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基本概念(最终版)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36
公共政策分析基础知识公共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而公共政策分析,则是对这些政策的研究和评估,以确定它们是否有效、是否公平、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类型公共政策可以被定义为政府、机构或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或准则。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到环境政策等。
经济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降低失业率等。
例如,政府可能会通过调整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社会政策关注的是社会福利、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不平等。
比如,实施义务教育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础教育。
环境政策则致力于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像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呢?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政策的质量。
通过对政策的深入研究和评估,可以发现政策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公共政策分析能够增强政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公平公正,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受益群体广泛。
再者,它有助于提高政策的效率。
避免资源的浪费,使政策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最后,公共政策分析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问责性。
让公众了解政策的制定依据和执行效果,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问责。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步骤公共政策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政策问题这是政策分析的起点。
要明确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贫困、环境污染、教育不公平等,并对问题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界定。
2、收集相关信息在确定问题后,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包括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等。
3、设定政策目标根据问题和收集到的信息,设定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的政策目标。
4、提出政策方案基于目标,提出多种可能的政策解决方案,并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处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公共政策将失去权威性。
政策的向导是行为和观念的向导。
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公共政策主体应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核对主体分为政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公共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政府、第三部门等。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准公共政策主体、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
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整合能力。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新型的公共政策理论视政策对象——公共为伙伴。
提供政策主体的能力应从两方面着手:1、公共政策主体本身提升自己的公共政策能力;2、借助外部因素如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讯和网络等)、举行听证会来鼓励和吸纳公民参与,失去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公共政策系统主要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具体来说,这种作用大致包括:1、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3、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
智囊系统的构成:1、官方智囊机构;2、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
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的专门研究机构;二是各种独立的、民间的研究机构;三是大学。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不统一,但学科要素相同这一情况;弄清公共政策学的含义、学科要素、研究对象;弄清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这门学科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发展的情况。
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与特征、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及表现。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一、公共政策学及其研究对象1.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及提出人2.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含义、特征和学科要素3.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二、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了解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掌握政策群和政策链以及政策一般。
三、学科诞生前的理论与方法的准备掌握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
四、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要求掌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要内容,决策科学的形成,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五、学科的诞生了解学科诞生的标志,掌握学科特点,特别是拉斯韦尔的贡献。
六、学科发展的新阶段了解对行为主义方法论的批评,重点掌握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七、学科的近期发展了解公共政策的建制化掌握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取向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本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和内容构成,掌握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与决定、决策等概念的联系,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本章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本章难点:国家、政府与公共政策关系、合理的政策结构。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掌握)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性,为决策、决定提供一定的原则;决策则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二、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掌握)(1)国家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一、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一般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法权主体制定的对适用法人、自然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政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战略、规划和计划以及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等。
在有些情况下,公共部门不采取任何行动也代表着一种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法权主体意志的体现。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认为,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构成了政府公共管理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或社会、不同的政策领域,公共政策会有不同的属性,但是,它们在本质上会有一些共同的属性。
1.价值相关性一般认为,在整个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阶段与价值紧密相关,而政策执行阶段则应该追求理性化与科学化,做到价值中立。
实际上,政策执行阶段同政策制定阶段是难以截然分开的,政策执行同样会受到执行者、政策对象信奉的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绝对的价值中立是难以实现的。
与政策的价值相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其利益相关性。
可以说,多数公共政策都关系到对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分配。
2.合法性公共政策要发挥对有关法人、自然人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不仅必须符合程序条件,而且必须以政策对象的接受为实践条件,无论政策对象是因为政策符合其利益与意愿而自愿接受,还是因为慑于政府的威力与惩罚而被迫接受,都是如此。
否则,政策就没有约束力,难以付诸实施,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政策。
这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3.权威性和强制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与其合法性紧密相连的。
实际上,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既然政策的合法性在本质上是通过为公众所认可、接受的合法化过程取得的,那么,只要政策具有合法性,它就必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权威性又与强制力相联系。
同样,这种权威性的取得可能是因为政策符合政策对象的利益而被他们自愿服从,也可能是因为政策对象慑于惩罚而被迫接受政策。
2020年公共政策基本理论作业解答1.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或实现公共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或决策。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公共性:公共政策关乎整个社会或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
- 影响力:公共政策对社会生活和公众利益具有深远影响。
- 公正性:公共政策应当公正、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和利益。
- 政府行动: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公共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或决策。
2.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问题识别:政府或公众对某个问题的存在和紧迫性进行识别和认知。
2. 政策制定: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来解决问题,包括设定目标、确定政策措施等。
3. 政策实施:政府将制定好的政策付诸实施,通过行政行为或法律手段来推动政策的执行。
4. 政策评估: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改进。
5. 政策终结:当政策目标达成或者政策不再适用时,政策终结或者被取代。
3.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支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 制度分析:研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制度安排,了解制度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 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判断政策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 影响评估:分析政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预测政策可能带来的结果。
- 制度模拟: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政策的效果和可能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利益相关者分析:分析政策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利益分配,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和需求。
4. 公共政策的评估和调整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政策调整提供建议。
在评估和调整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效果评估: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成本效益评估:评估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判断政策的经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