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评价常见问题答疑-中国海洋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PBL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李颖;侯世林;师玉荣;高朋
【期刊名称】《高教学刊》
【年(卷),期】2024(10)11
【摘要】学习科学视角下深度学习能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和研究热点。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是更强调能力导向的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方法。
为评价分析大学生深度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在设计性实验课程中开展PBL教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PBL教学方法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及改进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八个二级评价指标的平均值均略高于对照班,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PBL教学设计与实施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深度学习。
大学生深度学习的进一步促进策略可以从团队学习能力和反思评价能力方面重点实施。
【总页数】4页(P96-99)
【作者】李颖;侯世林;师玉荣;高朋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PBL教学方法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2.技术变革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学习环境
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4.促进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 年中国海洋大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333 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活动课程
2.元认知
3.要素主义教育
4.学生发展中的非智力因素
5.严复的“三育论”
6.蔡元培的“教育独立”观
二、简答题
1.简述陈述性知识迁移的措施
2.简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3.简述《颜氏家训》中谈及的儿童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
4.简述家庭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三、论述题
1.课程目标有不同类型,请结合基础教育中的某一个学科,针对某一个教育中的某一个学科,针对某一个单元或知识点的目标进行设计,要求必须至少设计三种课程目标。
2.结合当前中小学生出现的心里危机事件,谈一谈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的途径有哪些。
3.从 21 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理念角度,对比和评价杜威和赫尔巴特在教学阶段的主要观点。
4.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方案》要求开展多元性教学评价,请结合基础教育中的某一个学科,针对某一个单元或者知识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要求必须设计至少三种评价类型。
2024中国海洋大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一、单选题1.高等学校以学科为基础,具有鲜明的()和学科忠诚。
A.学科特性B.学科规训C.学科方向D.学科信仰【答案】:B2.不同层面对于学科建设实施的侧重点不同,下列选项不属于高校层面的是()。
A.学科的布局与调整B.具体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C.重点发展学科的确定D.学科建设的立项论证【答案】:B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A.自主建构的过程B.自然发展的过程C.被动生成的过程—1 —D.被动发展的过程【答案】:A4.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目标和标准对高等教育工作作出()并改进工作的过程。
A.事实判断B.客观判断C.价值判断D.主观判断【答案】:C5.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手段是()A.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三结合B.单靠教学C.单靠科研D.单靠社会实践【答案】:A6.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答案】:B7.目前高等学校基本的教学环节是()。
—2 —A.创新创业B.素质拓展C.课堂教学D.社会实践【答案】:C8.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A.实事求是B.严谨治学C.理论联系实际D.与时俱进【答案】:B9.以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为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高深学问是()。
