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16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实践证明,跨国经营对企业来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问题一:文化差异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方式方法,跨国经营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影响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策一:了解文化背景企业应该认真研究所要跨足的市场文化背景,包括其历史、宗教、习俗等等。
了解市场文化特点,可让企业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
对策二: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与本地人士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翻译团队和文化交流平台,以此来加深和本地市场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问题二:法律与法规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和法规不同,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阻碍。
对策一:加强法律咨询企业在拓展跨国业务时应及时寻找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了解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对策二:实施内部培训企业内部法律培训的推展是非常必要的,让员工们掌握重要的法律基础知识,提高企业税务及工商法律合规能力。
问题三:政治风险跨国企业经营在政治稳定性较低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政治风险更大,这可以是政治情况动荡、不稳定的地区,比如冲突和战争可能导致资产损失、被接管、员工安全等问题。
对策一:尽量规避政治风险企业应该减少政治风险并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尽可能规避政治风险,同时注重捕捉这类情况并逐渐适应当地的政治环境。
对策二:稳健设出战略企业在制定跨国战略时,应考虑市场前景和政治因素,尽量避免进入政治不稳定地区的市场,或计划获得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还应该稳定和合法地向外扩张,采取合理的企业政策,建立健全的运营机制。
问题四:品牌习惯和风险管理在本土市场,企业通过的营销手段不一定适用于海外市场,需要重新评估、调整营销策略。
对策一:品牌策略的重新评估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应重新评估其品牌策略,根据目标市场的品牌特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利弊比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考虑上市。
在选择上市地点时,境内和境外上市是最常见的两种选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比较境内外上市的利弊。
一、境内上市的利弊1. 利:法规环境更熟悉:中国企业选择在境内上市,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内的法律法规环境,减少适应期和风险。
2. 利:政策优惠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境内上市,包括减免税费、优先融资等。
这些政策措施为境内上市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3. 利:便于监管和管理:中国证监会对境内上市企业的监管更直接,便于监管和管理,增加了公司在维权和合规方面的优势。
4. 弊:融资规模有限:相对于境外上市,境内上市的融资规模相对较为有限,对于一些资金需求较大的企业而言,境内上市可能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
5. 弊:投资者结构单一:由于境内上市主要面向国内投资者,投资者结构相对单一,公司在融资渠道和股东结构上的多样性较低。
二、境外上市的利弊1. 利:融资规模更大:相对于境内上市,境外上市的融资规模较大,尤其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扩大企业的融资空间。
2. 利:提升国际知名度:通过境外上市,企业可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形象,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 利:享受国际投资者资源:通过境外上市,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4. 弊:法律法规环境复杂: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存在差异,境外上市需要企业遵守不同的规定,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和风险。
5. 弊:监管距离较远:境外上市企业受到国内和国际监管机构的监管,监管距离较远,企业可能面临更多的管理和合规挑战。
综上所述,境内外上市各具优势和劣势。
选择境内上市能够获得政策优惠、适应性强等优点,但融资规模和国际知名度有限;选择境外上市可以获得更大的融资规模、国际资源和知名度,但需要应对复杂的法律法规环境和监管挑战。
新加坡上市的基本情况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点击数:497 更新时间:2008-12-29新加坡上市的基本情况一、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利与弊1、新加坡股市非常欢迎中国公司到新加坡上市。
新加坡股市在国际上以严格和稳定著称,但是目前对中国企业还是非常欢迎的。
到海外上市也正是许多中国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所渴望的。
由于国内的二板市场至今尚未推出,一些中小企业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一些人逐渐把眼光转向海外。
对中国中小企业来说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融资,很多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2、新加坡上市的综合利弊分析(1)有利条件与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相比,新交所公司上市的条件也较低,主板市场没有连续三年盈利甚至存续3年的要求,创业板市场的条件更低,对税前盈利、资本额等均无要求,主板与创业板也不是完全分隔的。
创业板上市企业上市满两年,达到主板要求的,即可转入主板市场。
更为诱人的是,企业上市后再融资也更为便利,只要市场投资者接受,再融资没有间隔期的要求,融资量也没有上限。
在综合费用上,新加坡市场的融资成本约为8%~10%(指占融资额的比例),而香港主板市场约为20%、创业板市场10%-15%,国内主板市场5%,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约为13%~18%(其中上市费7%)。
从融资额看,香港主板目前平均市盈率已下滑至5~7倍,创业板约为13~14倍,纳斯达克(NASDAQ)下滑到20~30倍。
新加坡市场虽已跌至14~15倍,相比其他市场仍具有一定诱惑力。
(2)不利条件8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去年一家新加坡本地企业上市,一次筹集了200万新币的资金,但却为此支付了约100万新元的各种费用。
此外,与国内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证券市场企业股票发行的市盈率普遍要低,同样的企业,如能在国内市场上市,其所能筹集到的资金往往要更多。
这也成为许多中国企业情愿在国内排队也不愿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赴欧美上市的问题与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选择赴欧美上市,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金支持。
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赴欧美上市的问题与挑战。
一、审查和监管赴欧美上市的公司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监管。
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会对公司进行审查以确保其财务状况真实可靠,并提供完整的披露信息。
在欧洲,也有类似的监管机构对公司进行审核。
此外,公司还需要遵守当地的证券法规和规定,包括会计准则、报告披露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审查和监管措施虽然有助于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保护,但同时也增加了赴欧美上市的成本和复杂度。
二、市场竞争在欧美市场,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意味着公司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可持续的增长潜力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此外,公司还需要注意当地的市场趋势和投资者需求,以及与其他公司的竞争策略和战略合作等问题。
三、语言和文化差异赴欧美上市的公司需要面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挑战。
在欧美市场,公司需要使用当地的语言和遵守当地的商业文化和准则,以便更好地与当地的投资者和客户进行交流。
语言和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公司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因此在跨境上市过程中,公司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四、管理和人才要在欧美市场取得成功,公司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和人才体系。
