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块卵石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4课、做一块卵石
一:填空
1、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卵石的相同点是:形状(近似球形),表面(光滑)。
3、卵石的不同点:(大小)不同,(圆度)不同,(色彩)不同。
4、卵石经过大自然中的(风化)作用、(搬运)作用、(磨圆)作用,会逐渐变成(细沙)。
二、实验。
做“卵石”形成的模拟实验
1.实验中我们用到的材料有:碎砖头、水、塑料瓶等;其中砖头代表(岩石),塑料瓶代表(河道)。
2.把装有碎砖头、水的塑料瓶使劲晃动5分钟以后,看到的现象是
水变(浑浊),砖头变的(失去棱角成了圆形)。
3.根据做“卵石”的实验,我认为卵石是这样形成的: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
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
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下)失去棱角,变成卵石。
《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河段岩石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并按要求完成实验。
3、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并记录,最终证实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4、能说出沙尘暴的危害和防治办法,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并与大家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鹅卵石形成的原因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教师谈话: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疯狂猜猜猜”。
出示游戏规则。
学生根据提示猜物品。
最后出示鹅卵石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疯狂猜猜猜”的形式导入本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学生听提示过程中,能了解鹅卵石的特征,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鹅卵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爱因斯坦的名言告诉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同时使学生自比,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
(3)教师小结老师发现大家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和鹅卵石的形成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鹅卵石的形成。
2、模拟实验,探究新知(1)观察图片,推测原因观察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图片,说一说这些岩石在外形上有什么特征,结合他们的特征推断一下,鹅卵石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小组讨论写到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展示推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叙述特征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模拟实验,获取新知师生讨论: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河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摇玻璃瓶摇几次?)教师提示:实验不只是动手操作,还需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学生观察小砖块的外形特征,记录并汇报。
教师计时,学生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现象和结论,师生点评,总结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师提问:河流中的岩石从哪里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山上岩石风化落入水中。
浆砌卵石的质量要求一、卵石的要求二、浆砌卵石施工的要求1、浆砌卵石砌缝宽度一般应不大于40mm,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时,砌缝宽度应不大于70mm。
2、在浆砌卵石砌筑前,必须对坡面或基面夯实。
铺设砂砾垫层应均匀,密实度大于90%,整平后方可开始砌筑。
3、浆砌卵石护坡和河床铺砌层时,应采用栽砌法,砌块应互相咬接,即采用卵石长度垂直于坡面或水流方向的铺砌方法。
4、用卵石砌筑丁坝、顺坝、挡水坝等调治构造物时,应使卵石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
5、浆砌卵石平整度采用浆砌片石的标准(30mm),浆砌卵石表面平整、密实、不得出现空鼓、干裂的现象及卵石露出形成凸凹不平的现象。
6、浆砌卵石施工时,不得在浆砌卵石表面上用砂浆找平形成一层空壳。
7、浆砌卵石勾缝应采用M10级水泥砂浆勾缝,砌体勾缝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8、浆砌卵石的质量评定,采用浆砌片石的标准,应按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B10424-2003)执行。
浆砌片(块)石的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1、材料:(1).石料:石料强度≥30Mpa,并应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水锈、污渍。
片石:规格,厚度不小于20cm,所用镶面的片石,应选择有两个大致平行面,尺寸较大者,表面应修凿平整。
块石:规格,厚度为30cm,宽度为30cm,长度为45cm。
