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9.78 KB
- 文档页数:14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篇1教学大纲对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学习习惯。
(1)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和的习惯。
(3)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隔音符号。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420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251个。
(2)练习用钢笔、毛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习作。
(1)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短文。
(2)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和引号。
对本册教材内容及编写的分析: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安排了8个单元。
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6篇。
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8篇。
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8个。
本册教材所编选的26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每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从已经掌握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
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
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问题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比较差,知识面不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本学期我将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重视表扬鼓励,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仍然以话题的形式构成单元,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2—3篇课文,全册23篇课文,每单元的基本话题如下:1.立志与美景,2.节气与母爱,3.地球与海洋,4.英雄与古诗,5.亲情与傲菊,6.烈士与壮士,7.诗歌与童话,8.寓言与名著。
“语文乐园”共8个,每单元1个。
语文乐园仍然分为三个栏目:“语海拾贝”重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整合与训练;“阅读欣赏”重在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语文生活”继续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动脑、动手、动笔相结合,是语文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125个,会写字150个,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浏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5.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的的思想感情。
6.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教案概述
本教案是针对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编写的教学指导方案。
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效和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本学期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表达和创作。
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括全册的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单元:
1. 第一单元:课文阅读与理解
2. 第二单元:诗歌鉴赏与朗读
3. 第三单元:写作培养与实践
4. 第四单元:话剧表演和朗诵
5. 第五单元:文言文研究与欣赏
教学方法与活动
本教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和
学生特点,如:
1.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训
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参与度。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和形式。
教学评估与反馈
本教案提供了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以评估学生的研究
成果和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
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
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的。
林 xx 镇教学工作手册(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 xxxx小学科目:语文班级:五年级教师:尤 xx 山学期工作计划一、基本情况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该班原有学生42人,转出1人,转入1人。
其中男生25人,女生17人。
他们分别来合心村、xx、xx、清xx、五里乡、xx、xx镇等乡村。
从上学年统考成绩看,他们语文最高分80.5分,最低分22分。
目前,全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差异很大,给语文教学增加了难度。
掌握双基情况分析:经过我的了解,大部份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语文基本功。
主要存在问题是作业时不习惯读题,不善于动脑。
有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无论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积累都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尤其是对所学过的字形记忆模糊,标点符不会正确使用。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音不准,不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习作中不能围绕一个意思作具体地描写,且顺序较乱,语病特别多。
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该班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突出,且多数学生智力和能力层次很低,只有十几个学生能正常学习。
二、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激发对花鸟的热爱、我爱阅读、学习民间故事、热爱祖国、学习说明性文章、父母之爱、四时景物的动静态xx、书山有路勤为径。
全册教材共安排七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便没再安排语文园地。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1篇,略读课文6篇。
课后还安排了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1、认识200个字,写22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长城在我心中一、导课1、(师)说起金字塔,你们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埃及),提到自由女神像,思绪一定会跨越海峡,来到——(美国),而谈起中国,你们脑海中首先出现的应该是——(长城)吧!2、(播放长城视频)学生欣赏,提出要求:认真听,仔细看,看完后谁能说说刚才听到了那些有关长城的介绍。
3、小结长城,板书课题。
二、初读、检查生字词读音,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的原稿是演讲稿,请大家先看看阅读提示,然后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词)遐思戈壁陡峭稚气羡慕包蕴群山之巅群山万壑烽火台苍穹勾画鄂尔多斯懵懂汗涔涔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课题相呼应的一句话。
4、(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1)、学生试着读句子。
师:你为什么要用这种语气读?全班齐读。
2)、针对句子学生质疑:长城为什么会在我心中?我心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三、学生自读自悟课文1、过渡:同学们,你们真会思考,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疑问,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课文,解决你心中的疑问。
2、挑出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和同桌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第一自然段生:我了解到祖国十分广阔,十分美丽(图片欣赏课文中提到的地方)学生通过情景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价。
(出示句子:我的遐思,追寻过……,追寻过……,还追寻过……)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作用及朗读时的要领,区分、合作读。
生:我读出了祖国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
(了解“……”的作用)(图片欣赏:泰山、庐山瀑布、西湖荷塘)感受祖国山川的美,带着感情读。
生:我了解到作者最爱的是长城。
(出示句子:然而,最使我心潮澎湃的是那绵延在群山之巅、横贯黄河南北的长城,我魂牵梦绕的长城。
)理解“魂牵梦绕”。
了解对比的妙处,男女生对比读整个自然段。
