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五常法管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2.05 MB
- 文档页数:97
餐饮业“五常法”管理方法一五常法概述“五常法” 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简称,是当今餐饮企业广为推崇的先进的自身卫生管理模式,也是强化餐饮经营卫生意识,提高卫生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员工自律,消除餐饮卫生安全隐患的一种有效手段。
“五常法”的要义是“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
运用“五常法”管理能对餐饮业的安全、卫生、品质、效率、形象等进行科学有效地提升,是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高品质服务、杜绝减少浪费、提高企业效率、树立企业形象的最佳途径。
1 “五常法”含义“五常法”是用来创造和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它源自五个以“S”为首的日本字,故又称为5S。
1.1 1S—常组织定义: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的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
目的: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
1.2 2S—常整顿定义:要用的物品依规定定位、定量、明确标示地摆放整齐。
目的:整齐、有标示,不用浪费时间寻找物品,30秒找到要找的物品。
1.3 3S—常清洁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污染的发生。
目的: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1.4 4S--常规范定义: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
就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的成效。
1.5 5S—常自律定义:要求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目的:改变“人的素质”,养成工作认真规范的好习惯。
2 “五常法”实施意义目前,虽然流行有许多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但不少企业总是感到现有的许多管理方法仍不尽人意,特别在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提高等方面,体现不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企业往往钱是投入了不少,制度也制定了不少,但是,所产生的预期效果多未能如愿。
由此,对实施五常法管理,也抱有了怀疑及担心,担心五常法同样不会给自己带来效益,所以,怕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又会付之东流。
一、“五常管理法”的基础概念五常法源于五个日本字(Seiri意为整理,Seiton意为整顿,Seiso意为清扫,Seiketsu意为清洁,Shitsuke意为修养),全部是“S”带头的字,所以它也称为5-S。
1994年香港人何广明教授始创的概念--五常法。
何广明教授在日本研究优秀企业的时候,发现5-S在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1994年,他整理出了基于5-S的优质管理方法,那就是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是一个由内向外,由人到物、由软件到硬件、由理论到实践、由制度到流程、由考评到自省的完整的管理体系。
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是一种能协助企业建立持续改善文化及良好品质环境的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管理方法;能有效帮助企业资源增值、开源节流,更能改善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安全(S)、卫生(H)、品质(Q)、效率(P)、形象(I)及竞争力;不单可改善工作环境,更可改善人的思考过程、令人养成良好的自律性。
五常管理法的中、英名词和内容英文中文内容Structurise 常组织抛掉不需要东西或回仓和制度工作计划表等Systematise 常整顿所有东西都有名和家、30秒内就可找到Sanitise 常清洁个人清洁责任的划分及认同和环境整洁等Standardise 常规范安全、卫生、服务、菜品标准、设备操作等Self-discipline 常自律履行个人职责(包括优良环境、问责、守时和遵守专业守则工作等)1、常组织常组织的涵义是: 判断出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物品并把它与非必需的物品分开; 将必需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并把它放在一个方便的地方。
在以往的年代,土地贫脊,货物的供应自然不够充分。
即使是最小的物品,人们也会将它保留。
因为人们觉得扔掉它是一种浪费。
然而今天货物的供应充足、服务及信息多采多姿。
把这些物品进行挑拣分类几乎变成了一种艺术。
单以信息来说,现在已有一种叫做信息管理的全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