在公司落地欧美并实现上市后,公司需要雇用当地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以适应当地的管理、法律和文化环境。
此外,公司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以确保公司的运营和管理顺畅和高效。
五、股东和投资者赴欧美上市的公司需要考虑到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
在公司上市后,公司必须遵守当地的证券法规和规定,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此外,公司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与股东和投资者的关系,对公司的发展进行正确的信息披露和沟通,以确保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信任。
六、财务和会计在赴欧美上市过程中,公司需要满足欧美当地的财务和会计要求。
公司必须按照当地的会计准则和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同时还需与当地的审计机构进行合作,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进行合规的会计处理和报告。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国际声誉。
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1. 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是一大挑战。
各国政府和民众对外国企业的态度和限制政策常常会影响企业在当地的经营与发展。
政治风险一旦出现,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损失,甚至被迫退出当地市场。
2. 品牌形象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其品牌形象往往受到质量信誉、文化差异等影响。
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限制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
3. 合规风险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由于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合规方面的弱点,容易陷入合规风险。
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4. 人才管理跨国经营需要人才的支持,但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和管理人才存在一定困难。
语言沟通、文化差异、管理模式等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在海外的运营效率。
5. 安全风险中国企业在一些国家进行跨国经营时,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大。
包括恐怖袭击、劳工冲突、自然灾害等,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对策1. 加强政治风险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的政治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和评估体系,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的准备。
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争取政府支持,降低政治风险。
2. 提升品牌形象在产品质量控制、文化融合以及对外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通过品牌建设和公关活动来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扩大市场份额。
3. 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对当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岗位。
加强对员工的合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合规意识,降低合规风险。
4. 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人才时,应该注重对语言和文化的培训,以便员工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环境。
中国企业出海情况、面临困难及对策建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出海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踏上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海外市场已成为它们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向。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障碍,中国企业在面临国外市场竞争时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出发,探讨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现状问题1.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常常会面临当地文化的差异。
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沟通障碍,这对企业开展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在商务谈判、营销推广等环节,文化差异的问题更为突出,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同时也面临着国外本土企业和其他国际企业的激烈竞争。
在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环境法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法规不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时需要遵守当地的环保法规和劳工法规。
而这些法规往往与中国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不同,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法规,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
4.品牌建设困难在面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挤压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很难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品牌建设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通过有效的推广和营销手段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二、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研究和跨文化培训针对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问题,中国企业应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可以通过招聘当地员工、培训中国员工或外派具备跨文化背景的员工到海外市场,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提高企业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变能力。
2.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应该以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为重点,树立起优质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海外上市利弊谈作者:李亚黛杨晓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2期摘要: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国内企业融资困难重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选择海外上市。
企业海外上市短期内可以筹集大量资本,改善企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但同时也造成国有资本的流失。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利弊,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海外上市,融资方式,公司治理结构一、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根据投中集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共有71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IPO,累计融资645.9亿元,上市数量及融资金额同比分别减少32.4%、49.2%,融资规模大大缩水。
这一数据仅略高于金融危机重创之下的2008年,创出近九年来的第二低点。
2013年,受A股新股发行全面停滞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活跃度相比上一年度出现大幅下滑,融资规模缩水超两成。
