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冬猎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18
《冬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冬猎》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乐曲中的冬季狩猎场景。
2. 学生能够运用音乐知识和技巧,表演《冬猎》曲目,增强音乐表现力。
3. 通过作业实践,学生能够提升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作业:学生需完成三次完整的《冬猎》乐曲的聆听,分别在课后、周末和课堂前进行。
在每次聆听后,学生需写下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包括对乐曲背景、曲式结构、节奏特点等音乐要素的理解。
每次作业应在完成后的次日提交至班级学习群。
2. 演奏模仿:学生需通过音乐器材(如口琴、长笛等)模仿《冬猎》乐曲中的主要旋律和节奏。
教师将在课堂上提供指导,学生需在家中自行练习并录制音频或视频,提交至学习群。
3. 角色扮演:学生需分组,模拟冬季狩猎的场景,包括场景布置、角色设定和情节表演。
小组应展示他们对于乐曲的理解和对角色的表现力,时长约为5分钟。
每组作业应拍摄一段视频,并在次日提交至学习群。
4. 思考与讨论:学生在学习群中积极讨论对《冬猎》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分享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心得和收获。
教师将在群里进行引导和讨论的推进。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依赖他人。
2. 质量要求:提交的作业应真实有效,内容清晰、准确,符合作业目标的要求。
3. 时间安排:学生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作业,并在提交前确保其质量。
4. 反馈与调整:教师将在收到学生的作业后,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对于未能按时提交或质量不高的作业,教师将进行单独指导,直至达到作业目标。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作业将综合考虑作业完成度、讨论参与度、表演表现力和音乐理解等方面。
2. 评价方式:评价将由教师进行,同时也鼓励学生互评,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3. 评价结果反馈:评价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也将作为下次音乐课程的重要参考。
五年级音乐《冬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冬猎》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3. 通过学习《冬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感受和理解《冬猎》的音乐风格和情感。
2.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三、教学难点:1. 对音乐作品中复杂节奏和旋律的理解和演绎。
2. 合唱部分的协同和音准控制。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或多媒体设备。
2. 乐谱和合唱用的道具(如木鱼、铃铛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冬猎》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风格,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作品欣赏:完整播放《冬猎》,让学生初步体验作品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3. 音乐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冬猎》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4.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练习合唱部分的节奏和旋律,注意音准和协同。
5. 作品演绎:各小组展示合唱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如为《冬猎》编写歌词或创作类似的旋律,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冬猎》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冬猎》的音乐魅力,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冬猎》音乐风格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合唱练习和作品演绎,评估学生的音乐技能进步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
2. 对于学生在合唱和创作方面的困难,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唱歌、长城放鸽、欣赏曲冬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歌、长城放鸽、欣赏曲冬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歌曲和欣赏曲目的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一首歌曲《长城放鸽》和一首欣赏曲《冬猎》。
歌曲《长城放鸽》歌词简洁,旋律优美,描绘了长城放鸽的壮观场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欣赏曲《冬猎》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冬猎的紧张气氛和猎人们的英勇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城和冬猎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相关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长城放鸽》,并能流畅地演唱;2.让学生通过欣赏曲《冬猎》,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氛围和情感;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4.使学生了解长城和冬猎的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长城放鸽》的节奏和音准;2.欣赏曲《冬猎》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和欣赏曲的文化背景、音乐特点;2.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演示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演唱方法;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歌曲和欣赏曲,提高演唱和欣赏能力;4.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和欣赏曲的乐谱、图片、视频等;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3.准备长城和冬猎的相关文化资料;4.准备课堂用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长城的印象,进而引入歌曲《长城放鸽》。
2.呈现(10分钟)教授歌曲《长城放鸽》,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跟唱;同时,介绍长城放鸽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这一传统活动的重要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然后,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演唱,给予表扬和鼓励。
论笙曲《冬猎》的演奏及体会《冬猎》是一首传统的笙曲,属于古典音乐范畴。
它以猎人在寒冷冬天出行打猎的场景为主题,通过音乐来描绘出大自然的冰天雪地和狩猎的激情。
这首曲子的演奏和体会都非常独特。
《冬猎》一曲以笙为主要的演奏乐器,辅以吹箫和打击乐器,整个乐曲充满了野性和冷艳之感。
