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对象中医类
- 格式:ppt
- 大小:267.01 KB
- 文档页数:59
消导化积剂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方剂学使用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讲授内容:消导化积剂教学时数: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授课班种:(中医类本科班)授课时间:授课人:一、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熟悉消导化积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掌握常用消导化积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特点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
引导学生掌握消导化积剂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消导化积类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
二、教学分级要求1. 熟悉消导化积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 掌握方剂:保和丸、健脾丸3. 熟悉方剂:枳实导滞丸、桂枝茯苓丸4. 了解方剂:木香槟榔丸、鳖甲煎丸、海藻玉壶汤、内消瘰疬丸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要求掌握、熟悉的方剂的证治特点。
2.要求掌握的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关系)。
3.理解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的区别。
4.掌握保和丸与平胃散功效、主治的异同点。
5.保和丸中应用连翘的意义。
6.理解木香槟榔丸为何既能治赤白痢疾,又能治大便秘结。
7.掌握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功效、主治的异同点。
8.掌握保和丸、健脾丸功效、主治异同点。
消导化积剂教案续页【课堂教学与安排】【第一节】[引入]1、消导化积剂概述----概念、分类、使用注意。
(10分钟)·强调食积之证性质有邪实而正气未虚、邪实正虚二方面。
·注意分析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的异同。
2、保和丸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衍化方。
(15分钟)·注意分析方中配伍连翘的作用。
·保和丸治证与平胃散治证的区别。
·衍化方:大安丸。
3、枳实导滞丸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衍化方。
(15分钟)·注意分析其下痢,泄泻,便秘三证均治的机理。
·大黄在方中的作用特点,体现了“通因通用”·大黄在方中的作用与在芍药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第二节】1、健脾丸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衍化方。
《方剂学》目录中药常用方剂大全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本栏目的方剂来源于《方剂学》教材,仅收取《方剂学》中所有208种方剂,因此,章节从解表剂开始。
《方剂学》教材目录
解表剂
泻下剂
和解剂
清热剂
温里剂
补益剂
固涩剂
安神剂
开窍剂
理气剂
理血剂
治风剂
治燥剂
祛湿剂
祛痰剂
消食剂
驱虫剂
涌吐剂。
中方药剂学:《中医方剂学》或称《方剂学》是2009年1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义祁。
《中医方剂学》是阐述中医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各级医学院、所及有关从业人员,研究中医业务的必修基础课程。
有关著作依据《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编写,各个中医院校自编或协编的教材,出版单位较多。
方剂:概念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
“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说明了方剂的来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反映了中医药学从实践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规律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是介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用药之间的桥梁。
方剂学的基础研究,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形成《方剂学》教学的雏形大约形成于大约形成于清康熙三年,汪昂编著了《医方集解》和《汤头歌诀》两部著作拉开了方剂学教学的序幕,1956年建立北京中医学院由王绵之教授将此两部著作合二为一,更名为《方剂学》,也就是第一版《方剂学》,自1956年国家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方剂学课程和教学以来,先后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过6次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承担了历次方剂学教材的编写任务,被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五年制教学普遍采用,学术影响和学术辐射极大,为培养中医学高等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历版方剂学教材沿革--- 一版:《方剂学》北京中医学院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版:《方剂学》北京中医学院196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三版:《方剂学》北京中医学院1973年内部教材。
四版:《方剂学》北京中医学院197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五版:《方剂学》北京中医学院198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方剂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本科使用)前言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医药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课程目的】本课程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和以后研究方剂学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本大纲所用方剂学教材为2010年7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王付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共6章,即方剂学发展概要、治法与方剂、分类、组成与变化、剂型、煎法与服法等;下篇为各论共21章,分为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活血祛瘀剂、止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涌吐剂、治痈疽疮疡剂。
下篇每章中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为正方,正方之后设附方。
每首正方分别设组成、用法、功用、药理作用、中医证、西医病、方证分析、临床运用,以及附方、方论选录、方歌等。
下篇各论中每类方剂的要求,一般分为三级,即掌握、熟悉、了解。
总的原则是:要求掌握的方剂,必须对该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加减变化等全面掌握,有部分方剂还要掌握其使用注意及现代研究概况等,并能背熟方歌。
要求熟悉的方剂,以真正理解各方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为主,能背诵部分方歌。
了解的方剂为组成、功用、主治的一般内容,不一定背诵方歌。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掌握各种临证组方的方法;从理、法、方、药等方面掌握各主要方剂的适应症及其运用。
本专业教学时数共7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概要【目的要求】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方剂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本科使用)前言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医药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课程目的】本课程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和以后研究方剂学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本大纲所用方剂学教材为2010年7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王付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共6章,即方剂学发展概要、治法与方剂、分类、组成与变化、剂型、煎法与服法等;下篇为各论共21章,分为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活血祛瘀剂、止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涌吐剂、治痈疽疮疡剂。