二、企业海外上市的利弊(一)企业海外上市的有利之处1.有利于引进或利用外资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短缺,因此我国制定了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的政策来缓解国内矛盾。
只有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相结合,才能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
企业海外上市,对于引进海外金融资本,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满足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急需的巨额资金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从公司未来长远发展考虑,企业要在海外上市,必须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经营管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后,外资股股东将会依照公司章程来保护他们出资人权利,要求上市公司切实履行公司章程承诺的义务,企业通过海外上市接收更高层次投资者和更规范的国际市场监督,对企业自身治理结构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已经逐步实现,我国企业也贯彻改革开放的政策逐步走出国门。
从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公司的海外上市,无疑顺应了市场的潮流。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摘要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国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世界经济渐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垄断型企业强烈地需要尽快走出国门,积累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以期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境外证券市场为这一要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但境外上市道路并不平坦,无论是改革型国企,还是成长中的中小民企,境外上市都并非一帆风顺。
如何从众多的问题中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诸多已境外上市和准备境外上市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妥善地安排企业境外上市,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进行了概述,接着研究境外上市迅速发展的原因,然后对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原因;优势;弊端;策略AbstractIn add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accession to the WTO, domestic marke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economy, some monopoly enterprise ugly need go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ccumulate internationalized experience, in the hope of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petitiveness. The overseas security market has offered the broad stage for these panies. Although the tide of overseas listing is surging, being in the ascendant, for the medium-and-large-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growing medium and small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road is uneven. How to draw the lessons from numerous problems? Which questions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ilelisted or to be listed? How to arrange overseas IPOs properly? It is worth for us to study and think conscientiously. In foundation of the summary of the predecessor research result, first,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border listing of our country, then studied cause of the rapidly growth of cross-border listing,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efects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inally gave sugges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cross-border listing for our enterprise .Key words:cross-border listing;Reason;Advantage;Defects;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 (2)Abstract 3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基本概况 (6)(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发展阶段 (6)(二)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呈现出的特点 (7)1、企业境外上市的增势迅猛 (7)2、我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和美国 (8)3、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国的500强企业 (8)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分析 (8)(一)拓展融资空间 (8)(二)改善资本结构 (8)(三)转换治理机制 (9)(四)企业适应国际化发展 (10)(五)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 (10)三、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11)(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有利性分析 (11)1、有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 (11)2、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 (11)3、有利于完善公司结构治理和现代企业制度 (12)4、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12)(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不利性分析 (13)1、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成本高 (13)2、境外上市企业运营费用大 (13)3、二级市场表现不佳,上市企业再融资困难较大 (14)4、国市场体系不完善加大企业改制的难度 (14)5、境外上市对国家资本结构不利 (15)6、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公司透明度不高 (16)四、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策略建议 (17)(一)完善境外上市企业的竞选机制 (17)(二)加快国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对接 (18)1、深入研究国际资本市场 (18)2、引入国际规则,加强和完善信息沟通与信息披露 (18)(三)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19)1、健全境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9)2、强调企业自身增长能力 (20)3、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21)(四)完善政府职能建设 (21)结束语 (22)致 (22)参考文献 (23)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基本概况(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至1994年下半年1993年6月29日,首家H股——啤酒在招股上市,投资者反应强烈,认购率110倍,冻结资金约852亿港元,股价表现不凡。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姓名:陈翔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朱孟楠20061001摘要摘要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现象,在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企业融资需求的矛盾,隐藏着国内、国外两个资本市场无序竞争的矛盾,隐藏着中国金融外向型运行轨迹和风险管理的矛盾。
