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话的演变和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14
南京话一笔雕凿的典故南京话一笔雕凿的典故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南京话更是一种独特的方言。
南京话不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独特之处,更以其文雅清新、富有韵味的口语表达方式而闻名。
一、南京话的历史渊源南京话作为江苏省南京市区的方言,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说南京话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当时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诸多学府和文人聚集于此。
因此,南京话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学者和文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二、南京话的独特特点南京话以其独特的音韵特点而著名,其中「倒过来读」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这意味着南京话中的某些字音与普通话完全相反。
例如,南京话中的「辛苦」在普通话中读作「xīn kǔ」,而在南京话中则读作「kǔ xīn」。
这种倒序的读音方式在南京话中相当常见。
除了音韵特点外,南京话的词汇也非常丰富。
南京话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和俚语,它们不仅与普通话有差异,而且还反映了南京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貌。
例如,在南京话中,「开倒车」常用来形容某人反复无常的举止,而「尴尬」这个词在南京话中则形容一种无法启齿的笑料,与普通话中的含义有所不同。
三、南京话的文化影响南京话不仅仅是一种方言,更是南京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南京话的优美之处在于其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
许多南京本地人认为,南京话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是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之一。
南京话也在影视剧、戏曲和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许多经典的南京方言歌曲,如《你是我的眼》和《夜上南京》,不仅在南京享有盛名,也深受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
此外,南京话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来学习。
在南京旅游业的发展中,南京话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南京话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古都南京的独特魅力,也见证了中国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南京话的文雅和优美让人们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
作者: 卢海鸣
作者机构: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出版物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 28-30页
主题词: 吴语;南京方言;北方话;六朝时期;建康;北人;北方官话;建业;吴声歌曲;王导
摘要: <正>南京地处“吴头楚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南京的兴衰起伏,使这里的方言发生了巨大转变,不再是单纯的吴侬软语,而是一个融南北风情于一体的北方官话.目前,我国汉语语言共包括七大方言.即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和粤语.官话(即北方话)分布的范围最广,包括中国的北部,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以及江苏、安徽、。
南京方言浅析
南京方言位于中国南方,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
南京方言,江苏话的一种,是江苏话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具有江苏话特色,属中原话支,官话为基础的国语方言。
南京方言的发音特点是音节短、无重音,语调比较稳定,发音清晰,
有“四韵、八韵、十韵”之说。
因为其特殊的发音特点,南京方言普遍存
在汉语音节的压缩,音节往往合并,一些双音节会变为单音节,出现一些
与官话存在差别的发音。
南京方言包括一系列不同的腔调,每种腔调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语音风格,如“细腔”、“宽腔”、“濡腔”和“浊腔”等,均有着其独特的发
音特点。
南京方言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具有广泛的借词,有较多的合成词,
带有混合语源的古老词汇,以及结合语的特点,有的词的发音和地区有关。
南京方言作为南京的一种文化遗产,对江苏话乃至整个汉语方言起着
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南京文化遗产和江苏话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雅音、洛阳音、南京话、普通话!中国2000年国语历史一次性整理!人人都有一个穿越梦!每一位骚年或许都有一个穿越梦:梦回春秋大地,用学校里那一知半解的历史常识纵横捭阖、一匡天下。
娶公主、登王位、走向人生巅峰!而现实却是......你买个包子都听不懂!古人真听不懂穿越第一要务:语言雅音、洛阳音、金陵雅音、北方官话.....中国2000年来的“国语”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世道一乱,国语口语也马上就换!今天小编给大家来整理几次战争和迁徙到导致的国语重大变化!古代国语国语1.0时代:雅音从尧舜禹时代开始其音系为上古音系,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华夏大地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古汉语:雅言!也是中国华夏文明的根源!试想:如果没有雅言1.孔子那么多学生怎么上课呢?2.百家争鸣没有统一语言又该怎么吵架呢?百家争鸣国语2.0时代:洛阳读书音上古雅音由先秦到两汉一直是官方认可并推广,直到东汉末年少有改变!但紧接着北方胡人入侵中原,中原世族大举衣冠南渡。