A.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B.技能型大学C.多科性或单科性的职业性技能型院校D.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答案】:D10.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多位一体的育人—3 —格局。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教育公平C.改革创新D.全面发展【答案】:A11.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法规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教学评估工作实施细则(2019年讨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评估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明晰工作要求,以期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课程教学评估目的,结合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对“中国海洋大学课程教学评估工作实施细则(2008年)”进行修订,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管理第二条学校成立课程教学评估专家常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常设委员会”),委员由学校任命,并及时进行换届和委员的增补等。
“常设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指导学校的课程教学评估工作,制定修订课程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学期课程教学评估工作计划、解决课程教学评估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等。
第三条“常设委员会”成员中兼任课程教学评估专家的,除履行课程教学评估专家职责外,还应积极从事学院/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及时反馈学校与学院/中心之间的信息;维护学校课程教学评估的权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积极研究评估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措施,等等。
第四条根据学期课程教学评估工作需要,经“常设委员会”提名,并报主管校长批准,学校选聘“常设委员会”成员及校内外在岗或近期退休的教授、副教授组建设立课程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
该委员会是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对申请参加学校课程教学评估工作的教师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的专门机构,所做出的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更改。
第五条根据学期参评课程的状况,课程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按照学科组、横向组、同行组三个类别分组实施学期课程教学评估工作,每学期召开课程教学评估工作启动会议、评定会议等。
第六条课程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在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设课程评估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课程评估办公室负责学校课程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根据每学期专家完成工作量的情况,按标准核定专家工作酬金;对参评教师就评估工作流程或对评估结果的问题和异议进行答疑和说明;课程教学评估工作的示范宣传等。
中国海洋⼤学⽣物化学B00-09真题及答案教学教材中国海洋⼤学⽣物化学B00-09真题及答案2007年⼀、填空1、维⽣素A是()类化合物,维⽣素C是()类化合物,维⽣素D是()类化合物2、⽣物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产⽣,还原⼒主要是由()途径产⽣。
3、肽和蛋⽩质的特征颜⾊反应是()4、精氨酸的PK1(COOH)=2.17,PK2(NH3)=9.04,PK3(胍基)=12.8,则PI=()5、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是由()S亚基和()S亚基组成6、肌⾁细胞中()和()两种蛋⽩质承担收缩和运动的功能7、Pauling提出的蛋⽩质的α螺旋结构,每圈由()个氨基酸组成,螺距是()。
维系其结构的主要作⽤⼒是()。