在充分利用外部金融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更为理性地对待国内企业海外上市,避免出现国内资本市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防止金融市场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不公平和无序运转,成为一个事关国民经济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近年来来海外上市的热潮这一现象出发,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比较分析对海外上市的基本概况、特点和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根本原因及动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量企业海外上市热潮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隐忧。
特别地,本文根据近一年来资本市场的重大变化和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全新市场环境对企业海内外上市所涉及的上市成本、发行市盈率及上市后的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企业海外上市这一研究课题在新的制度变化下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面对海外上市的热潮,我们在发挥其利用外资、提高公司治理功能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高度重视利益外输、价值低估、隐性腐败、金融安全等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都为优质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融资拓宽了渠道。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当中也提出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这些都为吸引优质企业在国内上市和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国内证券市场回归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
关键词:海外上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全流通AbstractChinese LTOSS-listing abroad is not only a single phenomenon,Behind them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ctuali够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and enterprise reorganization or the financerequirement,the contradiction of competi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capital market,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xtraversion function track of china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When we fully make advantage of the extemal financial resources,it will be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relation to the whole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grand renaissance of our nation that how to treat the cross—listing of domestic corporation more rationally,how to avoid the edged domestic capital market and prevent the unfair and out-of-order function in macro.microcosmic financial market.The article begins witll the upsurge of crOSS—listing in recent years and fully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s,characteristics and essential causes and motives of listing abroad through massive data and comparison or analysis.Further,it puts forward side-effects of the upsurge of cross—lis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and national economy.Specially,it takes a full analysis and summarize from the concerned cost of listing,the PE ratio in the issuance market and representation after listing according to the complete circulate market brought about by the deep system reform in capitalmarket,which will widen the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 listing of the corporation in a new system.Facing the upsurge of cross—listing,we must consciously realize the side-effects brought about by it and highly attach importance t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external transportation of national benefits,the underestimation of value,recessive corruption and financial securities when we make advantage of the foreign capital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corporation govemance.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the advance of share merger re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will widen the channel of financing for outstanding corporation.The eleventh five—year project also putsforward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the capital market vigorously and sustaining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All these reform will promote those potential listing companies especially technological medium—small enterprises to list or relist in domestic security market.Key words:Cross—listing;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Complete circulate.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据统计,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已达497家,截至2005年底,总市值约4805.96亿美元。
而同期沪深市场A股公司数量为1358家,总市值4180.856亿美元,其中可流通市值约1243.41亿美元。
以可流通市值比较,海外上市规模已是内地市场的3.87倍。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呈现出以下特点:上市数量同比有所减少,但筹资规模大幅扩大。
在国内资本市场长期低迷,特别是2005年暂停新股发行之际,内地企业赴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步伐明显加快。
据统计,2005年共有69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比2004年的84家下降18%;但筹资额达到210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80%,是沪深两市2003年和2004年首发募资总额800多亿元人民币的约2倍。
自1993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筹资总额为550多亿美元,而2005年就占了13年来筹资总额的1/3以上。
海外上市地依然相对集中。
传统的海外上市地香港联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美国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仍是2005年中国企业上市的主要选择地,但在3地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同比都有所下降。
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从2004年的4家增加到9家。
香港证交所仍然是吸纳内地企业上市最多的交易所,2005年筹资额超过1490亿港元,占香港市场当年新股筹资总额的90%以上。
由于建设银行、神华能源和交通银行这样的大盘股上市,香港主板市场的筹资量大幅超过了2004年水平。
市公司行业分布更加多元化。
