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5.65 KB
- 文档页数:5
课时素养检测九氯及其化合物(4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20·北京丰台区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排水法收集Cl2B.Cl2能将Fe氧化成FeCl2C.Cl2和Cl-都能和钠反应D.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但在与水的反应中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解析】选D。
Cl2能和水反应,所以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Cl2能将Fe 氧化成FeCl3,产生棕褐色的浓烟,故B错误;Cl-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不能与金属单质反应,Cl2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金属单质反应,故C错误;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H2O H++Cl-+HClO,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1,所以Cl2在化学反应中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故D正确。
2.下列氯化物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FeCl2C.NaClD.FeCl3【解析】选C。
铜与盐酸不反应,A错误;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B错误;钠与氯气或盐酸反应均生成氯化钠,C正确;根据B中分析可知D错误。
3.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次氯酸钠溶液B.次氯酸钙溶液C.氯水D.氯化钙溶液【解析】选D。
氯水中含有HClO,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可产生HClO,三者均有漂白性,氯化钙溶液中不含有也不能生成HClO,没有漂白性。
4.下列关于含氯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水中由于Cl2完全与H2O反应,故无Cl2存在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CaCl2C.HClO是一种稳定性较强的弱酸D.“84”消毒液能用于杀菌消毒,也具有一定的漂白作用【解析】选D。
氯水中有Cl2分子存在,A不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B 不正确;HClO见光易分解,稳定性差,C不正确;“84”消毒液中的NaClO会产生HClO,既能用于杀菌消毒,也可用于漂白,D正确。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一同步巩固练习试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B.Na2O液态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C.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D.SO2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好,所以SO2是电解质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纯水的导电性虽然很差,但水是一种电解质,A错误;Na2O液态时能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B正确;铜是一种单质,所以铜不是电解质,C错误;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是一种电解质,D错误.答案:B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把CaO放入水中:CaO===Ca2++O2-B.加热NaHSO4至熔化:NaHSO4===Na++H++SO2-4C.把Al2(SO4)3放入水中:Al2(SO4)3===Al3++SO2-4D.把NaCl放入水中:NaCl===Na++Cl-解析:CaO放入水中,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A错误;NaHSO4加热至熔化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B错误;Al2(SO4)3溶于水电离的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2-4,故C错误.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解析:A项,水是电解质;C项,金属氧化物大多也是电解质;D项,HCl只有在溶于水时导电.答案:B4.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实验.若按照图一所示装置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若按照图二所示装置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是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是电解质D.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解析:NaCl溶液能够导电,说明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项正确.NaCl是电解质,C正确;NaCl溶液是混合物,B错误.答案:CD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需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D.醋酸溶液中存在H+、CH3COOH、CH3COO-等粒子,故醋酸是非电解质解析:NaCl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就能电离成Na+和Cl-,A错误;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B错误.醋酸溶液中存在H+、CH3COO-,能够导电,故醋酸是电解质, D错误.答案:C6.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H3B.(NH4)2SO4C.Cl2D.CH3COOH解析:A项,NH3溶于水可以导电,但不是NH3发生了电离,而是生成的NH3·H2O电离出离子,所以NH3是非电解质;B项的(NH4)2SO4是盐,是电解质;C项Cl2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CH3COOH是酸,是电解质.答案:A7.某100 mL溶液中含H2SO4 0.50 mol,加入下列物质,溶液导电性增强的是( )A.0.50 mol Ba(OH)2B.100 mL水C.0.50 mol 酒精D.0.50 mol Na2SO4解析:A项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和沉淀:H2SO4+Ba(OH)2===BaSO4↓+2H2O,溶液导电性减弱;B项溶液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c(H+)和c(SO2-4)都变为原来的1,溶液的导电性减弱;C项酒精是非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扩大了溶液的体积,降低了c(H 2+)、c(SO2-4),溶液导电性减弱;D项增加了离子的总浓度,溶液的导电性增强.答案:D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固体可导电B.NaHSO4溶于水可电离出H+,则NaHSO4可归属于酸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解析:NaCl固体中的Na+、Cl-不能自由移动,故NaCl固体不能导电;酸的定义中强调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B错误;HCl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与Cl-,能导电,但液态HCl由分子组成,无离子,不能导电,C正确;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主要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及所带电荷数的浓度决定,即由单位体积中自由移动离子电荷的数目决定,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8分)在如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A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②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③蔗糖晶体④酒精⑤氯化钠溶液⑥氢氧化钠溶液⑦稀盐酸⑧硫酸铜溶液解析:氯化钠、氢氧化钠虽由离子构成,但其干燥的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两者溶于水后,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实为水合离子),所以二者的水溶液能导电;蔗糖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也不导电.答案:⑤⑥⑦⑧10.