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4.54 KB
- 文档页数:2
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法贫血是临床上一种因多种因素或疾病所致的病症,主要指的是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相对比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的正常标准更低。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膳食结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使得国内贫血疾病发生率日趋上涨,人体如若长时间处于贫血状况,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生活质量。
想必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依旧对贫血相关知识不甚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式。
一、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法临床根据红细胞形态或是诱发贫血的相关因素及病理生理综合对贫血进行分类,总共分为五类,分别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失血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指的是机体内铁贮存不足或是缺乏所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合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存在于机体中,其体积是呈大小不对等的状态,铁存在的作用是为人体造血过程中必须的微量元素,大多数缺血性贫血病人均存在铁代谢异常状况,机体因此缺乏铁元素合成,机体内铁贮存会不断降低或是铁元素严重缺乏,人体因长时间处于缺铁的状态,极易引发缺铁性贫血,由于每个患者诱因不尽相同,所以铁代谢水平也会存在明显差异。
临床上对缺铁性贫血患者是根据引起缺铁的病因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联合法国 BNSWHO(胞源)治疗,法国 BNSWHO(胞源)中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元素,可予以患者充分的铁元素补充,从而起到根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相关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病症特征主要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造血干细胞损伤等。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严重感染、出血、贫血。
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可见骨髓穿刺物中骨髓颗粒和全血细胞减少,脂肪滴会出现增多的现象。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予以成分输血、控制感染以及止血等。
另外,还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骨髓移植和造血细胞因子抑制等方式进行治疗,还需要口服BNSWHO营养元素。
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与治疗)辅助检查一、血液检查周围血象最突出的表现为:红细胞容积增大,平均容积超过110fL。
大卵圆形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匀很明显,以椭圆形的大红细胞较多。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具有特征性,当血中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5%,或找到6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或计算100个中性粒细胞的核叶平均超过3.5,或5叶以上和4叶以下的中性粒细胞的比率超过0.17,均具有诊断价值。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多轻度减少。
偶见巨幼红细胞及幼粒细胞,说明可能在肝、脾有髓外造血。
二、骨髓检查骨髓呈增生象,骨髓细胞特别是红系增生显著,粒:红比率降低,红系细胞呈明显的巨幼细胞特点——细胞体积增大,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疏松分散,形成一种特殊的间隙,胞浆之发育比胞核成熟,形成“核幼浆老”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于特效药物治疗后24小时内消失,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中亦有类似的改变,但当适当治疗后可减少。
三、叶酸与维生素B12测定血清叶酸正常参考值为13.6~47.6nmol/L(6~21ng/ml);红细胞叶酸正常参考值为362.6~1450.2nmol/L(160~640ng/ml);血清维生素B12正常参考值为148~664pmol/L(200~900pg/ml)。
血清叶酸低于6.8nmol/L(3ng/ml),红细胞叶酸低于227nmol/L(100ng/ml),血清维生素B12低于74pmol/L(100pg/ml),即可确定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
红细胞叶酸可反映体内贮存情况,血清叶酸易受叶酸摄入量的影响,因此前者的诊断价值较大。
四、放射性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第一部分,受试者口服放射性钴(57Co或Co)标记的维生素B120.5微克,2小时后肌肉注射未标记的维生素B121毫克,然后测定24小时内尿排出的放射性钴。
维生素B12吸收正常者,24小时内能排出摄入的放射性钴超过7%。
巨幼细胞性贫血【导读】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贫血病,指的是因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它主要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者叶酸导致的。
这种疾病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为多见,好发于妊娠期妇女和婴儿期。
巨幼细胞性贫血对人体具有极大地伤害,那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有何治疗方法呢?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
该巨幼红细胞容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其实,巨幼细胞性贫血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那么就可以很快痊愈了。
目前,部分病情较轻,由偏食、挑食、烹调不当和婴儿喂养不合理引起者,改变偏食、挑食习惯,正确烹调和合理喂养婴儿,可自愈,有严重的心血管合并症者,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容易引发以下并发症:1、严重的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生心力衰竭。
心肌能量来源的激活需要借助于Vit B12的作用,如果Vit B12缺乏,则能影响ATP的激活,而加重心肌的障碍,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
因此对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应注意有无心血管疾病。
如果有,那么一定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出血。