在演奏过程中,笙的音色常常变化多样,有时像寒风呼啸,有时像远处猎枪的声音,有时如同大自然中的鸣叫声。
在乐曲高潮部分,笙的演奏更加激昂,仿佛是猎人与猎物的追逐,令人兴奋不已。
吹箫的音色深沉而婉转,与笙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个乐曲更加生动有趣。
打击乐器的运用则增强了节奏感和力度感,使整个乐曲更具张力。
当我第一次听到《冬猎》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立刻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乐曲一开始,笙的声音若隐若现,仿佛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季森林中回荡,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感觉。
然后,乐曲逐渐加快节奏,笙的声音变得高亢激昂,仿佛是猎物的呼喊声,引发人内心深处的狩猎欲望。
在高潮部分,乐曲达到了顶峰,笙和吹箫的音色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凛冽寒冬中的豪情与热血。
整首乐曲音乐张力极大,给人一种震撼力量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猎人的队伍中,与寒风咆哮声相伴,追逐猎物。
通过演奏《冬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乐曲中透露出的寒冷和清新的感觉,仿佛一饮寒冽的清泉,令人心旷神怡。
乐曲中采用的各种音色变化和音乐元素的运用,使乐曲更加生动有趣,并让我仿佛亲临猎场,身临其境。
通过这首乐曲,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狩猎的豪情,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呼应和共生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唱歌、长城放鸽、欣赏曲冬猎》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歌、长城放鸽、欣赏曲冬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本节课通过唱歌、放鸽和冬猎三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歌曲旋律优美,富有特色,歌词内容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音乐欣赏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参差不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唱歌《长城放鸽》,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呼吸和方法演唱。
2.通过欣赏曲《冬猎》,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音乐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音乐素养。
4.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唱歌《长城放鸽》的音准、节奏和唱腔。
2.欣赏曲《冬猎》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特色。
3.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音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音乐。
2.示范法: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分组让学生进行歌唱和欣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就音乐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欣赏曲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音乐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3.音响设备:电脑、音响、话筒等。
4.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长城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歌曲《长城放鸽》。
2.呈现(5分钟)老师演唱《长城放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五年级音乐《冬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法国作曲家比才的管弦乐作品《冬猎》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冬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感受《冬猎》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分析《冬猎》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交响乐的构成和表现手法。
2. 分析《冬猎》中的主题发展和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冬猎》完整演出或片段。
2. 乐谱:《冬猎》简易版乐谱。
3.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冬猎》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2. 作品介绍:介绍作曲家比才及其作品《冬猎》,让学生了解《冬猎》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分析音乐元素:引导学生关注《冬猎》的旋律、节奏和和声,分析作品的主题发展和变化。
4.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冬猎》完整版,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画面描绘。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演奏《冬猎》简易版乐谱,体会交响乐的演奏乐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推荐相关的交响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冬猎》的兴趣和热情。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内容,评估他们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比才和他的作品《冬猎》的信息,了解其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2. 让学生欣赏其他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交响乐演出,让学生亲身体验交响乐的魅力。
五年级下册音乐冬猎教案课后反思冬猎一,《冬猎》这首歌是通过学唱冬猎的情绪和动作来体验内心感受。
师:同学们请坐好,冬天快要来临了,冰雪覆盖着大地万物都沉睡了只有猛兽还依然在洞中休息,为什么呢?老师说出谜底吧!因为在冬天猛兽会进入冬眠状态,而其他小动物也躲藏起来不愿意外出觅食,所以它们饿极了就会跑到村庄周围捕捉活的食物充饥,当然如果不幸被发现了也会遭遇杀身之祸。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秋收的歌曲——《丰收锣鼓》,看大屏幕——播放视频听完后,谁能跟老师介绍一下你最喜欢哪种乐器表演?为什么?在这个音乐的世界里,每件乐器都像跳跃的音符,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美妙的时光,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翩翩起舞。
在这片金色的海洋里,我仿佛变成了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畅游在花香鸟语、风和日丽的大草原上。
多美啊!太阳出来了,红彤彤的,把小溪照得金碧辉煌,微风吹拂,杨柳轻轻摇曳,那真是千山含翠,万径流丹。
春姑娘赶走了严寒和黑暗,为祖国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我们又回到了欢乐的校园,迎接新年的到来。