北方中原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衣冠南渡胡语一度占了上风!此刻胡人中出现了一位汉文明的疯狂粉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迁都洛改汉官职、改姓汉姓、与汉通婚、尊礼孔子、禁止胡语说汉语!孝文帝拓跋弘洛阳读书音≠洛阳话可以说正是这位胡人皇帝拯救了兵临灭绝的北方汉文明,定汉语为北魏王朝的官方语言!可是这么多年的战争,标准雅音早已经衣冠南渡,这可怎么办?洛阳太学书院孝文帝定洛阳太学书院太学生读书的声音为标准读音!这便是是国语2.0时代的北方中原官方语言:洛阳读书音!(和洛阳菜市场上农民大叔洛阳话完全不是一回事)洛阳读书音国语3.0版本:金陵雅音和江淮官话中国雅音正统的世家大族衣冠南渡,到了南方定都金陵!雅音融合南方古汉语逐渐形成了“金陵雅音”!100年后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定北方洛阳读书音为国语标准金陵雅音输掉了全国市场却逐渐演变成的江淮官话---南京话!(南京话仅仅是一个代表而已)南京话北方南迁与江淮官话的形成安史之乱后,北方游牧民族突发式壮大: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一波接一波对中原的猛烈进攻!自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中国皇帝失去长城近500年时间!唐时期自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中国皇帝失去长城近500年时间!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才收复长城!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明太祖登基诏书宋时期北方失去长城的屏障使得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经济中心一直转向长江和淮河流域!加强了江淮方言的全国地位!朱元璋圣旨原文江淮方言正式上位蒙古语与汉语差别过大、汉族百姓无法接受!朱元璋的家乡地处江淮、从小说的就是江淮方言!加之手下的兄弟:李善长、胡惟庸、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等都是江淮地区的人!江淮官话成为明朝官方标准语言毫无疑问!朱棣江淮官话向北发展!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登基为皇帝!携带江淮功臣子弟极其亲属(也都是江淮人!)一路北上定都原燕王府!从此也把南京话传到了北京,与当地语言融合正式形成了如今的京片子!。
南京话属于什么方言
南京话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淮西方言,也属于吴语方言,南京话又称为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
南京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语音。
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六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全境、仪征市西部、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马鞍山大部分和芜湖市小部分,使用人数约1600万人。
南京话又属于江淮官话,江淮官话旧称南方官话、下江官话,现今分布于今江苏和安徽两省中部、湖北局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大约为7000万,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地区。
我国的人口众多,比较复杂,所以我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按照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也就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其中官话方言又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例如长沙话、南昌话等。
简析南京方言从吴方言到江淮方言的历史变迁摘要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千年变迁,历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称。
而南京方言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京方言目前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南京话在魏晋时期以及魏晋以前都是隶属于吴方言的。
本文从南京方言的起源开始,通过史料记载的纵向对比和其语言特点与周围的吴方言的横向对比,在几个重点历史时期找出南京方言的历史变迁,论证南京方言是由吴方言向北方方言转化的。
并探求出影响南京方言转变的外部原因,分析南京方言的现状,寻求保护南京方言的方法。
关键字吴方言;江淮方言;历史变迁;语言融合一绪言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北京、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南京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南京,其文化和语言也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根据史书记载和后人的推断,南京话最早是属于吴方言的,而目前南京话被划分为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这其中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还原历史面貌探求个中缘由并提出可靠有力的证据。
而追溯南京方言的变迁和发展也对现代南京话的保护与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二南京方言的历史演变商代末期,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来到江南建立吴国,以今天苏州为都城,逐渐发展壮大,领长江下游两岸地区。
春秋时期吴国强大,向北扩张,最早的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下建立。
据《建康实录》里记载:“越王筑城江上镇,今淮水一里半废越城是也。
”淮水指秦淮河,废越城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右侧,越城筑于周元王四年,这是南京城最早的起源。
南京人是怎么说话的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B140602组员:B14060207 吴湘萍;B14060208 宋颖:B14060209 陈智敏;指导老师:熊玉文2014年12月9号南京人是怎么说话的前言:语言是在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存在了。
我们很好奇人类是如何创造了语言?更好奇人类是怎样说出的?而现在我们更是要具体地探索南京人是如何说话的!一、南京话的历史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Nankinese),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
在东晋以前,南京是属于吴文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这是通过考古发现的),所以当时南京地区使用的是吴语。
到晋朝五胡乱华后,汉族京师从中原南迁到南京,南京开始成为中华汉文化的中心。
定都南京以后,中原雅音成为南京上层社会的用语。
在以后的历代变迁中,南京语音也在发生变化。
中原雅语和南京地区的吴语逐渐融合成为“金陵雅音”,并为其后的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所袭。
南朝梁时学者顾野王着《玉篇》整理京师“金陵雅音”,即为中原洛阳雅音南下后与南京吴语的结合体。
自东晋起,南京的“金陵雅音”以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当时汉人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专门编著了语言类的法规--《切韵》,规定“音系”采用江东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阳雅音的综合体,因以定都南京的南朝为正统汉族政权而以“金陵士音”为重。
(意思是:隋朝时期是把南京话当作国语的,当时南京叫金陵)唐朝编著了语言类的法规--《唐韵》,沿用了隋朝的《切韵》;宋朝编著语言类的法规--《广韵》,沿袭了隋朝《切韵》和唐朝《唐韵》的做法。