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用作镶面块石时,应由外露面四周向内稍加修凿(修凿进深不小于7cm ),后部可不加修凿,但应约小于修凿部分。
(2)砂浆:砂浆坍落度取4~5cm,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砂浆所用水泥、砂、水均必须经过试验部门试验合格,监理认可方可使用。
砂浆的搅制必须用砂浆搅拌机搅制。
搅拌时间为3~5min,保证砂浆色泽均匀。
已拌制好的砂浆,应于开始凝结前全部用完。
一般应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
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
已凝结的砂浆不可使用。
2、一般规定及要求(1)浆砌石工技术要求A、.大块的石料应砌筑于下层,并应逐渐选用较小石料。
干砌卵石渠道的施工经验探索新疆雨量稀少,气候干旱,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因此增引水源,减少输水损失,充分发挥水的效用,是农业增产的关键。
针对这一情况,在我区普遍开发了防渗与防冲相结合的渠道砌护工程。
目前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干砌卵石、浆砌卵石或干砌卵石灌浆、混凝土护面等。
根据新疆的经验证明,干砌卵石、浆砌卵石或干砌卵石灌浆、混凝土护面是一种多快好省的防渗措施。
成本较低,可节省水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又可减少地下水的补给,促使地下水位降低,防止盐碱化。
现特将干砌卵石施工的经验介绍于下:干砌卵石主要在于卵石与卵石砌的密切,互相挤紧,要求所有卵石都不能松动,借以抵抗水流的冲击,同时借卵石下面的沙砾垫层,保护下面的基土不致被淘失。
1.1渠道的开挖与填筑渠道开挖的标准直接影响砌筑质量,故应严格掌握,一般要求开挖面的凸凹度不超过±5cm。
开挖尺寸需较衬砌厚度大2~3cm,以免个别大卵石抵住基土而使衬砌表面不平。
如用一般土料填筑,应注意夯实,密度要求不小于自然土的干容重。
如用戈壁砂砾填筑,一般沉陷较少,如不加夯,可于填筑过程中充分加水,使浸水沉实,以免卵石衬砌后因基土下沉而松动。
1.2铺垫层及砌卵石1.2.1铺垫层在渠底卵石铺砌之前,先分段把渠底垫层铺好。
至于边坡的垫层,如边坡较陡时,则可随边坡砌石同时升高。
1.2.2卵石标准与衬砌要求衬砌渠道用的卵石,应根据当地产石情况,尽可能按下面的条件挑选:除尺寸应尽可能符合前述设计的标准外,略具扁平形且较规则者为最佳;形状如哈密瓜的椭圆形卵石或有棱角的块石次之。
至于接近圆球形的卵石,因不易砌好,故不宜采用。
三角石或其他不合格的石头可酌量用于超高部分。
砌石的关键在于砌的紧密,不易松动。
因此对砌的要求主要为:第一,按整齐的梅花形砌,要求六角靠紧,只准有三角缝,不许有四角眼。
第二,要求卵石长径与渠底或边坡垂直,即立砌,不准前伏后仰,左右歪斜,或砌成石阶,否则卵石不能靠紧,容易松动。
目录一、编制依据、原则 (1)(1)编制依据 (1)(1)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总体布置 (2)(1)生活区布置 (3)(2)施工用电、用水的布置 (3)(3)施工道路及料场布置 (3)(4)环境保护布置 (3)四、施工方案 (4)(1)施工总体方案 (4)(2)施工顺序 (5)(3)施工方法 (5)三施工总进度 (6)(1)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 (6)(2)计划工期 (7)(3)人员、机械设备投入情况 (7)四质量保证措施 (8)(1)施工质量目标 (8)(2)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8)(3)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9)(4)主体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 (9)五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0)六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体系及保证措施 (10)(1)施工安全体系及保证措施 (10)(2)环保保证措施 (11)(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3)右岸下游防洪堤(K0+073.00~K0+650.00)段坡面防护加固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原则(1)编制依据1、川设毛电设(2012)009号设计设计通知2、国电毛开司纪(2012)43号会议纪要(2)编制原则本着安全、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而编制二、工程概况本段防洪堤位于闸坝下游右岸顺河乡境内,原堤身主要采用干砌石和浆彻石修筑,现部分彻筑段出现裂缝或垮塌损毁,为保证该段防洪堤安全防洪,决定对K0+073。
00~K0+650.00堤段局部堤脚和坡面防冲加固处理,主要施工内容如下:1、桩号K0+073.00~K0+230。
00堤段:清除该段坡面垃圾,对该段坡面破损部位予以修补,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
2、桩号K0+230.00~K0+268。
00堤段:清除该段坡面垃圾,对坡面进行修整,在修整后坡面上新砌筑50cm厚M10浆砌石。
3、桩号K0+268。
00~K0+283。
00堤段:清除该段坡面垃圾,对该段坡面破损部位予以修补,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
4、桩号K0+283.00~K0+414.00堤段:清除该段坡面垃圾,对坡面进行修整,在修整后坡面上新砌筑50cm厚M10浆砌石。
“4。
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文井江和白沫江防洪工程(二标段)C20细石砼砌卵石专项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制:四川邛崃水电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零一四年三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2.1工程概况 (1)2。
2主要工程量 (1)三、施工准备 (2)四、C20砼砌卵石施工 (2)4.1施工要点 (2)4。
2施工工序 (3)五、质量保证措施 (3)六、安全及环境保证措施 (4)七、雨季施工措施 (5)C20细石砼砌卵石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4。
