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5
《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课后反思引言《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人类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对这篇文章进行课后反思,探讨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如何改善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文章中指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生态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类不断开发土地,砍伐森林,对动植物的栖息地进行侵占。
大量的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2. 污染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导致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药和化肥等造成了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影响了环境的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3. 资源过度浪费人们的消费观念使得资源过度浪费成为常态。
浪费食物、水资源和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对大自然造成了损害,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4.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改善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措施文章中提到,应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1. 意识改变首先,人们需要意识到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相互影响。
只有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2. 提倡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改善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 减少污染减少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人们应该减少使用化学物质、提倡回收和再利用,以及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4.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关键。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捕猎和保护特定物种的栖息地等措施,可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5. 提倡低碳生活人类应该积极减少碳排放,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寿光市洛城二中秦金凤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二学生2、学科: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3、课时:1课时4、课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5、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提前将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学。
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情。
2、【百度搜索】:1、滥捕滥杀图片及资料 2、乱砍乱伐图片及资料3、大气污染图片及资料4、水污染现象及资料学生准备:1、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3个学习小组,分别就“自然物种减少状况”、“自然景观遭破坏情况”、“环境状况”课题开展调查、研究。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百度搜索】进行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对数据归类、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2、依据学案导学中的预习新知的要求,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看电视、百度搜索等),搜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时事或热点事例,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简洁明了的文字并做相应评述。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现况、出现的原因以及危害,了解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从自身做起关爱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平等的对待一切生物,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环境的忧患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原因。
难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五、教材分析;本课为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感受大自然第二课时,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图片来说明自然界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从三个层次上介绍了这一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目前自然界物种减少的状况、减少的原因及危害;其次,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景观的意识;最后,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八年级思品鲁教版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大自然之美,下面我们再一起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美。
(播放风光片段)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愉悦,喜欢,高兴,很想去等等)师: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快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可以说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的母亲。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生: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母亲一样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师:说的很好,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播放图片)请问这些图片反映了人类是怎样对待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污染大自然)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不和谐的)师: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有哪些表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下面我介绍几位我小时候就结识的老朋友给大家认识。
请同学们观看这样一组照片(投影榆树,槐树,皂荚树、橡树照片)教师边放照片边介绍:这是榆树,小时候我经常会吃到榆钱,很鲜美。
这是槐树,槐树的花洁白无暇,又香又甜。
槐树一开花,满村都是香甜味儿。
这是皂荚树,小的时候,我曾经用皂荚树的叶子洗衣服。
这是橡树,果实圆圆的,像个棒棒糖,很好玩。
师:这些树大家现在还能经常见到吗?(不常见)现在大家经常见到的树木有哪些呢?杨树,柳树,品种比较少了,这反映了现在植物的种类比过去有什么变化?(种类减少了)师:不单单是植物的种类减少了,动物的种类也在减少,请大家看这样一组资料(投影11、12、13、14,让学生进一步感觉到物种减少)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濒临灭绝呢?(学生回答,熊猫、华南虎、)师:通过刚才的一组照片和数据,我们了解到自然界的物种在不断的减少。
(投影,不和谐之一:自然物种在减少)那导致物种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呢?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8页下面内容,小组内部展开讨论。
第6课时(总课时数 6) 学习内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山东省高密市柴沟中学孟庆国教案背景:1. 面向的学生:初中八年级2. 学科:思想品德山东人民出版社3. 课时:1课时4. 学生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材料,以备合作探究教学课题:(一)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
有意识的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二)能从自我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提高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目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图片来说明自然界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从三个层次上介绍了这一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目前自然界物种减少的状况、减少的原因及危害;其次,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景观的意识;最后,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在生活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爱护自然的能力知识:了解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难点: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
2. 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3. 质疑交流,展示自我才华4. 谈收获,上升为自我认识5.讲练结合,问题是人类的一些所作所为够朋友吗?下页,并展示课件《新闻链接:日本捕鲸美丽谎言下的残酷杀戮》思考:自然界面临哪些威胁?(1)观看教材P38页的四幅图片,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2)列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面临的威胁。
(3)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4)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5)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6)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例?展示课件:《无极》剧组破坏天池景区垃圾遍地-搜狐娱乐播报。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
