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 格式:pptx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16
知识与技能-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材背景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材是国内一本较为知名的小学音乐教材。
这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五年级音乐下册中,教材侧重讲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如民族音乐、戏曲音乐、合唱音乐等。
此外,教材还有详细的乐理知识讲解,包括音高、节奏、旋律等方面,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学科。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和掌握音乐歌曲《夕阳红》的歌曲演唱技巧和节奏特点;•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合唱歌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合唱歌曲《夕阳红》的演唱。
具体步骤:第一步:歌曲探究首先,让学生听一遍《夕阳红》。
然后问学生,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这首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歌曲的看法)第二步:技巧讲解让学生再听一遍这首歌,并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合唱的分声部;2.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起伏;3.歌曲的情感营造。
要求掌握好这三个点,熟悉合唱的各个声部以及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第三步:合唱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唱训练。
可以依次让学生跟唱,然后分声部合唱,最后加上伴奏试唱。
注意,训练时要注意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掌握情况,并通过实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第四步:表现展示学生进行表演展示。
通过合唱展示,让学生增强音乐表现力,提高对合唱歌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音乐歌曲《夕阳红》的歌曲演唱技巧和节奏特点,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合唱歌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样,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声部掌握情况、表现能力、乐音准确性等进行综合评价。
在教学前期应该用音乐课编排制定好“满分”、“优秀”、“及格”、“不及格”等标准,并让学生了解这些标准,以便更好的评价和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瑶族舞曲》教案 (3)一. 教材分析《瑶族舞曲》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作品之一,它以优美的旋律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受到人们的喜爱。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通过学习《瑶族舞曲》,可以使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但是,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来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背景和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瑶族舞曲》,并理解其音乐内涵。
3.通过学习《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瑶族舞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难点:理解《瑶族舞曲》的音乐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合作,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瑶族舞曲》,并能够准确地演唱。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和相关资料,提前熟悉《瑶族舞曲》的曲目和背景。
2.学生准备音乐课本和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瑶族舞曲》的片段,引导学生听辨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瑶族舞曲》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曲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瑶族舞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唱法和节奏,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唱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瑶族舞曲》的演唱,并尝试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长城放鹰》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放鹰》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研究歌曲的快慢音符记号及对应的音长。
3.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歌曲。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长城放鹰》的音乐原版录音。
3.文具、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
三、教学过程1.引入- 向学生简单介绍《长城放鹰》这首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播放歌曲的音乐原版录音,让学生先感受一遍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研究歌曲的快慢音符记号及对应的音长- 向学生介绍快慢音符记号的含义和用法。
-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的方式,教学生快慢音符记号在音乐谱中的表现形式及对应的音长。
3.学唱歌曲- 分段教学,先教学生唱几句简单的歌词,再逐渐加入后面的歌词。
- 注意教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表情,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4.合唱练- 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
- 引导学生注意合唱的节奏和协调性。
5.展示演唱- 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合唱表演。
- 鼓励学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情感。
6.总结- 回顾研究的内容,强调快慢音符记号的运用和正确的演唱技巧。
- 激励学生继续对音乐保持兴趣,多参与音乐活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城放鹰》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快慢音符记号的使用方法,提高了演唱的技巧。
在合唱练习和展示演唱中,学生们的表现积极,展现了团队合作和个人创造力。
通过反馈和总结,可以继续完善教案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兴趣的培养。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2. 提供有趣和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第一单元:音乐与我1. 活动一:音乐开胸怀- 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分享并介绍原因。
- 教师介绍音乐的种类和风格,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分析和欣赏。
2. 活动二:我们的歌声- 学生分组合作演唱一首小组歌曲。
- 教师辅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指导学生发声和合唱技巧。
第二单元:音乐世界1. 活动一:音乐之旅- 学生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乐器。
- 教师提供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2. 活动二:乐器比拼-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简易乐器并进行演奏比拼。
- 教师展示和演奏各种乐器,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点。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1. 活动一:名曲赏析- 学生欣赏著名音乐作品,了解其背景和故事。
- 教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乐器模拟演奏或编创动作表达音乐的情感。
2. 活动二:创意音乐-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段音乐,可以使用乐器或身体发声。
-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三、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每个单元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小组评估:学生相互评价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程度。
3. 教师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演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1. 学生所需物品:纸、笔、乐器素材等。
2. 教师所需物品:音乐录音、乐器、图片或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单元:音乐与我 - 3课时2. 第二单元:音乐世界 - 4课时3.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 - 3课时六、教学反思通过在音乐课中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表现,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广为人知的儿童歌曲,选自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这首歌曲以轻松愉快的旋律和富有童趣的歌词,展现了孩子们在美丽的湖面上荡舟游玩的场景,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因此学习这首歌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唱、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这首歌曲已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和旋律,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通过对歌曲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2.歌曲中节奏、旋律的把握。