师小结:祖国的风光无限美好,而最让作者心潮澎湃、魂牵梦绕的的是长城,所以作者叹道:[再现句子]学生接读: 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第二自然段生:我了解到作者喜爱长城是因为长城的美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白鹭教学目标:1.掌握并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出示课件4)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开国大典|人教新课标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迋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
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迚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
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看老师板书一个字“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2、“典”的前面加了一个“大”,板书(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3、板书(开国),看了课题,你读懂了什么?4、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啊!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迉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
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一课时课时1坚定的锡兵❶2在一个精致❷的小房间里,放着许多玩具。
[句导读:开篇点明了锡兵的身份——玩具。
]这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游戏室。
每天,他都要到这里来玩儿。
[①“每天”“都”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3段导读:小男孩儿每天都要到游戏室里来玩儿。
在这些玩具中间,有一个锡兵。
他有二十四个哥哥,他们是用一把旧的锡汤勺铸4(zhù)出来的。
[②从这句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他们的肩上扛着长枪,眼睛直视前方。
他们的制服一1知识点详解☜2❶锡兵:指用金属铸成的士兵。
❷精致:精巧细致。
3①说明小男孩儿十分喜欢这里。
4②了解到了锡兵和他的二十四个哥哥的来历。
半是红的,一半是蓝的,光彩夺目。
5可是这个锡兵和他的哥哥们相比,却少了一条腿,因为他是最后铸成❸的,锡不够用了。
[③用“可是……却……”的句式说明了什么?]6但是,他从没有为自己残疾悲哀过,总是用一条腿坚定地站着。
[句导读:“少了一条腿”令人觉得很难过,但锡兵却从未悲哀过。
文中第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坚定的锡兵形象,为下文作铺垫。
]7[④用“但是……总……”的句式说明了什么?]段导读:写锡兵与哥哥们相比缺少一条腿,但是他十分坚强。
8这个锡兵被摆放在一张小圆桌上。
[⑤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跟他正对面的不远处,摆放着一个纸做的9宫殿(diàn)❹。
从宫殿的那些小窗子望进去,可以看到里面的大厅。
大厅前面有几棵小树,围着一面小镜子——这算是一个湖吧。
几只蜡做的小天鹅在湖上游来游去,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10[⑥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一位纸做的小姑娘站在敞开的宫殿门口。
她穿着一件漂亮的裙子,肩上飘着一条小小的蓝色缎(duàn)带,11上面点缀❺着一些亮晶晶❻的装饰品。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六组父母之爱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还有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进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儿子买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学会看病》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的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理解新词,并注意积累。
2.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继续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天伦之乐,感悟父母之爱,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领悟本单元的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5.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的小练笔及习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记事写人的书面表达能力。
6、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爱的理解。
2.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父母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用具体事件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单元课时安排:17《地震中的父与子》 2课时 18《慈母情深》1课时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课时 20《学会看病》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六》1课时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3.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学生默读,思考,讨论:(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11人。
其中男生1人,女生10人。
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
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材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 习作和回顾. 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目标(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四、单元重点、难点第一单元: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具:课本、题册、教案、黑板、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美丽的桂林》- 研究目标:了解桂林的风景和特色,培养学生对美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桂林的风景。
2. 阅读课文:由学生轮流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教育:讨论桂林的美丽和特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描述桂林风景的作文。
5.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小画家》- 研究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技能,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绘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观察练:提供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细节。
3. 绘画实践:让学生模仿图片进行绘画,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4. 作品展示: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绘画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其他课程教学步骤请参考教材和教案。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协作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和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的简要内容,具体教案细节可以参考教材和教师手册。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二、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喜爱赞美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比较朗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
)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1.出示第一自然段,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的眼睛里了?2.生回答。
3.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4.最后一句读后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提示一下,标点符号。
(1)指名生答:发现“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是逗号,而不是顿号。
(2)师点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
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逗号。
如果你们在写作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
5.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
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1)(板书:尝议)(2)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3)师点拨:重点的部分,作者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的--简略,这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写作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教科版)教案交流学习方法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让学生认识到交流和合作在成长中所起的作用。
