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考研商企常用公式:商业劳动生产率
- 格式:doc
- 大小:24.77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1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
“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
【典题剖析1】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生产布匹,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用织布机生产。
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10小时,乙耗费12小时,丙耗费8小时,丁耗费20小时。
则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 6 小时B. 8小时C. 10 小D. 12小时【答案】【典题剖析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14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15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5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 5小时B. 7小时C. 7.5 小D. 8小时【答案】B【解析】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15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十(1+20%)=5小时;2015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X(1+20%)=12万件;2015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X 12万件+10小时X 8万件)+ (12万件+8万件)=7小时。
高中经济公式总结-默写版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经济学中常用的公式,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复相关知识。
1. 宏观经济学公式1.1 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I表示私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1.2 进口、出口、贸易顺差公式贸易顺差 = 出口 - 进口1.3 劳动生产率公式劳动生产率 = 产出 / 劳动力1.4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计算公式CPI = (当前年份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基准年份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 × 1002. 微观经济学公式2.1 需求曲线公式Qd = a - bP其中,Qd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a表示需求曲线的截距,b表示需求曲线的斜率。
2.2 边际成本(MC)计算公式MC = ΔTC / ΔQ其中,MC表示边际成本,ΔTC表示总成本的变化量,ΔQ表示产量的变化量。
2.3 边际收益(MR)计算公式MR = ΔTR / ΔQ其中,MR表示边际收益,ΔTR表示总收益的变化量,ΔQ表示产量的变化量。
2.4 弹性公式弹性 = (变化量的百分比)/(变化前量和变化后量的平均值的百分比)3. 金融学公式3.1 回报率(ROI)计算公式ROI = (当前价值 - 初始价值)/ 初始价值 × 100%3.2 折现率(Discount Rate)计算公式折现率 = (未来收益 - 成本)/ 成本3.3 合适价格(Fair Value)计算公式合适价格 = 现金流量 / (1 + 折现率)^ 年数4. 财务会计公式4.1 会计方程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4.2 资产收益率(ROA)计算公式ROA = 净利润 / 平均总资产以上是高中经济学常用的公式总结,希望能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商业会计常用公式有哪些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那么你知道商业会计常用公式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1】商业会计常用公式一、计算利息的公式(一)利率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
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
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如年息九厘写为 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
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二)计息起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
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四)计算利息基本方法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x率x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1)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2)计算利息的方法1、百元基数计息法。
工业会计硕士考试常用公式1.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 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2.工业净产值生产法:工业净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分配法:工业净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3.积累率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4.固定资产需要量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年生产量/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数×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设备检修停工天数)×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用台时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全年计划生产任务需用设备定额总台时/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台时=∑(计划年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全年单位设备有效工作台时(定额改进系数=计划年度小计新定额/单位允时定额×100%)会计专业硕士考研分数线很多同学对会计专业硕士不太了解,凯程会计硕士洛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会计硕士mpacc 的相关信息.2014年会计硕士MPAcc国家线公布如下:A类考生:总分160,英语41,综合82;B类考生:总分150,英语36,综合72。
2013年会计硕士MPAcc国家线公布如下:A类考生:总分155,英语41,综合82;B类考生:总分145,英语36,综合72。
凯程洛老师特别提醒,mpacc的初试考试科目英语二综合:数学、逻辑、写作凯程洛老师特别提醒,会计专业硕士与会计学硕士,各有侧重,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需要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
MPAcc商业企业常用公式:商业劳动生产率1.商品资金计划指标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2.在途现金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3.委托银行收款资金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4.商品资金周转率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或=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5.商品销售成本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在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最后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分批实际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毛利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或=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已销售商品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期末盘存商品金额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销售额)]×100% 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月末结账前某类(柜、组)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月末某类(柜、组)库存商品余额+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100%某类(柜、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实际差价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按每种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各种库存商品进货单价×各种结存商品数量)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售价金额-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工业会计常用公式(五)【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121.工业劳动生产率
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劳动时间
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产品产量
122.工人劳动生产率
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工人(包括学徒)的平均人数
或=某种产品的产量/生产该种产品的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工人劳动生产率=某产品产量/自该产品投入原料开始至成品包装入库为止所占用的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123.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产品产量/工人平均人数)×(工人平均人数/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
