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452.50 KB
- 文档页数:42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2013年考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一、“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整体观和历史感的思维方式。
(社会学的思考)·视角·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调查(①实地调查(田野调查);②抽样调查)。
·米尔斯认为:它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心智是一种视角的转换能力——把个人生活与更广阔的社会整体相联系的能力;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的能力。
三、社会学与哲学的关系:·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四、社会学的功能(简答)1)认识和改造社会。
2)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理性-科学的功能,而且还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的功能。
3)构建和谐社会。
有助于理解、分析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认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对个人的行为发挥主导作用,因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研究这种既定的结构如何去指导、塑其成员。
·社会唯名派则站在个人优先的立场上,认为人们的行动建构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
这两种社会观各执一端,既有长处也有不足,在社会学研究中将两种观点进行综合利用会更有利于对社会的认识。
三、社会的要素:人口、资源、环境、文化。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一部分第一节社会学的孕育产生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一)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
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二)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三)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如回答能,则有一个如何达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不能,则又有一个如何解决、出路何在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采用“社会学”这个术语,而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唯物史观,但这并不影响事情的实质。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这些社会思想尽管属于作为学科的社会学的史前阶段,但也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这样那样的启示和影响,例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就是从它特有的社会视野出发,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理的一门学科,是社会静态和动态统一的客观事实。
(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学理论:(1)社会孔德唯实论认为社会是真实的存在,源于孔德,认为社会十一个受自身规律支配的有机整体。
唯名论认为所谓社会规律最终都可以还原为个人行为规律,即社会只是名义上的存在,社会行为实质上是个人行为,源于斯图亚特·穆勒(2)社会关系索罗金(3)社会行为韦伯(4)社会制度,组织帕森斯(5)社会群体斯莫尔(6)人类共同生活的科学福武直(7)社会事实杜尔凯姆(涂尔干)( 8 )人们相互作用的形式齐美尔(9)社会问题芝加哥学派(10)社会调查与方法其他人3.杜尔凯姆的社会学地位(完成了社会学学科的建立)社会学思想:(1)他是西方最富盛名的社会学家之一确立了社会学学科地位,并成为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赋之于实践的第一人。
(2)思想: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应该是“社会事实”。
它是发生在社会集体层次上的现象,是个人每时每刻都遵守的存在于个人之外的集体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现实,社会事实分为两类:物质与非物质。
这两类都具有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如集体意识,社会潮流,集体表象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这和孔德用个人的行为动机来解释社会现象截然不同。
对应于“研究对象”杜提出社会学方法论的原则思想,一是坚持实证主义的原则,一是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物,一是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社会事实,一是必须把功能分析与因果分析区别开来,而且他以自杀论实践了这些原则,为实证研究提够了范例.3.杜的社会学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反映当时法国社会现实,及与方法论思想的一致,论述社会秩序杜使用的是社会团结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是指维持社会最基本的力量,即是什么把不同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即是什么纽带把不同的个人维系在社会之中,杜认为其既不是卢梭的理性契约,也不是孔德的国家力量,更不是斯宾塞的自由竞争,而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信仰,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亦即“集体意识”,尤其是当信仰,道德规范,价值标准表现为宗教的教义和仪式时,就更具有强大的团结力量,另外杜还试图确定,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维持社会中的作用,至此,也就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学思想。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认识?答:(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应从三个方面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应当把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视角并将之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②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不能把学科中某一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当作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
③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
所以,我们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界定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有哪些?答:社会学的基本视角主要有:(1)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看作是受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支配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当代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的代表是帕森斯和默顿。
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协调的、各部分之间互相整合的行动体系。
古典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从社会结构方面去分析个人行为,他认为个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拥有的越多,欲望也就越大。
社会不可能用满足个人欲望的办法来解决需求,只能对个人需求施加约束和控制,使每一个人都感到不可以过分追求,这样成员就有了共同目标,社会就有了秩序。
假如这种秩序被打乱,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失效,就会出现“失范”现象。
(3)符号互动论的观点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基础之上的,没有沟通和互动也就没有社会生活。
而互动是通过符号(包括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象征符号)进行的。
(4)冲突论的观点冲突论者认为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建立在权力等级制中的,是不断地进行争夺权力和权威的斗争过程和场所。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得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得条件与机制得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她内容得关系第三节社会学得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得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得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得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得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得功能第五章社会学得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得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得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得社会化第三节人得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得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得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得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得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得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得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得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得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得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得特征第五节我国得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得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得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得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得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得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得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得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得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得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得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得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得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得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
《社会学概论》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动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4、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因此,社会的中性运行也可称做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5、社会的恶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6、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u第65页第五题试析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不同情况下,血缘关系的紧密程度及其地位作用不同。
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地缘关系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类型。
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业缘关系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
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第105页第四题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
他认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他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在做出行为后,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部分。
“主我”是能动的部分,为人格发展提供动力。
“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
他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觉得行为的能力。
模仿阶段。
简单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动作,自我意识很弱。
嬉戏阶段。
扮演特定、重要的角色。
博弈阶段。
“客我”的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无意识”驱动人格发展。
他将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起调节作用;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他把人格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人格在前三个时期已经确定。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社会环境提出的要求做出反应。
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
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
生命历程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在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将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是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一部分第一节社会学的孕育产生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一)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
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二)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三)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如回答能,则有一个如何达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不能,则又有一个如何解决、出路何在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采用“社会学”这个术语,而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唯物史观,但这并不影响事情的实质。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这些社会思想尽管属于作为学科的社会学的史前阶段,但也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这样那样的启示和影响,例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一部分第一节社会学的孕育产生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一)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
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二)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三)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如回答能,则有一个如何达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不能,则又有一个如何解决、出路何在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采用“社会学”这个术语,而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唯物史观,但这并不影响事情的实质。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这些社会思想尽管属于作为学科的社会学的史前阶段,但也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这样那样的启示和影响,例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