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识字2 树之歌 (第二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6.62 MB
- 文档页数:31
识字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涉及的生字词,如“杨、梧、松、柏”等;2.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不同树木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4.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课文中各种树木的特点,掌握生字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黑板、粉笔、挂图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生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认识的树木,激发学习兴趣;2. 新课内容:带领学生朗读34自然段,讲解杨树、梧桐树、松树、柏树等树木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拟人修辞句子,如“杨树笑哈哈”,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拟人句,描述其他树木;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六、板书设计1. 《树之歌》第二课时2. 内容:杨树:高大挺拔梧桐树:叶子掌状松树:针叶常绿柏树:四季常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2)仿写拟人句,描述自己喜欢的树木;(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2. 答案:(1)杨、梧、松、柏等生字词;(2)例:柳树弯弯腰,轻轻地抚摸着小河;(3)保护树木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树木的特点和生字词,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树木,了解其生长环境和特点,提高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生字词的教学,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必须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是拟人修辞的理解,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再次是课堂互动和作业设计,这两点对于巩固知识和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
【导语】《树之歌》这篇课⽂是部编版⼆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第2篇课⽂。
本课是⼀⾸介绍树⽊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等11种树⽊,表现了⼤⾃然树⽊种类的丰富。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课⽂原⽂ 杨树⾼,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掌。
枫树秋天叶⼉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棉喜暖在南⽅,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杉活化⽯。
⾦桂开花满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由⼈民教育出版社⼩学语⽂室编写。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树⽊特点,朗读、背诵⼉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字,正确书写10个⽣字。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带⽊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
教学过程: ⼀、联系⽣活导⼊ 在你家周围、⼩路旁或者公园⾥,你经常看到哪些树⽊?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们和⼤树的感情⼗分亲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就和树有关,题⽬是《树之歌》。
⼆、初读⼉歌,认识树⽊名称 1.借助拼⾳朗读⼉歌。
2.数⼀数⼀共⼏句话。
(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呢?请你⼀边读⼀边圈出树⽊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棉、桦树、银杏、⽔杉、⾦桂 ⼀共11种树⽊,“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壮”“化”,并能给它们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5.积累和树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点:1.认识文中的11种树,了解这些树的特点。
2.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壮”、“化”,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树的儿歌——树之歌,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2.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还有两个动物朋友——(出示熊大熊二图)它们说要在我们班选拔“森林小卫士”,和它们一起守护森林,你们想参加吗?熊大熊二给小朋友设了几道关卡,让我们一起去闯关吧!二、复习巩固(第一关:认树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介绍了很多种树,还认识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词语,生开火车读,齐读。
)三、新授(第二关:挂树牌)过渡:看样子小朋友们上节课学得特别扎实,轻轻松松就闯过了第一关,接下来进入第二关——挂树牌。
1.出示11种树木的图片:森林里很多小动物不认识这些树,我们要把树名写在牌子上挂在树上,这样就方便大家认识了。
请同学们读儿歌,边读边想,这些树木各有什么特点?找到了特点,请你用波浪线画下来,再仔细读读,想一想,就能把树牌挂对了。
学生自由朗读,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2.学习第一句:(出示三幅图)小朋友们看大屏幕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说说是怎么认出来的?交流:(1)交流点一:杨树高大,猜猜能长多高?(能长15-30米,有的杨树能长到40米高,相当于十几层楼高)有“钻天杨”的美誉。
(2)交流点二:榕树壮。
学习生字“壮”:学生认读,看字形演变理解字义,组词,看图辨别,筛选出“粗壮”、“强壮”。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识字2”章节中,深入学习《树之歌》第二课时。
我们将详细探讨课文中提到的不同树木的特点,通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树木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梧桐”、“松柏”等。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树木图片,引发学生对树木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过程一: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树木。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树木。