124.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率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率=(实际劳动生产率/计划劳动生产率)
×100%
降低单位产品劳动时间消耗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措施前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措施后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100%。
商业问题知识点公式总结在商业运营中,很多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和解决。
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商业运作的基本原理,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运营效率。
本文将总结商业运营中常见的知识点和相关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商业数学知识。
一、成本与收益1. 成本总额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2. 总收入 = 单价 × 销量3. 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二、定价策略1. 毛利润率 = (售价 - 成本) / 售价2. 折扣率 = (标价 - 实际售价) / 标价3. 售价 = 成本 / (1 - 毛利润率)三、需求预测1. 市场需求量 = 总市场占有率 × 总市场容量2. 平均需求量 = 总市场需求量 / 总顾客数量3. 需求变化率 = (新需求量 - 旧需求量) / 旧需求量四、投资决策1. 投资回报率 = (投资收益 - 投资成本) / 投资成本2. 存款终值 = 存款本金 × (1 + 年利率)^存款年限3. 贷款负担率 = (贷款利息 + 贷款手续费) / 贷款本金五、库存管理1. 定购量 = 开始库存 + 需求量 - 现存量2. 定单周期 = 定货时间 + 供货时间3. 平均库存 = (最大库存量 + 最小库存量) / 2六、市场份额1. 市场份额 = (企业销售额 / 总市场销售额) × 100%2. 增长率 = (新市场份额 - 旧市场份额) / 旧市场份额七、营销效果1. 客户满意度 = (实际满意度评分 / 最高满意度评分) × 100%2. 市场开拓率 = (新客户数量 - 旧客户数量) / 旧客户数量3. 客户忠诚度 = 经过营销活动后的客户数量 / 营销活动前的客户数量八、财务分析1. 资产负债率 = 总负债 / 总资产2. 利润率 = 净利润 / 总收入3. 成本费用利润率 = (总成本 + 总费用) / 总收入九、风险管理1. 风险承担能力 = 可承受损失的最大金额2. 风险评估 = 预期损失 × 可能性3. 风险控制 = 预期损失 × 控制力度十、人力资源管理1. 员工流失率 = (离职员工人数 / 总员工人数) × 100%2. 岗位流失率 = (岗位空缺时间 / 岗位总工作时间) × 100%3. 岗位填补成本 = 招聘费用 + 培训费用 + 新员工就职产生的生产力损失以上是商业运营中常见的知识点和相关公式总结,希望能为广大商务从业者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公式,为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
工业会计常用公式(五)121.工业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劳动时间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产品产量122.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工人的平均人数或=某种产品的产量/生产该种产品的工人平均人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某产品产量/自该产品投入原料开始至成品包装入库为止所占用的生产工人平均人数123.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124.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率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率=×100%降低单位产品劳动时间消耗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100%改进工时利用情况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100%-100%工人出勤率的提高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100%-100%增加生产工人比重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100%-100%125.工人定额工时劳动生产率工人定额工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总量/实际工时总量126.达额率达额率=×100%或=×100%127.生产定额完成程度生产定额完成程度=×100%128.工时定额完成程度工时定额完成程度=×100%129.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加的产值劳动生产率达到先进水平可增加的产值=×企业本期职工平均数130.产品的标准实物量标准实物量=∑折合系数=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131.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率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率=×100%132.产品产量累计计划完成率产品累计计划完成率=×100%133.产品品种自给率某类产品品种自给率=×100%134.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按照产品产量计算的品种计划完成率,其计算公式为: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100%按产品产值计算的品种计划完成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根据产品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它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其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
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
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
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报告期止累计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12/累计月数
1、报告期止累计工业增加值: 显示你报表到目前为止的累计数
2、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平均人数是报告期月的平均人数
3、12 表示是12个月
4、累计月数报告期有几个月了。
产值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产值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产出价值,是评价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指标。
下面将介绍产值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产值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需要确定两个重要的变量,即总产出和劳动投入。
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量,通常以货币形式表示。
劳动投入是指一定时期内投入生产的劳动力总量,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
计算产值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包括简单劳动生产率和综合劳动生产率两种。
简单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个劳动者创造的产值。
它的计算公式为:简单劳动生产率 = 总产出 / 劳动投入例如,某国一年的总产出为1000亿元,劳动投入为1000万人,那么简单劳动生产率为:简单劳动生产率 = 1000亿 / 1000万 = 10万/人综合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有劳动者共同创造的产值。
它的计算公式为:综合劳动生产率 = 总产出 / 劳动投入总量综合劳动生产率更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生产效率,因为它考虑了所有劳动者的贡献。
除了简单劳动生产率和综合劳动生产率,还有其他一些与劳动生产率相关的指标,例如人均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
人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个劳动者平均创造的产值。
它的计算公式为:人均劳动生产率 = 总产出 / 劳动者总数相对劳动生产率是指不同产业、不同地区或不同企业之间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通过相对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可以发现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性,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准确地计算产值劳动生产率,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劳动力的素质、科技进步水平、资本投入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并且在计算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产值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产出价值。
通过简单劳动生产率和综合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可以评估劳动生产效率的高低,并提供参考依据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决策。
劳动生产率的公式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一种重要指标,是指单位劳动的
产出水平,即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其公式为:劳动生产率 = (总产出量)/(所用劳动力总数)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提
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首先,通过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以最小的时间和最少的工人生
产更多的产品或服务,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
例如,汽
