤矿的裸露地面,进行了土地复绿和植被恢复工作,逐步实现了矿区的土地资源再生利用,有效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和环境的质量。
4. 林果业发展为了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城市转型发展,淮南市政府采取了林果业发展的方式,通过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提高了当地的绿色产业收入,有效保护了矿区的生态环境。
林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促进了矿区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淮南矿区的城市转型1. 产业结构调整淮南市政府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转移和淘汰了矿区内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了推动淮南矿区的城市转型发展,淮南市政府进行了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淮南市政府注重了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环保理念,加强了城市绿地、水系、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使得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伍当代化工研究丄OO Modem Chentiail盘的e<w*cA百家争鸣2021•行淮南城市发展调查报告-----以煤炭行业为视芹*郑泽晨(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2488)摘耍:在“双创”“两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四五线能源小城市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该向何处去?本文立足典型煤炭城市淮南,以煤炭行业为视角,分析城市发展问题.主要内容为:梳理城市发展与煤炭行业的关系,明确煤炭行业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转型的机理.从而立足观察与实践,展示在本地市民眼中,城市发展的矛盾与困境、转型的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淮南市;煤炭产业;城市转型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BInvestigation Report of Huainan City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alIndustryZheng Zechen(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2488) Abstra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 ational strategies such a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wo mountains”and"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what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 he development of t he f ourth and f ifth tier energy towns and where should they go in the f uture?Based on the typical coal city Huaina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 development f rom the perspective of c oal industry.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 ollows: com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al industry,clarifying the problems brought by coal industry to urban development,and on this basis,the mechanism of u rban transformation is analyzed.Therefore,based on observation and p ractice,the p aper shows the contradiction and dilemma of u rban development,the direction and trend of t ransformation in the eyes of l ocal citizens.Key words z Huainan city;coal industryurban transformation仁城市发展与煤炭行业的关系(1)城市与■产业发展历史淮南地区地下蕴藏煤炭最早在汉代《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民国初年,开创了地区第一个近代化煤矿一大通煤矿,产出煤供应蚌埠、南京、上海等地。
煤炭资源性城市产业转移路径探讨[摘要]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使得资源型城市必然要受资源、市场因素的影响。
资源型城市在其由成熟期转变为衰落期的过程中普遍面临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文章分析了淮南煤炭资源的现状,寻求适用于淮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实现淮南由煤炭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从而达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协调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移;路径一、资源型城市的内涵及国家的初步界定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开发开采自然资源的兴起和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提供以矿物质和资源为基础的早期加工产品。
国家组织有关专家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进行了具体的认定工作,主要是根据发生学原则、动态原则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等,选取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0%以上、采掘业产值规模达2亿元以上、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达5%以上和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万人以上等四项指标,初步界定资源型城市的范围。
①全国资源型城市共计11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而淮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淮南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现状淮南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是全国基础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为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重要贡献。
虽然当前淮南煤炭资源的可采储量还有百亿吨,但是由于煤炭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如果不进行产业转型,任何煤炭资源型城市都会在未来矿竭城衰。
近年来,淮南市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千方百计地发展非煤电工业,大力调整经济,推进产业转型,但距离经济转型目标的真正实现还面临种种挑战。
三、淮南煤炭资源型城市当前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性城市生态环境整体上十分脆弱,淮南在当前与将来相当长的一个工业转型期内,工业污染控制和减排任务相当艰巨,而历史遗留煤矿生态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
淮南市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研究1.概述资源型城市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但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远景规划,导致其资源型城市在其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困难重重。
本文以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为研究目标,深入分析淮南市煤炭产业结构的特点和现状,提出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
2.国内外研究概况2.1国外相关研究概况国外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伴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
由于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盛行国家干预主义,尤其是英国1936年成立的巴洛委员会,设法遏制产业和人口向伦敦中心过度转移,和美国罗斯福政府大力开发田纳西河流域,这种老工业区出现结构性衰退,政府采取经济手段促进其产业转移,可以看作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初步尝试。
第二阶段,理论成熟阶段。
20世纪60年代,理论界开始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进行系统的研究。
马什(B.Marsh)和欧费奇力格(C.Oeallaigh)主要从居民归属感和人口静态特征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进行研究。
卢卡斯(R.A.1ucas)对单一工业社区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进行了全面阐述,对矿区发展生命周期方面进行了研究。
塞门斯(siemcs)提出通过规划来改善矿业资源城市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重点转向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就业问题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其中对于劳动力市场问题尤为重视。
2.2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我国专家学者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研究,也是伴随着宏观经济与城市发展过程而进行的。
李文彦在1978年发表的《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和城市规划问题》开启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研究的先河。
刘红,杨伟民等人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资源型城市健康发展进行阐述。
樊杰对我国煤炭产业转换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单一是造成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期,随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深入,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危机,国家加大了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2001年12月辽宁省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此后,国内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这方面的研究也一时兴起,每年都有两部以上理论专著出版。