(10分)以下12种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Cu ②NaCl ③NaHSO4④SO3⑤H2SO4⑥C2H5OH ⑦CaCO3⑧BaSO4⑨Cu(OH)2⑩Fe(OH)3⑪NaOH ⑫NH3·H2O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2)能电离出H+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____________.(4)属于难溶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②③⑤⑦⑧⑨⑩⑪⑫(2)③⑤⑤(3)⑨⑩⑪⑫⑨⑩(4)⑦⑧11.(11分)(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①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K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酸、碱、盐分类,其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答案:(1)①Ba(OH)2===Ba2++2OH-②KHSO4===K++H++SO2-4③HNO3===H++NO-3④Na2CO3===2Na++CO2-3(2)③①②④12.(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依据上述现象判断或回答下列问题:(1)NaCl属于________(“酸”、“碱”或“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Cl固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NaCl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在NaCl固体、NaCl溶液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盐NaCl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不能NaCl未电离(3)能NaCl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4)NaCl固体NaCl固体是化合物,且其水溶液可导电13.(13分)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5只250 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0.1 mol/L的盐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氨水各150 mL.②在5种溶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按如图所示连接好.③接通电源,仔细观察现象.现象1:五只灯泡都亮起来.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2: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相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相对应的灯泡较暗.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酸、碱、盐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在实验中,小明同学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同学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一般来说,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和少部分盐是弱电解质.根据以上结论推测: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醋酸和氨水混匀,然后分别盛放在原来的烧杯中.接通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与混合前无任何区别B.五只灯泡都亮起来,亮度完全相同C.只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亮起来,另外两只不亮D.五只灯泡都亮起来,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另外两只略暗,但明显比混合前明亮答案:结论1: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它们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结论2:醋酸、氨水中的离子浓度较小,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离子浓度较大.(1)不完全相同.金属导电是因为其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定向移动;而酸、碱、盐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中发生了电离,在电场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做定向移动.(2)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等;电极材料和间距相同;两极的电压相等等.(3)D。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高一同步巩固练习试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下列树状分类方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 .物质⎩⎨⎧混合物纯净物⎩⎪⎨⎪⎧ 溶液化合物 C .化合物⎩⎪⎨⎪⎧ 有机物无机物⎩⎪⎨⎪⎧ 酸⎩⎪⎨⎪⎧ 氧化物非氧化物碱盐 D .纯净物⎩⎨⎧ 无机物⎩⎪⎨⎪⎧ 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解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故A 项正确.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 项错误.无机物并不都是化合物,如单质,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故C 项错误.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既有纯净物,也有混合物,且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D 项错误.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 .盐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有金属离子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解析: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等,A 错误;铵盐电离出的阳离子为NH +4,故不一定有金属离子,B 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元素组成的O 2与O 3的混合物,C 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 、CO 等.答案:B3.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有( )A .复分解反应、1个B .分解反应、2个C .化合反应、3个D .置换反应、2个 解析:5种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有:Fe +2HCl===FeCl 2+H 2↑,HCl +NaOH===NaCl +H 2O,2NaOH +CO 2===Na 2CO 3+H 2O ,CO 2+C=====高温2CO.其中不涉及到分解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2个.答案:B4.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 .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 3O 4B .酸性氧化物 二氧化碳 CO 2C .酸 硫酸 H 2SO 3D .碱 纯碱 Na 2CO 3解析: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 2O 3,A 错误;硫酸的化学式为H 2SO 4,H 2SO 3为亚硫酸,C 错误;Na 2CO 3不属于碱,它是一种盐,D 错误.答案:B5.A 、B 、C 、D 、E 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 )A .铜B .碳C .铁D .钙解析:由图可知:A为CaO,B为Ca(OH)2,C为Ca(NO3)2,D为CaCl2,E为CaCO3.答案:D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Cl4+4Na===C+4NaCl,由此可知B、C、D项都是正确的.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A项不正确.答案:A7.经分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解析:本题易错选A,原因是误认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肯定不是化合物,一定是单质,但忽略了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如H2为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则形成混合物,因此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答案:D8.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均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D.