车制造厂通过引进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流水线,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和准确率。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员工技能和知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企业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最后,企业还应该注重优化管理流程和提高组织效率。
通过改善
办公环境、完善工作规范、梳理工作流程等方法,优化管理流程。
同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组织效率,减少无效
沟通和工作重复等问题,为企业提高生产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也是企业始
终关注的重要课题。
通过多种手段、多方面的努力,劳动生产率可以
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业会计常用公式(五)121.工业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劳动时间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产品产量122.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工人(包括学徒)的平均人数或=某种产品的产量/生产该种产品的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某产品产量/自该产品投入原料开始至成品包装入库为止所占用的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123.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产品产量/工人平均人数)x(工人平均人数/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工人劳动生产率x工人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124.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率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率=(实际劳动生产率/计划劳动生产率)x100%降低单位产品劳动时间消耗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措施前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措施后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x100%改进工时利用情况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措施后每个工人每班计划工作时间/措施前每个工人每班实际工作时间)x100%-100%工人出勤率的提高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措施后每个工人全年计划工作日/措施前每个工人全年实际工作日)x100%-100%增加生产工人比重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措施后的生产工人比重/措施前的生产工人比重)x100%-100%125.工人定额工时劳动生产率工人定额工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总量/实际工时总量126.达额率达额率=(单位劳动时间实际生产量/单位劳动时间定额生产量)x100%或=(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单位产品实用工时)x100%127.生产定额完成程度生产定额完成程度=(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总和/实耗工时数)x100%128.工时定额完成程度工时定额完成程度=(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单位产品平均实耗工时)x100%129.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加的产值劳动生产率达到先进水平可增加的产值=(同类型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企业本期劳动生产率水平)x企业本期职工平均数130.产品的标准实物量标准实物量=∑(实物量x折合系数)折合系数=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131.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率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率=(报告期实际产量/报告期计划产量)x100%132.产品产量累计计划完成率产品累计计划完成率=(自期初起至某日止累计产量/本期计划产量)x100%133.产品品种自给率某类产品品种自给率=(实际生产品种数/需要品种数)x100%134.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按照产品产量计算的品种计划完成率,其计算公式为: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报告期实际完成计划产量的产品品种数/报告期计划生产的产品品种数)x100%按产品产值计算的品种计划完成率。
核算制度公式核算制度公式是指企业用来计算财务数据的数学公式。
在会计领域,核算制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帮助会计师跟踪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制定正确的商业策略和财政决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用的核算制度公式。
财务报表核算公式财务报表核算公式用于计算企业的财务数据,如利润、现金流量等。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三个核算制度公式。
1. 利润公式利润公式是企业计算利润和亏损的核心公式。
利润公式如下:利润 = 销售收入 - 成本 - 营业费用 - 税金及附加 - 资产减值损失 - 其他收益- 其他支出在这个公式中,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取的金额,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营业费用是指企业为推销和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按照法律规定需要缴纳的各种税费、附加等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资产价值的减少,其他收益和其他支出是指与企业业务有关的其他收入和支出。
2. 现金流量公式现金流量公式是企业计算现金流量的公式。
现金流量公式如下:现金流量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营业费用 + 投资收益 + 筹资收益在这个公式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在上一节利润公式中已经解释。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筹资收益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获得的收益。
3. 资金回收期公式资金回收期公式是企业计算投资回收期限的公式。
资金回收期公式如下:资金回收期 = 投资额 ÷ 年度净现金流量在这个公式中,投资额是指企业投资的总金额,年度净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一年内净现金流入的金额,净现金流量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计算得出。
成本核算公式成本核算公式用于计算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两个核算制度公式。
1. 平均成本法平均成本法是计算某种产品或服务成本的基本方法。
平均成本法公式如下:平均成本 = 总成本 ÷ 总生产量在这个公式中,总成本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在一段时间内所花费的总费用,总生产量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生产的该产品或服务的总量。
2020会计考研必会公式汇总会计不论是高考还是现在的考研都是一个比较火爆的专业,因为它专业性强、就业前景好。
哪个公司不需要会计?也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今天帮帮为大家带来的就是考会计硕士必备的计算公式,快来自测一下熟练度吧!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1+成本利润率)÷(1一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X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一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1+成本利润率)÷(1一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一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一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X单位税额(三)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x单位完税价x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x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X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X单位完税价格X适用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一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X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五)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使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使用税率x(1一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使用税率(六)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X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x(1一扣除比例)x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x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x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一扣除项目应纳税额=Σ(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X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x税率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俏税额:=增俏额x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一货物销售额的全值一