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_数字视频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841.58 KB
- 文档页数:30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信息特征和信息技术发展1.信息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内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2.信息的一般特征有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等.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3.信息技术的简称是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5.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GUI)、磁盘操作系统(DOS)虚拟现实技术:如3D游戏、电子宠物等。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1章 Premiere简介一、目标1.初步认识premiere这门软件2.会合成电影文件并制作特效二、重点、难点1.学会合成影片和输出电影2.会为电影每个片段添加过渡效果三、教学课时:4课时四、教学过程Premiere是一款集捕获、后期编辑和输出成品三大功能为一体的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
功能:1.首创时间线编辑、剪辑项目管理等概念。
2.既可以用于非线性编辑,也可以用于建立VideoforWindows或者QuickTime 影片。
3.核心技术是将视频文件逐帧展开,然后以帧为精度进行编辑,并且可以实现与音频文件的同步。
Premiere的安装、配置、卸载(一)安装Premiere1.对硬件的要求2.Premiere中文版的安装过程(二)卸载Premiere 学生练习安装及卸载PremierePro 1.3色彩原理自然界中的颜色可以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
非彩色指黑色、白色和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而其他所有颜色均属于彩色。
任何一种彩色具有三个属性:(1)色相(Hue):也叫色泽,是颜色的基本特征,反映颜色的基本面貌。
(2)饱和度(Saturation):也叫纯度,指颜色的纯洁程度。
(3)明度(Brightness或Lightness或Luminousity):也叫亮度,体现颜色的深浅。
非彩色只有明度特征,没有色相和饱和度的区别。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三)三基色原理1.色彩概念近似色:补充色:分离补色:暖色:冷色:1.色彩对比:2.冷暖对比:(四)视频编辑的基础知识1.视频处理视频处理,也可称为后期制作,通俗地讲就是对视频内容进行剪辑修改,删除不需要的内容,添加各种特效、增加字幕和配音,最后输出成各种格式的文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01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称为()A、文档B、语言C、系统D、程序2、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可能不同,而计算容量的基本单位都是()A、字B、页C、字节D、位3、中央处理器(CPU)可直接读写的计算机存储部件是A、内存B、硬盘C、软盘D、外存4、计算机一般分四个区域,其中Shift为换挡键,它的位置在()A、主键盘区B、小键盘区C、功能键区D、编辑键区5、微型计算机的主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它是指()A、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慢B、微处理器时钟工作频率C、基本指令操作次数D、单位时间的存取数量《计算机应用基础》第02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四项不属于Windows操作系统特点的是A、图形界面B、多任务C、即插即用D、不会受到黑客攻击2、Windows的任务栏可用于A、启动应用程序B、切换当前应用程序C、修改程序项的属性D、修改程序组的属性3、在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图标A、一定出现在桌面上B、可以设置到桌面上C、可以通过单击将其显示到桌面上D不可能出现在桌面上4、在Windows中,打开一个窗口后,通常在其顶部是一个A、标题栏B、任务栏C、状态栏D、工具栏5、在Windows中,双击驱动器图标的作用是A、查看硬盘所存的文件B、备份文件C、格式化磁盘D、检查磁盘驱动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03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在Word编辑状态下,若要进行选定文本行间距的设置,应选择的操作是单击_____菜单项A、“编辑”→“格式”B、“格式”→“段落”C、“编辑”→“段”D、“格式”→“字体”2、在Word的默认状态下,不用打开“文件”对话框就能直接打开最近使用过的文档的方法是A、工具栏上“打开”按钮B、选择“文件”菜单中“打开”命令C、快捷键Ctrl+OD、选择“文件”菜单底部文件列表中文件3、在Word中,当多个文档打开时,关于保存这些文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文件”菜单的“保存”命令,只能保存活动文档B、用“文件”菜单的“保存”命令,可以重命名保存所有文档C、用“文件”菜单的“保存”命令,可一次性保存所有打开的文档D、用“文件”菜单的“全部保存”命令保存所有打开的文档4、在Word的编辑状态中,给字母A加上标,应使用“格式”菜单中的_____命令A、字体B、段落C、文字方向D、组合字符5、在Word中,如果要使文档内容横向打印,在“页面设置”中应选择的标签是A、文档网络B、纸张C、板式D、页边距《计算机应用基础》第04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Excel主界面窗口中默认打开有“常用”工具栏和_______。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教学大纲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课程概述数字媒体技术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