①③④解析:②水煤气不可再生,⑤盐酸、食醋分别为HCl、CH3COOH的水溶液,为混合物;⑥纯碱为Na2CO3的俗名,属于盐类.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9分)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1)NaCl、KCl、NaClO、BaCl2____________(2)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__(3)H 3PO 4、H 4SiO 4、HCl 、H 2SO 4____________(4)浊液、溶液、胶体、水____________(5)空气、N 2、HCl 气体、CuSO 4·5H 2O____________(6)铜、金、汞、钠____________解析:(1)只有NaClO 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HClO 的钠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2)只有Cl 2中Cl 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其他均为+5价.(3)只有盐酸为无氧酸.(4)浊液、溶液和胶体均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5)只有空气属于混合物,其他均为纯净物.(6)只有钠属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 的前面,其他均为不活泼金属,排在H 之后.答案:(1)NaClO (2)Cl 2 (3)HCl(4)水 (5)空气 (6)钠10.(11分)(1)将碳酸钙、稀盐酸、铁、氧气四种物质填写到下图的适当位置.物质⎩⎨⎧ 纯净物⎩⎨⎧ 化合物:① 单质⎩⎪⎨⎪⎧ 金属单质:② 非金属单质:③ 混合物:④(2)从(1)中的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几种为反应物,按下述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①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碳酸钙属于化合物,稀盐酸属于混合物,铁属于金属单质,O 2属于非金属单质.(2)CaCO 3受热可分解,Fe 和O 2化合生成Fe 3O 4,盐酸和铁可以发生置换反应,CaCO 3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答案:(1)①碳酸钙 ②铁 ③氧气 ④稀盐酸(2)①CaCO 3=====高温CaO +CO 2↑②3Fe +2O 2=====点燃Fe 3O 4③Fe +2HCl===FeCl 2+H 2↑④CaCO3+2HCl===CaCl2+H2O+CO2↑11.(10分)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关于生石灰的类别,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答案,如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2)生石灰吸水并能和水反应.(3)生石灰能和酸、酸性氧化物(CO2)、水等发生化学反应.(4)由于生石灰吸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生石灰反应完毕,则固体不再具有干燥作用.答案:(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2)CaO+H2O===Ca(OH)2(3)与酸的反应:CaO+2HCl===CaCl2+H2O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aO+CO2===CaCO3(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小纸袋中的物质就不能再起到干燥作用12.(10分)“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分别为:③CO 2;⑥NaCl ;⑩CO ;⑦Cu ;⑪H 2SO 4;⑫Ag ,故盐酸走出迷宫的路线为:③→⑥→⑩→⑦→⑪→⑫.(2)①→⑫中属于碱的有④和⑧,所以中和反应只有2个.能与盐酸反应的盐只有②Na 2CO 3,发生的反应为: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3)据第(1)问知,不与盐酸反应的氧化物为:③CO 2和⑩CO ;单质为:⑦Cu 和⑫Ag.(4)若将盐酸换成氧气,它会与上述路线中的○10CO ,⑦Cu ,⑫Ag 发生化学反应,所以O 2按上述路线走不出迷宫.答案:(1)③→⑥→⑩→⑦→⑪→⑫(2)2 Na 2CO 3 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3)③、⑩ ⑦、⑫(4)不能,因为CO 、Cu 、Ag 都会与氧气反应13.(12分)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X 牙膏 Y 牙膏 Z 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3)Y 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下图所示:石灰石――→①高温生石灰――→②加水石灰水――→③加Na 2CO 3溶液碳酸钙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的方式,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研究各类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1)中氢氧化铝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2)摩擦剂的作用是除去牙齿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的事实,可知摩擦剂应为坚硬难溶的物质.(3)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O 3=====高温CaO +CO 2↑,CaO +H 2O===Ca(OH)2,Ca(OH)2+Na 2CO 3===CaCO 3↓+2NaOH.(4)是从碳酸钙的其他性质去认识物质的转化关系,方案有多种.例如:石灰石――→盐酸氯化钙――――→Na 2CO 3溶液碳酸钙.这种制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5)检验碳酸钙的存在,可利用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来进行.答案:(1)碱 盐 氧化物 (2)难溶(3)①CaCO 3=====高温CaO +CO 2↑②CaO +H 2O===Ca(OH)2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4)石灰石――→盐酸氯化钙 ――――→Na 2CO 3溶液碳酸钙反应条件简单,不需要高温,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纯度高等(5)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再加入少量稀盐酸,若有气体产生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牙膏中含有碳酸钙。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高一同步巩固练习试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解析:雾属于胶体,C正确.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解析:光带通过胶体,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光亮通路.由于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 nm光散射极其微弱,因此观察不到光亮通路.答案:A3.下列物质中,不.会出现丁达尔现象的是( )①氢氧化铁胶体②水③豆浆④蔗糖溶液⑤FeCl3溶液⑥云、雾A.②④⑤B.③④C.②④⑥D.①③④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殊性质,水、蔗糖溶液、FeCl3溶液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答案:A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解析:胶体、溶液、悬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胶体粒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溶液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其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答案:C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解析:豆浆里的蛋白质是胶体,遇电解质(盐卤)发生聚沉;河流中土壤胶粒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聚沉;蛋白质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FeCl3+3NaOH===Fe(OH)3↓+3NaCl,此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答案:D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B.光束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A正确;光束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则不能,B正确,C错误;Fe(OH)3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够使水中悬浮颗粒沉降,D正确.答案:C7.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C.