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8.93 KB
- 文档页数:4
NEW FEEDNEW FEED 2007.1132新 进 展低蛋白日粮是指将日粮蛋白水平按NRC 推荐标准降低2%~4%,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用量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即保持氨基酸的平衡),使在生产中配制低蛋白日粮成为现实。
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就是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的理论应用于实际。
近年来,畜禽(特别是养猪业)排泄的大量含氮物质是造成畜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含氮物质主要来自于饲料中未吸收利用氨基酸的降解(郑春田等,1999;方热军等,2002)。
采用低蛋白日粮,可减少蛋白水平和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目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1.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一般认为在补充赖氨酸的条件下,日粮蛋白水平比NRC(1988)推荐水平低2个百分点时生长性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Easter 等,1980;Harrison 等,1989)。
Corley 等(1980)报道将生长猪日粮的粗猪低蛋白日粮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尹慧红 张石蕊 唐燕军蛋白含量从16%降至14%,同时向低蛋白日粮中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可获得与16%蛋白含量的日粮同样的生产性能。
如果日粮蛋白水平比NRC (1988)推荐水平低4个百分点,则必须同时添加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才能保证猪的生长性能不受影响(Cromwell 等,1983;Russel 等,1983)。
Bellegon 和Noblet(2002)采用比较屠宰法研究了仔猪时期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对12kg ~27kg 中的仔猪组织构成的影响时发现,减少饲料蛋白质水平但保证足够的氨基酸供给不影响沉积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质量;同时脂质的沉积速度也没改变(见表1)。
但也有报道指出,补充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脂肪含量表现出负面影响,使胴体脂肪增加而影响胴体品质(Han 等,1995;Jin 等,1998;Gatel 等,1992)。
收稿日期:2023 03 29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猪产业创新团队。
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刘玮孟1,刘海涵2,吴东青2,毛 磊2,孙伟华1,徐诣轩1(1.临沂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山东临沂276000;2.临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本研究选用23kg左右的江泉白猪72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
对照组日粮粗蛋白含量为17.6%,试验1、2组日粮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5%和13 6%。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组日采食量比对照组、试验1组有所增加,其中试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随着日粮中蛋白含量降低,猪对日粮中的粗蛋白、干物质、粗脂肪、磷的消化率随之增加,其中试验2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2组磷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关键词:江泉白猪;低蛋白日粮;养分消化率中图分类号:S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307(2023)05-0007-002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场排泄物中的氮、磷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
另外,由于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豆需求量飙升,我国每年的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t,导致大豆价格持续飙升。
因此,饲料中豆粕的减量替代、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日粮配方结构、保障原料有效供给、提升饲料利用效率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生猪食入氮的70%左右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添加合成氨基酸,能明显降低猪的氮排泄同时降低饲料原料成本,减少蛋白资源浪费[2 4]。
本研究以生长猪为研究对象,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同时,补充合成氨基酸配制日粮,通过分析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日粮养分消化率,探讨其使用效果,为低蛋白日粮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村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23kg的江泉白猪72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每栏公母各半,试验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加料1次,自由采食和饮水,按猪场常规程序进行免疫和消毒、驱虫,试验期为45d。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05期低蛋白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张波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110003摘要猪低蛋白饲料是根据蛋白质氨基酸营养平衡理论,在不影响猪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条件下,通过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工业氨基酸配置而成的饲料。
该饲料能降低仔猪日粮蛋白质水平,有效降低仔猪饲料成本,保证发挥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仔猪肠道免疫功能,减少仔猪氮和粪便排放量,缓解粪污处理压力。
关键词饲料;低蛋白;仔猪;生产性能收稿日期:2019-11-19张波,男,1977年生,畜牧师。
我国在颁布的《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中,对仔猪配合饲料蛋白含量设定的上限值,平均下调了1.5个百分点,这标志着仔猪低蛋白饲粮体系应用推广已变为全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仔猪低蛋白日粮体系从理论研究到商业应用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并随着合成氨基酸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日益成熟。