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凝血因子的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出血者并不少见,有时也可发生脑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
3、痛风。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可见骨髓内无效造血引起的血细胞破坏亢进,致使血清内尿酸值异常升高,引起痛风发作,但极为罕见。
4、精神异常。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不仅可发生外周神经炎,还会有发生精神异常者,如兴奋不安、忧郁寡言,甚至梦游症等。
这可能与Vit B12缺乏所致的脑神经组织异常有关。
贫血的治疗方法与护理1、药物治疗:这种贫血的治疗方法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
例如维生素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
2、输血: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对贫血的治疗十分有效。
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3、病因治疗: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同样是很好的贫血的治疗方法。
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
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轻度的贫血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一旦出现也不要过度惊慌,从改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开始,多吃些益气养血的食物。
加强体育锻炼来让自己抵抗疾病的能力不断增强。
对于贫血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当然也要根据自己贫血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对策。
1.对造血的影响经小肠吸收的食物铁或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经运铁蛋白转运至幼红细胞及储铁组织。
幼红细胞摄取的铁在线粒体内与原卟琳结合,形成血红素。
后者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
因此,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严重铁缺乏必然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人体血红蛋白铁约占机体总铁量的70%。
余下的30%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在肝、脾、骨髓等组织称储存铁,当铁供应不足时,储存铁可供造血需要。
所以铁缺乏早期无贫血表现。
当铁缺乏进一步加重,储存铁耗竭时,才有贫血出现。
故缺铁性贫血是缺铁的晚期表现。
2.对非造血系统的影响体内许多含铁酶和铁依赖酶,如细胞色素C、过氧化酶、单胺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等。
这些酶控制着体内重要代谢过程。
其活性依赖铁的水平。
因此,铁与组织呼吸、氧化磷酸化、胶原合成、卟琳代谢、淋巴细胞及粒细胞功能、神经介质的合成与分解、躯体及神经组织的发育都有关系。
铁缺乏时因酶活性下降可开始出现于缺铁的早期,导致一系列非血液学改变。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贫血出现的时间和缓急;2.病人的膳食结构、食物加工有无不当、生活习惯、有无酗酒;3.注意有无胃肠手术、慢性胰腺炎、慢性腹泻、慢性溶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史和服药史(苯妥英钠、口服避孕药、对氨基水杨酸钠、叶酸拮抗物和抗代谢药)。
4.注意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精神症状和情感改变。
5.治疗经过,叶酸、维生素B12和其它抗贫血药物的使用情况。
【相关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全身检查,注意贫血的程度、口腔粘膜、舌质、舌乳头的改变、巩膜有无黄染,有无肝脾肿大;应特别注意检查神经系统。
还应注意有无其它贫血的特殊体征(如缺铁性贫血的反甲和扁平甲等)。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MCV>100fl,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网织红细胞常减少;周围血细胞形态表现为大卵圆形红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者大于5% 或6叶者大于1%); 2.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明显增生,红系呈典型的巨幼红细胞生成,巨幼红细胞大于10%,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变,特别是晚幼粒细胞改变明显,核质疏松肿胀,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障碍。
3.胃液分析; 4.如有条件,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血清及红细胞叶酸浓度测定;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检测。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大细胞性贫血伴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和骨髓中典型的巨幼红细胞生成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具有确定诊断的意义。
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具有鉴别诊断的作用。
鉴别诊断:1.溶血性贫血; 2.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3.红白血病; 4.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原则】1.维生素B12缺乏可肌注维生素B12,每天100μg,连续两周,以后改为每周两次,共4周或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此后改为维持治疗,每月100μg。
有神经系统症状者维生素B12剂量应稍大且维持治疗宜两周一次,禁忌维生素B12缺乏者单用叶酸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一、护理评估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二、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补充营养,纠正偏食及不良的过度烹调习惯。
进食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品,蔬菜、水果、谷类、动物肉类、肝、蛋、海产品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2、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克/升以下者应卧床体息。
3、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用药,并应注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预防,观察用药后患者的自觉症状、血象的变化,以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