能透过滤纸D.呈红褐色解析:氢氧化铁胶体满足A项,而氯化铁溶液满足B项;氯化铁溶液为浅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过滤时二者都可以透过滤纸.答案:C8.已知土壤胶体中的粒子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表面积,吸附某些离子的能力较强.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最差的是( )A.(NH4)2SO4B.NH4HCO3C.NH4NO3D.NH4Cl解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土壤胶粒带负电荷,吸附阳离子而排斥阴离子,故A、B、C、D中NH+4易被植物吸收,而C中NO-3则被排斥,其中的氮元素不会被植物吸收,故肥效最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8分)现有如下各实验:A.将1 g KCl加入10 g沸腾的水中;B.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C.将1 g CaCO3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D.将0.1 g植物油加入到10 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E.将96 mL乙酸与5 mL水充分混合.上述实验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_,属于胶体的是________,属于浊液的是________.答案:A、E B C、D10.(11分)实验证明,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1)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能力最强的为________(填序号).①NaCl ②FeCl3③K2SO4④Na3PO4(2)为了把黏土溶胶(黏土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变成较洁净的水,加入下列电解质时,________(填序号)效果最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aCl2B.Al2(SO4)3C.KCl D.CuSO3解析:(1)Fe(OH)3胶粒带正电,阴离子可中和其电性使其聚沉,Cl-、SO2-4、PO3-4三种阴离子中,PO3-4所带负电荷最多,其聚沉能力最强.(2)加入带正电荷最多的阳离子,使黏土溶胶聚沉效果最明显.答案:(1)④(2)B Al3+所带正电荷数最多,使黏土溶胶聚沉效果最好11.(12分)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2)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2)清晨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12.(11分)生活和生产中常用到胶体的性质,请看下述三例:(1)做实验时,手指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粒子直径为10-9~10-7 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再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________________,阴极聚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运用了______________原理.解析:(1)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溶胶,其胶粒带有负电荷,加入的氯化铁为电解质,Fe3+使胶体聚沉,加快止血.(2)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所得分散系为胶体,其中陶土胶粒带负电,移向阳极,金属氧化物Fe2O3胶体带正电,移向阴极,从而除去Fe2O3,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3)的原理同(2),是气溶胶中的烟尘发生电泳.答案:(1)电解质氯化铁使血液中的蛋白质胶体聚沉(2)陶土胶粒氧化铁胶粒前者胶粒带负电荷,向阳极移动;后者胶粒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3)电泳13.(10分)已知半透膜有非常细小的孔,只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通过,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提示:碘遇淀粉显蓝色)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到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故烧杯中不存在淀粉粒子.而K+、Cl-等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故半透膜袋外面溶液遇AgNO3溶液会产生AgCl白色沉淀.答案:(1)出现白色沉淀(2)无明显变化(3)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________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Na 2CO 3⎩⎨⎧ 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 属于 盐2.树状分类法 (1)含义:对________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________的分类法。
(2)举例:物质⎩⎪⎪⎨⎪⎪⎧ ⎩⎪⎪⎨⎪⎪⎧ 单质⎩⎨⎧ (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二、分类法的应用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如Ca ――→①CaO ――→②Ca (OH )2――→③CaCO 3 C ――→④CO 2――→⑤H 2CO 3――→⑥CaCO 3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田鼠对庄稼产生危害,Cl2可用于消灭田鼠,因此可将Cl2用软管通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易液化⑤能溶于水(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④⑤【解析】选B。
将氯气通入田鼠洞中起灭鼠作用,一方面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大,可沉在洞底,另一方面是氯气有毒。
【加固训练】氯水成分中的“三分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水分子B.次氯酸分子C.氯化氢分子D.氯气分子【解析】选C。
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不包含氯化氢分子,故正确答案是C。
2.(2020·湛江高一检测)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白色烟雾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解析】选C。
A、B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铜和氯化钠固体。
C中,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会生成雾而非烟雾,C错误。
D中,氯水久置后,其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最终变为稀盐酸。
3.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过后,地下水等饮用水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为了保证人民身心健康,下列物质不能用于水源消毒的是( )A.氯气B.漂白粉C.烧碱D.次氯酸钠【解析】选C。
烧碱的主要成分为NaOH,不具有漂白、杀菌、消毒作用。
4.(2020·保定高一检测)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通常将氯气溶解于水中形成氯水或将氯气降温加压形成液氯来使用。
下列有关这两种液体的实验描述都正确的是 ( )A.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B.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用这两种液体都可给自来水消毒D.分别向这两种液体中投入几颗金属锌粒均有气泡产生【解析】选C。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 1 -第2课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 8 -第3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试验........................................................ - 13 -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一定升高,做氧化剂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个别金属如汞为液态,A项错误;金属一般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B项正确;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C项错误;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如Au等,D项错误。
2.某化工厂突发火灾,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初步侦查发现,一栋地上单层砖结构仓库内储存的金属钠起火。