下面笔者就低蛋白饲料对仔猪的生长性能、肠道免疫和氮排放的影响进行介绍,为低蛋白猪饲粮在饲料企业和养猪场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1低蛋白饲料低蛋白饲料并不是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达标的日粮,相反在满足所有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同时,还平衡了其他过量的非必需氨基酸。
利用合成氨基酸配制低蛋白饲粮是相当经济的。
目前,晶体合成的氨基酸中,仅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价格还算合理。
因此,配方师们还是需要继续添加一定过量的蛋白质来满足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如缬氨酸、异亮氨酸。
在一般情况下,猪饲粮蛋白质降低2个百分点,如由18%降低为16%,这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毫无影响。
2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仔猪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
在高蛋白饲料中,高蛋白满足了仔猪对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的需要,但同时,部分其他必需氨基酸却高于猪本身的需要,等同于浪费。
低蛋白饲料是指将饲料蛋白质水平按NRC 推荐标准降低2%~4%,再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用量的同时也满足仔猪对氨基酸需求的饲料。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摘要:低蛋白日粮,是在科学认知动物氨基酸需求和饲料原料氨基酸供给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晶体合成氨基酸,达到精准满足动物氨基酸的需求。
应用低蛋白概念配制的日粮与按NRC推荐的日粮蛋白质水平相比,可以降低粗蛋白水平2%~4%,不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同时,降低蛋白原料的添加量,提高动物对蛋白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动物代谢负担,减少了粪污排放。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养猪生产;应用引言在不影响生猪生产性能的条件下,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可有效提高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减少滴水损失,增加肉品嫩度,并保持较好的肉色和风味,一定程度上对改善猪肉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低蛋白日粮可通过平衡氨基酸配比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对优化饲料蛋白使用比例、降低饲养成本、节约蛋白质资源、减少氮排放、促进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低蛋白日粮低蛋白日粮是指家畜日粮通过添加赖氨酸、蛋氨酸等合成氨基酸在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即维持氨基酸的平衡)的基础上,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4%的一种日粮。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试验表明,将日粮蛋白水平降低2~4个百分点,日粮中氨基酸能满足动物需要,不影响家畜生产性能,但对饲料转化率、家畜氮沉积和氮排放、饲养成本等方面均有改善趋势。
市面上L-赖氨酸、L-苏氨酸等人工合成氨基酸越来越多,价格也在逐步降低,通过使用合成氨基酸来满足动物的氨基酸需求,减少蛋白质原料的用量,在家畜生产中应用也就成为了可能,既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氮利用率、减少粪便和氮排出量、减轻污染环境的压力,又能使生产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低蛋白日粮不降低猪肉品质,同时对猪肌内脂肪、嫩度、系水力、鲜味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2.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2.1低蛋白日粮在母猪方面的应用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在母猪方面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母猪热应激、降低氨氮排放、提高生产性能。
各种营养成分在采食消化和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各种营养物质中蛋白质的热增耗最为显著,可达30%,持续时间达6~7h。
朱疆/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农业农村局 212300摘 要:在养猪业发展的过程中,。
在不影响猪生长性能的前提条件下,喂食低蛋白日粮具有减少氮气的排放、降低饲优点。
在猪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今天,低蛋白日粮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养殖业中的发展趋势。
低蛋白日粮;猪;肠道健康;生长性能在畜禽业发展中,倡导使用低蛋白日粮已经成为饲料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低蛋白热量能够减少蛋白原料的使用量,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还能够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在此背景下,低蛋白日粮已经成为现代规模化猪养殖生产中日粮供应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低蛋白日粮的推广和应用。
1 低蛋白日粮的概念低蛋白日粮是指和常规的日粮相比降低蛋白质的水平含量,并且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
低蛋白日粮是在保证动物正常生长性能的基础上合理的控制蛋白的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物对蛋白的需求其实是对氨基酸的需求,在传统的养殖中,通过提高蛋白含量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该种做法势必会造成氨基酸的过量和浪费。
而低蛋白日粮能够保证氨基酸平衡。
2 低蛋白日粮的设计与注意事项2.1 氨基酸的平衡 低蛋白热量中的氨基酸的水平应该和高蛋白日粮中氨基酸的水平一致,不能够降低氨基酸的成分。
在配置低蛋白日粮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证赖氨酸的水平,并且保证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符合饲料喂养的标准,才能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
2.2 能量体系 猪只在食用低蛋白日粮之后机体的能量利用会发生变化,同时脂肪的沉积和代谢模式也发生变化。
采食低蛋白日粮能够节约能量的损失。
因此,在低蛋白日粮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赖氨酸平衡,通过科学的调配日粮配方避免猪只过于肥胖。
2.3 离子平衡 动物体内的钾是一种常量元素,能够维持酸碱平衡和促进细胞的代谢。
但是动物体内的钾离子排出很快,为了保持体内的平衡,在日粮中要添加足够的钾离子。
常规的日粮中的钾离子能够满足猪只生长的需求,但是低蛋白日粮中的钾离子水平明显降低。
DOI :10.15906/11-2975/s.20200302[摘要]在国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缺乏蛋白质饲料资源的背景下,低蛋白日粮已迎来良好的发展时机,成为畜禽养殖业今后发展的趋势。
