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689.32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的康复训练作者:柳东旭姚建华孙天胜等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18期[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治疗后激进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
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16例)和保守训练组(16例),分别用保守和激进康复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术后1年检测膝关节肌力、稳定性、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
结果与保守训练组比较,激进训练组术后早期肿胀明显、渗液较多。
激进训练组15例和保守训练组8例需要关节穿刺抽液,激进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49.87±18.96)mL;保守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18.13±5.72)mL,两组关节穿刺抽液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1年后随访,两训练组患者都有患肢的肌肉萎缩,程度不同,激进训练组程度轻,激进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1.41±0.61)cm,保守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3.28±0.79)cm,两组肌肉萎缩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膝关节稳定性体格检查均阴性。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激进训练组8个月,保守训练组1年。
结论与保守训练组相比,激进训练组能更早恢复膝关节功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获得更好的肌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存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膝关节;康复[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066-04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是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中占20%~38%。
探讨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宋冀宇【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过程中利用关节镜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锁定为2016年~2017年间收治的70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通过关节镜对利用进行交叉前韧带重建术.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研究资料显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其总有效率为96.66%,观察组利用关节镜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证明,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利用关节镜技术能够大大地提高对关机疾病的诊断率,并能缩短手术时长,有助于移植工作顺利进行,帮助韧带修复,其准确性和针对性很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32【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效果【作者】宋冀宇【作者单位】锦州市第二医院骨科,辽宁锦州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前交叉韧带损伤指患者的前十字韧带由于剧烈运动锻炼或者其他外在因素而断裂,导致患者的膝关节结构不稳定,下肢动作无法完成,严重影响膝关节正常运动。
此病主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陈旧性三类,其发病机制包括患者平时进行足球运动、篮球运动、滑雪运动、拔河、跳箱、骑车跌倒等剧烈运动和高速度运动导致的[1]。
可见,容易造成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一般为运动员。
本次研究,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用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同时还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我院近年内接受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究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过程中利用关节镜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详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研究对象锁定为2016年~2017年间收治的70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如何看待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康复治疗[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 r6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46-01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骨科微创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但是随着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的不断普及,由此带来一个全新的课题: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的问题。
1 acl重建术后康复的观点康复方法繁多,报道不一,尚无大家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康复训练方法。
目前有保守与激进两种观点。
保守的观点大部分来自骨科医生;激进的观点大部分来自康复医生。
而争论的焦点是:康复训练的时机与训练方法。
两种观点的碰撞[1] [2]1.1 保守方: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石膏托外固定≥6-8周,患者可以即刻开始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术后3-4天后可以非负重情况下下床,但关节的主被动运动严格限制,直到重建组织和骨隧道建立有效连接后方可酌情进行主被动活动,这个时间最短也要到6-8周,完全负重要到4-6个月后。
1.2 激进方:术后只用支架保护,即刻开始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术后第一天下床,开始负重,术后第四天关节主被动活动达到0-60°,1-2周被动活动达到90°,4周达到120°,5周-3个月为强化训练期,4-6个月全面恢复日常运动,7月-1年恢复剧烈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如何解决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移植的韧带和肌体良好的长入与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这个矛盾。
2 acl重建术后的康复评估对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来说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是:交叉韧带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力学性能;了解acl重建手术术式的选择;acl重建后移植物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2.1 结构决定功能。
acl超微结构较复杂,其基本构成单位是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成束状排列,走行方向一致,但相邻纤维走行不同,呈相互交错排列。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在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内接收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抽选38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19例接受常规重建手术,试验组19例接受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性与稳定性评分。
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性评分(83.80±12.80)分与稳定性评分(86.87±1.57)分均高于对照组(71.79±12.57)分、(80.76±2.24)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42.11%),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可使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活动性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感受有效减轻,效果良好,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效果前交叉韧带属于人体重要结构之一,主要作用为对膝关节稳定进行维持,其出现损伤之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不稳、继发性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等情况,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1]。
临床主要采用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可有效稳定关节屈伸,促进相关功能恢复。
