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与衔接
- 格式:ppt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67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谭玉洁2009111602)摘要:街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也是话语分析的重大课题。
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 而连贯则存在于语篇的深层结构。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中固有的两种语义关系, 都有各自的实现手段, 分别在语篇的微观和宏观层次上起着连接篇章成分的作用, 相互影响, 共同赋予语篇以篇章性。
在过去的30多年中,语言学界在如何看待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本文从语篇的视角来研究衔接和连贯的关系,先就各自的概念意义进行分别论述,然后通过归纳语言学家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关系一. 引言语篇、篇章和话语是语篇研究中三个重要概念, 国内语言学界对这三个概念持有不同的理解, 这种分歧源于text 和discourse 两个单词的不同译名, text 被称为语篇或篇章, discourse 被译为话语或语篇。
篇章(text) 和话语(discourse) 是两个经常交替使用的术语, 在定义上, 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一种观点认为篇章和话语所表达的概念没有大的差别, 另一种观点认为话语是篇章和情景语境的结合体, 话语是动态的语言交际, 篇章是话语的静态的脱离语境的书面记录。
简单地说, 篇章和话语的关系就好象是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的关系。
本文中所讨论的语篇(text/discourse) 是个广泛的概念, 包括篇章(text) 和话语(discourse)。
语篇是指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 简单地说, 就是连贯的话。
它可以是自述、独白、对话、众人交谈、演讲;可以是文字标志;也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以及其它文章。
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 都必须合乎语法, 语义连贯。
语篇往往是由若干句子组成的。
语篇分析的界限不应小于单句。
语篇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 语义连贯、衔接就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衔接是语篇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中连句成篇的手段多种多样。
一个连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衔接成分,而且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联系,句与句的排列也应该符合逻辑。
一关于衔接与连贯Halliday与Hasan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认为,衔接这个概念是语义上的,它指的是语篇所具有的意义关系;在语篇中,当一些成分的解释需依赖于别的成分时,衔接就产生了。
他们把衔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在书中,衔接束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
Brown Yule则认为衔接来自于词汇之间诸如上义词,部分与整体以及搭配等通过结构关系如从句替代、比较、句法重复、时态一致、文体选择等而获得。
连贯在他们看来属于一种假设,换句话说,除了拥有句法结构知识以外,还需有信息传达模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原则,即有时在语篇中可能没有连贯形式出现,但在解释时往往被看作是连贯的。
David Crystal曾给衔接与连贯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经常在语法中使用衔接来指称单词的特性,它被看作是一个语法单位;有时语言学家用它指称比粘着词素更大的语言单位的特点。
连贯往往被用到语篇分析中,指一些用来解释口语或书面语的基本功能联系的主要原则。
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的常识,他们所作的推断、假设,以及通过言语行为所作的特殊交际方式等。
Katie Wales从文体学角度解释了衔接与连贯:前者指的是把句子连接成更大单位的方法,也就是使句子粘在一起的手段。
衔接束要么是外显的;要么是隐性的,如:1、明显的词汇重复;2、共指;3、省略。
与前者相对照而言,后者指言语行为的发展。
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提到,作为一个有意义、能被人接受的语篇而言,衔接在某种程度上能展示语言不同层面的东西,诸如语义、词汇、句法、音位等等。
在一些场合衔接的语篇并不总是连贯的,但有时表面上不衔接的语篇内容往往是连贯的。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即词汇关系和语法关系出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从而获得语篇手段和技巧,培养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
1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关系词汇关系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如代词代替名词,助动词(如:do)代替实义动词等,或共同出现,如factory与manager,worker 等用在一个语义场中。
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semantic field)的统一(胡壮麟,2001)。
因此,这里所说的词汇包括许多词汇学中的词项,不仅是单词(words),它们不受形式变化的制约,如单复数 (ert/eter)es,时体(work / worked)和词等等。
这些词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基本词义不变,故具有语篇衔接力。
其他的还包括有同义、反义、上下义 (如classroom是blackboard的上义词,即blackboard是classroom的下义词)互补来使语篇达到语义上的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1976)把英语词汇衔接关系分为词的复现和词的同现关系(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an, 1976)。
1.1词汇的复现关系词的复现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near-synonym)、上义词、下义词(hyponym)、概括词(general word)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意义统一完整。
词汇的复现关系可分为四种(胡壮麟,1994):原词复现: 通过原词在语篇中的复现,我们能够直接抓住语篇中所要讲的中心意思。
阅读中通过词汇复现来达到衔接与连贯,进而突出主题。
同义词、近义词复现: 同义和近义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
如:近义词的复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它们所谈论的,所指的是同一种事物,从而达到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