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文井江和白沫江防洪工程二标段施工图纸;(2)“4。
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文井江和白沫江防洪工程二标段护岸施工技术要求。
二、工程概况2。
1工程概况“4。
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项目邛崃市文井江和白沫江防洪工程二标段,建设地点位于邛崃市夹关镇、火井镇、道佐乡(其中二标段为:火井镇).该项目综合治理河长3126.43m,新建护岸5146.72m,河道疏浚3131m。
二标段(火井段):综合治理河长877m,新建护岸共计1730。
75m,河道疏浚880m,位于火井镇盐井溪和文井江汇口附近,共3段。
第一段为文井江左岸上段护岸起始于火井镇银台山村六组排灌沟出口处(左上0+000.00)顺延河岸至火井大桥上游右侧下河梯步处(左上0+732.14),长732。
14m;第二段为文井江左岸下段护岸起始于火井镇水利管理站的下河梯步(左下0+000.0)顺延河岸至公路处(左下0+334.47),长334。
47m;第三段为文井江右岸新建护岸起始于火井镇银台山村六组排灌沟对岸(右0+000。
00)顺延右岸至文井江三和桥下游约100m处(右0+696。
08),长696。
08m.护岸结构型式采用C20细石砼砌卵石护坡,坡比为1:1。
5,部分河段在堤顶设2m宽平台。
2.2 主要工程量本标段主要工程量包括:土方开挖44780 m³、砂卵夯实石填筑7943 m³、堤脚砂卵石原槽回填20835 m³、C20细石砼砌卵石9145 m³。
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
井水、泉水异常,有发浑、冒泡、变味、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动物 异常表现 为惊慌不安、不进食、乱闹乱叫、挣断缰绳逃跑等;天气主要有震前闷热,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
4 做一块卵石我想研究的问题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2、卵石从哪里来?3、卵石在生活中的作用。
4、温度会对岩石造成破坏吗?观察实验※做一块卵石。
我的方案:将砖块敲碎,把一些棱角分明的碎砖块同水一起放在一个大的广口瓶里,盖上瓶盖,使劲摇晃,进行磨圆。
我的记录:材料 实验前实验后 碎砖块、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 砖块上有尖锐的棱角。
碎砖块的棱角没有了,有的碎砖块变成了球形。
矿物名称颜色光泽硬度矿产类别石膏白色非金属光泽较硬非金属矿产黄铁矿铜黄色金属光泽较硬金属矿产金刚石透明、浅蓝金刚光泽硬非金属矿产刚玉透明、各种红、玻璃光泽硬非金属矿产蓝、绿(8)火山喷发之前一定会发生地震。
(错)3.我会选。
(1)下列现象中,(C)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影响的结果。
A、地震B、火山爆发C、修路架桥(2)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形式有(A)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3)岩浆是(B)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C、靠地球的引力作用(4)地幔的下面是(B),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A、地壳B、地核C、地心(5)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B)。
A、岩层弯曲B、岩层断裂C、山洪爆发(6)渗入岩缝的水结冰时体积会(A),从而对岩石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A、胀大B、缩小C、不变二、生活中的科学。
1.假如上课时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怎样做?答: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伤。
如果来不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若来不及跑出房屋,则应该躲在机构最小的房间里,或降低重心躲在桌下,保护头部等。
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底某些地方,发布着古代森林遗迹。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改变试验1 模拟火山喷发试验(第2课火山)试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试验步骤:1、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态。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试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试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留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须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性视察试验现象。
试验2 地震成因模拟试验(第3课地震)试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试验步骤:1、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改变?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渐渐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视察发生的现象。
试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试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留意事项:运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留意平安。