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A.水B.湿抹布盖灭C.干沙D.干粉灭火器Na2O2,因为Na2O2可以与H2O、CO2反应生成氧气,会使火势更大。
湿抹布含H2O,干粉灭火器能喷出CO2,均会与Na2O2反应。
3.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4点性质中的()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只有①④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在水面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溶液变红色(生成碱性物质),体现了①②③④四点性质。
课时作业7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该反应是( )A .3Fe +2O 2=====点燃Fe 3O 4B .CO 2+C=====高温2CO C .NH 4HS=====△NH 3↑+H 2S ↑ D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解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题中A 为化合反应,B 为化合反应,C 为分解反应,D 为化合反应。
答案:C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氨 ⑥KClO 3A .碱—①④B .纯净物—③④⑤C .盐—①⑥D .混合物—②⑤解析:①为纯净物,属盐类;②为混合物;③为混合物;④为纯净物,属碱类;⑤为纯净物;属单质;⑥为纯净物,属盐类;故分类正确的为C 项。
答案:C3.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A.CaCO3B.SO3C.CuO D.KMnO4解析:CO2、SO2均是由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故选SO3。
A、D都属于盐;C中CuO属于金属氧化物。
答案:B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解析:A组中Na2CO3不是碱,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组中CO2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分类正确。
答案:D5.2008年9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查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铵(如图),它对婴幼儿泌尿系统有很大危害,下列关于三聚氰铵所属物质类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聚氰铵属于单质B.三聚氰铵属于铵盐C.三聚氰铵属于化合物D.三聚氰铵属于混合物答案:C6.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均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分散系及其分类A组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粉笔灰B.冰块C.食盐D.色拉油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3.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材料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
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所得混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全部通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C.纳米材料能通过半透膜D.有电泳现象4.下列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分散系B.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C.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FeCl3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C.胶体粒子做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6.目前在制药机械中有一种胶体磨,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剪切、研磨及高速搅拌作用对物质进行细化,得到纳米材料。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细化后的纳米材料与分散剂形成胶体B.胶体磨的细化是物理作用C.纳米材料都有丁达尔效应D.纳米材料都能发生电泳7.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光照的方法鉴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B.用稀硫酸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溶液C.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来鉴别Na2SO4和AgNO3两种溶液D.用CCl4来鉴别FeCl3溶液和溴水8.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后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净化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C.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都带电D.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9.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把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分散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
例如,泥水混合物中,泥土是分散质,而水就是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其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介稳体系。
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1.Fe(OH)3胶体的制备向______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2.性质(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______体系。
(2)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______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____________。
(3)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其方法主要有: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分散系及其分类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A.雾B.石灰乳C.FeCl3溶液D.氢氧化铁胶体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是否能通过滤纸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知识点2.胶体的制备和性质3.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4.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等。
2.非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都不导电的____________。
如酒精、蔗糖等。
二、电解质的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__________中或__________下离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1)酸的电离,如H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的电离,如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盐的电离,如Cu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化合物电离⎪⎪⎪――――――→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盐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因为电解质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所以电解质溶液导电。