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X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X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X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二)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X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1+成本利润率)2、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X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三)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三、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一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一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一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X单位数额四、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一)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一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一)税收调整项目金额(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3)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4)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一产品销售成本一产品销售费用一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5)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成本一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6)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一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7)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一)税收调整项目金额(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一汇兑损失(4)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5)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一商品销售成本一经营费用一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6)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一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一)税收调整项目金额(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3)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一附营业务成本(4)经营利润=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一营业费用一营业税金及附加(5)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一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五、个人所得税额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水所得额火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一8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致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一速算扣除数)/(1一税率)2、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1)每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二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2)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3)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月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x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12(4)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额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一累计已缴所得税额3、稿酬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20%x(1一30%)=应纳税所得额x20%x70%4、劳务报酬所得(1)一次收入在20000元以下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20%(2)一次收入20000~50000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20%+应纳税所得额x20%x50%=应纳税所得额X(20%+10%)(3)一次收入超过50000时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20%、+应纳税所得额X20%X100%=应纳税所得额X(20%+20%)5、财产转让财产转让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20%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额一财产原值一合理费用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减20%7、境外个人所得税款扣除限额境外个人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X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支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的计算手续费金额=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X2%六、土地增值税额1、一般计算方法(1)应纳税总额=Σ各级距土地增值额x适用税率某级距土地增俏额x适用税率(2)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X100%/扣除项目金额(3)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一扣除项目金额2、简便计税方法(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x30%(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x40%一扣除项目金额x0.05(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x50%一扣除项目金额x0.15(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X60%一扣除项目金额X0.35七、城市建设维护税(1)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x地区适用税率(2)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X地区适用税率一已纳税额(3)应退税额=已交税额一核实后的应纳税额八、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X单位税额九、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x适用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x50%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x适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X适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x适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1)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x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2)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x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3)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x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一已缴税款(4)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5)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x税率(6)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7)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十、土地适用税额1、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X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2、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十一、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x3/10000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x5/10000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X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x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x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X0.5/10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X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x5/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x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用x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一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一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X5/10000(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