过程一: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生字词。
过程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树木,并尝试读出生字词。
3. 精讲细读: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课文。
过程一:讲解生字词,如“梧桐”、“松柏”等,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
过程二: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一:教师给出例句,让学生模仿。
过程二: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树之歌》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1)生字词:梧桐、松柏、杨柳、桦树、枫树、木棉、水杉、金桂(2)课文结构:不同树木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段关于你喜欢的树木的话。
2. 课后阅读: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树木,了解其特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识字 2、树之歌教学目标1、会认“梧、桐、掌、枫”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枫”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了解各种树木的用途,增强爱护树木的意识,学会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梧、桐、掌、枫”等15个字,会写“杨、壮、桐、枫”等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
(猜一植物)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之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2 树之歌)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2、数一数一共几句话。
(4句) 指名逐句朗读。
3、每一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4、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开火车认读。
杨y án ɡ树sh ù、榕r ón ɡ树sh ù、梧w ú桐t ón ɡ树sh ù、 枫f ēn ɡ树sh ù、 松s ōn ɡ树sh ù、柏b ǎi 树sh ù木m ù棉mi án 、 桦hu à树sh ù、 银y ín 杏x ìn ɡ、 水shu ǐ杉sh ān 、金j īn 桂ɡu ì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5、到书中插图去找一找这些树木,拿不准的问问旁边的小伙伴。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确认。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1、识记生字:(1) (课件出示)杨y án ɡ 壮zhu àn ɡ 桐t ón ɡ 枫f ēn ɡ 松s ōn ɡ 柏b ǎi 棉mi án 杉sh ān 化hu à 桂ɡu ì(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部编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说明】本课介绍了各种树的名称和特点,学生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学习树的名称和不同树种的不同特点,学会区分树的种类,认识它们的特征。
本课设计时围绕课文内容,注重学生识字能力,帮助学生分辨树的种类,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树立保护树木的意识。
【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学习树的名称和特点,树立保护树木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树的名称和特点,树立保护树木的意识。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不同种类的树叶,与同学们交流分享;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都见过那些树,都是在那些地方见到的?学生个别回答,学生感受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植物,我们生活离不开它。
师: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给我们带来了绿的色彩,我们生活离不开它,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二年级一班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经典诵读《咏柳》。
播放视屏师: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赞美一下柳树吧! (孩子拍手齐读)你们真是爱观察的好孩子,美丽的垂柳随风摇曳,自由自在,我们要保护他,下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学习《树之歌》,这首美丽的歌谣吧。
教师板书课题:2树之歌(教师画大树简笔画,学生齐读课题并数控,学生跟着画大树简笔画。
师:如果是一棵苹果树到了秋天会结许多的果子,如果是梨树,到了秋天会怎样呢?生:会结许许多多的梨子。
(其实就是在让孩子感受大树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1、师生互学,初步学习。
大家看谁的小眼睛最亮在书中能发现有哪些树?知识要点一: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儿歌中主要有哪几种树?(课件) 师:看要求,读完画完后,同桌讨论看画的一样吗?师: 讨论完后,以坐姿告诉老师,个别学生汇报。
(师生合作学习,-------学生说树名,教师板书树名)生1:杨树、榕树、梧桐树、松柏、木棉、桦树、金桂生2:我有补充,还有银杏水杉你们的小眼睛真亮,找的很全面,但老师要提醒你们,松柏是两种树木(松树、柏树),银杏水杉也是两种树木(银杏树、水杉树)师:开火车填空读森林里的树可真多啊:有____树、____树、____树、____树、____树、____ 树、____树、____树、____树、____树、____树,令人目不暇接!过渡:这么多大树朋友,在森林里为谁安了家?生:是小鸟的家,是许多小动物的家。
识字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识字2《树之歌》第二课时。
我们将聚焦于课文的第三、四段,深入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及其与季节的关联。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新词:桦树、梧桐、松柏、木棉。
2. 阅读理解课文第三、四段,分析每一段的主旨。
3. 探讨树木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不同树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树木特点与季节变化的关联。
2.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季节树木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5分钟):学习第三、四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及其与季节的关联。
过程细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学生扮演小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一种树木的特点及季节变化。