3.正确处理歌曲的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歌曲讨论,共同分析歌曲的特点。
3.练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提高演唱技巧。
4.激励法:教师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五线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师提问:“你们对这首歌曲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五线谱和歌词,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音乐的表现手段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 能够通过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表达不同的情感;- 能够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
教学内容:1.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2. 聆听不同音乐作品,并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3. 练使用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表达不同的情感;4. 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兴趣;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3. 聆听分析:选择一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讨论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4. 练表达情感:通过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让学生表达不同的情感;5. 创作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6. 总结:复本节课学到的音乐表现手段,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第二课:节奏的感受与表现教学目标:- 了解节奏的概念和作用;- 能够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 能够通过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
教学内容:1.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节奏的概念和作用;2. 进行身体动作练,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3. 研究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4. 进行节奏合奏,体验协作和合作的乐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让学生拍手、跳舞等活动,引起学生对节奏的注意;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节奏的概念和作用;3. 身体动作练: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4. 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教授简单的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5. 节奏合奏:分组进行节奏合奏,体验协作和合作的乐趣;6. 总结:复本节课学到的节奏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继续练和创作。
(以下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相同的格式进行描述)。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家乡》 (3)第一单元《(欣赏)冬猎》 (8)第一单元《(欣赏)鸿雁》 (12)第一单元《(欣赏)驯鹿》 (16)第一单元《(唱歌)长城放鸽》 (18)第一单元《(唱歌)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20)第二单元《(唱歌)吹起羌笛跳锅庄》 (24)第二单元《(欣赏)瑶族舞曲》 (28)第二单元《(演奏)瑶族舞曲》 (33)第二单元《(欣赏)木鼓歌》 (37)第二单元《(欣赏)锦鸡出山》 (40)第二单元《(唱歌)阿喽喽》 (42)第三单元《(唱歌)看大戏》 (44)第三单元《(欣赏)花木兰》 (49)第三单元《(唱歌)西湖美》 (53)第三单元《(欣赏)故乡是北京》 (57)第四单元《(唱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64)第四单元《(欣赏)风》 (69)第四单元《(唱歌)送别》 (72)第四单元《(欣赏)迎春》 (75)第四单元《(欣赏)纸风车》 (78)第四单元《(唱歌)映山红》 (82)第四单元《音乐实践》 (84)第五单元《(唱歌)梅花》 (88)第五单元《(欣赏)梅花三弄》 (92)第五单元《(欣赏)渔舟唱晚》 (96)第五单元《(唱歌)静夜思》 (101)第五单元《(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105)第六单元《(活动)东郭先生与狼》 (109)我的音乐网页《(演奏)牧童之歌》 (115)我的音乐网页《(演奏)美丽的家乡》 (119)我的音乐网页《(选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122)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家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
2.通过小组交流学习使学生对河北民间音乐有更广泛、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河北,热爱家乡音乐的情感,唤起学生传承家乡音乐的热情,使家乡音乐更好的发扬光大。
2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对汉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拓展。
——Keep pushing——
管弦乐器有哪些
外国的管弦乐器组:
分为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和打击乐组四个部分。
木管组有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等,铜管组有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等,弦乐组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打击乐组有定音鼓、大钗、三角铁、小军鼓、木鱼等。
中国的乐器:
包括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弓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吹奏类:笛子、箫、排箫、唢呐、笙、芦笙、管子、筚篥、巴乌、葫芦丝、侗笛、唎咧、埙弹奏类:古琴、筝、柳琴、琵琶、阮咸、三弦、月琴拉奏类:京胡、高胡、板胡、二胡、中胡、大胡、革胡、坠胡、擂琴、二弦、大筒、四胡、椰胡、南胡打击类:扬琴(亦有乐团将之归纳为拨弦类)、钹(大钹、小钹等等)、锣(京锣、大锣、小锣、云锣等等)、鼓(小堂鼓、扁鼓、大鼓、缸鼓、战鼓、排鼓、板鼓等等)、木鱼、沙的、梆子、板(以木为主的体鸣乐器)、铃(碰铃,手铃等等)、摇鼓、编钟、编磬、柷、渔鼔。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1 / 1。
部编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1至4单元知识要点本文旨在总结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1至4单元的知识要点,以供教师备课参考。
第一单元 - 我和音乐有个约会1. 什么是音乐音乐是人们用声音和各种乐器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情感、传递信息等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功能。
2. 音乐的元素音乐由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是音乐的基本构成部分。
3. 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由它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使用声音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唱歌、吹奏、弹奏等方式来使用声音,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第二单元 - 我能发现身边的乐器1. 什么是乐器乐器是人们用来创造音乐的器具,包括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2. 乐器的分类乐器可以按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比如按照使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拉、吹、击、弹四类。
3. 常见的乐器小学生应当掌握一些常见乐器的名称、外形、演奏方式等,例如钢琴、小提琴、单簧管、萨克斯等。
第三单元 - 我会分辨不同的音高1. 什么是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高音与低音有着明显的区别。
2. 分辨音高的方法小学生可以通过听、唱、说、打的方式来分辨不同的音高,逐渐提高对音高的敏感度。
3. 音乐作品中的音高音乐作品中的音高很多,例如有高音、中音、低音等,通过训练可以逐渐分辨。
第四单元 - 我会说唱跳1. 什么是说唱跳说唱跳是指一种有节奏、有旋律、有舞蹈的音乐活动,通常在小学的音乐课程和校园文艺活动中广泛开展。
2. 说唱跳的表现形式说唱跳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合唱、口头韵律、广场舞等。
3. 研究说唱跳的意义研究说唱跳有助于小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以上就是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1至4单元的知识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
设计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部编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
册全册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研究和理解音乐知识。
本教案将基于以下内容: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研究音乐的基
本技能;欣赏和评价音乐。
本教案的重点是要在有趣和互动性的环
境下研究音乐,并通过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来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需
要使用多种教学法,如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听力练等,来增强孩
