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颜体楷书笔法
- 格式:doc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51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
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 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 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 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
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 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 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 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 对图双击查看)a 3 T 攬的起笔步骤图示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
笔杆垂直,以斜势( 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 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 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 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 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 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 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 笔。
楷书基础笔画写法
楷书基础笔画包括长横、短横、垂露竖、悬针竖、斜撇、竖撇、短撇、正捺、右点、左点、提和竖提。
以下为部分笔画的具体写法:
1. 长横:起笔稍顿,收笔处加重或回笔,写出露珠状。
2. 短横:轻入笔,右下加重,稍顿即收,宜可向左下出锋意下一笔,注意书写的角度和位置。
3. 垂露竖:起笔稍顿,收笔处加重或回笔,写出露珠状,要说明的是,垂露竖不一定都是垂直的,在左时,稍左斜,在右时,稍右斜,在不同的位置长短也不同。
4. 悬针竖:
5. 斜撇:
6. 竖撇:
7. 短撇:
8. 正捺:分为平捺和斜捺两种,除角度外,写法基本相同,起笔不露尖,注意一波三折的方向改变,捺脚要稳,可水平或稍上仰,不可向下耷拉。
9. 右点:轻入笔,右下加重,稍顿即收,宜可向左下出锋意下一笔,注意书写的角度和位置。
10. 左点:轻入笔,左下行,收笔处加重顿笔处理,出锋与否根据字的需求,出锋可体现和下一笔的呼应关系。
11. 提:顿笔后改变方向,由重到轻出提,行笔宜快、轻笔画不宜太长,一般位于字的左下和正下,在不同的位置角度和程度也不同。
12. 竖提:先写竖、运笔到需求长度时顿笔后写提,竖和提的长短很具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楷书教材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最详细的颜体楷书教程,初学者必备展开全文一、《颜勤礼碑》的内在气质颜体这种气质具体表现为:1、庄严正气,这就是上面所说的颜体气质。
2、伟岸饱满,颜体一反唐初书法劲瘦内敛为主的特点,写出丰腴厚重外拓来。
字形有左右外胀的感觉。
3、元气充沛,表现在:(1)用笔:颜体的笔划丰满浑厚,不能写轻飘,无论粗细里面务必要贯有气力。
不仅是运笔中间,就是到末端出锋处也不可用手腕、手指轻轻扫出,要笔笔力送至末梢。
(2)结构:不但是笔划,就是空白之处,也要布白匀称并想象里面有大气充盈之感,写出空间场的感觉。
而不使一处狭窄拘紧、这就是古人既要写黑(用笔)、也要写白(空白)的精髓。
二、《颜勤礼碑》的笔法临摹毛笔可选狼毫、兼毫和羊毫,笔宜大不宜小。
开始可用手工纸的元书纸、毛边纸,因其表面毛糙、有渗水性。
格子可折8-12厘米大小为好。
以后逐渐可混用宣纸,以训练适应宣纸的能力。
1、横右尖横:斜切笔后,向右略斜慢慢提细到尖,不能过快,要求力送到尖。
如“直”第一横、“日中间横。
左尖横:轻触纸后,向右渐行渐重,不可起笔就向右扫,这样以后写行草时会露尖,最后逆收,如“左”数横及“行”横。
长横:一种起笔如右尖横,中间腰部略细,后面又略粗,到结尾处不向下坠逆锋收笔。
如:另一种一直提细到最后再加重逆收:2、竖悬针竖:起笔斜切向下略加粗,到三分之二处时再逐渐提细至尖,尖处不可飘。
垂露竖:斜切笔后向下行,中间略向左涨,结尾处提向右下后再逆收。
如“依”左竖,“馆”右“官”左竖。
3、撇短撇:斜切后向左下方慢慢提细运行,力送到尖。
长撇:斜切后慢慢向左下送至笔尖,由于笔划长,所以要求控制住。
柳叶撇:尖起后向左下行时,中间略粗,收笔再细。
竖撇:斜切竖行,有捺交叉时,交叉前均要直行,交叉后再向左下撇出,如“史”。
作勾的撇:将撇的写法写成勾。
4、捺斜捺:起笔处有细起和粗起、直下和从下而上再转弯行笔两种;收笔处有缺口和无缺口两种。
颜真卿当时用硬毫,所以用力按后弹起自然会出缺口,今天大都用软毫,就要按后再提笔向右平出。
颜楷的基本笔法详解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期,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大批楷书大家,他们的字法度完备,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典范,初学毛笔楷书,多从唐楷入手。
本文以颜真卿楷书为范例,详解楷书的用锋与笔法。