过程细节:学生准备,教师点评。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分析桦树、梧桐、松柏、木棉的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互动。
5. 随堂练习(10分钟):完成学习卡片上的练习题。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辅导。
六、板书设计1. 识字2《树之歌》第二课时2. 内容:桦树、梧桐、松柏、木棉;季节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树”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学生自由发挥,合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
2. 附加题:收集不同树木的图片,制作成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字;2.读熟韵文,掌握文中11种树木的特点,并能背诵韵文;3.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字,掌握文中11种树木的特点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借助课堂所学创编儿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走进了识字第2课——《树之歌》,认识了好多生字宝宝,也书写了10个生字。
过了一天,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它们吗?2.追帽子游戏稳固识字〔幻灯片1〕3.这么多的生字里,有一些生字是一个家族的,请看: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幻灯片2〕它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木字旁〔形旁〕,右边是表示读音的字〔声旁〕。
这就是形声字。
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从本课到课外〕二、掌握特点1.同学们,我们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树木呀?这些树木又有什么特点呢?自由读课文,用圆圈圈出树木的名字,并用横线画出这种树木的特点。
2.交流问题一:课文介绍了哪些树木?〔特别提示:松柏是两种树〕3.齐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男女生分句接龙读韵文。
4.交流问题二:逐句讲每种树的特点(1)杨树,榕树,梧桐树叶。
〔幻灯片3〕还有一些树叶的形状让我们浮想联翩〔幻灯片4〕银杏树叶像,泡桐树叶像,柳树叶像,松树叶像。
用比喻来描述事物,会让我们感觉更形象。
配合动作背诵第一句,小结:这一句是通过这些树的样子来介绍它们的特点。
〔板书“样子〞〕(2)枫树,松柏。
现在是什么季节?让我们礼拜跟着父母走进身边的公园,去找找红的像火一样的枫树吧。
松树和柏树“四季披绿装〞是什么意思呢?对,其实作者就是把松柏当做人,全身绿色的,就像穿了一身绿衣裳。
你们知道为什么松柏要一年四季都披绿装吗?〔幻灯片4〕这一句就是通过这些树的颜色来介绍它们的特点。
〔板书“颜色〞〕(3)木棉,桦树。
暖和的地方是南方,就像我们这儿就是南方,什么树喜欢温暖的南方呢?寒冷的地方就是北方,像北京、黑龙江那边,而桦树就受得了那边的严寒。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识字2 树之歌”的第二课时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10页至第11页,详细内容为继续探索不同的树木特点,学习相关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树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生动语言描述树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树木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用生动语言描述树木。
2.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生字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树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过程细节: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树木的名称和特点。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学习生字。
c. 小组合作,讨论树木的特点,准备汇报。
过程细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选代表进行汇报。
3. 例题讲解:以“杨树”为例,讲解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树木。
过程细节:通过PPT展示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杨树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种树木,用学到的方法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识字2 树之歌2. 板书内容:a. 生字词b. 树木特点及描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择一种树木,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述方法,写一段话。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生字词,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树木,但在表达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树木,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和语言进行描述,提高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2、树之歌一、字的音义形1、看拼音,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壮丽2、形近字同音字棉(木棉)壮(壮丽)绵(绵羊)状(奖状)桐(梧桐)杉(水杉)松(松树)木柏(松柏)杨(杨树)枫(枫叶)桂(桂花)桦(桦树)3、多音字bǎi(柏树)lǜ(绿叶)柏bó(柏林)绿bò(黄柏)lù(绿林好汉)4、近义词像——似披——挂寒——冷5、反义词高——矮壮——弱喜——厌寒——热香——臭暖——冷6、词语解释榕树:常绿大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生长在热带地区。
梧桐:落叶乔木,叶子掌状分裂,叶柄长,花黄绿色。
枫树:落叶乔木,叶子通常三裂,边缘锯齿形,秋季变成红色。
木棉:落叶大乔木,掌状复叶,小叶椭圆形。
桦树: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白色、灰色、黄色或者黑色,在我国主要生长在东北地区。
北疆:北部边疆。
二、文学常识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三、默写全文()树(),()()壮,梧桐()()像手掌。
()()()()()()(),()()四季披绿装。
()()喜暖在()(),()()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
()()开花满院()。
四、课下注释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五、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演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六、写话根据本课文章的特点,写一写你生活中认识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