(意思是唐朝仍然沿用隋朝的做法,宋朝沿用唐朝的做法,都是把南京话作为国语的)明朝成立后,鉴于中原地区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已经不是纯正的汉文化了,而南京一直以来是纯正汉文化的聚集地,遂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为基础音系确立标准国语,这便是通行中国古代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
作者简介:操若璠(1999-),女,安徽金寨人,南通大学文学院2016级在校生,从事文学语言研究;胡沙沙(1998-),女,山西晋城人,南通大学文学院2016级在校生,从事文学语言研究。
语言安全与国家安全密不可分,寇福明(2016)在《语言安全界定之批判思考》中将语言安全定义为“一个国家使用语言文字的权利不受强权及他国语言文字的侵扰失去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主导地位”。
语言安全分为内源性语言安全和外源性语言安全,方言安全属于内源性语言安全。
方言作为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的分支,能够为该地域的人们带来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一些方言如南京话的使用人数减少并趋于老龄化,许多老南京词语年轻人已不再使用,一些语音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改变对南京方言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方言与普通话并不矛盾,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的同时,研究一个地区的方言及所承载的人文历史也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对南京话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笔者在南京城区(鼓楼、玄武、建邺、秦淮四区)共发放问卷200份,收集有效样本181份。
其中,25岁以下受调查者56人,25岁~35岁64人,35岁~55岁38人,55岁以上23人。
调查显示,日常生活中经常或总是使用南京话的受调查者不到30%,其中60%是中老年人,受调查者家人、同学、同事、朋友经常或总是使用南京话的不到35%,认为南京话不好听的受调查者约占70%,认为南京话使用现状堪忧的占62%,认为有必要保护南京话的占66%。
可见,如今南京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低并且使用者趋于老龄化,同时作为方言的南京话的保护已经引起部分南京城区居民的重视。
二、南京话中词汇与语音的变化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南京人交谈,笔者了解到:由于时代的发展,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其名称也随之被取代。
例如,瓶装的酱油代替了“打酱油”,“电热毯”代替了“烫壶”,“餐巾纸”代替了“手捏子”(手帕),“烧水壶”代替了“老虎灶”等。
经典的南京话经典的南京话南京自公元前495年筑城以来,迭经变迁;自东吴兴都起,成为江南之都;到晋朝京师南迁,中原士民衣冠南渡,始成中华文化的中心。
南京话也在历代的变迁中演化。
东晋定都南京,中原汉民带来雅言,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又称“士音”。
南京本地居民语言为吴语,又称“庶音”。
雅言和吴语逐渐融合成为金陵雅音,为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所袭。
明代建都南京,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成为确立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
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
民国以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
自东晋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
南京话里的“n、l”“sh、s”“ch、c”“zh、z”“ang、an”“eng、en”等音都是不分,都是念l,s,c,z的音,下文将主要介绍南京话里最常见、最经典的词组、短句。
1、风的南京话读音?车的南京话读音?风读奋的音[普通话中“奋(fen四声)”的发音)];车是读cei (汉语拼音四声)2、癔怪,曾见于《红楼梦》一书,南京话的两个意思分别是?癔里巴怪,又是什么意思?癔怪就是恶心、令人作呕、变态、色情的意思...癔里巴怪就是“癔怪”的加强版,强调3、快到某个站点时,当公车司机发现车上后门处没有站人,不远处站台上也没人再等车时,常常会问:“啊有人下啊?”若没人回答,则继续说“不下走唠!”……这两个短句的意思是?“啊”是哪个字的变音?有人要下车吗?没人下车的话,我就不停车继续开罗;“啊”是“还”的变音4、你到哪过Ki啊……翻译成普通话为?你去哪里啊?5、罗嗦用一个经典的南京字代替是?韶(sao,没有卷舌音,发二声调)6、南京人说婴儿用什么词?毛娃7、南京人如何说碗,用拼音打出来是?wer8、吃馄饨时最经典的一句问话是?啊要辣油啊?9、伯伯,南京话如何念?白白10、哥哥,南京话如何念?国国(guoguo,二声调)11、“你站着别走!”用正宗南京话说出来是什么音?你站到表动!12、你喊奶奶,用一个字去喊,该如何念?来(四声调)13、对面。
南京话普通话研究报告
标题:南京话与普通话研究报告
摘要:
南京话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报告旨在通过搜集分析相关文献和数据,深入探讨南京话与普通话的区别、相似之处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引言:
南京话作为江苏省南京市的方言,在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使用人群。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南京话的使用已逐渐减少。
然而,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联系,对研究和保护南京的语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对南京话与普通话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其次,对两者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民众对南京话和普通话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结果和讨论:
南京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通话的发音规范,南京话则有自己独特的发音特点。
在词汇方面,南京话受到方言和历史文化的熏陶,部分词汇与普通话有所区别。
在语法方面,南京话与普通话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有细微差异。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南京市民对南京话和普通话的使用频率有所不同,但大部分人仍能够理解和使用南京话。
结论:
南京话作为一种方言,在当地的语言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虽然南京话受到普通话的冲击,但仍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保护和传承南京话对于维护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护语言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期望通过本研究,能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