低蛋白日粮是根据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理论,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条件下,通过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工业氨基酸,配制成的蛋白质水平低、氮排放少,并能改善动物肠道健康和养殖环境的日粮。
本文将探讨低蛋白日粮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和不同生产用途的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低蛋白日粮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猪;鸡;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14(2020)03-0008-08低蛋白质日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宋博1#,尹杰2#,郑昌炳1,仲银召1,李凤娜2,段叶辉2*,印遇龙2*,邓近平1*(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过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2077U19A2037);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JB130239);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5)*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目前,我国畜牧业面临两大瓶颈问题:畜禽养殖污染和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
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是氮排放所致的污染。
有研究表明,猪从断奶饲喂至100kg 需耗费8~9kg 的氮,但仅有不超过3kg 的氮被肌肉组织吸收利用,大量的氮素经粪尿排出体外,污染土地,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鲁志勇,2012)。
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尤其是大豆)严重缺乏,80%以上依赖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当前,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豆粕价格应声上涨,进一步加剧了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胡文辉,2018)。
因此,寻找并推广豆粕的替代或减量方案十分必要。
基于以上两大瓶颈问题以及合成氨基酸工业稳步发展,低蛋白质日粮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动物营养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2021年第12期控制饲养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一直是猪场普遍关注的问题,低蛋白日粮为有效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既能降低排泄物中氮磷对环境的污染,又能改善猪的生产性能。
因此本文介绍了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对低蛋白日粮的认识。
1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有:(1)缓解蛋白质原料的缺乏。
豆粕资源紧张且在猪日粮中的占比较高,而低蛋白日粮能减少豆粕的含量,降低饲料成本,缓解豆粕等蛋白质短缺的压力。
同时还能减少对蛋白质类原料的进口依赖,降低饲料成本。
(2)提高饲料利用率。
高蛋白日粮含有大量的植物性蛋白,会增加猪的消化负担,导致很多蛋白质未被消化吸收。
而低蛋白日粮去除了多余的氨基酸,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饲料报酬。
(3)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如果饲料中多余的蛋白质未被消化吸收,会随粪便排出,容易滋生有害病菌,污染环境。
低蛋白日粮能降低氮磷的排放、能量损失和粪便排泄,进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降低猪群发病率。
低蛋白质日粮能减少氨、胺等有毒代谢物质的排出以及减少环境污染,间接地维护猪群健康、降低发病率。
特别是仔猪的免疫力差,使用低蛋白日粮能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2低蛋白日粮的技术原理主要有三大技术原理:(1)氨基酸、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平衡技术。
适量添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饲料的能量不变但蛋白质水平降低。
(2)促进饲料的消化技术。
即利用复合酶制剂、复合益生菌及其他生物核心技术,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促进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利用。
(3)生物工程促生长因子技术。
促进消化酶的分解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
3低蛋白日粮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仔猪腹泻和生长速度会影响着猪场的经济利益。
很多研究表明,饲喂高蛋白日粮会增加仔猪的腹泻率、降低生长速率。
而低蛋白日粮能提高仔猪的消化效率,从而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还可增加采食量、改善生产性能。
孙国荣等研究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对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时,发现低蛋白日粮能显著提高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降低料重比和死淘率。
8240卷第12营养与饲料NUTRITION AND FEED低蛋白日粮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李梦婷 1,原雪峰 2,李 龙 1,蒲 蕾 1,洪 亮 1,杨 华 1,马吉飞 1,张建斌 1 *(1.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92;2.天津市绿色生态饲料重点实验室,天津现代天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1800)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蛋白质资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传统养殖业的饲料配方一直以玉米-豆粕型为主。
养殖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豆粕,但大豆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和饲料生产的需要,严重依赖国外市场。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及供应链不稳定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利用国外市场保障国内蛋白原料供应的现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为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提效减量、开源替代”的任务部署,豆粕减量替代成为当今畜牧业饲料发展的聚焦工作和重要方向。