下篇每章中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为正方,正方之后设附方。
每首正方分别设组成、用法、功用、药理作用、中医证、西医病、方证分析、临床运用,以及附方、方论选录、方歌等。
下篇各论中每类方剂的要求,一般分为三级,即掌握、熟悉、了解。
总的原则是:要求掌握的方剂,必须对该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加减变化等全面掌握,有部分方剂还要掌握其使用注意及现代研究概况等,并能背熟方歌。
要求熟悉的方剂,以真正理解各方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为主,能背诵部分方歌。
了解的方剂为组成、功用、主治的一般内容,不一定背诵方歌。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掌握各种临证组方的方法;从理、法、方、药等方面掌握各主要方剂的适应症及其运用。
本专业教学时数共7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概要【目的要求】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方剂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方剂学课程名称(英文):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方剂学科学分:5 总学时:90理论学时:90实验学时:0先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师方向)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明确认识方剂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方剂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与中医临床各科的关系,掌握各类方剂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并能记忆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
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各科和以后进入医疗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本大纲将《方剂学》教学内容拟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在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中,除方剂相关基础知识外,其中有掌握的方剂105首;熟悉的方剂 55首;了解的方剂54 首。
要求掌握的方剂,要理解记忆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和临床常用加减变化等,并要求背诵方歌;要求熟悉的方剂,要理解记忆其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并背诵方歌;要求了解的方剂,要理解并基本记忆其组成、功用、主治等内容,不背方歌。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上篇总论(6学时)1.基本要求(1)了解方剂学的发展概况及其有代表性的著作。
(2)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认识理解“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意义,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3)了解历代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代表著作。
(4)掌握方剂“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以及“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熟悉方剂的三种变化形式,以及与方剂功效、主治的关系,了解方剂的配伍目的。
(5)掌握汤、散、丸、膏、酒等常用剂型的概念与特点。
(6)熟悉方剂的煎服法。
2.重点、难点:重点:八法的涵义、运用、使用注意;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难点: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3.说明:内容较多,应分清主次。
(二) 解表剂(6学时)1.基本要求(1)掌握:掌握解表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等方剂 (8) 。
《方剂学》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用药原则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方剂是中药治疗的基本单位,不同的中药药物通过配伍制剂成为方剂,能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方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方剂的组成、药性、功效、用法和用量等。
研究人员需要熟悉中药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了解不同中药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理学基础等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方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推广和优化已有的方剂,也可以开发新的方剂,丰富中医药治疗的手段和选择。
在现代医学中,方剂学也与药物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相互关联,通过对方剂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学机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总之,《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推广和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治疗疾病的方案和选择。
《方剂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中药养生学方向、中药保健产品方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方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限选课。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方剂基本理论和常用方剂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药学课程的延伸。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为学生讲授90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及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成方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具体要求学生达到: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理解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熟悉常用治疗大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和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功用主治的影响。
了解有关方剂分类、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方剂60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尤其要重视体现控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技巧及常用配伍结构。
二级方剂20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
三级方剂10首,要求学生了解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
一级方剂及部份二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以内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第一版(邓中甲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方剂学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为54学时,无实验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