除此之外,蛋⽩质⼆级结构还有2中基本类型是()和()8、激酶是⼀种催化()反应的酶9、黄胺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微⽣物的()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发挥其抑菌的作⽤10、⼈体必须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两种11、肌体将⾮糖的⼩分⼦物质合成糖的过程称为()12、真核细胞中,细胞的Na+离⼦浓度⽐细胞外(),K+离⼦浓度⽐细胞外()13、⼀分⼦葡萄糖在肝脏完全氧化产⽣()分⼦ATP,⼀分之软脂酸完全氧化产⽣()分⼦ATP14、PCR扩增DNA的反应体系中除了DNA模板,四中dNTP外,还应加⼊()和()15、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 , Western blot分别对()、()、()的印记转移技术三、选择题1、α螺旋遇到()氨基酸时会中断2、为了将核糖核酸酶充分变性,除了使⽤巯基⼄醇外还应使⽤()3、在接近中性PH的条件下,下列那种氨基酸具有最⼤的酸碱缓冲当量()A Lys()()B Glu()()C Arg()()D His4、蛋⽩质可被碱⽔解,该反应可⽤来定量蛋⽩质中的()5、⽣理状态下,⾎红蛋⽩与氧可逆结合的铁处于()价6、丝氨酸蛋⽩酶包括()7、⽤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蛋⽩质时()A 分⼦量⼤的先被洗脱()()B 分⼦量⼩的先被洗脱C 与树脂带同种电荷的先被洗脱()()D 与树脂带不同电荷的先被洗脱8、常⽤于多肽链N末端测定的试剂是()9、丙⼆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10、染⾊体DNA主要采取()构型11、蛋⽩质是在()合成的12、酶的⽐活⼒表征酶的()A 纯度()B 量()C 催化能⼒()()D 蛋⽩量13、凝⾎因⼦的合成依赖于维⽣素()14、要把膜蛋⽩完整的从膜上解离下来,可以使⽤()15、⽣物分解途径中()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辅酶16、2,4—⼆硝基苯酚是氧化磷酸化的()17、⼤肠杆菌DNA复制中起主要作⽤的DNA聚合酶是()18、()的发现开启了基因体外操作的可能,基因⼯程应运⽽⽣19、极微量的激素可以产⽣⾮常显著的⽣理作⽤,是因为()四、汉译英Trypsin()ribozyme()substrate()peptide bond()open reading frame ()helix()CM—cellulose()domain()electrphoreses()SDS—PAGE()fattyacid()glucose()exon()lipid()protein()conformation()plasmid()IEF()transcription()gluconeogensis五、简单题1、区分以下概念:超⼆级结构,结构域,模体(motif)和亚基2、酶不同于其他催化剂的关键特点是其可被精细调控,请从蛋⽩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度解释并说明各种酶活调控的⽅式的原理3、对化学偶联假说和构想偶联假说进⾏评价4、根据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有关知识说明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哪些机制保证了其保真性5、根据三打营养物质代谢有关知识评价观点:只要严格限制糖的摄⼊,可以放开吃⾼蛋⽩⾼脂肪的⾷品任然可以达到减肥的⽬的2006年⼀、填空1、维⽣素D可以通过⽪下的()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来,其功能是()2、蛋⽩质的含氮量百分⽐为()依据该含氮量数据进⾏蛋⽩质含量测定的⽅法称为()3、1926年sumner从⼑⾖中得到了()酶结晶,从⽽第⼀次证明了酶的蛋⽩质本质4、磺胺类药物通过对()酶竞争性抑制达到抑菌效果5、蛋⽩质⼆级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是()、()、()6、脂肪酸再肝脏中初步氧化形成()、()、()等产物称为酮体,酮体是肝脏运输能量的⼀种⽅式7、⼤肠杆菌启动⼦包含有()、()等关键元件8、DNA聚合酶1是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酶,它具有()、()以及3’—5’外切等三种活性9、1分⼦的硬脂酸再线粒体经过()次β氧化⽣成()分⼦⼄酰辅酶A和()对氢离⼦,⽣成的⼄酰辅酶A进⼊()途径氧化⽣成⼆氧化碳并⽣成⼤量还原⼒,最终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将还原⼒氧化三、名词解释Base pair() restriction map() hydrophilic() DNA polymerase()Edman degradation() feedback inhibition()glycoprotein() dialysis () endnuclease() cloning vectors() glucose() domain()Okazaki fragment()collagen() degeneracy() electron transport()covalent catalysis() chemiosmotic coupling() alpha-helix() promoter () chain-termination method() oxidative phoshorylation() proofreading () exon() 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polyribosome() citric acid cycle() fluid-mosaic model() conformation() nucleic