看看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呀!黑板干净明亮窗户整齐宽敞,桌椅摆放整齐……我不敢想象人类如果失去了声音会是怎样的生活?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环境,从根本上说,我们离开大自然是不行的。
我们应该热爱她保护她让她更加绚丽多彩,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更加洁净美丽。
二,《好朋友》《好朋友》是两个乐段的连缀,体现男女主角纯真、浓厚的友谊,配合优美的旋律,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情感朗读课文。
1.初步感知课文并熟悉第一乐段(一)复习歌词,揭示课题,感受乐段特点;(二)欣赏录音,认识琴谱。
2.反复朗读第一乐段(三)感受乐段魅力;(四)分析乐句、体会乐段情感。
3.再次聆听全曲,结束新课。
(五)拓展延伸,积累资料,布置作业。
(六)背诵课文(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歌曲巩固。
三、拓展延伸,欣赏《老鹰之歌》《大海啊,故乡》等赞颂母亲河的歌曲,谈谈对母亲河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感谢书籍与网络。
五年级音乐《冬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波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冬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冬猎》是一部波兰民族舞曲,描绘了猎人在寒冷的冬季进行狩猎的场景。
2. 音乐特点:乐曲节奏明快,旋律激昂,富有浓厚的民族气息。
3. 教学重点:学会《冬猎》的旋律,理解作品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冬猎》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教师引导学生跟唱《冬猎》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分析:教师讲解乐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5. 展示:各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对《冬猎》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冬猎》,掌握乐曲的节奏和音准。
2. 学生能理解《冬猎》的背景,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冬猎》乐谱2. 音响设备:播放《冬猎》音乐3. 教学道具: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材料六、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冬猎》的乐谱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 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播放音乐。
3. 准备一些图片或图表,用以辅助解释作品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4. 安排一个适当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展示。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演示《冬猎》的旋律和节奏,学生跟随学习。
2. 使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应用问题启发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冬猎》的音乐视频或音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冬猎》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 作品介绍:教师详细介绍《冬猎》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音乐特点。
五年级下册音乐冬猎笔记
《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
“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
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
接着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追猎的场景,随后乐队全奏出欢乐明朗的歌调,抒发猎人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乐段的开始,如果没有之前乐段的铺垫,就犹如来到了世外桃源一样安逸,正是因为前面乐段冲突情绪的铺垫,这一段的慢板旋律由传统笙的最高音的2开始,使用了三度式的回音依次进行,由于笙这个乐器的高音非常明亮,在演奏这一段的旋律时需要演奏者气息保持饱满但是音量较弱,来表现那种安静的背后隐藏的隐隐杀气,与之前的主题又一次形成了对比。
接下来的大段旋律使用了唿舌的演奏技法,演奏的旋律是将这一个乐段前面的旋律进行了模进扩展,在《冬猎》中的这段旋律的唿舌使用,是将之前的情绪进行了放大,描写出猎人小心翼翼地走在雪地上,生怕惊动到猎物的画面。
最后一个乐段也是整首乐曲的高潮乐段。
乐段反复了第一乐段的主题,而且无论在音量上还是速度上都有所提升,主题乐句结束,是这一大段的小快板,在演奏这段小快板时,需要手指放松,而且需要对旋律特别的熟悉,演奏时舌头尽量向前伸,保证双吐音的颗粒性,同时也表现了猎人捕获到猎物的喜悦心情,之后为乐曲的coda,整首乐曲结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唱歌、长城放鸽、欣赏曲冬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唱歌、长城放鸽、欣赏曲冬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通过一首歌曲、一首乐曲和一首欣赏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歌曲《唱歌》描绘了一个欢快的场景,长城放鸽的乐曲让人感受到放飞自由的美好,而冬猎的欣赏曲则展现了冬日的宁静与激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的欣赏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歌唱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唱歌》,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让学生感受乐曲《长城放鸽》和欣赏曲《冬猎》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4.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唱歌》,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唱歌》中的音准、节奏和唱腔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引导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和乐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3.通过分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唱歌》:教师示范,学生跟唱,重点指导音准、节奏和唱腔处理。
3.欣赏乐曲《长城放鸽》: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乐曲的美妙,随后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4.欣赏曲《冬猎》:同样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冬日的宁静与激情,分组讨论并分享感受。
5.音乐活动: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可以选择演唱歌曲、演奏乐器或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
《冬猎》
教学内容:
欣赏《冬猎》。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冬猎》这首作品,了解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4、提问。
听到乐曲,你想到了哪些画面?