阐述本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第二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破坏等方面。
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具体影响例子。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影响例子。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的表现。
分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消耗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消耗的影响。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影响。
第五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措施。
5.2 教学内容介绍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原因。
分析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原因。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
第六章:水资源的污染与短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污染与短缺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思想品德3、课时:14、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案教师准备: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二、教学课题1、知识方面:知道自然物种在减少及原因,环境问题及危害,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2、教育方面: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自觉保护环境,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3、发展方面: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三、教材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知道环境问题的危害,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的分析,知道环境问题的危害,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五、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自觉保护环境,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2、能力: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3、知识:知道自然物种在减少及原因,了解人与大自然不和谐的表现。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
学习难点: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三、(边学边做标记,拿不准的先用铅笔):自学课本第37至第40页,完成下列问题:1、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带来什么影响?2、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破坏的情况?3、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是什么?4、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有哪些?【课内探究案】一、预习成果交流: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提出疑问二、合作探究,解决疑问(一)见教材P37页图片1、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2、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3、自然物种灭绝的危害是什么?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二)阅读课本38—40页,讨论交流:1、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2、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第十二课第二框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内容标准三4.5 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观,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能力:能从自身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状况、原因、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难点: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课本37--40页,把下面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标画出来:(拿不准的、疑难点在课本上做好标记)1、阅读课本38页,找出自然物种在减少的原因有哪些?2、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你应该如何与动植物相处?3、结合张家界的现实教训,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破坏这一现象?你的周围还有哪些自然景观遭到破坏?4、结合我们身边的具体事例,探讨: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带来了哪些危害?5、总结: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内探究活动:<一>交流互动:走进生活:自己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走进生活:我们生活的周边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二>阅读思考:据搜狐网2010年4月14日报道:素有“苍山雪、洱海月”闻名的大理洱海,正在日益变成富人的后花园。
洱海公园本是大理市民的休闲之地,但如今,却遭受破坏性开发。
从2005年开始,洱海公园内的“情人湖”就开始被逐步填埋,建造“洱海天域”别墅区,项目包括五星级酒店、别墅区和风情商业街,所处位置距离洱海仅10多米。
大理市民张先生反映,周末带孩子“看海”的兴致没了。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不禁要问:明天,我们到哪里去看“海”?(1)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市民周末带孩子“看海”的兴致没了?当堂检测:(独立完成)1.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主要表现在()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④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一天李华家的院子里落下了一只受伤的白天鹅,一家人喜出望外,纷纷说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做法是()A.奶奶觉得既然是天上掉下来的,就应该让大家美餐一顿B.爷爷坚持到集市上卖掉C.爸爸妈妈提出先给白天鹅治好伤,然后放回大自然D.李华想在家中养起来,让小朋友们前来观赏3.在一些自然景区,有人往往在建筑物上刻下“某某人到此一游”的字样,这种行为是()A.风雅有趣的事情B.施展艺术才华的行为C.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D.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4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有()①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因素②自然因素③人为因素④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A. ①②④B. ①②④C.①②③④D. ②③④5、看漫画《危急时刻》,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2)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继续恶化,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设计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这一课题是八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的第二课题,第六单元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教育主题,其基本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从感受大自然的美切入,到大自然面临的种种威胁,再到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层层递进。
本课题正处于这一单元的中间环节,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这一课题,也就没有下一课题的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同时它作为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课题与第一课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正反两方面感受大自然。
如果说第一课题是感受大自然之美,第二课题就是感受大自然的不美,第一课题是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第二课题则是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
因此缺少了这一课题,第十二课将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
所以不管从第六单元还是第十二课构成来说,本课题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观,为落实环保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状况、原因、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优先设置是人文学科,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3、教学重、难点本课分为三个层次,内容简短,层次清晰,三个层次分别是“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其中第二个层次是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本地缺乏典型的自然景观,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个层次是重点内容,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三大问题之一,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危害,才能树立人与大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本课采用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方法。