试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试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试验步骤:1、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摆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视察。
试验现象:视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试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逝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留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显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试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试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试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做一块卵石》教学纪实与评析教学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要他们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卵石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现象。
教具学具:卵石形成情境图片、小块岩石、锤子、砖块、带盖的罐头瓶、盛水的水槽、燃烧钳、酒精灯。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师生共同欣赏美丽的卵石师:同学们,把你收集到的漂亮的卵石举起来,我们共同欣赏一下。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卵石是在哪里找到的。
生:我的卵石是在沙堆找到的。
生:我的卵石是在小水沟旁边找到的。
生:我的卵石是在野外找到的。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卵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生:它们都没有棱角。
生:它们都是椭圆形的,像个球。
生:它们表面很光滑,颜色各异。
师:那么对于卵石,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生:我想知道卵石是从哪里来的。
生:我想知道卵石为什么是椭圆形的。
生:我想知道哪里的卵石最多。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卵石的一些问题。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感知到卵石的多种多样,还能通过欣赏卵石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二、初步探究,引导学生做一块卵石师:同学们,想一想做卵石需要什么材料,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应该选岩石做原材料。
生:应该把岩石敲碎。
师:做卵石按理说得用岩石做原材料,可是岩石太硬了,我们用砖块代替一下。
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做卵石的方法都很好,大家可以借鉴,也可以小组研究想办法,还可以参考书中的方法。
无论用哪种方法,同学们都要注意安全,小心不要伤到自己或者其他同学。
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工具,同学们做的时候,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工具也可用自己想到的其他工具,开始吧!(生活动,师巡视,适当指导。
卵石地面构造做法我跟你说啊,卵石地面这事儿,我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
一开始的时候啊,我就直接把卵石往地上一摆,心想这不是挺简单的嘛。
结果啊,走两步就散得乱七八糟的,全白搭。
这时候我就意识到,得有个基础啊。
我就先把地面找平了,就像盖房子得先有平坦的地基一样。
找平这个事儿也得仔细点儿啊,不能高一块低一块的。
我就用那个水平仪,一点点的看,要是有偏差就拿土或者沙子啥的填补或者铲平。
地面找平完了后,就想着该把卵石固定住吧。
我试过用普通的泥土来固定,可一下雨,泥土就变成泥浆了,卵石又到处滚。
失败了好多次后,我觉得应该得用点特殊的东西。
后来我就选了水泥砂浆。
这水泥砂浆就像胶水一样把卵石给粘住。
但是调砂浆可得讲究啊,水多了就稀,粘不住卵石,水少了又太干,铺起来到处是疙瘩。
我就一点点试,就像做饭放盐一样,边弄边看效果。
再后来啊,我铺卵石的时候,没有计划。
大的小的都混着来。
看起来乱糟糟的。
于是我就先把卵石按照大小什么的分开,在外围先铺上大一点的卵石,然后中间用小一点儿的填补。
就好像我们给啥东西做个框架,再把小零碎放进去充实一样。
还有啊,有时候铺着铺着,发现卵石之间的缝隙太大了。
这时候呢,我会拿一些小沙子填进去,就像是给微小的缝隙打补丁一样。
但填的时候也得注意适度,填太多又不好看了。
关于这个卵石地面的边缘处理,我一开始也没管。
结果边缘的卵石经常掉出来。
后来我就沿着边缘用小木板做个‘小栅栏’一样的东西,把卵石挡住,等水泥砂浆干了后,再把木板拿掉,这边缘就整整齐齐的了。
现在我做卵石地面啊,就顺多了。
虽然还是会碰到一些小问题,但是大型上不会再犯那些很傻的错误了。
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对你有点用啊。
还有啊,你要是在室内做卵石地面的话,记得要考虑排水的问题哦。
我以前有次在一个稍低的地方做,结果积水了,可麻烦了。
那时候没考虑到水要往哪儿流。
如果是在室外的话呢,你得看看周围环境,要是周围有树啊草啊,说不定人家的根会把卵石顶起来,得提前防范这点。
做一块卵石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猜想卵石的成因,模拟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条件,亲手制作一块卵石,感知一块石头变成卵石的过程,进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应遵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对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原因进行类比推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生活在沿海城市的学生来说,卵石是很容易见到的。
