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 幽静的山谷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1 苏少版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4
幽静的山谷教学内容:听赏:《约德尔山歌》、唱:《幽静的山谷》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演唱《幽静的山谷》,唱准弱起拍,感受德国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欣赏《约德尔山歌》,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瑞士民歌的特点,了解其人文风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感情。
难点:唱好弱起乐句。
教法学法:听唱法听辨法视唱法练习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国南北方民歌,了解了南方民歌的特点是——委婉细腻,一字多音处特别多,北方民歌比较大气、豪迈,这节课我们要来了解欧洲多瑙河流域的音乐。
——揭题滔滔多瑙河2、导入:多瑙河位于欧洲大陆,是流经国家最多的河,其中包含奥地利,提醒首都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之都,所以被称为音乐河,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
展示多瑙河风光。
3、滔滔多瑙河流域,孕育出了许多动听的民歌,我们下面就来学一首多瑙河的发源地德国的民歌《幽静的山谷》。
二、新歌教学。
1、听:边听边想象歌曲所描绘的画面,结合歌曲说说你的感受(图片背景音乐)——草地山谷幽静曲调柔美速度缓慢让我们感觉到舒畅安宁祥和2、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来读读。
(歌词1-2遍)3、真美!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并且这几个乐句开头有一个相同点?(看高声部旋律歌谱)更好地表现歌曲。
4个乐句(标注1 2 3 4),每一乐句都是弱起。
看在第拍上开始唱的?(第四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是弱起。
看第一小节,只有一拍,不完整小节,最后一小节是3拍,(不完全小节)也是不完整小节,合起来是完整小节4、四个乐句中有两个是相似的,你能找出来吗?2、4乐句相似,(标注)不同处对比练唱旋律。
音区相对较高,节奏比较宽松,给人的感觉也比较明朗(旋律线)所以我们要吸好气,,腰里要支撑好。
唱2 4乐句。
5、有一个乐句更具有动感,听听是哪一乐句?(师唱旋律)第3 乐句,出现了两个附点八分音符,也可以对比有无附点的演唱。
唱:幽静的山谷来和我划船-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
案
适用对象
本教案适用于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要求学生学会唱“幽静的山谷来和我划船”。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熟悉歌曲的旋律
•善于掌握歌曲的丰富情感表达
•学会用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
歌曲认识
•翻阅教材,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曲调和歌曲的意境。
•让学生自己跟着卡拉OK的伴奏唱几遍,熟悉曲调和节奏。
歌曲表演
•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准备一个简单的表演。
•在表演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用更好的姿态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歌曲演唱
•多次让学生练习演唱,不断纠正唱法和发音的错误。
•教师在演唱之后,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的点评和纠正。
教学方法
演唱法:
•以轻声为主,发音准确,声音流畅,节奏明快,有表现力。
•对照五线谱慢慢唱,循序渐进。
表演法: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慢节奏,从而进入可爱、温馨的情景,配合面部表情和手势适当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评价方法
•评价学生的唱音准确度和音高。
•评价学生在表演和唱歌的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大气。
参考资料
无 -*-
总结
本节课主要围绕“唱:幽静的山谷来和我划船”一首歌曲展开。
首先,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歌曲和识别音符,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歌曲表演,让学生能够用更生动的表情和姿态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最后,教师集中训练学生的唱歌能力,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的点评和纠正。
小学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幽静的山谷来和我划船》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新设计
2教学目标
1、感受威尼斯民歌特点,了解船歌相关的音乐文化。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来和我划船》,并尝试用卡农形式来演绎,并能有意倾听并注重声部之间的均衡和和谐,体验合作的愉快。
3、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3学情分析
1、《来和我划船》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三拍子的旋律仿佛让人们置身于荡漾的小船中,八度跳进以及下行模进旋律营造出蜿蜒水巷、流动清波的诗情画意。
卡农的演唱方式使得这种意境此起彼伏,让人陶醉其中。
2、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来和我划船》。
教学难点: 用卡农形式来演绎歌曲,并注重声部之间的均衡和和谐。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1、师钢琴弹奏《威尼斯之旅》创设情境。
2、师问:美好的旅行,醉人的音乐,梦一样的斑斓奇幻。
师:今天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大船走进意大利,领略欧洲风情。
出示课件:意大利风光。
(视频)
2、同学们,你了解意大利吗?能介绍一些意大利风光吗?教师解说.。
《幽静的山谷》导学案【教学内容】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幽静的山谷》欣赏《瑞士山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演唱《幽静的山谷》,唱准弱起拍,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学习重点】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感情。
【学习难点】唱好弱起乐句【学习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第四单元第一、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练声、复习。
2.导入:蓝色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滔滔河水孕育了人才辈出的乐都。