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你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沿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领略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魅力,培养学习相关技术的兴趣和动力。
为后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认识基础。
授课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应用实践,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沿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为后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认识基础。
课程大纲01数字媒体技术基础了解媒体和数字媒体的概念,对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和相关技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课时1.1 媒体概念及分类1.2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1.3 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1.4 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及应用02图像及视频技术学习数字图像和视频的基本概念,并了解相关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课时2.1 图像基础知识2.2 数字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2.3 视频基础知识2.4 数字视频关键技术2.5 图像/视频技术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应用学习计算机视觉的相关技术及应用。
课时3.1 计算机视觉定义及概述3.2 计算机视觉的主要研究内容3.3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3.4 计算机视觉主要应用04数字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数字语音技术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本章主要介绍数字语音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课时4.1 数字语音的基本概念4.2 数字语音技术主要研究方向4.3 语音识别4.4 声纹识别与语音合成05计算机图形与动画技术对计算机图形技术有深入理解,掌握图形和动画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01章在线测试《计算机应用基础》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45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在下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外存中的信息可直接被CPU处理B、键盘是输入设备,显示器是输出设备C、操作系统是一种很重要的应用软件D、计算机中使用的汉字编码和ASCII码是相同的2、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A、程序外接B、逻辑外接C、数据内置D、程序存储3、下列4组数应依次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符合这个要求的是()A、11,78,19B、12,77,10C、12,80,10D、11,77,194、中央处理器(CPU)可直接读写的计算机存储部件是A、内存B、硬盘C、软盘D、外存5、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内存储器容量大小的基本单位是()A、位(bit)B、字节(byte)C、字(word)D、双字(double word)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2、(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3、(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4、(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5、(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2分)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2、(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3、(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4、(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5、(本题空白。