acid()四、名词解释PI()蛋⽩聚糖()⽣酮氨基酸()酶活⼒单位() PCR() SDS-PAGE()氧化磷酸化()蛋⽩质组()⼀碳单位()岗崎⽚段()别够效应() G蛋⽩() Na+-K+ATP酶() motif()质粒()五、问答题1、以从猪肝中提取SOD酶为例,说明蛋⽩质分离纯化的⼀般原则和步骤2、结合丝氨酸蛋⽩酶的结构和功能特征,论述蛋⽩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解释氧化磷酸化偶联假说主要有哪些,并评价4、描述细菌乳糖操纵⼦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5、写出葡萄糖有氧氧化的关键调控步骤和氧化还原步骤,在次基础上计算以分⼦葡萄糖可产⽣多少ATP2005年⼀、填空题1、糖原合成酶可以催化()糖苷键的⽣成2、糖酵解发⽣在细胞的()限速步骤是()三羧酸循环发⽣在细胞的()限速步骤是()唯⼀⼀步底物⽔平磷酸化是()3、⽶⽒⽅程是()竞争性抑制使Km()4、氨基酸碳⾻架通过延胡索酸、⼄酰辅酶A、草酰⼄酸、()和()进⼊三羧酸循环5、真核细胞的mRNA5’往往有()6、中英互译:Ala()hnRNA()核酶()PAGE()⼆、名词解释1、福林—酚反应()2、⽆规则卷曲()3、盐溶()4、Z—DNA()5、⽐活⼒()6、Cori循环()7、丙氨酸—葡萄糖循环()8、外显⼦()9、rRNA()10、终⽌⼦()11、HIV()12、脂质体()13、⼄醛酸循环()14、反义链()15、拓扑异构酶()16、滞后链()17、⼀碳单位()18、磷酸戊糖途径()19、别构酶()20、脂多糖()三、简答题1、说明酮体的合成与分解途径,⽣理意义及何种病理情况下酮体合成增加,对机体的影响2、说明氧化磷酸化的结构基础及有关解释其机理的假说,你认为每种假说的优缺点是什么3、蛋⽩质分离纯化的⼀般原则和⽅法4、⽐较说明软脂酸的氧化和合成途径5、叙述多肽合成后的加⼯和运输过程2004年⼀、填空题1、中英互译:凝胶电泳()⾼效液相⾊谱()核内⼩RNA()聚合酶链式反应()联酶免疫吸附测定()proteome()Leu()dG()NMR ()SOD()2、细胞溶胶内的NADH通过()穿梭途径或()穿梭途径进⼊线粒体3、对于纯的RNA,A260为1相当于每毫升()微克4、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酮体合成的限速酶分别是()、()和()三、选择题1、γ—氨基丁酸来源于()2、Tm越⾼的DNA分⼦,其()3、在离体肝线粒体悬液中加⼊氰化物,则1分⼦β—羟丁酸的P/O⽐值为()4、肝外组织氧化利⽤酮体的酶主要在于()5、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糖的原因是肌⾁缺少()6、甲亢病⼈,甲状腺分泌增⾼会出现()7、有⼀种激素,溶于⽔,但与脂溶性激素⼀样需进⼊核内发挥作⽤,这种激素是()A、胰岛素B、⼼纳素C、⽣长素D、肾上腺素E、甲状腺激素8、细菌被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损伤时,编码DNA修复酶的基因表达增强,这种现象是()9、葡萄糖在合成糖原时,每加上⼀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能磷酸键10、有关外显⼦核内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hnRNA上只有外显⼦⽽⽆内含⼦B 成熟mRNA有内含⼦C 除去外显⼦的过程称为剪接D 除去内含⼦的过程称为拼接11、真核⽣物DNA聚合酶α抑制剂是()12、核蛋⽩体的受位和给位,可被下述霉素或抗⽣素鉴别出来的是A 红霉素B 氯霉素C ⽩喉霉素D 环⼄酰亚胺E 嘌呤霉素13、既是⽣糖氨基酸⼜是⽣酮氨基酸的是()14、实际测得1分⼦丙酮酸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低于理论值,约为()15、⼈体内的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16、⼈体内不能⾃⾝合成维⽣素C的原因是()四、名字解释蛋⽩聚体()酸值()核酶()转换数()H—DNA()Cori循环()岗崎⽚段()中⼼法则()化学渗透学说()别构酶()五、简答题1、以⾎红蛋⽩和肌红蛋⽩为例说明蛋⽩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2、说明⼤肠杆菌DNA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的作⽤3、⽐较脂肪酸氧化与合成途径4、从底物专⼀性与反应⾼效率两⽅⾯解释作⽤机理5、请说明Southern blotting的原理及流程6、体内脂肪酸可否转化为葡糖糖?为什么?2003年⼀、填空题1、由FAD或NAD+传递⼀对H经过电⼦传递链传递到氧,其P/O值分别是()和()2、核糖体上存在2个tRNA结合位点,分别是()和()3、1926年Summer从⼑⾖中得到了()酶结晶,从⽽第⼀此证明了酶的本质是蛋⽩质4、胰凝乳蛋⽩酶专⼀性的切断()和()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5、糖蛋⽩上的糖基⼀般连接在蛋⽩质的()、()、()氨基酸上6、凝集素能专⼀性识别和结合细胞表⾯的()7、糖酵解途径的调控酶是()、()、(),TCA循环的调控酶是()、()、()8、Watson&Crick根据X射线晶体衍射数据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螺旋直径为()碱基平⾯间距为()每以螺旋周期包含()对碱基这种结构为B型DNA,除此之外还有()型DNA9、⼀分⼦葡萄糖经过糖酵解途径⽣成()分⼦ATP,TCA循环中⽣成()分⼦ATP,完全氧化⽣成()分⼦ATP三、翻译Cellulose()self-assembly()attenuator()calvin cycle()competitive inhibition()freeradical()genome()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splicing()proteinfolding()operons()chromategraphy()CM-cellulose()heta-oxidiation()ketonebody()superhelix()denaturation()D-loop()plasmid()peptide()density gradient()chymonypsm()base pairing()association()disulfide bond()coenzyme()molecularsieve()flavoprotein()configuration()transposon()四、名词解释等电点()双螺旋结构()核酶()Tm值()操纵⼦()Pribnow box ()排阻层析()岗崎⽚段()协同效应()级联放⼤效应()酵解途径()电⼦传递链()脂质体()第⼆信使()端粒酶五、问答题1、简述乳糖操纵⼦调控机制2、请综述糖、脂肪、蛋⽩质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2002年⼀、填空题1、精氨酸的PK1(COOH)=2.17,PK2(NH3)=9.04,PK3(胍基)=12.08,则其PI值=()2、维⽣素()可以帮助钙的吸收,它可以由⽪肤中的()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过来3、酶的()抑制不改变酶促反应的Vmax,()抑制不改变酶促反应的Km4、⼀分⼦葡萄糖在肝脏完全氧化才⽣()分⼦ATP,⼀分⼦软脂酸完全氧化产⽣()分⼦ATP5、2,4—⼆硝基苯酚是氧化磷酸化的()剂6、脂肪酸在肝脏不完全氧化形成()、()、()等产物称为酮体7、⽣物合成所需要的还原⼒由()过程提供8、Watson&Crick根据X射线晶体衍射数据提出的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其螺旋直径为(),碱基平⾯间距为()nm,每以螺旋周含()对碱基,这种构型为B型DNA,除此之外还有⼀种()型DNA9、真核细胞的核糖体由()亚基和()亚基组成,其中()亚基含有mRNA的结合位点10、⼤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具有三种活性,分别是()、()、()三、名词解释1、凯⽒定氮法()2、抗体酶()3、中⼼法则()4、化学渗透学说()5、外显⼦()6、端粒酶()7、氧化磷酸化()8、限制性内切酶()9、流动镶嵌模型()10、分⼦筛层析()四、问答题1、请说明操纵⼦学说2、现在要从动物脏器中纯化SOD酶,请设计⼀套实验路线3、请举出2种⽣物化学新技术,并说明原理与应⽤4、请计算⼀分⼦三软脂酸⽢油在体内完全氧化⽣成的ATP数2001年⼀、填空题1、已知Glu的PK1(COOH)=2.19,PK2(NH3)=9.67,PKR(侧链)=4.26,则其PI=(),Glu在PH=5.58的缓冲液中电泳时向()极移动,所以Glu属于()氨基酸2、酶的可逆抑制有()、()和()三种,对酶促反应动⼒⾎参数影响分别是()、()和()3、糖酵解的关键控制酶是()、()、(),TCA循环的调控酶是()、()4、α螺旋是蛋⽩质种常见的⼆级结构,酶螺旋含()个氨基酸,沿轴前进()nm,在()氨基酸出现地⽅螺旋中断形成结节5、每分⼦葡萄糖通过酵解产⽣()ATP,若完全氧化产⽣()ATP6、细胞中由ADP⽣成ATP的磷酸化过程有两种⽅式,⼀种是(),⼀种是()⼆、名词解释1、Tm值()2、中间产物学说()3、中⼼法则()4、凯⽒定氮法()5、超⼆级结构()6、电⼦传递链()7、PCR()8、启动⼦()9、糖异⽣()10、多聚核糖体三、问答题1、简述蛋⽩质⼀、⼆、三、四级结构的概念2、写出软脂酸完全氧化的⼤体过程及ATP的⽣成3、简述磷酸戊糖途径及其⽣理意义4、请说明操纵⼦学说5、从⼀种真菌中分离得到⼀种⼋肽,氨基酸分析表明它是由Lys、Lys、Phe、Tyr、Gly、Ser、Ala、Asp组成,此肽与FDNB作⽤,进⾏酸解释放出DNP—Ala,⽤胰蛋⽩酶裂解产⽣两个三肽即(Lys、Ala、Ser)和(Gly、Phe、Lys)以及⼀个⼆肽,此肽与胰凝乳蛋⽩酶反应即放出⾃由的天冬氨酸,⼀个四肽(Lys、Ser、Phe、Ala)及⼀个三肽,此三肽与FDNB反应随后⽤酸⽔解产⽣DNP—Gly,试写出此⼋肽的氨基酸序列6、化学渗透是怎样来解释电⼦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的?你认为这个学说有什么缺陷、不完善之处,你能提出什么想法2000年⼀、填空题1、维⽣素()可帮助钙质吸收,它可由⽪肤中的()经紫外线照射转变⽽来2、对酶的()抑制不改变酶促反应的Vmax,()抑制不改变酶促反应的Km3、⽣物合成所需要的还原⼒由()过程提供4、⼀分⼦葡萄糖在肝脏完全氧化产⽣()分⼦ATP,⼀分⼦软脂酸完全氧化产⽣()ATP5、蛋⽩质的含氮量百分⽐是(),依据该数据进⾏定氮的⽅法是()6、精氨酸的PK1(COOH)=2.17,PK2(NH3)=9.04,PK3(胍基)=12.08,则其PI=()7、多肽链中()氨基酸出现的地⽅会引起螺旋型构象的中断8、⼤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三种活性分别是()、()、()9、Km值可以⽤来反应酶与底物()的⼤⼩10、肽和蛋⽩质特有的颜⾊反应是()11、Watson&Crick根据X射线晶体衍射数据提出的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其螺旋直径为(),碱基平⾯间距为()nm,每以螺旋周含()对碱基,这种构型为B型DNA,除此之外还有⼀种()型DNA三、名词解释1、结构域()2、岗崎⽚段()3、PCR()4、多酶体系()5、别构效应()6、操纵⼦()7、酸败()8、酵解()9、电⼦传递链()10、排阻层析四、英译汉PI()alpha-helix()peptide bond()domain()glucose()lipid ()protein()fatty acid()ribozyme()Krebs cycle()Tm()cDNA()transcription()Pribnow box()exon()plasmid()eletrophoreses()CM-cellulose()IEF()SDS-PAGE()五、简答1、解释蛋⽩质的⼀、⼆、三、四级结构2、简述酮体及其⽣理意义3、简述真、原核⽣物核糖体结构的异同4、简述化学渗透学说是怎样来解释电⼦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的5、请列举2中⽣物新技术,简要说明其原理和应⽤六、问答1、⼀分⼦17碳饱和脂肪酸⽢油在有氧的情况下在体内完全氧化需要经过怎样的氧化途径,产⽣多少ATP2、有⼈认为RNA是最早出现的⽣物⼤分⼦,你能对此提出何种⽀持或反对的理由,并试对上述说法进⾏评价3、现在要从动物肝脏中提纯SOD酶,请设计⼀套合理的实验路线2008年⼀、填空题1、蛋⽩质的平均含氮量为()%,是凯⽒定氮法的理论依据2、蛋⽩质⼆级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是()、()和()3、⾎红蛋⽩具有四级结构,它是由()个亚基组成的,每个亚基中含有⼀个()辅基4、蛋⽩质的可逆磷酸化修饰是重要的功能调控⽅式,磷酸化时需要()酶催化,⽽去磷酸化需要()5、⼈体必需的脂肪酸有()和()6、植物激素()具有促进⽣长的作⽤,⽽()可以促进果实成熟7、糖酵解途径中的三个调节酶是()、()和()8、线粒体外的NADH经磷酸⽢油或苹果酸经穿梭后进⼊呼吸链氧化,其P/O ⽐分别是()和()9、1分⼦⼄酰辅酶A经TCA循环⽣成()分⼦NADH,()分⼦FADH2和()个CO2,脱下的氢通过电⼦传递链彻底氧化,可⽣成()分⼦ATP 10、原核⽣物核糖体为70S,它由⼤⼩2个亚基构成,其⼤⼩分别是(())和(())11、肌⾁细胞中()和()两种蛋⽩承担收缩和运动的功能⼆、判断(正确以“+”表⽰,错误以“—”表⽰。