如2003年出版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王青云)、《从刚性到柔性一一资源枯竭型老工业基地改造》(李清均);2004年出版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学》(齐建珍等)、《中国资源(矿业)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科技战略研究》(贾敬亭、黄黔、徐铭)等;2005年出版的《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张米尔)、《中国煤矿城市经济转型研究》(李成军)等。
这一时期,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具体、系统,达到了高潮。
3.选题背景淮南市是一座因煤炭产业开发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城市,并且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淮南市煤炭产业开发于民国时期,崛起六、七十年代,因煤炭产业的高速发展,淮南市一跃成为我国较大的城市,但是进入八九十年代,随着煤价的下跌,由于自身产业发展的瓶颈的制约以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等新经济形式的影响,煤炭城市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缓慢、生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目前淮南市煤炭产业仍然面临着煤炭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式开发等缺点。
本文立足于淮南市正处在煤炭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转型的相关理论为理论支撑,同时结合淮南市煤炭产业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的方向及政策建议,为促进淮南市未来产业发展更加合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4.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近年来淮南市过于倚重煤炭产业的局面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本文立足淮南市产业结构的特点,以及未来淮南市产业发展的趋势,考虑到淮南煤炭产业对环境污染和历史欠账等问题,指出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是淮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淮南市从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力度,加大了促进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步伐,结合淮南市自身产业的特点,加快接续产业资金、技术、政策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扶持力度。
从而实现淮南市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因此应大力发展淮南市煤炭、电力、机械、化工、新兴产业等多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从而实现淮南市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淮南市经济更加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5.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按照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展开论述。
论文主要内容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淮南市产业的现状,在淮南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而煤炭产业又居第二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进一步阐述了淮南市的资源禀赋和淮南市煤炭产业的现状,以及淮南市煤炭产业主要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小、产业技术水平低下、产业发展环境薄弱等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以及经验启示,可以为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借鉴的经验。
第三部分,通过SWOT分析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在淮南市产业转型中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在产业延伸模式、产业更新模式、复合模式三个模式中,结合淮南市煤炭产业的现状的基础上选择了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的模式,即复合模式。
第四部分,提出实现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的政策和建议,从政府、人才、社会保障、技术等角度为突破口,为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产业上主要包括培养其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
具体建设淮南市煤、电、化三大基地的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医药、电子、机械、轻工、建筑等新兴产业,形成淮南市多元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部分,论文主要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研究路线及拟解决的问题6.1研究路线。
本文拟先从淮南市煤炭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演化的规律对比分析入手,着手分析淮南市煤炭产业的现状,尤其是煤炭、电力、化工为主体的淮南市产业的现实,同时结合国内外比较成熟的产业转型理论,以及淮南市未来煤炭机械、生物制药、电子工业、建筑、轻纺工业、服务业等新兴的接续产业的发展趋势。
6.2拟解决的问题6.2.1提出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必要性6.2.2在淮南市产业转型上如何合理规划淮南市煤炭产业发展,使淮南市各产业发展趋于合理,从而促进淮南市产业转型成功,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7.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这是本文研究方法的灵魂。
系统分析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系统分析方法的原理,本文把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作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分析淮南市煤炭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判断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的方向。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这是本文研究方法的主线。
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是当今科学研究的趋势。
本文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对淮南市产业结果进行判断:从煤炭产业内部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上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
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这是本文的总体研究框架。
本文在理论研究之后,对淮南市煤炭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的政策和建议。
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淮南市煤炭产业转型存在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得出淮南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规避其劣势,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
此外,文中还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和现状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8.进度安排2011年9月-2011年11月:收集资料并到淮南市相关部门索取数据图表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4月:完成论文主要内容(五个部分内容)2011年5月-2012年6月:论文排版完善、论文答辩9.参考文献[1]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人民出版社,2004;[2]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3]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64.69.[4]赵俊平,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87.89[5]马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仁[J],求是杂志,2005,16.79[6]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7]安树伟,张杏梅.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冲国科技论坛,2005(4):11.15[8]齐建珍,杨中华,张龙治,工业转型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5[9]赵金龙,陆益龙,安徽省经济增长极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4(3):25-29.[10]陆玉麒,董平,王颖,双核结构模式与淮南区域发展[J],人文地理,2004,19(1):32.36.[11]周民良,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2(11)[12]袁朱,我国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06)[13]李连济,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选择——以山西煤炭城市为例[J],经济问题,2004(05)[14]万晓琼,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中州学刊,2005(02)[15]王建平,陈元朝.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02)[16]郭成龙,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硕士论文.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4.[17]董亚宁,尤强等.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危机及战略决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5(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