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在Windows中,关于文件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文件夹是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的B、“我的电脑”是一个文件夹C、文件夹中可以存放驱动程序文件D、文件夹中可以存放两个同名文件2、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中,要创建文件夹,应先打开的菜单是A、文件B、编辑C、查看D、插入3、在Windows中,对桌面背景的设置可以通过A、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菜单项B、鼠标右键单击“开始”菜单C、鼠标右键单击桌面空白区,选择“属性”菜单项D、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空白区,选择“属性”菜单项4、在Windows中,Ail+Tab键的作用是A、关闭应用程序B、打开应用程序的控制菜单C、应用程序之间相互切换D、打开“开始”菜单5、在Windows中,要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可以使用控制面板的A、添加/删除程序命令B、系统命令C、密码命令D、显示命令《计算机应用基础》第03章在线测试《计算机应用基础》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6:58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第八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8-1 音频/视频数据和普通文件数据都有哪些主要区别?这些区别对音频/视频数据在因特网上传送所用的协议有哪些影响?既然现有的电信网能够传送音频/视频数据,并且能够保证质量,为什么还要用因特网来传送音频/视频数据呢?答:区别第一,多音频/视频数据信息的信息量往往很大,第二,在传输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均有较高的要求。
影响如果利用TCP 协议对这些出错或丢失的分组进行重传,那么时延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实时数据的传输在传输层就应采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而不使用TCP 协议。
电信网的通信质量主要由通话双方端到端的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通话分组的丢失率决定。
这两个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因而取决于当时网上的通信量,有网络上的通信量非常大以至于发生了网络拥塞,那么端到端的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分组丢失率都会很高,这就导致电信网的通信质量下降。
8-2 端到端时延与时延抖动有什么区别?产生时延抖动的原因时什么?为什么说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都有较高的要求?答:端到端的时延是指按照固定长度打包进IP 分组送入网络中进行传送;接收端再从收到的IP 包中恢复出语音信号,由解码器将其还原成模拟信号。
时延抖动是指时延变化。
数据业务对时延抖动不敏感,所以该指标没有出现在Benchmarking 测试中。
由于IP 上多业务,包括语音、视频业务的出现,该指标才有测试的必要性。
产生时延的原因IP 数据包之间由于选择路由不同,而不同路由间存在不同时延等因素,导致同一voip的数据包之间会又不同的时延,由此产生了时延抖动。
把传播时延选择的越大,就可以消除更大的时延抖动,但所要分组经受的平均时延也增大了,而对某些实时应用是很不利的。
如果传播时延太小,那么消除时延抖动的效果就较差。
因此播放时延必须折中考虑。
8-3 目前有哪几种方案改造因特网使因特网能够适合于传送/音频视频数据?答: 1.大量使用光缆,是网络的时延和时延抖动减小,使用具有大量高速缓存的高数路由器,在网上传送实时数据就不会有问题。
ICS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247 —2012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Digital High-Definition & Visual Surveillance System2012 – 05 - 04 发布 2012 - 08 - 05 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41 范围--------------------------------------------52 规范性引用文件----------------------------------5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64 系统设计原则------------------------------------95 系统管理---------------------------------------106 系统技术参数-----------------------------------107 系统设计---------------------------------------138 施工-------------------------------------------169 方案论证、工程检测、竣工验收要求---------------1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备选器材的技术要求----------252前言本标准是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通用技术规范,可作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的参考依据,也是保证我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建设质量,维护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
在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92号《福建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和福建省公安厅关于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本着从实际出发,以高清、网络、数字及智能的技术特点为基本原则,结合当前的软件、网络、通信以及安防器材的发展,针对我省安防领域,制定了措施得当、管理到位、引导正确、切实有效的地方标准。
VCB-Studio教程08 章节的处理与BDMV的分割本教程旨在讲述BDRip压制中,对章节文件的分割,根据章节信息算切割帧数,以及如何操作来分割多集连在一起的m2ts文件。
0. 帧数标号,和avs/vs切割写法简述本段其实来自之前的VS/AVS入门教程,但是教程08的设计是,读者并不需要完全了解这两篇所有详细内容,所以单独把这段提出来。
已经详细阅读过avs/vs入门教程的可以跳过。