2005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行业分布更加广泛,不仅包括纺织、食品、百货、制药、航运、金属等传统行业,金融等服务行业,还包括通信、电子、网络、传媒以及体育用品等新兴产业。
传统行业所占比重最大,主要集中在香港市场。
新加坡吸引了较多传统产业类的中小企业,伦敦吸引了较多金融服务类企业和民营企业,纳斯达克仍以网络、电信等科技股类企业居多。
国有企业市场影响大,民营企业市场表现更看好。
中国建设银行、神华能源、东风汽车等国有企业的上市助推香港股市创下了新股上市筹资额的纪录。
我国在美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展业务。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美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进行经营发展。
我国在美企业经营发展情况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在美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探讨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在美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我国在美企业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美国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8000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制造业、科技领域、服务业等。
这些企业在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我国在美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们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美国,为当地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进步。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尽管我国在美企业在经营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问题。
1.贸易摩擦加剧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给中国在美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限制措施,包括加征关税、限制资金流动等,这些措施给在美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2.市场竞争激烈美国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即使是本土企业也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
对于中国在美企业来说,他们需要认真研究本土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3.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如政治风险、市场风险、货币风险等。
许多中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容易陷入一些经营困境。
三、对策建议针对我国在美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市场在面对美国市场的压力时,中国企业可以积极拓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
同时,也可以在美国市场上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潜在合作伙伴,以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来应对风险挑战。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有什么好处()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有什么好处1、低成本融资,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3、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4、提升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形象;5、上市过程简单有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融资计划。
除此之外的其他优点,在国外证券市场发行股票,股东分散,发行者可较为自由地使用筹得的资金,降低企业被新股东控制的风险。
在国外证券市场发行股票,能够筹集到各种货币的资金,满足对外汇资金的需求。
二、哪些企业适合这种上市方式第一类,是在境内上市遇到障碍的、上不了市的企业。
比如,企业的经营历史不够三年,企业的资产规模、企业经营业绩还达不到境内上市的要求,等等。
第二类,是在境内上市排队等不及的企业。
因为在境内上市,一般来说,每年都会保持四、五百家企业在排队等待批准上市。
如果企业迫切需要融资,无法排队等等待,也可以选择在境外上市。
第三类,是市场和产品就在境外的企业。
这些企业需要在境外开辟市场,扩大客户资源,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品牌,也可以到境外上市。
第四类,是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企业。
这类企业要到境外去开发资源,整合资源,包括收购企业、收购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建立研发机构等,在境外发展,也可以在境外上市。
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限制第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外汇管理部门审批,虽然直接投资方面的审批政策不断放松,但仍存在不少限制,而金融投资则受到严格管理;第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项目需要发展改革部门核准,在时间上、获批性上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两个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企业在境外寻求投资的机会。
再者,中国大量民企和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银行贷款难、上市更难、发债是难上加难。
企业有融资需求,但诸多政策限制却成了障碍。
而如果是掌门人通过第三国身份申请并成立的公司,便可以规避这些政策的限制,外商投资企业相对于境内外上市有更多选择,国外有多种融资渠道弥补资金压力,境外上市可以加速企业融资、拓展外资来源、降低成本。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遇到的主要问题准备不足,仓促上阵。
1、对境外上市缺乏认识。
对上市规则、融资额度、成本构成、时间周期、资金用途、信息披露义务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
2、对战略投资缺乏认识。
在与战略投资者沟通中只考虑自身利益,提出有失公允的要求,影响融资成效,缺乏战略伙伴的合作。
3、对战略规划缺乏认识。
不能把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将筹资与引进技术、改善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发展后劲,影响再融资计划。
4、对重组工作缺乏认识。
盲目改制,草率重组,时间长,成本高,效果差,使得重组后的公司仍然还要重新调整,延误上市时机,也增加上市成本。
忽视管理,缺乏规范。
1、缺乏核心业务。
多种经营,战线过长,主营业务不突出,没有核心竞争优势,缺乏持续发展潜力。
2、缺乏控制体系。
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资料不完善,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很难达到投资者的要求。
3、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缺少创新活力,投资者很难判断企业如何保证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4、缺乏企业管理规范。
热衷于境外上市融资,忽视国际惯例要求,在与国际管理规范接轨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在改革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缺乏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指导。
犹豫不决,影响成效。
1、缺乏核心支持。
对机构选择缺乏经验,未能在价格和能力的最优化上做出合适的选择,导致上市成本增加,没有确定的专业机构对企业长期负责。
2、在寻找国际机构方面存在困难。
很难在短时间到最合适的证券包销商、主理银行、会计师、律师所、财经公关机构等专业机构。
3、在与国际机构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
由于观念、体制、规则、语言以及国际惯例等方面的差异,中方企业在与国际机构沟通方面存在问题。
4、缺乏“总协调人”的角色和支持。
企业缺少能够长期代表自身利益,熟悉国内企业、境外市场、国际惯例的专业帮助,因而影响融资成效。
缺乏人才,需要指导。
1、缺乏专业人才。
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资料,影响上市进度,甚至影响整个上市计划。
2、缺乏信息披露意识。
在上市准备中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公司透明度,做好信息披露专业准备工作。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年度调查报告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断推进开放改革,努力吸引外资和扩大对外开放。