知识点1 电解质的理解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B .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C .氧化物都是电解质D .氢化物都不是电解质2.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B .NaCl 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 +和Cl -C .NaCl 是电解质故NaCl 晶体能导电D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HCl 、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不是电解质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D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化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知识点2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与酸、碱、盐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H 2SO 4===H +2+SO 2-4B .Ca(OH)2===Ca 2++(OH)-2C .AlCl 3===Al +3+3Cl -D .Al 2(SO 4)3===2Al 3++3SO 2-45.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Ca(OH)2===Ca 2++2OH -B .KNO 3===K ++NO -3C.H2SO4===2H++SO2-4D.Na2SO3===Na+2+SO2-3知识点3酸、碱、盐的定义6.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C.化合物电离时,只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是盐D.NH4Cl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7.以下12种物质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Cu②NaCl③NaHSO4④SO3⑤H2SO4⑥C2H5OH⑦CaCO3⑧BaSO4⑨Cu(OH)2⑩Fe(OH)3⑪NaOH⑫NH3·H2O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电离出H+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________。
(4)属于难溶性盐的是________。
练基础落实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氯化钠固体B.氯化钠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氢氧化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B.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盐酸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D.凡是能电离的物质一定能导电3.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一定为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C.X只能是盐类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5.含有自由移动Cl-的有()A.KClO3溶液B.液态氯化氢C.氯化钾溶液D.固体氯化钠6.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均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如H+可以结合一个水分子形成H3O+。
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CuSO4===Cu2++SO2-4B.HCl+H2O===H3O++Cl-C.NaHCO3===Na++HCO-3D.NaHSO4===Na++HSO-47.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于水之后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NaCl B.CH3CH2OH(酒精)C.H2SO4D.CO2【练方法技巧】——分类思想的运用8.有以下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练综合拓展】9.(1)判断下列物质在相应条件下能否电离,并说明理由。
①液态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熔融状态下的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温熔化后的单质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固体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4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Al(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Ca(OH)2、CaCO3和Ca(HCO3)2都是电解质,根据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实验装置图,将实验现象填在下表空格中。
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基础落实一、1.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化合物酸碱盐2.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化合物二、1.水溶液熔融状态自由移动的离子 2.(1)H2SO4===2H++SO2-4(2)NaOH===Na ++OH-(3)CuSO4===SO2-4+Cu2+3.H+OH-4.自由移动的离子对点训练1.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根据化合物能否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划分的,不是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性划分的,如CaCO3、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的物质,但都是电解质,B 项错;氧化物有的是电解质,如Na2O、CaO等离子化合物,有的不是电解质,如CO2、SO2等共价化合物,C项错;氢化物有的是电解质,如HCl、HF等,有的不是电解质,如CH4、NH3等,D项错。
]2.D[SO2溶于水后,与H2O反应生成的H2SO3溶液能导电,但SO2是非电解质,故A 错;NaCl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而不是电流的作用,B错误;NaCl是电解质,但晶体中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故NaCl晶体不导电,C错误;HCl属共价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但溶于水能电离出H+和Cl-,故D正确。
] 3.D4.D[(1)酸有一元酸和多元酸,碱有一元碱和多元碱,写电离方程式时,注意H+和OH -的个数;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也可能有多个,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同样要注意个数,故选项A和选项B错;(2)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离子符号要正确,例:没有H+2和(OH)-2这两种形式的离子;另外,离子右上角的电荷数的书写不同于化合价,故选项C错。
]5.D6.D[酸、碱、盐是从电离角度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电离时只要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就是盐。
所以A、B项说有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就是酸、碱,显然错误,应该强调全部;C项说法不够准确,因为有些盐还能电离出H+、OH-等。
]7.(1)②③⑤⑦⑧⑨⑩⑪⑫(2)③⑤⑤(3)⑨⑩⑪⑫⑨⑩(4)⑦⑧课后作业1.D[本题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能导电,二是属于电解质。
A项中氯化钠固体属于电解质,但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B项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但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C项中液态氯化氢是分子,没有离子,不能导电。
]2.B[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等。
同时电解质也不一定能导电,要看电解质的状态,固态时不电离,也不导电。
] 3.A4.B[导电性强弱不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依据,尽管水导电性很差,但水仍然是电解质,A选项错误;酸、碱、盐属于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如CaO、Na2O等)也是电解质,C 选项错误;HCl是电解质,但在熔融状态下,HCl没有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熔融状态时HCl不导电,D选项错误。
]5.C[B、D项中的物质在该状态下不能电离,故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A项中KClO3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C项KCl===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