前交叉韧带主要由具备独立功能的纤维束组成,借助关节镜手术可使韧带纤维束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起到恢复膝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12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现对其结果进行报道: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8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9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范围43~64岁,平均(52.54±5.10)岁;试验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范围42~66岁,平均(53.02±5.11)岁。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计90例,依据双盲法分组原则,纳入到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切开重建术,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后,比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数据提示P<0.05;两组患者比对治疗总有效率数值,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数据提示P<0.05。
结论: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应用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可实现临床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是构成膝关节组织的重要结构,有效维持膝关节稳定性[1]。
在外力作用或者是不当运动影响时,前交叉韧带损伤发生率数值也会上升,伴随人们健康意思是不断提升,运动过程中出现此种类型损伤发生率更高。
症状主要体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以及活动程度受限,发现不及时会造成前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对膝关节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会加重膝关节功能退化[2]。
伴随医疗技术发展进步,治疗疾病措施逐渐增加,其中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逐渐应用在临床中,有效解决常规手术中难以执行的关节内病变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9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客观性分析,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探讨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计90例,依据双盲法分组原则,纳入到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5例,研究组资料:男23例,女22例,年龄区间为26-55岁,计算平均值为(36.40±3.25)岁,伤后到手术时间为15天-3个月,计算平均值为(65.35±25.47)天;对照组资料:男24例,女21例,年龄区间为24-55岁,计算平均值为(36.46±3.25)岁,伤后到手术时间为14天-3个月,计算平均值为(64.26±26.30)天。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例数合计80例,选取时间范围为2018年01月-2019年11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随机分成两组,40例为一组。
一组以保守治疗为主(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关节镜下进行重建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130.80±25.42)°、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0.82±5.78)分、并发症发生率(7.50%),各指标得到良好改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优势明显,差异显著,P<0.05。
结论:实施关节镜下重建方案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当中,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并发症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损伤机制为行走时突然踩空、跑动中急停等动作,也会由于直接暴力导致[1]。
如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关节内其他结构的退变和损伤[2]。
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18年0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方面的研究,分别给予保守方式、关节镜下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合计例数80例,选择的时间范围为2018年01月-2019年11月。
进行“随机数字表”分组,将上述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区间,最高:70岁,最低:20岁,平均年龄(41.30±2.38)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区间,最高:68岁,最低:18岁,平均年龄(40.22±2.45)岁。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13160 引言segond 是指胫骨平台前外侧撕脱骨折[1],多因为下肢过度内翻、内旋暴力所致,常伴有前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的损伤。
有文献统计显示,Segond 骨折伴发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高达 75.0%~100.0%,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则为 66.0%~75.0%。
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亦有 3.1%~9.0%合并有 Segond 骨折(DR 或 CT 证实)。
法国外科医生Paul Ferdinand Segond(1851-1912)首先报道因此得名。
本院近来诊治因各种外伤导致segond 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Segond 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1.5岁;就诊时间1天至7天之内。
临床表现:膝关节压痛(+),叩击痛(+),浮髌试验(+),内侧副韧带松弛,内翻应力试验(+),外翻应力试验(-),lachman 试验及前抽屉试验(+),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无异常I。
2 诊治经过入院后抬高患肢制动,伤后24h 内给予膝部局部冰敷,并给予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药物,待膝关节肿胀减轻,局部表皮破损修复行手术治疗。
入院后常规给予X 线片及CT 检查。
典型病例,汇报如下:患者女性,50岁,车祸致右膝关节肿痛不适,伴活动受限1小时。
DR 示:”右侧胫骨平台外侧撕脱骨折、右侧腓骨头骨折”;CT 示:”1、右侧胫骨外侧平台、腓骨头骨折;2、右侧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髌支持带局损伤;3、右侧膝关节关节腔及髌上囊积液;4、右侧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挫伤、水肿”。
明确诊断为”segond 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3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体会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3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及X线和MRI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同侧阔筋膜转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断裂。
结果:术后石膏固定6周,CPM被动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临床检查和MRI检查是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
用阔筋膜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是一种有效方法,早期手术、早期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标签: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阔筋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
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或丧失运动能力,晚期可导致严重的膝关节骨关节病。
本文就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治疗方面进行探讨,以便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有一个新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2月~2008年12月笔者收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0-62岁。
右膝24例,左膝12例。
伤后手术时间5-60 d。
均因直接暴力致闭合性损伤。
查体:前抽屉试验阳性31例,其中5例在镇痛及局麻状态下引出阳性体征确诊。
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断裂、半月板破裂术中予以修复及切除者8例;髁间棘骨折复位固定者6例。
1.2治疗方法本科采用阔筋膜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36例。
给予患者腰麻,仰卧位。
取同侧膝上方纵形切口,向上游离阔筋膜长22~25cm,宽3~4 cm,切断上端,保留下端与股骨髁部连续性,将游离阔筋膜用内翻缝合法缝成管状,备用。
切开关节囊,探查关节腔,如半月板破裂则一并切除。
自股骨外髁上2~3 cm处向下循前交叉韧带走向直达股骨髁间窝外侧壁斜向关节腔钻孔;继于胫骨髁内侧作5 cm长切口,于胫骨髁前内侧平台下2-3 cm处钻孔向胫骨前棘,相当于前交叉韧带起点处钻孔。
将游离阔筋膜管远端缝线,并系上钢丝,经过上下两个骨孔向下引出。
于伸膝0‘位牵紧阔筋膜管远端,以骨块固定,也可缝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