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奥地利:音乐神童——莫扎特,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二、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1.欣赏《瑞士山歌》:听一听什么感觉?2.你听到了歌声中的“咿、噢、来”等各种衬腔吗?这种源于山里牧羊人呼喊的声音有什么特征?3.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这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作品,听一听,歌曲的演唱与《瑞士山歌》有哪些相似之处?三、节奏训练:1.切分节奏(强、弱拍的区分)2.附点节奏四、学唱《幽静的山谷》:1.自由读歌词2.按节奏读词,由老师带领着,体会弱起小节,正确的换气、分句。
3.分句学唱歌曲:注意一音两字、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可以适当示范。
4.分析歌曲:提醒学生正确换气、分句。
分析歌曲:第一乐句以级进为主,第二乐句两次四度大跳使旋律突然明朗。
第三乐句6小节,前半句运用附点节奏,增加了音乐的动感,后半句再现了第一、二乐句的音乐元素,在回味中结束歌曲。
5.介绍弱起小节:乐曲由弱拍或次强拍、以及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叫弱起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
这时,该曲的最后一小节往往也是不完全小节,它和弱起小节合成一个完全的小节。
在歌曲中,运用弱起小节的非常多。
如:《歌唱祖国》、《长江之歌》、讲解重音的位置,并用歌曲练习。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幽静的山谷》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幽静的山谷》。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演唱《幽静的山谷》,唱准弱起拍,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感情。
2、唱好弱起乐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
1、自由朗读歌词。
2、按节奏读词,由老师带领着,体会弱起小节,进行正确的换气和分句。
3、分句学唱歌曲:注意一音两字、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可以适当示范。
4、分析歌曲:提醒学生正确换气和分句。
第一乐句以级进为主,第二乐句两次四度大跳使旋律突然明朗。
第三乐句6小节,前半句运用附点节奏,增加了音乐的动感,后半句再现了第一、二乐句的音乐元素,在回味中结束歌曲。
5、介绍弱起小节:乐曲由弱拍或次强拍、以及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叫弱起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
这时,该曲的最后一小节往往也是不完全小节,它和弱起小节合成一个完全的小节。
在歌曲中,运用弱起小节的非常多。
如:《歌唱祖国》、《长江之歌》。
6、讲解重音的位置,并用歌曲练习。
7、完整地唱好歌曲。
8、集体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9、教师小结,下课。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幽静的山谷》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幽静的山谷》。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演唱《幽静的山谷》,唱准弱起拍,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感情。
2、唱好弱起乐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
1、自由朗读歌词。
2、按节奏读词,由老师带领着,体会弱起小节,进行正确的换气和分句。
3、分句学唱歌曲:注意一音两字、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可以适当示范。
4、分析歌曲:提醒学生正确换气和分句。
第一乐句以级进为主,第二乐句两次四度大跳使旋律突然明朗。
第三乐句6小节,前半句运用附点节奏,增加了音乐的动感,后半句再现了第一、二乐句的音乐元素,在回味中结束歌曲。
5、介绍弱起小节:乐曲由弱拍或次强拍、以及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叫弱起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
这时,该曲的最后一小节往往也是不完全小节,它和弱起小节合成一个完全的小节。
在歌曲中,运用弱起小节的非常多。
如:《歌唱祖国》、《长江之歌》。
6、讲解重音的位置,并用歌曲练习。
7、完整地唱好歌曲。
8、集体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9、教师小结,下课。
小学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爱尔兰风笛水上音乐》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2.音乐知识的拓展,了解约德乐山歌的独特唱法。
3. 联系到原生态唱法,接受并体会各种不同的文化和风格。
4.通过欣赏《爱尔兰风笛》等作品,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钢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5.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铜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听辨主要乐器的音色,能用简单的乐器和着《水上音乐》伴奏。
6.大致了解作曲家巴赫、亨德尔、门德尔松生平及代表作。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可以去欣赏一些多元化的音乐,试着去分析曲式及特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教学难点:唱好弱起乐句。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滔滔多瑙河蓝色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滔滔河水孕育了人才辈出的乐都。
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
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在罗马尼亚的利纳附近注入黑海。
滔滔河水孕育了人才辈出的乐都维也纳。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古典音乐和古典音乐大师。
奥地利:音乐神童——莫扎特,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2【讲授】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1.欣赏《瑞士山歌》:听一听什么感觉?2.介绍约德尔唱法:这是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歌曲的特殊唱法。
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在演唱开始时的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而且用这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一会儿真声,一会儿假声,形成奇特的效果。
3.再听一遍:你听到了歌声中的“咿、噢、来”等各种衬腔吗?这种源于山里牧羊人呼喊的声音有什么特征?4.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这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作品,听一听,歌曲的演唱与《瑞士山歌》有哪些相似之处?5.复听:请在“来咿噢都”处轻轻地和着拍子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