其中,海外上市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海外上市情况分析1. 上市地区分布截至本调查年度,我国企业海外上市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等地,其中香港是最主要的上市地区。
从上市地区的选择来看,我国企业更侧重于选择亚洲地区,这主要归因于亚洲地区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较高的投资者信心。
2. 上市方式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多采用CDR(中国存托凭证)、H股(香港上市)、ADR(美国存托凭证)等方式。
CDR是最常见的上市方式,它使得国内投资者能够在国内市场购买到以外国股票为基础的证券。
H股则是可以在香港买卖的中国企业股票。
ADR是指中国企业在美国证券市场发行的股票。
3. 上市行业分布我国企业海外上市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互联网科技、金融、房地产、能源和制造业等。
互联网科技行业上市数量最多,这主要由于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拥有众多拥有众多知名企业。
金融行业也是海外上市热门行业之一,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金融行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
三、海外上市优势与挑战1. 优势(1)市场扩大:通过海外上市,我国企业能够扩大市场规模,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公司股权投资,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2)品牌提升:海外上市的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声誉,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形象。
(3)国际化:海外上市有助于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布局能力。
2. 挑战(1)监管要求: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监管存在差异,对企业的财务披露、信息披露和相关法律法规等都有严格要求。
企业需要适应不同的监管环境,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2)投资者理解: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理解和信任程度相对较低,需要企业加强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其对中国企业的了解和信任度。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推动经济发展与风险挑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规模庞大,资源丰富,拥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供应能力。
而通过海外上市,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重要性、优势和风险,并就如何有效推动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海外上市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机会,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资本实力和竞争力。
同时,海外上市还可以带来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和财务透明度,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关注,并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这对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战略非常有益。
其次,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时更容易获得政府支持和资源优惠。
这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并提高海外上市的成功率。
另外,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往往较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这使得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时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认可,获得较好的市值回报。
然而,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在海外上市过程中的运营风险。
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管标准和会计准则的差异,可能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和风险。
其次,海外上市还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和不稳定性的影响,如货币汇率波动、资本流动性风险等。
国有企业需要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
为了有效推动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治理。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摘要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国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世界经济渐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垄断型企业强烈地需要尽快走出国门,积累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以期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境外证券市场为这一要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但境外上市道路并不平坦,无论是改革中大型国企,还是成长中的中小民企,境外上市都并非一帆风顺。
如何从众多的问题中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诸多已境外上市和准备境外上市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妥善地安排企业境外上市,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进行了概述,接着研究境外上市迅速发展的原因,然后对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原因;优势;弊端;策略AbstractIn add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accession to the WTO, domestic marke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economy, some monopoly enterprise ugly need go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ccumulate internationalized experience, in the hope of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overseas security market has offered the broad stage for these companies. Although the tide of overseas listing is surging, being in the ascendant, for the medium-and-large-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growing medium and small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road is uneven. How to draw the lessons from numerous problems? Which questions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ilelisted or to be listed? How to arrange overseas IPOs properly? It is worth for us to study and think conscientiously. In foundation of the summary of the predecessor research result, first,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border listing of our country, then studied cause of the rapidly growth of cross-border listing,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efects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inally gave sugges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or our enterprise .Key words: cross-border listing; Reason; Advantage; Defects; 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 (2)Abstract 3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基本概况 (6)(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发展阶段 (6)(二)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呈现出的特点 (7)1、企业境外上市的增势迅猛 (7)2、我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区域主要集中在香港和美国 (8)3、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国的500强企业 (8)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分析 (8)(一)拓展融资空间 (8)(二)改善资本结构 (8)(三)转换治理机制 (9)(四)企业适应国际化发展 (10)(五)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 (10)三、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11)(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有利性分析 (11)1、有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 (11)2、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 (11)3、有利于完善公司结构治理和现代企业制度 (12)4、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12)(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不利性分析 (13)1、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成本高 (13)2、境外上市企业运营费用大 (13)3、二级市场表现不佳,上市企业再融资困难较大 (14)4、国内市场体系不完善加大企业改制的难度 (14)5、境外上市对国家资本结构不利 (15)6、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公司透明度不高 (16)四、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策略建议 (17)(一)完善境外上市企业的竞选机制 (17)(二)加快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对接 (18)1、深入研究国际资本市场 (18)2、引入国际规则,加强和完善信息沟通与信息披露 (18)(三)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19)1、健全境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9)2、强调企业自身增长能力 (20)3、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21)(四)完善政府职能建设 (21)结束语 (22)致谢 (22)参考文献 (23)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基本概况(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至1994年下半年1993年6月29日,首家H股——青岛啤酒在香港招股上市,香港投资者反应强烈,认购率110倍,冻结资金约852亿港元,股价表现不凡。
与青岛啤酒同时跟进的第一波H股还有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等8家国有企业,均走出了不错的行情,香港恒生国企指数由1993年7月推出时的800余点急升至当年2月的2000点。
第一批香港上市的企业体现了很明显的政策倾向,是我国政府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途径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有益尝试,这股浪潮持续到1994年,一方面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原因主要还在于公司业绩差,投资回报率低于股东要求,投资者对大陆公司前景产生怀疑。
伴随着投资者热情的丧失,出现一级市场筹资困难,二级市场持续低迷的局面。
第二阶段:994年下半年至1996年6月“九五”期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发展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产业,华能电力、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大唐发电等相继境外上市。
境外投资人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被人均航空里程、人均用电、人均能源消耗量等美妙的增长预期所迷惑,形成一波投资热潮。
但是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国内经济紧缩调控,加之美联储6次加息导致投资流向改变,境外国企股逐节看低,步入低谷。
第三阶段:1996年6月至1997年10月第三波登陆香港的上市企业的代表是上海实业、北京控股、中国电信等。
这些公司往往是国内某一部门或某一级政府投资到香港的窗口公司,讲述的是“红色中国”或“政府背景”的故事,被香港投资者称为“红筹股”。
在香港回归和国外投资者高预期的推动下,该批股票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红筹股的行情亦带动了H股的走高,到1997年5月,红筹股指数上涨了198%,远远超过恒生指数39%的上涨幅度,国企股指数也从1000点暴涨到1700点,H股和红筹股市值达到800亿美元,占港股市值的15%。
但好景不长,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深化,股市进入低潮。
第四阶段:1999年至2001年2月1999至2001年,民营企业引领第四次浪潮,此次浪潮发生了重大改变。
国企极少,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上市地也不再局限于香港市场,美国的纳斯达克、新加坡以及英国伦敦交易所等市场都出现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身影。
1999年,中华网,三大门户网站均实现了美国成功上市。
但网络股的神话只上演到2001年,随着网络泡沫的破裂,股价一路下跌,险些进入垃圾股的行列。
某些民营企业上市不久便爆发了“诚信危机”,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引发了系列的“中国概念风险”,使得中国境外上市公司饱受牵连,一损俱损,股票走势波动很大。
第五阶段:2001年2月至今超大国企走出国门,境外上市公司数量激增。
2003年中国人寿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拉开了国企金融改革的序幕。
2005年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神华能源等大型国企香港成功上市,掀起了新一轮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企业的高潮,大量国际资金投入香港证券市场。
香港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自2005年底的5300点大升到2006年2月中的6500点水平,升幅超过24%。
2003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企业有48家,筹资70亿美元;2004年境外上市84家,筹资111.51亿美元;2005年境外上市69家,筹资210亿美元。
截至到2007 年 3 月 10 日共74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中国上市公司正在推动全球IPO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呈现出的特点1、企业境外上市的增势迅猛2003年我国境外上市企业有48家,筹集资金70亿美元,到2004年增加大84家,筹集资金111亿美元,增长了75%。
2005年上市公司数量略有下降,但是筹资金额为210亿美元,截至到2007年3月10日共74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说明境外上市企业的规模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2、我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区域主要集中在香港和美国香港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基地,截至到2007年3月10日共74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其中260家在香港。
原因是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股票市场成熟,银行、证券监管体制健全,金融服务全面,国际投资者参与比例大;同时与其他境外交易市场相比,香港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与内地相近。
3、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国的500强企业其中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中,制作业、IT业最多,其次是食品、农业、药业、保健品与电子类。
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中,食品、农业、制造业、IT企业最多。
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通讯、IT企业最多,其次为电子类。
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分析(一)拓展融资空间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筹集发展所需资金。
通过境外上市,企业能够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投资性的、不可随意退出的各种货币的资金,而且由于溢价或市场竞价原因,其数额往往会接近甚至超过公司原有总资产,通常将公司资产的30%上市即可收回相当于原有公司100~150%的投资,使公司实际增值一倍以上甚至更高,以满足对外汇资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