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77.20 KB
- 文档页数:2
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为处置疾病突发、危及生命的病人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急诊科护士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但是,急诊科之所以被称为“最危险的科室”之一,是因为其具有高风险性、高复杂性、高不可预测性的特点。
为此,本文将从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1. 病人急情突发风险因为急诊科主要是负责救治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急重症等特殊情况的病人,这样子的病人都存在着急情突发的风险。
即使是在进行初始评估时,病情往往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但是急诊科护士是必须要对这里的情况随时准备做出迅速反应的。
2. 病人体位性低血压风险由于急诊科病人的急诊情况,这里的病人大多是处于卧床体位的。
由此带来的风险就是,体位性低血压。
因为病人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诊治,加之病人体位往往处于卧床状态,血流量相应地受到了抑制,因此导致了低血压的情况。
3. 营养不良风险急诊科这样特殊的医疗环境下,病人都存在极大的压力,而且还存在精神上的抽离。
这样产生的重要影响就是病人饮食不良,乃至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4. 疼痛管理风险因为急诊科病人的这种急性情况,疼痛成为了难以避免的。
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疼痛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这样的诊治药物,能不能有效地控制引导和治疗疼痛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急诊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 及时开展患者初步评估急诊科护士第一时间需要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做出诊断和处理方案。
在应尽量让患者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在预订的时间内完成手术、进行特殊治疗。
2. 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科护士可以通过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来减少病人的不安情绪和疼痛,增加一定的抵抗力。
同时,可以通过患者的声音来判断疼痛程度,帮助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3. 安全隔离措施为了避免在急诊科传染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的情况,护士需要分配不同的病人,保障他们的病情不会相互妨碍。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作者:顾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方法:预见性地提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急诊服务需求量和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启动医院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得到医院各部门的多方参与。
同时训练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制定突发事件及抢救预案。
结果:我科预见性地识别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取得了护士与病人互利的效果.护士的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减少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确保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
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对因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是减少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23—01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最前线,其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工作预见性难,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护理质量,属于高风险科室。
由于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工作各环节和过程中,所以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危。
因此,在急诊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和综合风险能力,大大提高急诊护士的素质和急诊急救护理的安全系数。
先将近几年本人在急诊实施风险管理的经验综述如下。
1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1.1外部原因护理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每例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多变,而且发展迅速。
尽管在最优秀的医院,具有非常丰富经验的医生也很难完全消除这些护理风险。
其实,除了一些自然原因、医疗水平方面的原因外,护理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有3个。
①社会原因。
在我国,医疗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甚至出现较大的残缺。
急诊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讨论会
时间:2022.7.15
地点:急诊科护士站
参加人员:XXX XXX XXX XXX
记录着:XXX
分析讨论:
事情经过:7.月13日02:30分在急诊科治疗室给XXX病人进行静脉穿刺,未成功。
更换针头过程XXX自己刺伤自己。
患者静滴结束离开医院,经收费处查电话号码,已经联系病人。
但是病人没有来。
【病因分析】:
XX :急诊科是临时点,治疗室分为较小,不好操作。
XXX:护士对危险预见性能力不够强。
XXX:针刺伤后没有及时留病人电话,便于检查病人是否有传染病。
XXX:针刺伤后可以叫医生开病人的化验,及时检查病人是否有传染病。
等病人回家后再来检查几率会很小的。
【整改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职业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
锐器伤的处理。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行
为。
3、强调在工作环境狭小的地方,特别要小心行事,提高对危险行
为的预见性和风险意识。
【处理措施】:
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以后统一规范如下:组织大家学习,以此为例,引以为戒,不断提高对危险的预见性和风险意识。
通过学习可以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学会保护好自己,避免在工作中受到伤害。
学会对针刺伤的应急处理和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
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紧张、最繁忙的科室之一,与其他科室相比,急诊科存在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一、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原因1.急病、疼痛和紧急情况:急诊科是一线救援的科室,接诊的患者多为病情危急、疼痛明显或遇到紧急情况的患者。
这些患者的病情变化难以预测和控制,给护士工作带来更大的风险。
2.多种疾病和多样的患者:急诊科接收的患者种类繁多,既有重症患者,也有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
不同疾病的护理要求不同,护士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3.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急诊科工作环境紧张,工作强度大,经常需要应对突发情况。
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容易导致护士的疲劳和压力增加,从而增加护士犯错的可能性。
4.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急诊患者家属往往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中,容易发生暴怒或过度要求。
与家属的沟通和冲突处理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否则可能引发冲突和暴力事件。
二、急诊科护理风险的预防方法1.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掌握多种疾病的护理知识,熟悉护理操作的规范和流程。
同时,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加强护理技能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2.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急诊科护士需要与医生、其他科室的护士和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协作完成护理任务。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及时传递患者病情信息、护理要求和工作进展,减少因信息不畅导致的疏漏和错误。
3.合理调度和分配工作:急诊科工作快节奏,护士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
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量标准,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减少疲劳和错误的发生。
4.加强安全意识与风险评估:急诊科护士需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意识。
护士应经常评估患者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错误和事故的纠正和总结,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
通过对急诊护理中常见风险的评估和策略制定,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建立健全的急诊护理团队和标准化流程,加强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持续性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保障患者安全,也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急诊护理管理的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风险管理将进一步标准化,成为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做出贡献。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护理管理、风险评估、策略制定、团队、流程、措施、紧急情况、持续性、发展前景、标准化。
1. 引言1.1 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损失的情况下,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风险管理旨在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风险,提高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在医疗领域,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急诊护理管理中。
急诊护理部门承担着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责任,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可能的风险和挑战。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急诊护理部门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急诊护理团队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还可以提高急诊护理团队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风险管理是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急诊护理管理的重要性急诊护理管理在医疗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急诊部是医院中最容易发生意外和紧急情况的地方,因此急诊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护士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并及时处理各种急诊情况,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治疗和救助。
急诊护理管理不仅仅是针对患者的急救措施,还包括了对患者家属的沟通和关怀,对急诊护理团队的协调和管理,以及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