饲料氮排放到环境中已造成水体酸化及温室效应等多种环境问题,氮污染已经成为养殖业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如何在不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同时又能降低饲料中的粗蛋白水平,并且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当前养殖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中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下调畜禽饲粮蛋白质水平,同时添加合成氨基酸来保证氨基酸平衡,以此来满足畜禽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22ZYCGSN00620];天津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ITTPRS2023006);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0JCQNJC00650];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科技援青合作专项[2021-QY-204];天津市绿色生态饲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J202305,202304)作者简介:李梦婷,女,硕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E-mail :*通信作者:张建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氨基酸的需要,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又能减少畜禽对环境的污染。
中国动物保健2021.04健康养殖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猪业对蛋白质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扩大。
蛋白质饲料由于价格较贵,因此在养猪业饲料成本中占据着较重的饲料成本。
但是,蛋白质饲料的过多使用,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会降低,排到自然界中的氮元素会增加,这不仅仅会造成饲料养分的浪费,还会增加养殖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低蛋白质饲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或者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而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其他的成分,而不降低猪的生长性能,这种方式不仅不会对猪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增加养殖户以及养殖企业的经济收益,减少养猪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前人研究了理想蛋白质模型,在育肥猪的饲料中降低2%~4%的蛋白质水平,并且通过添加一些合成氨基酸来满足育肥猪对氨基酸的需求,这种方式的养殖对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并没有负面影响。
此外,在低蛋白质饲料的基础上,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丝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等也是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从低蛋白质饲料在养猪业上的应用方式,低蛋白质饲料添加一些其他营养物质对猪的影响来阐述低蛋白质饲料在猪生产上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养猪业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提供指导。
1低蛋白质饲料在养猪业上的应用方式蛋白质是动物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约占动物体质量的20%,蛋白质也是合成机体某些功能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如酶、抗体和激素等。
因此动物体每天需要采食蛋白质饲料来满足机体的需要。
然而,过多的蛋白质摄入量,会造成蛋白质利用率的降低,加重机体肝脏的负担,并且过多的摄入蛋白质,机体会排出过多的氮元素,从而加重了对环境的破坏。
低蛋白质饲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过理想蛋白质模型的方式,在猪饲料中添加合成氨基酸,或者在低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一些其他营养物质来满足猪生产的需要,这都可以降低养猪业对蛋白质饲料的依赖。
已有的低蛋白质饲料应用方式包括:在低蛋白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合成氨基酸、在低蛋白质饲料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在低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丝氨酸和甘氨酸、在低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谷氨酸等。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畜牧业领域正面临着饲养成本过高、蛋白质饲料缺乏、粪污排放致使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低蛋白日粮及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技术。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补充氨基酸的基础上,将蛋白质的含量减低2%-3%,可以进一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解决蛋白饲料、增加日粮氮的沉积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与疾病风险。
低蛋白日粮技术在养猪生产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篇文章论述了低蛋白日粮技术的作用,以期为低蛋白日粮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精准饲养。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养猪生产;精准饲养
引言
随着我国养殖业领域的蓬勃发展,畜禽粪污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猪排泄物中还存在着较多的磷与氮微量元素,而上述微生物元素如果排入土壤环境以及水体环境中时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和环境污染。
通过对生猪粪污进行合理的处置和重复使用,还能够处理小部分的生态环境问题。
但只有从根本上对猪采食中“氮”的浓度加以有效控制,才可以合理调控生猪粪污中磷肥和氮肥等元素对周围环境所产生污染物的影响程度。
降低养猪产品中猪粪污磷与硫元素排放量的主要方法,包括采用“理想蛋白”模式与组合氨基酸、可消化氨基酸搭配日粮等方法,即低蛋白日粮技术。
一、低蛋白日粮技术的作用
(一)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养猪生产中过高的氮排放量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通过使用低蛋白日粮技术能够控制猪体内中对氮、磷元素的利用率和吸收率,能够将日粮蛋白质有效降低,从而大大减少了猪粪污水中氮的排放量,从根本上可以遏制因猪排泄
中氮肥太多而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国内外在低蛋白日粮技术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经研究发现,日粮蛋白水平每减少1%,就能够降低猪排泄物中10%-12%的氮,进而减少了猪舍中氨气的含量,从而减少了因氨气的含量过高而对猪性能所造成的影响。
与此同时,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能损失和饮水量,并会适当的降低大便的体积。
(二)缓解蛋白质饲料缺乏
从目前的国内仔猪饲养现状分析而言,在养猪领域中仍普遍使用以豆粕类、玉米为主的高蛋白日粮,但豆粕的售价相对昂贵,且我国豆粕资源不够充足。