商业必学计算公式有哪些在商业领域,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
无论是财务报表分析、投资评估还是成本控制,都需要运用各种计算公式来进行分析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商业必学的计算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工具。
1. 利润计算公式。
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计算公式为,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其中,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各种收入,总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等各种成本。
通过利润计算公式,企业可以了解自己的盈利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 折旧计算公式。
折旧是资产价值逐渐减少的过程,企业需要通过折旧计算公式来计算资产的折旧额。
常用的折旧计算公式有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
直线折旧法的计算公式为,折旧额=(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而加速折旧法则是根据资产的使用寿命来确定每年的折旧额,通常前几年的折旧额会比后几年的折旧额大。
3. 财务比率计算公式。
财务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偿债能力比率等。
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偿债能力比率的计算公式为,偿债能力比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总资产。
这些财务比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从而制定更合理的财务策略。
4. 投资评估计算公式。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企业需要通过投资评估计算公式来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
常用的投资评估计算公式包括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净现值=∑(现金流量/(1+折现率)^n)。
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0=∑(现金流量/(1+内部收益率)^n)。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投资金额/年现金流量。
通过这些投资评估计算公式,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平均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平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计算公式说起来并不复杂,但是要真正理解和运用好,还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一番。
咱们先来说说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讲,平均劳动生产率就是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考试,平均成绩是用总成绩除以考试的科目数量,平均劳动生产率也是类似的道理。
那平均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到底是啥呢?一般来说,平均劳动生产率 = 总产量 ÷总劳动时间。
举个例子哈,假如有一家工厂,在一个月内生产了 10000 件产品,工人们总共工作了 2000 小时。
那么,这家工厂这个月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就是 10000 ÷ 2000 = 5 件/小时。
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个小时,工人们能生产出 5 件产品。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家小工厂参观,那场面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家做玩具的工厂,工人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我注意到一位大姐,她动作特别熟练,组装一个小玩具车那叫一个快。
我就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她一个小时能组装好 8 个玩具车。
但是其他工人的速度不太一样,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
这时候,工厂的管理人员就跟我说,他们计算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时候,可不能只看一个人的,得把所有人生产的玩具车数量加起来,再除以大家工作的总时间,这样才能知道整个工厂的平均生产效率怎么样。
说完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咱们再深入一点。
有时候,计算平均劳动生产率还得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说,不同工人的技能水平不一样,使用的设备也可能不同。
这就好比有的同学考试的时候用的是普通铅笔,有的同学用的是高级自动铅笔,工具不一样,效率可能也有差别。
所以在计算的时候,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尽量让计算结果更准确、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还有啊,平均劳动生产率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管理的改善,它是会不断提高的。
商业企业会计常用公式1.商品资金计划指标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2.在途现金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3.委托银行收款资金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4.商品资金周转率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或=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5.商品销售成本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在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最后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分批实际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毛利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或=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已销售商品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期末盘存商品金额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销售额)]×100%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月末结账前某类(柜、组)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月末某类(柜、组)库存商品余额+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100%某类(柜、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实际差价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按每种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各种库存商品进货单价×各种结存商品数量)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售价金额-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按每类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某类商品进价总额=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1+某类商品进销差价率)某类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某类商品进价总金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进销差价=各类商品期末库存应保留的进销差价之和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6.商品流通费用分摊额按商品存销金额(或数量)比例分摊。
商贸企业会计常用公式汇总1.商品资金计划指标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2.在途现金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3.委托银行收款资金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4.商品资金周转率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或=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5.商品销售成本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在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最后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分批实际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毛利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或=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已销售商品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期末盘存商品金额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销售额)]×100%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月末结账前某类(柜、组)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月末某类(柜、组)库存商品余额+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100%某类(柜、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实际差价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按每种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各种库存商品进货单价×各种结存商品数量)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售价金额-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按每类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某类商品进价总额=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1+某类商品进销差价率)某类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某类商品进价总金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进销差价=各类商品期末库存应保留的进销差价之和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6.商品流通费用分摊额按商品存销金额(或数量)比例分摊。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化公式1. 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词——劳动生产率,尤其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化公式。