4、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并发末梢神经炎的患者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伤。
5、出现口腔炎和舌炎的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复方硼砂溶液或生理盐水漱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并促进食欲。
6、输血护理: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1、采取科学合理的烹调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高危人群应预防性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2、加强个人卫生,预防损伤与感染。
四、注意事项肌注维生素B12偶有过敏,甚至休克,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教案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儿科学》开课系部儿科系开课教研室儿科教研室授课教师覃大卫职称主治医师授课班级树达学院2012级临床班学生人数 40人师大树达学院教案2.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第三节营养性贫血 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讲课提纲:解决4个问题:1是什么?2怎么引起?3有什么特点?4怎么治疗?点出难点(2)及重点(3)。
1.定义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大细胞性贫血。
介绍高发人群及高发地区2.病因及发病机制2.1病因 叶酸又称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蔬果; 维生素B12是发现最晚的一种维生素,也是唯一含金属的维生素,因含金属钴而呈粉红色,用流程图方式介绍各自在人体内的吸收储存及利用过程。
病因主要有:摄入量不足,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加,药物的影响。
2.2发病机制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病例及问题为入口,提出讲课大纲、目的要求,避免枯燥,用醒目的图标点出重点难点加深映像大致介绍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提问及板书什么师大细胞性贫血流程图简洁重点介绍叶酸,维生素B12在人体内的吸收储存及利用过程,列出病因。
时间分配 2分钟 2分钟 4分钟3. 诊断要点长:病程长,起病慢,长期母乳喂养,蔬菜烹煮时间过长;呆:虚胖,毛发稀疏,轻至中度贫血,呆滞,迟钝,认知障碍,震颤;巨:血象为大细胞性贫血,巨大的红细胞,粒细胞分叶过多,骨髓见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生化实验:VitB12<100ng/L ,叶酸<3 μg/L 。
4. 治疗方法对照之前的流程图,一步步说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后的病理生理改变,通过视频及板书着重介绍巨幼细胞形成的原理。
总结归纳结合图片介绍临床特点,结合多张图片介绍血图涂片及骨髓涂片特点,加深映像,简单介绍鉴别诊断5分钟 8分钟..总结讨论解答开篇提出的问题答案,留下课后习题及参考文献6。
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而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分为叶酸缺乏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和以维生素B12缺乏为主的恶性贫血两种,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1)外周血检查: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降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高于正常;网织红细胞(RC)数稍升高;为大细胞性贫血,多数红细胞呈大卵圆形。
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常可减少,中性粒细胞(N)核分叶过多。
(2)骨髓象检查:骨髓中有核细胞明显增多,红系统呈典型巨幼红细胞生成(高于10%);粒细胞亦可有巨变,以晚幼粒改变明显;巨核细胞有核分叶过多表现,血小板生成障碍。
(3)血清叶酸测定: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血清叶酸低于6.8纳摩/升(nmol/L),红细胞叶酸低于或等于227纳摩/升。
(4)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恶性贫血时,其浓度低于29.6皮摩/升(pmol/L)。
(5)血清(或胃液)内因子抗体(IFA)测定:恶性贫血时,内因子抗体可为阳性。
巨幼红细胞贫血检查项:1. 白细胞(WBC或LEU)2.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3. 红细胞(RBC或BLC)4. 血红蛋白(Hb或HGB)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W)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7. 网织红细胞(RC或RET)8. 血小板(PLT)9. 骨髓巨核细胞及分类10. 骨髓粒细胞系统11. 骨髓红细胞系统12. 骨髓象分析13. 血清维生素B12(VB12)14. 内因子抗体(IFA)15. 血浆叶酸(SFA)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1. 疲乏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主要症状之一是疲乏。
患者由于身体缺乏足够的红细胞来携带氧气,因此会感到整体上的疲倦和乏力。
2. 头晕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还常常出现头晕的症状。
这是因为大脑缺氧导致的,缺乏红细胞携带足够的氧气直接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
3. 心悸患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人还可能出现心悸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脏为了弥补身体缺氧,不得不加快心跳来提高血液循环速度,从而导致心悸的感觉。
4.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一些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比如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这是因为神经组织对氧气的需求也很高,缺氧会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5. 皮肤症状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苍白、发绀等症状。
由于缺氧影响了皮肤血管的血流,使皮肤变得苍白,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发绀。
6. 呼吸系统相关症状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是因为肺部要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身体以弥补缺氧,从而导致呼吸急促。
7. 性格改变长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可能导致患者性格改变,表现为易激动、易怒、情绪低落等症状。
缺氧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情绪波动。