以下是整个vcb-s教程体系中,我们对帧数标号的规定: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除了mkvtoolnix),视频的帧数是从0开始标号的。
简单说,如果一个视频有1000帧,那么所有帧的标号为:0, 1, 2 (999)mkvtoolnix是从1开始标号的: 1, 2, 3…1000。
然而,除非指定了是mkvtoolnix,任何讨论都假设帧数从0开始标号。
无论从0还是1开始标号,总帧数=末号-首号+1如果我们说从a帧到b帧,我们默认是包括首尾的。
比如20-100帧,就是20,21,…99,100帧,一共是100-20+1=81帧。
vs中切割的写法:src8 = core.std.Trim(src8,20,100)avs 中切割的用法:src8 = trim(src8, 20,100)或者类似trim(20,100)src8 = last1. 章节的分割方法通常一个BD原盘里有多个m2ts的时候,Chapter Tool一般可以自动分割好:选择右上方的下拉框,就可以选择不同的m2ts标号(还有个数字表示章节的数量)选择好对应的保存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一个BD里面多集是连在一个m2ts文件的,情况就复杂了。
典型的比如说化物语(Bakemonogatari)的Vol.1,两集是连在00000.m2ts里面的。
第一集的长度大约是25分57秒(这个可以通过播放m2ts,人为的观察剧情分段来确定)。
如果我们用Chapter Tool 载入它的章节,效果如下:Chapter Tool表格区域最左边的空格,是让你单击选中的。
第八章数字视频基础本章开始讨论视频技术。
视频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无论是数字电影与电视,还是网络与移动视频,所有这些应用的核心都是视频技术。
从数据形态来看,视频就是图像序列,视频技术的基础当然就是图像处理技术。
但是由于视频表现为序列化的数据流,这使得视频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同时,时间关系也变得十分重要。
本章首先介绍模拟视频的基本概念,因为数字视频是从模拟视频转换而来的,对模拟视频的了解会有助于全面把握数字视频技术。
其次介绍模拟视频的数字化,主要是采样格式问题。
第三部分对数字视频数据的形态进行分析,这是本章的重点,也体现了本教程的一贯风格。
8.1 模拟视频模拟视频的典型代表就是模拟电视。
模拟电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信号采集与处理、网络传输、接收和呈现等等。
与其他信息技术类似,数据或信号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本节以电视信号为线索,介绍模拟电视系统的几个关键概念。
8.1.1 扫描扫描是通过信号去控制显示屏以得到电视图像的过程。
从形成图像的方式看,扫描分为隔行扫描(interlaced scanning)和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ning)两种。
图8-1表示了这两种扫描方式的差别。
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都用隔行扫描,而计算机显示图像时一般都采用非隔行扫描。
(a) 逐行扫描(b) 隔行扫描图8-1 图像的光栅扫描在逐行扫描中,电子束从显示屏的左上角一行接一行地扫到右下角,在显示屏上扫一遍就显示一幅完整的图像,如图8-1(a)所示。
在隔行扫描中,电子束扫完第1行后回到第3行开始的位置接着扫,如图8-1(b)所示,然后在第5、7、……行上扫,直到最后一行。
奇数行扫完后接着扫偶数行,这样就完成了一帧(frame)的扫描。
由此可以看到,隔行扫描的一帧图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奇数行组成,称奇数场(field),另一部分是由偶数行组成,称为偶数场,两场合起来组成一帧图像。
因此在隔行扫描中,无论是摄像机还是显示器,获取或显示一幅图像都要扫描两遍才能得到一幅完整的图像。
在隔行扫描中,扫描的行数一定是奇数。
如前所述,一帧画面分两场,第一场扫描总行数的一半,第二场扫描总行数的另一半。
隔行扫描要求第一场结束于最后一行的一半,不管电子束如何折回,它必须回到显示屏顶部的中央,这样就可以保证相邻的第二场扫描恰好嵌在第一场各扫描线的中间。
正是这个原因,隔行扫描的总行数是奇数。
每秒钟扫描多少行称为行频;每秒钟扫描多少场称为场频;每秒扫描多少帧称帧频。
8.1.2 电视制式全球有三种主要的模拟彩色电视制式:NTSC制式、PAL制式和SECAM制式。
NTSC(N ational T elevision S ystems C ommittee)彩色电视制是1952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定义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式。
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西半球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和中国的台湾采用这种制式。
由于NTSC制式存在相位敏感造成彩色失真的缺点,因此德国(当时的西德)于1962年制定了PAL(P hase-A lternative L ine)制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式。
德国和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以及中国大陆、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制式。
法国制定了SECAM(法文:Se quential C oleur A vec M emoire)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制式。
法国、俄罗斯、东欧等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制式。
NTSC、PAL和SECAM制式都是兼容制式。
这里说的“兼容”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黑白电视机能接收彩色电视广播,显示的是黑白图像,另一层意思是彩色电视机能接收黑白电视广播,显示的是黑白图像,这叫向后兼容(或逆兼容)。
为了既能实现兼容性而又要有彩色特性,彩色电视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1) 必需采用与黑白电视相同的一些基本参数,如扫描方式、扫描行频、场频、帧频、同步信号、图像载频、伴音载频等等。