3.在交流中懂得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能根据平时学习总结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在同学面前大胆交流。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组织,主动交流,教师提前指导。
教学准备:总结自己或收集名人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学期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但每个同学的情况不相同,有的同学付出了,得到了丰硕的回报;有的同学付出了,却事与愿违,这里就有学习方法的问题。
今天针对我们班的情况,我们选取了部分同学作为代表,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许这些同学的方法还不完善,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交流活动1.学生主持,在不同学生发言间过渡好。
2.几个同学代表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好方法;不好但改正了的方法),每人谈几个科目,他们的擅长科目加起要涵盖所有科目。
3.最后自由发言时间,让学生主动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小心得。
要求:(1)叙述清楚,条理清晰。
(2)说清楚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见解,最好能说明运用该学习方法后的体会。
(3)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
三、总结:同学们讲了很多自己的学习经验,现在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刚刚把经验分享给我们的同学。
我也总结了一些好方法:(1)定计划:那会使你做事效率大大提高。
有目标在选择时才果断,做事时才有惊人的动力。
(2)常总结:总结学习知识,总结错题等等。
(3)上课认真听:那会比你课后自己看节约大量的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
(4)出考题:出完考题后你会发现你对那个知识点记得特劳。
希望同学们以后多些交流学习,那我们一定会学得更好,学得更多。
1、窃读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知识链接: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
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
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 qièdú chǎocài wūyán( ) ( ) ( ) ( )屋檐2、窃:1、偷2、偷偷地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
(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来闯关:1、听写词语。
(10个)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语( ) 戏()相()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1、窃读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知识链接: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
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
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úchǎocài wūyán( ) ( ) ( ) ( )屋檐2、窃:1、偷2、偷偷地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
(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来闯关:1、听写词语。
(10个)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语( ) 戏()相()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编写
编写人:
附: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1.《稻草人》和其他童话叶圣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
2.《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张继楼彭斯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
3.《外国儿童诗选》文成英、李融编选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科普科幻
4.《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
5.《中外探险故事精选》伊明选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6.《无尽的追问》王淦昌著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
7.《昆虫记》 (法)法布尔著,言小山译人教社大百科全书2003年版
8.《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法)蒂皮•德格雷,黄天源译云南教育出版
社2002年版
9.《中外战争的故事》张鸿海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10.《做人与做事》卢勤接力出版社2000年版
11.《30天环游中国》郑平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12.《草房子》曹文轩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13.《第三军团》张之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14.《巫师的沉船》班马 21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
15.《糊涂大头鬼》管家琪浙江少儿出版社2001年版
16.《木偶奇遇记》 (意)卡洛•科洛迪著,杨建民译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年
17.《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杨吴成译人教、译林版2003年
18.《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英)柯南道尔,丁锦华译,远流公司1988年版
19.《顽皮捣蛋鬼》(德)威廉•布什湖北少儿出版2003年自版
20.《七彩的分光》王大珩著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目录1《窃读记》教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4《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回顾拓展(一)口语文交际(一)5《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秋思》教学设计6《梅花魂》教学设计7《桂花雨》教学设计8《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回顾拓展(二)口语文交际(二)9《鲸》教学设计10《松鼠》教学设计11《新型玻璃》教学设计12《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回顾拓展(三)口语文交际(三)1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15《落花生》教学设计16《珍珠鸟》教学设计回顾拓展(四)口语文交际(四)我爱你,汉字有趣的汉字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0《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回顾拓展(六)口语文交际(六)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23《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回顾拓展(七)口语文交际(七)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回顾拓展(八)口语文交际(八)1、窃读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三、检测学情1.认读生字与写字: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词语的含义: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
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
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 .读一读,写一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3 .解释划线的词语: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 .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
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1 .认真阅读课文。
2 .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
并同桌交流体会。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⑴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①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②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
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
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
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
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4.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当堂训练:1.填空: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1.窃读记贪婪害怕开心朴实而又生动感人饥饿依依不舍麻木轻松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3、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
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
(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