由此可见,低蛋白日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普通日粮中的豆粕含量进行降低,进而有效减少了养猪成本和饲养成本,同时也减少了蛋白质饲料的短缺趋势。
(三)降低仔猪的腹泻率
早期断奶的仔猪由于其不具备完善的消化功能,免疫力与体温调节能力都比较差,并且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断奶因素为其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饲料的影响方面,仔猪比较容易出现腹泻、拉稀等现象,导致猪生长与发育受到限制,甚至发生死亡的现象。
通过使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可以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降低仔鸡后肠道中有害代谢产物的生成量,保证仔猪的生长不会被饲料的原因所困扰。
二、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一)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从目前对中国生猪饲养的状况加以分析后便可看出,尽管仔猪日粮中具有大约百分之十八的粗蛋白质含量,但仔猪却具有相对较低的蛋白质利用率,出生日龄14d的仔猪对蛋白质日粮中N的利用率约为70%,,而出生日龄30d的仔猪对蛋白质日粮中N的利用率仅仅40%-55%。
总结近几年来在生长育肥猪中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的结果能够发现,当日粮在保证氨基酸平衡的基础上,可以更加适应动物对能量的需要,当生猪重量在20-173公斤的范围内,其粗蛋白质量在降低时不会高于4%,相较于传统的低蛋白质日粮技术而言,在屠宰率、FCR、ADG和
背膘厚等方面的指标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是却可以有效降低饲养的生产成本。
窦勇等人[1]分别研究了含量为15%、16%、17%、18%、19%的粗蛋白质,在各种情况下的对仔猪繁殖特性、粪便尿氮排放量,以及营养消化率等方面当面产生的影响。
试验的结果显示,16%粗蛋白质降低3%后的平均日增重结果为提高22.4%,料重比减少了7.30%,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提高了12.99%,粪尿氮排放量与之前相比降低了38.86%;杨超杰[2]通过使用17kg的低蛋白氨基酸饲粮对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公猪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水平为18%的蛋白质饲粮相比,14%低蛋白饲粮对生猪的肌肉质量、生长发育特性、胴体质量并不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猪背的亮度值进行改善,对生猪在各个生长阶段肠的消化状态水平和绒毛形态也没有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二)对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影响
家畜饲养产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大气甲烷等温室气体,而这种温室废气不但会是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加,而且还会造成土壤养分含量损失情况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还会对猪舍内的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发现了“低碳农业”的发展发现,并且针对于畜牧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制定的一系列的措施。
方桂友等人[3]论述了不同低蛋白日粮对猪排泄物中氮的影响,并按照合理科学的蛋白氨基酸模式对猪日粮进行配备,不仅不会对猪的生长性能带来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排泄物中氮的排泄量,大约减少25%左右;Galassi G[4]等人通过对其当地规模养猪场中的育肥猪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照组中的CP含量为15.5%,低蛋白日粮组中的CP含量为13.7%,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而言,低蛋白日粮组中的饲料利用率提高了7.51%,减少了27.90%、1.84%的猪排泄物中的碳和氮的含量,有效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
由此可见,低蛋白日粮中能够减少猪排泄物中碳和氮的吸收量与残留量,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提高氮在饲料中的利用率。
(三)在生长肥育猪中的应用
经过研究表明,减少摄入日粮粗蛋白的含量,能够有效减少生长肥育猪排泄物中的氮含量,进而节省蛋白质资源。
白晓鹭等人采用不同的蛋白原以及低蛋白
日粮对育肥猪进行喂养,其中都包含豆粕组、棉籽粕+玉米、豆粕+玉米+棉籽粕等方式,经过研究后发现,豆粕+玉米+棉籽粕的喂养方式可以保证肥育猪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稳定降低蛋白质,进而提高成绩率与氮表观消化率,减少肥育猪排泄物中的氮含量。
除此以外,低蛋白日粮技术应用于生长育肥猪方面,不会对猪的胴体形状、生长性能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能够有效节约饲养成本。
三、结束语
低蛋白日粮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蛋白质资源的浪费,并降低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饲料成本,保证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在不对生猪蛋白质水平以及生长性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减少猪排泄物中碳和氮含量的排放,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但是低蛋白日粮技术在养猪生产方面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完善、不严谨的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窦勇,彭聚华,胡佩红,顾鹏程.低蛋白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仔猪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及氮排放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09):146-
150+155.
[2]杨超杰.低蛋白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北方牧业,2017(02):27.
[3]方桂友,刘景,邱华玲,董志岩.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妊娠后期母猪产仔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氮排泄量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20,52(09):31-36.
[4]Galassi G,Colombini S,Malagutti L,Crovetto GM,Rapetti L.高纤维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生产性能、消化率、氮排泄量及氨气排出量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1(03):22.
[5]白晓鹭,孙会,曹克飞,张海环,郭昊璐.不同蛋白源低蛋白日粮对肥育猪血液生化指标及小肠氨基酸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
报,2018,38(07):1394-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