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海洋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Oceanography)【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51 (理论51 实践)【学分数】 3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一)教学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四年制二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讲授环境海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主要方法,使学生熟悉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海洋环境地学与资源、海水特殊的物理性质和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规律和机制;认识海水主要化学特征,了解海洋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化学行为, 即污染物质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及归宿等规律;理解海洋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海洋中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过程,熟悉海洋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过程;初步了解海洋管理的有关知识。
特别是从动力学角度出发,认识海洋中物理、化学与生物等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海洋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之间的关系。
要求对环境海洋学的知识体系有系统了解,为以后以海洋为对象的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二、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环境科学、海洋科学、以及环境海洋学等学科基本概念,以及学科间的联系;海洋环境变化与生态破坏的历史与未来趋势。
2、教学要求:了解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史及其趋势,对环境海洋学有概括的认识。
3、重点、难点:海洋环境问题的特点以及复杂性。
(二)第二章海洋环境地学1、主要内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海洋分布、自然特征及资源与环境特点、地质灾害等。
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区域海洋的地理、地质特征;认识深海大洋的结构特点;了解海洋资源、海洋灾害的概念及分布特征等。
3、重点、难点:海与洋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以及特征;海洋地质环境灾害的环境效应。
教师学校学习反馈意见表
本反馈意见表旨在收集学生对教师学校研究的反馈意见,以进
一步改进教学质量和提升学校研究环境。
请您根据个人的研究经历
和感受,如实填写以下问题。
个人信息
- 姓名:
- 学号:
- 专业/班级:
教师评价
请您根据对以下问题的了解和亲身体验,给出您对教师的评价。
1. 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
2. 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 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生动有趣?
4. 教师是否能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教师是否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指导?
6. 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7. 教师是否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8. 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
学校研究环境评价
请您根据对以下问题的了解和亲身体验,给出您对学校研究环
境的评价。
1. 学校的教学设施是否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2. 学校是否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学术支持?
3. 学校是否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
4. 学校是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5. 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和交流平台?