先介绍颜体的笔锋运用方式。
毛笔书法的笔画是笔锋在纸上运转而直接完成的。
因为笔锋柔软,不同的着纸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形态。
一个只会写钢笔字的人,拿起笔去临摹古代书法作品,要准确地写出这千姿百态的笔画形状,恐怕还是束手无策。
笔锋该从哪里入?从哪里出?笔锋在笔画运行中如何摆动?这都是笔法的重要内容。
学习中,我们先弄清以下三点:一、中锋和侧锋所谓中锋,是书写时“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蔡邕《九势》)。
中锋运笔时,笔锋是往后摆的,即笔锋所指的方向与运笔方向相反,这种行笔方法能使笔画外廓光洁。
在传统的书学中,常用“锥画沙”来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锋行笔,墨渗到纸面上,笔画中心墨浓两旁变淡,好象锥尖在沙子上划过,其沟痕中间深而旁边渐浅。
所谓侧锋,就是运笔时笔锋偏于笔画的一侧,这种运笔经常会使笔画的一侧残缺,一边浓一边淡。
中锋用笔厚实、丰腴、有立体感,是园柱形;侧锋书写则相对薄削、偏平、棱角外露,呈铁片状。
中锋含蓄之美更接近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书法的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一个没练过书法的学生,在纸上乱写乱画,到外都会有侧锋出现,但中锋运笔则需要主动去调整才能达到,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多体会中锋运笔的方法。
二、藏锋与露锋行笔过程中,将笔锋藏在点画之中,不露出锋芒,叫藏锋;若笔锋露出笔画的外边缘则叫露锋。
藏锋运笔,笔锋含于笔画之中,有内刚外柔、含蓄沉稳、浑融厚重之感;露锋运笔,笔毫锋芒外露、棱角突出,有潇洒奔放、飒爽飘逸之美。
宋代姜白石在《续书谱》中说:“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
在笔法教学中,藏露锋的训练,重点应在笔画的起收之上。
李溥光说:“一笔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当,则画无不美”。
藏锋起笔,要将笔锋逆入,也叫逆锋,藏锋起笔如篆书、颜体楷书;露锋起笔即按运笔方向顺入,行草书的笔画用得比12较多。
颜体楷书超详细教程
一、笔画学习
笔画是构成颜体楷书的基本元素,学习笔画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
在颜体楷书中,笔画的特点是粗细、轻重、缓急、提按等变化丰富,富有节奏感。
1.1 横画:颜体的横画起笔多用藏锋,收笔多用回锋,笔势向左延伸。
在书写时,要注意控制好笔画的粗细和轻重变化。
1.2 竖画:颜体的竖画起笔多用露锋,收笔多用回锋,笔势向下延伸。
在书写时,要注意控制好笔画的粗细和轻重变化。
1.3 撇画:颜体的撇画起笔多用露锋,收笔多用回锋,笔势向左下延伸。
在书写时,要注意控制好笔画的粗细和轻重变化。
1.4 捺画:颜体的捺画起笔多用逆锋,收笔多用回锋,笔势向右下延伸。
在书写时,要注意控制好笔画的粗细和轻重变化。
二、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是构成颜体楷书的基本单位,学习偏旁部首是学习书法的关键一步。
在颜体楷书中,偏旁部首的变化丰富多样,不同的偏旁部首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规则。
2.1 字头:字头是字的顶部,对整个字的结构和美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颜体楷书中,字头的形状多样,如秃宝盖、宝盖头、山字头等。
2.2 字底:字底是字的底部,对整个字的结构和美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颜体楷书中,字底的变化丰富多样,如四点底、皿字底、心字底等。
2.3 左偏旁:左偏旁是字的左侧部分,对整个字的平衡和美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颜体楷书中,左偏旁的变化丰富多样,如单人旁、双人旁、三点水等。
2.4 右偏旁:右偏旁是字的右侧部分,对整个字的平衡和美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颜体楷书中,右偏旁的变化丰富多样,如言字旁、鸟字旁、金鱼尾等。
颜真卿楷书横和竖这个规律太神奇了,掌握写好70%汉字
颜真卿《勤礼碑》局部
颜真卿《勤礼碑》局部
楷书横画规律
横画笔画在一个字的结构中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没有哪个字是没有横画的,横画在结字中的规律,通过我们观察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
通过小编提供的图片来具体看看吧
规律:上下有横,应上短下长
间架结构笔法分析
如图王子是上下有横,应该上短下长,下横起到稳住字的重心,不让字飘,长横抗肩。
颜真卿《勤礼碑》单字
间架结构笔法分析
如图上下有横符合规律上下有横,整个字上部收紧,下部舒展,写的时候要注意横和竖的关系是横长竖短。
颜真卿《勤礼碑》单字
间架结构笔法分析
如果上下有横,正字有横和竖组成,组合横画等距,下横取势不可过大。
颜真卿《勤礼碑》单字
楷书竖画规律
竖画在一个汉字结字中基本是承载着重心问题,一个汉字能不能站的稳就看竖向笔画了,那么竖画在楷书中结字有什么规律呢,我们来看看。
规律:左右有直,左边收而右边舒展。
小编提供了一些图片示例来说明这个规律,大家仔细阅读吧
间架结构分析
如下图门字左右有直,左边收而右边舒展(左短右长),左竖提笔右竖按笔,左部结构收,右边结构放开。
颜真卿《勤礼碑》单字
间架结构分析
国字左右有直,左收右边舒展,注意内部结构笔画提笔写,空间分布要均匀
颜真卿《勤礼碑》单字
间架结构分析
自字左右有直,图片一看一目了然,不用小编多说了吧,这个规律你学会了吗?