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程度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程度”这一核心议题。
衔接力,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语言元素如何在文本中相互连接,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连贯的意义。
而语篇连贯,则是评价一个文本是否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清晰、连贯的理解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本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本文将首先界定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它们在文本构建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具体的语料分析,探讨衔接力对语篇连贯程度的影响,包括词汇衔接、语法衔接、逻辑衔接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讨论如何通过提高衔接力来增强语篇的连贯性,以及在实际写作中如何运用相关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实际的语言运用和文本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衔接力的种类及其在语篇中的作用衔接力是构成语篇连贯性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各种方式将句子和段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衔接力的种类丰富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衔接力及其在语篇中的作用。
指代衔接是一种通过代词、名词短语等语言手段来建立句子或段落之间联系的方式。
指代衔接能够明确指出前文中提到的信息,避免重复,使语篇更加紧凑和流畅。
例如,在文章中提到“这个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后文可以通过“它”来指代这个城市,形成连贯的叙述。
省略衔接也是一种常见的衔接方式。
它通过在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使读者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出省略的内容,从而建立句子之间的连贯性。
省略衔接能够避免冗余和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在句子“我喜欢吃苹果,而他也喜欢”中,省略了“吃苹果”这一成分,但读者仍然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
替代衔接也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方式。
它通过使用替代词或短语来替代前文中提到的内容,以保持句子之间的连贯性。
替代衔接能够避免过多的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易懂。
例如,在句子“他买了一本书,这本书很有趣”中,“这本书”替代了前文中提到的“他买的书”,形成了连贯的叙述。
话语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一、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是指任何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任何话语,不管长度如何,也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构成一个整体,即为语篇。
一句话或者一个言语行为也可以构成一个语篇,但大多数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言语行为构成。
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的行为。
就标准的语篇而言,同一语篇内的各组成分之间的连接从字面上必须有合理的衔接手段,在语义上还要有合乎逻辑的关联性。
合理的衔接方式和逻辑上的连贯是任何一种语言的语篇共有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1. 语篇衔接衔接是将篇章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确定语篇要素之间的阐释和确定互指关系,并以之决定语篇要素之间的交互预设关系,使语篇具有语篇性。
Halliday & Hasan将衔接分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其中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属于语法范畴,主要通过各种语法手段进行衔接。
例如照应,是指用代词等来表示语义关系,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省略,则可省略主语、谓语、补语及其它成分;替代,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及小句型替代;连接,主要利用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地点转移等实现衔接。
词汇衔接属于语义衔接,主要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近义、上下义和搭配等形式来实现。
在这些衔接手段中有些是形式上的,有些则主要是语义上的。
句子内部存在衔接关系,句子之间也存在衔接关系。
无论是语法衔接手段,还是词汇衔接手段都是语篇常用来达到连贯的显性实现手段,它通过建立词句间的约束关系使语义关系显性化,有助于对语篇连贯的认识。
通常这些衔接手段在语篇中交错出现,互相配合,共同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2.语篇连贯连贯指的是连接意义和概念的手段,是语篇世界的组成成分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方式,是人们的心智、知识结构与语篇成分互动的过程,是语篇给人的感觉。
语篇知识点四个要素
语篇是指由一系列连续的句子或语段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具有一定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在语篇中,有四个重要的要素:衔接、连贯、意图和语境。
1. 衔接是指语篇中各个句子或语段之间的连接方式。
它可以通过词汇、语法、逻辑关系等手段实现。
例如,使用连接词、代词、重复等来连接句子或语段,使语篇成为一个整体。
2. 连贯是指语篇中各个句子或语段之间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它可以通过时间、空间、因果、对比等关系实现。
例如,通过时间顺序来组织句子或语段,使语篇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
3. 意图是指作者或说话者在构建语篇时所要表达的目的或意义。
它可以通过主题、观点、态度等方式实现。
例如,通过提出问题、陈述观点、表达态度等来传达作者或说话者的意图。
4. 语境是指语篇所处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
它可以通过语言使用的场合、受众、文化差异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考虑受众的背景和文化差异等。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语篇的整体。
在阅读和理解语篇时,需要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以全面把握语篇的意义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