6. 学校是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
其他意见和建议
请您在以下空白处提供其他对教师学校研究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
谢谢您参与我们的教师学校学习反馈意见调查!您的反馈对于我们改进教育质量和学校环境至关重要。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Measure and Evaluation of Education【开课单位】教育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48 (理论48 实践0 )【学分数】 3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本课程讲述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方法,常用数据特征量分析地方法,概率及推断统计的基本原理,总体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以及抽样技术等原理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量化方法去分析把握教育现象和规律;掌握教育测量的要素、误差、类型、测量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相关概念以及分析方法,掌握测验编制的方法和步骤,掌握一些主要的测量方法,如成绩测量、智力测量、人格测量等;掌握教育评价的概念、目标、类型、原则等一般理论,掌握教育评价方案设计、实施以及教育评价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与技术。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领域中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今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在学习《教育学》、《概率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对教育学和统计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以统计学为基础对教育理论的扩展与深化,同时,本课程也是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设计》等课程的基础,就是说,本课程既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的概念、历史、发展和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统计、测量和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量化方法去分析把握教育现象和规律,能偶对学生的课业发展、智力发展、品德发展和人格心理发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测量与评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驾驭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
2021年第4期高教探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我国“双一流”大学平均学分绩点(GPA)制度调查与反思——基于内容分析法曹文振王涛利摘要:在“双一流”建设目标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源于欧美国家的平均学分绩点(GPA)成为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新制度并出现了“分数膨胀”(Grade Inflation)现象,但强调微观层面个体利己主义的过往研究视角或许掩盖了背后的结构性制度困境。
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绩评价制度的关键要素开展编码与分析,发现“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存在明显差异,GPA生产过程有着清晰的制度线索,“分数膨胀”不仅是个体行为的结果,更是制度逻辑的产物。
基于此,研究提出GPA 转换体系应有合理敏感度,突出其作为分级评价与原始分的不同作用;建立具有可比性的GPA制度框架,增强其在跨校评价中的作用;优化GPA评价结果的理性分布,兼顾教师享有的评价自主权;改进GPA评价制度的整体公平性,为学习困难学生留下“容错”空间。
关键词:平均学分绩点;GPA;“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绩评价制度;大学生;学业表现一、研究缘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制度经历了从不完备到逐渐完善,乃至体系化的过程。
自2005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出“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由学校规定”[1]以后,政府对高校的控制权开始下放,高校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定的自主权逐渐扩大,学分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
在2017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以后,中国大学成绩评价体系逐渐与欧美高校并轨,作为舶来品的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简称GPA)成为愈发盛行的学习质量评价指标。
在学生评奖评优、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海外升学等特定情景下,原始分数发挥的作用被削弱,GPA的地位愈加突出,俨然成为了成绩评价的代名词;在就业市场中,GPA也是有吸引力的衡量依据[2]。
课程教学评估常见问题答疑
1、学校课程评估由谁组织实施?
答:学校设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作为组织实施机构,该委员会是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的专门机构。
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由教学评估专家常设委员会(简称“常设委员会”)及教学评估专家组(简称“专家组”)组成。
“常设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的课程教学评估工作。
现任主任是我校教学名师、数学与科学学院教授刘新国,办公室设在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
2、评估专家是如何组聘的?
答:“常设委员会”的成员由学校任命;“专家组”根据每学期参评课程的状况,从在岗或近期退休的教授或副教授中选聘,选聘人员由“常设委员会”提名,报主管校长批准。
“常设委员会”每学期召开课程教学评估工作会议,研讨并制定课程教学评估工作计划;“专家组”按照学科组、横向组、同行组三个层面组建。
3、参加学校课程评估的申报条件是什么?
答:现阶段,每学期组织一次课程评估,分推荐评估和抽查评估两类。
推荐评估,以院(系、中心)评估为基础,由教师个人自愿申报(须讲授过参评课程两次以上),院(系、中心)推荐评估为优或良的教师参加学校评估;抽查评估,由“常设委员会”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抽查某门课程教师参加学校评估。
确定参评教师名单后,报主管校长批准。
两类评估同等要求。
评估课程按照理论课、体育课、实验课、双语课和艺术技能课分类进行。
评估工作程序按每学期课程教学评估工作安排表进行。
4、学校一般在什么时候组织课程评估申报?