学生讨论
自由发言
5、欣赏《驯鹿》。
6、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7、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冬猎-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冬猎”这首歌曲的背景知识和形式特点。
2.掌握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加深学生对冬季的认识和感受。
4.能够通过合唱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感受冬季独特的气息和神韵。
2.领悟“团结协作,共同前进”的精神。
3.学习合唱的技巧,全面提高个人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1.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气息、节奏和热情。
2.学习如何配合队友,达到整体协调作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1) 调查问卷老师用调查问卷来引出“冬季”这个话题,并了解同学们对冬季的认识和感受。
(2)课件播放老师用PPT或其他课件播放与冬季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冬季进行情感认识。
2. 学习乐曲(30分钟)(1) 教唱歌曲老师逐句教唱歌曲,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边唱边解释歌曲中的意思和情感。
(2) 组织合唱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进行练习,再合起来进行整体练习。
要求同学们在练习时要注意节奏、感情和各个声部的配合。
3. 深化认识(20分钟)(1) 形式特点通过分析乐曲的形式特点,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以及在表达冬季气息方面的特点。
(2) 体验情感让学生通过感受歌曲中的情感来深化对冬季的认识和理解。
4. 教学评价(10分钟)老师听取学生的合唱表演,并对表演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歌曲《冬猎》的背景和意义,能够唱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在合唱中达到了较高的合作和协作水平。
同时,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组织练习时,个别同学参与度不够,需要加强对这些同学的引导和督促。
《冬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冬猎》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乐曲中的冬季狩猎场景,体验音乐的美感。
2. 通过作业,学生能够掌握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作业内容1. 听写作业:学生需反复聆听《冬猎》乐曲,至少完成三遍。
在听完每遍后,学生需用笔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旋律记忆,完成听写练习。
2. 节奏练习:学生需根据乐曲的节奏特点,自行设计一段节奏练习。
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增强对乐曲的感知能力。
3. 角色扮演:学生需自行选择一种冬季狩猎的动物角色,通过模仿该动物的动作和声音,表现冬季狩猎的场景。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4.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并表演一部《冬猎》主题的短剧。
剧本内容需结合冬季狩猎的场景,展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作业要求1. 听写作业:学生需认真聆听乐曲,确保完成的质量。
2. 节奏练习:学生需根据乐曲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节奏练习,并确保动作与节奏的一致性。
3. 角色扮演:学生需根据所选动物的特点进行表演,注意模仿其动作和声音的准确性。
4.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商定剧本内容,确保表演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同时,学生需在作业截止日期前提交小组作品,并注明每位成员在表演中所承担的角色。
四、作业评价1. 听写作业:评价学生的旋律记忆和笔记情况,了解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
2. 节奏练习:评价学生的动作与节奏的一致性,以及是否能够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节奏的特点。
3.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的表演是否生动形象,是否能够准确模仿所选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4. 小组合作:评价小组作品的表现形式、剧本内容、团队合作和完成情况等。
同时,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五、作业反馈1.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指出学生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地方,同时也指出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