子们的音乐技能。
本教案的具体内容为:首先,教师应该介绍本学期的音乐研究
主题和目标,并与学生分享他们将研究和理解的音乐知识。
接下来,根据每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进行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
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课堂讨论和活动应
该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需要感到在课堂中得到了尊重和重视。
在研究音乐的基本技能方面,我们将采用课前预告唱歌和课后
练唱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我们还将使用歌曲背景、音乐练和游戏等方法来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最后,我们会根据孩子们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
度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他们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此教案的设计将帮助教师在轻松和有趣的学习环境下,使学生
全面学习和理解音乐知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音乐的养分课时1:音乐的分贝-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高低、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并能够通过手势和声音模仿不同音符的发出。
- 教学内容:声音的高低、大小和强弱,音符的发出。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不同高低音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讨论声音的高低。
2. 操作:分发不同大小的乐器,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的手势和声音,发出不同音符。
3. 演示:老师演示不同音符,并教导学生手势与声音的对应关系。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唱,模仿老师示范的音符发声。
5. 反馈:学生自由演唱不同音符,其他同学评价其演唱的音高、音大小和音强。
- 教学资源:不同高低音的声音录音、不同大小的乐器、黑板、粉笔。
课时2:音乐的节奏- 教学目标:认识音乐的节奏,并能够通过身体动作模仿节奏的变化。
- 教学内容:音乐的节奏,身体动作模仿节奏。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有明显节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并讨论节奏的特点。
2. 操作: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身体动作,模仿音乐的节奏。
3. 演示:老师演示不同节奏的手拍动作,并教导学生进行模仿练。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动作的编排。
5. 反馈: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评价其节奏的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 教学资源:有明显节奏的音乐录音、教室空间、黑板、粉笔。
第二单元:音乐的形状课时1:音乐的高低- 教学目标:认识音乐的高低变化,并能够通过声音模仿不同高低音的发出。
- 教学内容:音乐的高低变化,声音模仿。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具有高低变化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并讨论音乐的高低特点。
2. 操作: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的高低音声音,发出相应的声音。
3. 演示:老师演示不同高低音的发声方式,并教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模仿老师示范的高低音发声。
5. 反馈:学生自由发声展示,其他同学评价其发出的高低音准确性。
- 教学资源:具有高低变化的音乐录音、黑板、粉笔。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1 《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2 《驯鹿》《冬猎》《鸿雁》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鸿雁》(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学方案〔通用14篇〕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学方案〔通用14篇〕五年级音乐下册教学方案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p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拟好,各个都很认真,总体的音乐根底还可以,承受才能不是很好,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挺优美。
部分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进步,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
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作小动作等。
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根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才能有较大的进步。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二〕才能目的: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才能。
2、通过欣赏,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才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才能,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安康的审美情操。
3、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进步演奏才能,学习表达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
〔三〕情感目的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开展的新人。
〔四〕质量目的根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好的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p本册教材更注重对合唱教学的浸透,每一个单元就有一首合唱曲,在上册教唱简单的几个音程的和声根底上,这学期开场出现旋律的合唱,难度较大。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鸿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鸿雁》这首歌曲,选自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富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它以鸿雁为载体,传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蒙古族的民俗风情,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把握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感受歌曲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鸿雁》的旋律,学会用五线谱演唱。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蒙古族的民俗风情,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五线谱演唱歌曲《鸿雁》。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以及情感的传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知识。
2.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技巧。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蒙古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歌曲《鸿雁》。
2.讲解: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知识。
3.示范:教师用五线谱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技巧。
5.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鸿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用五线谱熟练地演唱歌曲《鸿雁》。
2.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思念故乡的情感。
3.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有所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鸿雁》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鸿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鸿雁为主题,描绘了鸿雁南飞北归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采用了蒙古族民歌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抒情,富有感染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鸿雁》这首歌曲,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了解还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歌曲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鸿雁》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学会演唱《鸿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鸿雁》,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指导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演示音乐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鸿雁会南飞北归?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2.新歌教学:播放《鸿雁》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等特点。
3.歌曲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鸿雁》,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