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教育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47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知识要点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2)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2、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选择)视觉偏好法(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偏好哪一种);习惯化方法(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对刺激物不再做出反应。
去习惯化:即婴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化后,随着另一个新刺的出现,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便立刻消失的现。
);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励其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高振吸吮法(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其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3、出生后3周,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出生2个月的婴儿能够追随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出生3个月的婴儿能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
4、视敏度是指视觉精确地辨别细微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5、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颜色视觉与颜色的三个特性有关,即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
(选择)6、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感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7、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味觉偏爱。
8、知觉大小恒常性:是指不管物体离眼睛距离多远,及其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变化如何,都能够认识到物体的大小尺寸不会变化的能力。
9、从4岁开始,幼儿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
5岁儿童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
10、婴儿的视觉偏好:喜欢轮廓清楚的图形、喜欢有环形和有条形的图形、喜欢同心圆的图形多于非同心圆的图形、喜欢较复杂的图形多于较简单的图形、喜欢人脸多于其他图形、喜欢正常的人脸,不爱看眼鼻嘴位置歪曲的人脸。
11、婴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3岁儿童基本上已能正确地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
3个月的婴儿会区分能抓握的物体和不能握住的过大物体。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通常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仍未达到完善。
(四)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理解):感知觉是认识的来源,是高级心理活动得以发展的基础(1)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理解)感知觉是人一生中出现最早,发展最快的认识过程。
婴儿期由于思维,言语,表象等心理现象都还没有出现,需要靠感知到的信息对客观刺激做出反应。
(2)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理解)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想象,发展的潜力越大。
2、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1)视觉(理解、运用)视觉的发生:新生儿能立即察觉光线,区分不同明度的光。
出生头两个月婴儿对光线敏感性发展的很快。
视觉的集中:①出生后2-3周内,眼肌不能很好的协调运动②出生后3周,能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③出生2个月,能够追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物体④3个月,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⑤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逐渐增加,能够注视距离较远的物体,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更具主动性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俗称视力,采用“视动眼球震颤法”得出结论,出生一天的婴儿相当于成人视力的20/150.半岁到一岁间,儿童视力可达成人正常水平。
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出生后6个月。
预防儿童近视的做法:①家园都要保证儿童看书时有充分的照明②看书、握笔都要有正确姿势③不要过长时间观看书和电视④儿童的图书玩具,字体形象应该较大而清晰⑤经常检查视力,发现减退时及时治疗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配对—指认—笼统命名—精确命名女孩辨色能力比男孩强。
识别方法(配对法,指认法,命名法)(2)听觉(理解、运用)听觉概念:是个体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等特性的感觉听觉的发生:①胎儿六个月后对声音有所反应②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持续时间听觉的发展:①1-2个月喜欢乐音,2个月以上喜欢优美舒缓的轻音乐。
早期的语言以及音乐环境对听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②新生儿爱听人声,尤其最爱母亲的声音③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成年后降低,儿童的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针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活动应当得到重视。
一、视觉发展活动学前儿童的视觉发展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儿童的视觉能力是通过大量的视觉刺激而不断发展的。
在幼儿园的视觉活动中,可以设计各种视觉刺激,如拼图、图形识别、绘画和手工制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通过不同的视觉体验、刺激和感受,增强儿童的视觉认知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二、听觉发展活动学前儿童的听觉发展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儿童的听觉能力也是通过大量的听觉刺激而不断发展的。
在幼儿园的听觉活动中,可以设计各种听觉刺激,如声音探索、音乐活动和声音模仿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通过不同的听觉体验、刺激和感受,增强儿童的听觉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触觉发展活动学前儿童的触觉发展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孩子们通过触摸认知世界,增强触觉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园的触觉活动中,可以设计各种触觉刺激,如手工制作、图画制作、按摩训练和触摸感知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通过不同的触觉体验、刺激和感受,增强儿童的触觉认知能力和手指动作协调能力。
四、嗅觉发展活动学前儿童的嗅觉发展活动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儿童的嗅觉能力也是通过大量的嗅觉刺激而不断发展的。
在幼儿园的嗅觉活动中,可以设计各种嗅觉刺激,如嗅气味比赛、嗅嗅香水、嗅嗅芳香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通过不同的嗅觉体验、刺激和感受,增强儿童的嗅觉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活动对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应当注重创造有利于儿童感知和认知的环境和氛围。
帮助儿童通过不同的刺激和体验,不断增强其各种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以感觉为基础。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的多,是对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是人主动地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知觉往往和感觉一起发挥作用。
例如,幼儿手眼协调就是视觉、触觉和动觉组合与协调的表现。
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都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是与其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密切相关的。
空间知觉是一种由视、听、触和动觉联合活动整合而成的复杂知觉。
1.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儿童早期就具备了对物体形状和几何图形的分辨能力,幼儿辨认物体平面形状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高,认识形状的种数逐渐空间知觉 知觉时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一、知觉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增多。
2.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个体对外界物体大小的反映,包括对物体长短、面积、体积大小的知觉。
研究显示,3岁的幼儿已能在一组大小不同的图形中指出大小,大小知觉的能力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如搭积木等活动来促进儿童大小辨别能力的发展。
3.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个体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证明6个月的婴儿便具有了深度知觉。
人们认为4岁儿童具有了与成人一样准确的深度知觉。
图1知觉研究中的经典实验装置——视觉悬崖4.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空间关系的位置和对个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开始辨别前后;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儿童空间方位辨别的发展顺序为:先是上与下,然后是前与后,最后是左与右。
(二)时间知觉1.内涵: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时间长短的辨认,即对客观现象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