颜真卿《勤礼碑》单字
喜欢大勇分析的可以关注我,你的关注会激励他创作的激情,谢谢大家
不关注转发也可以的。
颜楷的笔法和技巧
颜楷是一种中文书法字体,具有古朴、稳重、刚劲、方正的特点。
以
下是颜楷的笔法和技巧:
1.用笔勾提。
颜楷字体要求纵横笔画的结体粗实,每个笔画都要用笔
勾提,让字体整齐划一,效果更佳。
2.用笔撇打。
在书写中,撇和打是以笔尖为中心的,因此要熟练掌握
这种笔势,才能保证颜楷的整体效果。
3.用笔捺去。
在用笔捺的时候,要讲究力度和节奏,要做到有点厚重,但也不能过于生硬,需要有一定的执笔技巧。
4.用笔竖立。
在书写中,竖是最基本的笔画之一,要用笔竖立得端正
有力,遵守线条优美的原则。
5.用笔一气呵成。
在颜楷的书写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短篇断笔,一气
呵成,才能让字体流畅、有力,达到最佳的书写效果。
楷书笔法知识点总结楷书,起源于汉代,是中国书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书体。
楷书的笔法优美,结构稳健,书写稳重,为中国书法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楷书的笔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笔画楷书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提、点、折、钩等。
这些基本笔画构成了楷书字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1. 横:横就是笔尖由左上向右下横向挥画,横有直横、横钩、横撇等。
2. 竖:竖就是笔尖由上向下竖向挥画,竖有点、点折、撇、提、之形等。
3. 撇:撇就是笔尖由上向下左斜向挥画,撇有横折、点、提等。
4. 捺:捺就是笔尖由上向下右斜向挥画,捺有横折、竖折、点等。
5. 提:提就是笔尖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向上挥画的动作,提有横折、撇、之形等。
6. 点:点是书写中留白或用一笔勾画的小点。
7. 折:折是指笔尖由横向竖、或由竖向横的转折。
8. 钩:钩是指笔尖由横或竖向上或向下挥画形成的形态。
二、结构比例楷书的结构比例是指楷书字体的结构形态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楷书的结构比例主要包括整体比例、上下比例、左右比例等。
1. 整体比例:楷书字体整体比例要求端庄稳健,端正匀称,线条流畅。
整体比例要求每一个字的高、宽都有一个合适的比例,看起来舒适和谐。
2. 上下比例:楷书字的上下比例主要包括上横、下方、中下结构的比例。
上横要比下方稍窄,下方要比中和下要宽一些,使整体结构更加均衡。
3. 左右比例:楷书字的左右比例主要包括左翼、右翼、左右结构的比例。
左翼要比右翼宽一些,左右结构也要略宽于右翼,使字体整体更加稳健。
三、笔画笔顺笔画的笔顺是指书写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楷书的笔画笔顺要求要准确、流畅、有序,保持书法的规范和美感。
楷书的笔画笔顺遵从“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原则,保持书写的连贯性和稳定。
四、贯墨墨迹楷书书法在书写时要求贯墨墨迹要饱满、圆润、有弹性和韵律感。
书写时要注重用笔、落笔和提笔的力度和速度的协调,使墨迹美感更加突出。
五、结构构图楷书书法在结构构图上要求整体形态要稳固,线条要流畅、纹韵要清晰,要有调和的视觉感受。
楷书的笔法与技巧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它是一种规范、明朗、端庄、秀美
的书写方式,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
下面是一些楷书的笔法与技巧:
1.竖起笔:楷书的笔画粗劲有力,一般要先竖起笔,从上至下练习落笔。
2.顿挫用力:楷书特点之一就是笔画要顿挫,刚劲有力,使字体更加
优美。
3.点画分明:楷书的每个笔画用笔点分明,笔画粗细适度,避免笔画
相互交织而影响字形的清晰度。
4.间隔有度:楷书中每个笔画之间需要留有适当的间隔,这个间隔应
该适度,不能过小或过大,否则会影响字体的整体感觉。
5.颜料适量:楷书的颜料应该适量,不要过于浓重,也不要过于淡薄,使字体的线条有一定的韵律感。
6.写法熟练:楷书书写需要反复练习,让笔法熟练自然,加强对笔画
的掌控,让其更加流畅。
7.姿势正确:书写过程中,身姿应端正,眼睛应保持放松,身体保持
平稳,才能让笔法更加准确。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
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
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
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
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三、收笔规律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
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
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
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
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 —4)。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
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
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
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
附:楷书笔画书写示及用法四、折的两种书写规律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
2、三角形法——弹、挑、折、折、转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
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