8. 肠胃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肠胃道症状,比如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
这是因为内脏器官也缺氧,影响了消化功能。
结语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但其给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
同时,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也是预防这种贫血的有效方法。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及应对方法。
认识“巨幼细胞性贫血”发布时间:2021-11-05T06:10:48.77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李俊芳[导读] 在血液科临床工作中常有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因典型贫血症状来院就诊,患者在接受了血李俊芳运城第一医院血液科山西运城 044000在血液科临床工作中常有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因典型贫血症状来院就诊,患者在接受了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涂片等临床检查后,被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绝大多数普通群众在闻听这一疾病名称后比较茫然,大家对这种疾病都比较陌生,不知道这种疾病严重与否、该如何治疗。
其实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液科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等比较典型的贫血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主要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疾病,一些患者也可能因服用某些药物导致核苷酸代谢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从本质上来看,巨幼细胞性贫血属于大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维生素B12与DNA合成以及细胞分裂有直接关系,因此当患者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时,就有可能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目前来看这种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孕妇以及一些饮食方面有特殊偏好的群体。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经完善的临床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较好治疗效果,一些能够明确诱发因素的患者,在去除诱发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可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而也有一部分患者无法完全治愈,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来进行调节。
鉴于广大普通群众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还不甚了解,本文将针对这一疾病进行详细介绍。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有密切关系,想要了解这种疾病,我们就要清楚的认识到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
人体红细胞随时间推移,在不断进行分裂和增殖,而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应的DNA合成才能够保障细胞核正常发育,谈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我们就要了解红细胞的整个形成过程。
首先叶酸需要在维生素B12的催化下形成四氢叶酸,而四氢叶酸进一步参与DNA合成,DNA合成是红细胞分裂增殖以及细胞核发育的重要基础,当人体叶酸或维生素B12水平偏低时,雌性叶酸的合成量下降,那么DNA合成量也受到影响,此时红细胞分裂增殖时间明显延长,且红细胞细胞核发育不良,此时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整体体积较大但细胞核明显小于正常水平,如此就会形成巨幼红细胞,相较于正常红细胞巨幼红细胞功能方面与之有较大差别,由于不能很好的行使红细胞功能,因此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方法
导语:贫血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往往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合理的搭配好我们的日常饮食,以及我们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体内一旦缺少
贫血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往往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合理的搭配好我们的日常饮食,以及我们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体内一旦缺少叶酸和维生素B12就特别容易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而且贫血总是会让我们出现头晕以及浑身无力等症状,这对我们的正常生活也都有一定的影响,下面一起了解下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方法。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方法
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
2.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3.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1)叶酸缺乏:口服叶酸5~10mg,3次/d。
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内注射四氢叶酸钙5~10mg,1次/d,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2)维生素B12缺乏: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100μg 1次/d (或200μg,隔天1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者需终生采用维持治疗,每月注射100μg 1次。
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有时需大剂量500~1000μg/(次·周)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
对于单纯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宜单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特别是要警惕会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3)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补充治疗后:要警惕低血钾症的发生。
因为在贫血恢复的过程中,大量血钾进入新生成的细胞内,会突然出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