学生们对于光滑美丽的卵石有一定的认识,学生们感叹卵石的美丽,但进行深入思考并探究卵石成因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引导学生根据实践经验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获得卵石成因的科学结论,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类比推理得出卵石形成的原因;
2、掌握风化的科学概念,了解风化对岩石的作用;
3、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3、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4、能大胆想象,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材料:课件、卵石
(二)学生实验材料:砖块、页岩、锤子、有盖的大口瓶、水、镊子、酒精灯、火柴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感知卵石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可以让大家一饱眼福的东西。
(课件展示光滑漂亮的卵石图片)
师:这些朋友叫什么名字?(板书:卵石)它们和普通石头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卵石无棱角、圆滑)对卵石这位新朋友,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问题:卵石从哪里来的、卵石为什么这么圆、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是谁制作的卵石……)
师:看来,同学们真心想跟卵石成为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板书:的形成)。
二、探究卵石成因
(一)认识卵石的形成和水的搬运作用
1、引导推理卵石的形成和水有关
师:卵石一般集中在什么地方?(河里、海边)
那么它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水)
2、做一块卵石
(1)除了水以外,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运用这些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卵石吗?
教师出示做卵石需要用到的材料:砖块、锤子、有盖的大口瓶、水。
(2)各个小组根据实验材料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3)组长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其他小组适当补充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4)教师出示实验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展示:小组长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做的卵石,介绍做卵石的方法步骤(先把砖块敲碎,再把小砖块放到盛水的瓶子里面摇晃,将小砖块磨圆,最后介绍在加工前后有什么变化)。
(板书:破碎、磨圆、卵石)3、类比推理卵石的形成和水的关系
(1)我们的卵石是这样做出来的,那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2)小组推理讨论。
(3)组长汇报讨论结果(自然界中卵石是石块在水流的搬运过程中相互碰撞、摩擦形成的。
)
(二)认识风化作用
1、引导学生猜测:形成卵石的石块是从哪里来的呢?(山上或岩石上掉落的)
山上或海边巨大的岩石,是怎样变成小块石头的?(可能和温度、风、植物、水等的影响有关)
2、研究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1)想一想,温度可能对岩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利用热胀冷缩的知识来推理一年四季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板书:岩石)
(2)学生设计模拟实验。
(3)教师出示实验提示(一、按照实验操作要求使用酒精灯;二、反复加热和冷却页岩)。
(4)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并指导。
(5)学生汇报发现:反复加热、冷却的过程中,页岩会裂缝或者破碎、掉落。
3、除了温度,植物、雨水、风等自然力量对岩石也有破坏作用。
(课件展示温度、植物、雨水、风等对岩石的影响。
)
4、归纳什么是风化。
(板书:风化)
5、小结:正是因为有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很多岩石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使几十万年,就会破碎变成小石块滚落下来。
(三)归纳卵石形成的原因
1、提问:被风化的岩石变成了小石块,这些小石块与卵石有什么不同呢?
2、小石块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
3、学生讨论、交流。
4、谁能完整地说一下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山上或海边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小石块脱落下来,在雨水的冲刷(板书:冲刷)和风的作用下,被搬运(板书:搬运)到河道或海里,河道或海里的小石块在水流的作用下互相碰撞、摩擦(板书:摩擦),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磨圆,棱角没有了,表面越来越光滑,最后变成了卵石。
5、播放大自然中卵石形成过程的课件。
三、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关于卵石朋友的哪些知识?
2、同学们课前对卵石朋友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
四、拓展活动
展示海边的卵石图片,提出新问题:在河道、海边的卵石再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以后又会变成怎样呢?
板书设计:
做一块卵石
岩石——(风化、破碎)——搬运(冲刷、摩擦、磨圆)——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