别担心,我不会用那些晦涩的经济学术语吓到你。
简单来说,劳动生产率就是每个人在工作中创造的价值。
想想看,如果你是一名厨师,每天做的美味佳肴能给餐厅带来多少收入,这就是你的劳动生产率。
哈哈,别说我没提醒你,要是做的饭难以下咽,那可真是自己“挖坑”了!其实,劳动生产率不仅仅关乎个人,它还反映了一个团队甚至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想象一下,一家餐厅的厨师、服务员、管理层都齐心协力,大家都像打鸡血一样努力,生意自然红火。
那这种热情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咱们得用公式来量化一下。
这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化公式的登场时刻!2.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化公式2.1 公式的构成好,咱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公式。
简单地说,全员劳动生产率=(总产出/总工时)× 年工作时间。
看,这个公式其实并不复杂,反而挺简单的嘛。
你把一年内所有员工的工作时间加在一起,再看看他们创造了多少价值,然后做个简单的除法,再乘以一年的工作天数,哎呀,效果杠杠的!为了更直观,举个例子吧。
想象一下,你的团队在一年内创造了100万块钱的收入,而大家总共工作了5000小时。
那么,全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算出来了。
就像计算做饭的时间和食材的成本一样,清晰明了!当然,别忘了,这里还要考虑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哦,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可不可小觑。
2.2 年化的重要性说到年化,那绝对是个大头!你想想,如果只看一两个月的业绩,那可就像看了一部电影的预告片,根本无法看出整个故事的精彩程度。
所以,年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长远的视角,让我们能更全面地分析和评估每个人的表现。
而且,年化还能帮助我们做出一些关键决策,比如在年底的时候,如果发现某个团队的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预期,那就得赶紧找原因了。
是人手不够,还是大家都在开小差?抑或是工作流程有问题?一旦找到了症结,咱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助力团队再创辉煌!嘿,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提升团队的生产率,才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会计硕士考研商企常用公式:商业劳动
生产率
1.商品资金计划指标
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
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
2.在途现金
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
3.委托银行收款资金
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
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
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
4.商品资金周转率
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
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或=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
5.商品销售成本
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在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
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
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
结存商品金额
最后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
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分批实际进价法,其计算公式为: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
毛利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
或=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已销售商品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期末盘存商品金额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销售额)]×100% 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月末结账前某类(柜、组)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月末某类(柜、组)库存商品余额+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100%
某类(柜、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
实际差价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按每种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
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各种库存商品进货单价×各种结存商品数量)
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售价金额-库存商品进价金额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按每类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
某类商品进价总额=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1+某类商品进销差价率)
某类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某类商品进价总金额
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进销差价=各类商品期末库存应保留的进销差价之和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
6.商品流通费用分摊额
按商品存销金额(或数量)比例分摊。
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库存商品应分摊的费用=期末应分摊的费用总额×期末商品结存余额/(期末商品结存余额+本期商品销售进价总额)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费用=期末应分摊的费用总额×本期商品销售进价总额/(期末商品结存余额+本期商品销售进价总额)
按大类商品的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比例分摊,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大类商品应分摊的费用=不能直接记入的间接费用×(某大类商品本月营业收入(成本)/本月全部商品营业收入(成本)
7.运杂费
按率推算运杂费=计划期商品购进总额×(上期实际费用率+或-计划期费用增减率)
火车和轮船运费=运输商品的计费重量×运费率
汽车运费=计费重量×运输里程×运费率
8.保管费
自有仓库保管费=每月开支×计划期月数
租赁仓库保管费=(每月租金+每周管理费)×计划期月数
委托保管费=委托保管商品吨数×每吨天费率×计划期天数
全部保管费=自有仓库保管费+租赁仓库保管费+委托保管费
9.商业劳动生产率
日劳动生产率=日平均商品纯(总)销售额/月平均职工人数
日平均商品纯(总)销售额=本月商品纯(总)销售额/25.5
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月(季、年)商品纯(总)销售额/月(季、年)平均职工人数
售货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商品纯(总)销售额/报告期售货员平均人数
单位商品纯(总)销售额所需劳动量=报告期平均职工人数/报告期商品纯(总)销售额
10.费用率
费用率=(费用总额/商品纯(总)销售额)×100%
【会计硕士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会计硕士平均成绩229,源自凯程集训营高强度辅导、名师授课、内部资料、严格督导和全方面测试,欢迎播放李天yu、田miao等同学的经验分享视频,其中大多数都是跨专业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本科二本的同学。
会计硕士在录取的时候非常公平,招生人数多(各个学校招生人数在20-100人),加上凯程的专业辅导与人脉关系,凯程已经成为了会计硕士的黄埔军校,每年考取各校会计硕士的人数是其他院校的总和还要多。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成功学员的视频,凯程学校里有专门针对会计硕士内部讲义,这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同学们到了凯程学校可以实地查看(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开过会计硕士课程,自然没有讲义了)(其中会计硕士讲义包括:会计硕士逻辑讲解,会计硕士写作讲义,会计硕士初数讲义,会计硕士题库等)。
此外,其他机构1个经验谈视频都没有,凯程的会计硕士经验谈非常多,在凯程网站有展示,同学们可以查看。
相信同学们能够正确选择考研辅导班,凯程一直以来,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理念,创建最强的会计硕士考研培训学校。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