(见图3 —7)。
五、折钩的书写规律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
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
(见图3 —8)。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弹、弧、折、转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
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七、点的书写规律——线(线型笔画)的浓缩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露竖的浓缩左点——右短竖的浓缩撇点——短斜撇的浓缩提点——提的浓缩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一、长横除了按起、行、收笔的一般规律书写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拱形造型。
左半段略向上倾斜,与水平线的夹角在5 °左右,右半段在行笔刚过左半段及时压平,收笔时自然有拱形造型。
2、中段略细。
行笔时笔锋略提,笔画自然变细,但不可太细,否则成为“蜂腰”横病笔。
3、收笔上方下圆。
收笔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横神采顿生;最后“转”一定要圆,与方角形成对比,即和谐又有变化。
二、左尖横1、起笔写点要水平左要尖。
笔锋调好后沿水平方向由轻到重顺锋而下(手指执笔的轻重感要敏锐),略拉长形成左尖右圆的杏仁点。
2、收笔仰势上抬。
反弹转换笔锋提起后,提锋由下边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折与起笔下边保持平行,最后从上边收锋。
3、笔画左低右高。
与长横略斜带笔相同,带笔后保持斜向直接行笔(由于平点起笔笔锋指向已达到横的中锋运笔要求,故省略转笔调锋这一步而直接行笔),收笔后必然左低右高。
三、悬针竖1、收锋要在正中。
收笔完成时,笔锋要在笔画的中轴线上,这就要求起笔转笔时要到位,保证笔锋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笔画正中央。
2、笔画要饱满。
铺毫行笔要写到整个笔画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笔收锋。
3、收锋动作小。
反弹转换动作幅度要小,写出的笔画才能精致利索。
四、短平撇1、角度要平。
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而不是斜下带笔。
2、转笔变大。
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的撇自然是较平的(不需要绝对水平)。
五、竖弯撇1、转弯幅度大。
由起笔的垂直向下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腕的灵活转动控制笔锋转弯。
2、锋向要跟踪。
由于转弯幅度大,所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用手指顺时针捻动笔杆跟踪调节。
否则写撇拐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调。
3、手腕转动和手指捻动要同步进行。
六、斜捺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
此处用长横起笔的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
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
刚才讲的换向带笔也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七、平捺1、起笔用横的点带法。
注意不要粗、长、斜,应略细、短、平。
2、第二段下坡要长要缓勿陡。
3、捺脚稍长上边沿要平。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八、竖钩1、钩要平。
出钩上边沿勿要左上斜,应稍平。
2、不要挑。
反弹提起后笔锋不要右下挑,以免出现难看的脚后跟。
九、卧钩1、出钩前要上抬。
否则雷同于斜钩,且容易将钩写得大而空,使点的位置不好安排。
2、钩要长。
钩写长并同起笔保持平行,这样钩很紧凑,也显得小巧。
3、钩之拐角要突出。
钩之拐角不突出则无神采,其它弧钩拐角也要突出。
十、竖左弯钩宁驼背勿弯腰。
起笔右下行急转左下行,转弯处方圆并用,犹如驼背,但不弯腰,无伤大雅。
如写成半圆形,犹如弯腰,则有疲软无力之感。
十一、横折钩1、横细折粗。
横要提笔写,折要按笔写,不可横粗折细或横折粗细相等。
2、钩要弧钩。
出钩前先画弧,即用竖左弯钩的写法。
不要写成折钩或带后跟的钩。
3、要有变化。
横折钩可根据不同的字写成长短不同的变化。
如“同”、“四”、“句”三字对钩的横折长短要求就不同,要灵活处理,切勿千篇一律。
十二、横折折撇由横折和撇折加撇组成。
横折折钩折法与此相同。
十三、竖折折钩由竖折和横折钩组成,注意横还要细,而且横折之折可写圆折。
十四、左点起笔用垂点法。
即垂直下笔由轻到重写点,之后向下(略向左偏)带笔,收笔与垂露竖相同。
如从背面横着看,它变成了左尖横,说明它与左尖横的书写规律是相通的。
笔画书写视频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
上为斜点,下为提点。
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
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
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
左为斜点,右为撇点。
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
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
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
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
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
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