答:一般在每学期末(第17周),各院(系、中心)根据课程评估的通知要求,组织教师申报课程教学评估。
一般采取教师个人申报和学校随机抽查两种方式。
第二学期开学的第1周,校教学评估专家常设委员会根据申报原则和条件审核申报教师材料,确定参加教学评估的课程名单。
5、教师参加课程评估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答:经审核确定的参评教师需要在第4个教学周,将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材交到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课程评估办公室,教学日历必须有教学负责人签字和院系公章。
在第2-12周,按照中心提供的观摩课程表,参评教师自主观摩教学。
在第12个教学周,提交讲稿、教学设计、教师自评表、教学观摩反馈表,学生平时作业、期中考试试卷等材料。
另外,需要为现场听课的评估专家准备一至两份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可包括教学目标、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信息反馈与矫正活动等方面的设计。
6、课程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2010年7月,学校教学评估专家常设委员会完成了新一轮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修订工作,依据科学性、独立性、可测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等原则,体现研究型教学特征、体现发展性评价特征的基本要求,对一级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修订。
一级指标体系修订为“教学思想与态度”、“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四大类,其中新增了教学思想、考试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级指标体系修订突出研究型教学的特征,进一步强调以研究带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成果;突出过程性评估的特征,首次将课下学习指导、课下学习内容安排、课程考核方式等内容纳入指标体系;体现“教有方法、教无定法”的思想,注重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评价。
7、课程评估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答:一般来讲,第3周,课程教学评估专家开始听课。
第4周,参评教师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送交课程评估办公室。
第2-12周,参评教师根据学校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提供的观摩课程表进行教学观摩(至少两次),填写教学观摩反馈表。
第10-12周,分别召开学科组组长会议和横向组第一次会议,通报、交流前期听课情况,研究、讨论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决定后期听课的重点;向学生发放评价表并将学生意见反馈给参评教师;参评教师于第12周将教案或教学设计、讲稿、学生作业或平时测验、期中考试试卷、教师自评表、教学观摩反馈表送交课程评估办公室。
第14-15周,各学科组由组长安排,在随堂听课,深入院系及学生中调研、听取意见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对参评课程提出评估意见;各横向组分别举行第二次会议,交流、讨论评估意见。
第16周,课程评估办公室对来自评估专家、学生和教学督导三方面的教学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数据统计和评价意见整合;参评教师撰写个人总结交课程评估办公室。
8、课程评估结果是如何产生的?
答:课程教学评估评定会按照“看、听、议、投”四步法进行,以无记名方式投票决定参评教师评估等级时,评估专家2/3以上(含2/3)参加方为有效;对每门课程的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并计算出平均值,此平均值即是某一课程的最后得分;根据量化等级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产生出评估结果。
其中,2014年5月,经学校教学评估专家常设委员会讨论决定,要求“评估专家打分平均值在90分以上,且至少2/3及以上评估专家打分大于或等于90分时”,方可评定为优秀等次。
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向全校公布评估结果,并将书面评估意见分别转给参评教师及有关院(系、中心)。
学校对获优、良等级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颁发荣誉证书。
9、参加评估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哪些帮助?
为帮助教师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督导专家在每次听课后都将提供具体的反馈意见。
教学支持中心每个学期都分文理科组织优质课程集体教学
观摩和研讨活动,组织全校性教育教学专家报告会,组织教学方法和策略讲座、工作坊。
10、我校课程教学评估的特点是什么?
我校课程教学评估始于1986年,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教师,形成了前瞻性、学术性、独立性等特点。
是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估,强调评估对教师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提供过程性评价和服务,使参与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11、参加课程教学评估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我校课程教学评估倡导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课程教学,专家在评估中不仅关注每堂课的教学状况,还会进一步考察,课堂教学是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是否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设计和实施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达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因此,教师从报名开始时提交的个人简介表,到中期提交的学生作业等各类文本资料,都是专家关注的内容。
以个人简介表为例,除了个人基本信息,内容涉及教学理念、学习目标、教与学的方法、考核方式等陈述,需要教师对所申报评估的课程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目标进行深入思考和整体设计,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考核方式等。
12、参加过一次学校组织的课程教学评估后,隔多长时间可以第二次申报?
答:凡参加过一次学校组织的课程教学评估后,至少隔一年之后,方可进行第二次申报。
13、每学期课程教学评估工作启动后,可以申请退出评估吗?
答:每学期课程评估工作启动后,原则上不允许退出评估。
如确有特殊情况申请退出,需至少隔一年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次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