(2) 需要将摄像机输出的三基色信号转换成一个亮度信号,以及代表色度的两个色差信号,并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彩色全电视信号进行传送。
在接收端,彩色电视机将彩色全电视信号重新转换成三个基色信号,在显示器上重现发送端的彩色图像。
PAL制式信号的主要扫描特性是:(1) 625行(扫描线)/帧,25帧/秒(40 ms/帧) ;(2) 高宽比(aspect ratio):4:3 ;(3) 隔行扫描,2场/帧,312.5行/场;(4) 颜色模型:YUV。
一帧图像的总行数为625,分两场扫描。
行扫描频率是15625Hz,周期为64μs;场扫描频率是50 Hz,周期为20 ms;帧频是25 Hz,是场频的一半,周期为40 ms。
在发送电视信号时,每一行中传送图像的时间是52.2μs,其余的11.8μs不传送图像,是行扫描的逆程时间,同时用作行同步及消隐用。
每一场的扫描行数为625/2=312.5行,其中25行作场回扫,不传送图像,传送图像的行数每场只有287.5行,因此每帧只有575行有图像显示。
NTSC 彩色电视制的主要特性是:(1) 525行/帧, 30帧/秒(29.97 fps, 33.37 ms/frame) ;(2) 高宽比:电视画面的长宽比(电视为4:3;电影为3:2;高清晰度电视为16:9) ;(3) 隔行扫描,一帧分成2场(field),262.5线/场;(4) 在每场的开始部分保留20扫描线作为控制信息,因此只有485条线的可视数据。
(5) 每行63.5微秒,水平回扫时间10微秒(包含5微秒的水平同步脉冲),所以显示时间是53.5微秒;(6) 颜色模型:YIQ 。
一帧图像的总行数为525行,分两场扫描。
行扫描频率为15 750 Hz , 周期为63.5μs ;场扫描频率是60 Hz ,周期为16.67 ms ;帧频是30 Hz ,周期33.33 ms 。
每一场的扫描行数为525/2=262.5行。
除了两场的场回扫外,实际传送图像的行数为480行。
SECAM (法文:Sequential Coleur Avec Memoire)制式是法国开发的一种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制。
这种制式与PAL 制类似,其差别是SECAM 中的色度信号是频率调制(FM),而且它的两个色差信号:红色差(R'-Y')和蓝色差(B'-Y')信号是按行的顺序传输的。
法国、俄罗斯、东欧和中东等约有65个地区和国家使用这种制式,图像格式为4:3,625线,50 Hz ,6 MHz 电视信号带宽,总带宽8MHz 。
8.1.3 模拟电视信号的类型(1)复合电视信号复合电视信号(composite video signal )是指在一路电流(或电压)中融合了亮度和色差信息,并与同步信息、消隐脉冲一起组成的单一信号。
由于一个信号包含了各种信息,所以复合电视信号又被称为全电视信号。
复合电视信号的主要优点是传输方便,因为只需要一个传输回路,传输线路简单、代价较低。
我们以PAL 制电视信号为例,来观察一下模拟电视信号的形态,这对读者理解电视制式的含义很有帮助。
图8-2是一个行周期的PAL 黑白复合电视信号。
图8-2 一个行周期的PAL 黑白复合电视信号从图8-2可以看出,一个行周期的PAL 电视信号持续64μs (微秒)。
这个64μs 可以这样计算出来,因为PAL 制式每秒25帧,而一帧包含625行,所以,一行的持续时间就是行同步(4.7μs ) 图像信号(52.2μs )前肩(1.3μs )后肩(5.8行消隐()1/25/625,正好等于0.000064秒,即64μs。
这个64μs又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段是行同步时间,为4.7μs;第二段是行消隐的后肩部分,为5.8μs;第三段是主体,即图像信号部分(亮度值),占52.2μs,第四段是消隐信号的前肩部分,为1.3μs。
这样四段就构成一个行周期(64μs),当然,整个PAL电视信号会包含很多很多这样的行周期。
行消隐的前肩和后肩,再加上行同步时间,共计11.8μs,构成整个行消隐。
此外,PAL电视信号还有一些特殊的脉冲,如场同步脉冲、前均衡脉冲、后均衡脉冲等,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PAL复合电视信号的电平为1伏特,从白电平(表示白色)到黑电平(表示黑色)有0.7v,黑电平以上为同步电平。
以上是黑白电视信号的形态。
彩色电视信号又是如何构成的呢?实际上,PAL复合彩色电视信号与复合黑白电视信号的整体形态相同,区别仅在于,彩色电视信号在行消隐信号的后肩部分,调制了色差载波周期信号,如图8-3所示。
图8-3 PAL复合彩色电视信号的色差载波周期可以看到,PAL复合彩色电视信号巧妙地利用行消隐脉冲时间,插入了色差载波周期,从而实现了色差信号的传输。
由于色差信号位于行消隐信号的后肩部分,所以,色差信号俗称“肩信号”。
另外要注意,PAL制式采用了YUV彩色空间模型,有两个色差信号(U 和V),这两个色载波周期在空间上是前后相继的,但是存在一定的混叠。
从上述PAL复合电视信号的分析,读者容易理解,为什么彩色电视能够接收黑白电视信号,而黑白电视也可以接收彩色电视信号但是只能显示灰度图像。
显然,对彩色电视机来说,如果接收的是黑白电视信号,那么它只需要显示亮度信号即可,并不需要调整任何同步周期。
而对于黑白电视机,如果它接收的是彩色电视信号,那么它也只需要简单地忽视色差信号即可。
(2)分量电视信号第二种电视信号是所谓的分量电视信号(component video signal),它由三个独立的基色分量构成。
这三个独立基色可以是R、G和B,也可以是Y、I、Q,或者Y、U、V。
显而易见,从信号质量来看,分量电视信号是最佳的,但是也需要更高的带宽和更多的传输回路,所以传输代价比较高,比较适合短距离传输,如电视演播室内部的传输。
图8-4是一种常用的分量电视信号传输线及其接口。
图8-4 分量电视信号传输线及其接口(3)S-Video信号S-Video信号(Separated Video),又称分离电视信号,实际上是一种亮度和色差分别通过一个信号进行传播的电视信号。
很明显,S-Video信号是对分量电视信号与分离电视信号的折中,S-Video信号的亮度占用一个信号,但是,色差的两个分量(UV或IQ)共用另一个信号。
所以,S-Video信号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减少了亮度信号与色差信号的相互干扰,二是不需要使用梳状滤波器来分离亮度与色差信号,这样可提高亮度信号的带宽。
显然,S-Video信号需要两条独立的信号传输线路,一条用于亮度信号,一条用于色差信号,这两个信号合在一起称为Y/C信号。
图8-5是S-Video信号使用的连接器(俗称S端子)及其传输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