使课堂与社会、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中考政治《人与自然》知识点总结中考政治《人与自然》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2、环境问题的危害?答:环境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面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我们应该怎么办?道德方面:〈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法律方面:〈1〉知道我国的法律体系。
〈2〉自觉遵守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3〉树立科学发展观,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4、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及其原因是什么?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②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5、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状况: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加大。
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6、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要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4〉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7、应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⑴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⑵从青少年的角度:①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学案稻田镇田马中学李闻书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
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
有意识的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二)能力目标能从自我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提高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难点: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重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全球环境惨遭破坏,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三大问题之一,特别是我国同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自主预习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我们身边破坏自然的行为、现象有哪些?2、我们生存的环境继续照此发展下去,将会如何?3、每一位同学怎样才能为环境状况尽一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欣赏图片,学生谈谈美丽的大自然给了我们什么?(感受大自然之美)播放《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影片,通过对比引出课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二、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自然物种在减少思考题:1、你知道的目前最为珍、濒、特的野生动、植物有哪些?2、他们为什么被列为珍、濒、特的野生动、植物?总结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一个表现:阅读课本P37-40页思考:※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危害是什么?原因:危害:措施:合作探究(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多媒体展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9页材料思考:1、联合国为什么要亮出红牌?2、耗资三亿多元又是为了什么?总结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第二个表现:为了加强对自然景观遭破坏这一难点的理解,下面搞一个观点碰撞活动:我来说:在当前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你认为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生态自然景观哪个更重要?(要求:自然景观组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辩论,经济利益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辩论,双方围绕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环境展示自己的观点) 小组派出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指导学生总结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的第三个表现:结合图片及课本P40有关材料想一想下列问题:思考: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二框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情境材料一:(见教材P37页图片)
图1:滥捕滥杀图2:乱砍滥伐
图3:大气污染图4:水污染
(指导学生看图,交流)
探究讨论——
①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
②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
2、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1、自然物种在减少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8页)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近600种鸟、400多种兽、20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植物濒于灭绝。
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了有关物种灭绝的惊人信息:……
讨论交流——
读完上述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每月,甚至每时每刻,都有某个物种在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探究讨论——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危害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共同归纳:
原因:人为因素、不可抗拒的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
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教师小结: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人类的这种肆意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比如:全球化气候正在变暖,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扩展严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臭氧层的不断耗损,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的急剧减少,淡水供给不足,水源严重污染等,人类正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
为此我们呼吁——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吧!
体会与交流——
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
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9页)
近年来,随着张家界旅游业迅速升温,一大批供游人食宿、娱乐、休闲、购物的楼堂馆所蜂拥而起。
这些建筑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极不协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到张家界考察时,发现景区内城市化严重,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和自然景观,要求限期拆除。
否侧,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子招牌将被摘除。
面对联合国亮出的“红牌”,张家界人痛定思痛,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拆迁,此次拆迁将耗资3亿多元。
20世纪50年代初期,黄山和新景区建筑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80年代中期,约为7万平方米;90年代中期约为17万平方米;而到2001年,则达到20万平方米。
尤其是近10年来,黄山核心景区新建、改建和扩建了大量宾馆、饭店、招待所和职工宿舍等。
种种人工设施极大地破坏了黄山的自然景观。
在全国许多风景名胜区均存在这类问题,有的地方比张家界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缺乏科学规划,在核心景区内随心所欲乱建宾馆、商店和娱乐设置,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去发展旅游经济。
讨论交流——
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39-40页)
世界上80﹪的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了。
森林正砸器以每天375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和起来大约有14万平方千米,接近一个山东省的面积。
……
讨论: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
想一想: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恶环境状况满意吗?
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污染危害型的认识。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
(2)什么是环境问题
共同归纳:
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活动——(见教材P40页)
行动起来,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调查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
我的建议:。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和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
③环境问题的涵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④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⑤保护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课后作业
1、预习第十三课第一、二框内容
2、完成《达标》P22——26页,十二课第二框练习题。
五、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