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作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10绿备课素材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介绍】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写作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2.《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精选教案五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必要的教学规则,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能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没有教案的准备,就很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语文教案1《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二、检查读书(2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读书5分钟准备赛读。
师: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
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
小组比赛读词语。
闷热旷地附近纤弱雷声大作大雨如注5、再读书。
师: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自己读。
小组之间比赛读。
互相挑战。
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1、仔细观察红字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
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写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孙、挑、该、统”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偏旁不能超过字的三分之一宽度。
学生描红。
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4、教师检测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2号改4、1、5号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且讲讲这个故事。
2、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读懂课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课文,感悟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1、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
(板书:萨沙说)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下册四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来到了乡村人家,谁能说说乡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印象最深?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织娘催眠二、研读品味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你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美美地读读,并说说喜欢理由。
2、读时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
独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在脑海勾画美丽的画面。
3、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4、请用心去朗读,把乡村的可爱美景读出来。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理回顾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齐读。
指名读。
配乐)3、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那怎么理解?它在文中什么作用?4、请选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象配乐朗诵,在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说课稿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自己熟悉的动物为对象,通过观察和了解,描绘出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征,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材中提供了 several 动物的图片,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征,并用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进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自己熟悉的动物,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心得,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3.示范法:教师以示例文章为例,讲解和演示如何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辅导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几张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2.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动物的图片,讨论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征,分享观察心得。
3.写作指导:教师以示例文章为例,讲解和演示如何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5 琥珀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琥珀: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
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常见琥珀种类: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缅甸根珀等。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松脂是松树树木分泌出来的树脂,刚从树干流出时,无色透明,松节油含量可达30%以上,与空气接触后,松节油逐渐挥发,加上外界水分的侵入,因而使其中的部分树脂酸呈结晶状态析出,松脂逐渐变成蜂蜜状的半流体。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有趣故事琥珀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艺术品,风靡全球。
琥珀是由千万年前植物所分泌出来的树脂,经过地壳运动而深埋地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种天然化石。
品种有金珀、虫珀、香珀、灵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透明珀等,尤以含有完整昆虫或植物的琥珀为珍贵。
中国古代称琥珀为“虎魄”“光珠”“红珠”“江珠”“顿牟”“遗玉”,被视为珍宝。
2024年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诵读,包括《春晓》、《静夜思》等五首古诗词。
2. 第二单元:写人记事,包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父亲的病》等五篇文章。
3. 第三单元:寓言故事,包括《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五个寓言故事。
4. 第四单元:科普知识,包括《太阳》、《月球之谜》等五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感受诗词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学会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
3. 使学生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思考。
4. 培养学生的科普知识素养,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鉴赏、人物形象分析、寓言故事寓意理解、科普知识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思考能力和科普知识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播放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引入《春晓》一课的学习。
2. 诗词鉴赏:讲解《春晓》的作者、背景、意境等,带领学生朗读、品味诗词,进行课堂讨论。
3.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分析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进行课堂讨论。
4. 寓言故事: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寓意,进行思考讨论。
5. 科普知识:讲解《太阳》一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科普视野。
6.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7.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春晓》的主要意境和作者。
2.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特点。
3. 板书《守株待兔》的寓意。
4. 板书《太阳》的相关科普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诗词鉴赏:《春晓》的意境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过关练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擦拭.(sì shì)渗.透(shèn chān)挣扎.(zhá zhā)澎湃.(pài b ài)油脂.(zhī zī)繁衍.(xíng yǎn)癌.症(shān ái)俯.身(fù f ǔ)细菌.(hé jūn)包揽.(jiàn lǎn)不懈.(xiè jiè)实践.(ji àn qiǎn)给予.(yù yǔ)宛.如(wǎn yuàn)咸.味(xián yán)脚趾.(chǐ zhǐ)头颅.(lú hù)埋.葬(mán mái)凌.空(líng lín)崭.新(zhǎn zǎn)二、看拼音,写词语。
fú shì měi cān tuī cè xiáng xì duàn juéchí dùn líng kōng mò qī xíng tài péng dànà mǐ shū cài jiàn kāng yù fáng xū yào háo mǐ xì bāo yōng yǒu jí bìng là jiāo kāi pì bīng xiāng fèn nù bèn zhòng yān mò三、照样子,写新字并组词。
滨——宾(宾客)洁——()()减——()()桃——()()庭——()()预——()()中——(肿)(肿胀)介——()()止——()()凡——()()正——()()刘——()()四、补充下列四字词语。
语文园地
(3)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意思是: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迈步向前,不断进步就不迟。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思是:读书初看是没有路可走,只有勤奋才能开创一条路。
学习知识就如一个人身在大海中一样,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学为所用,这样就好比一条属于自己的船。
知识转化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4.把这些警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出示课件18】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理解警句的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句子,增强学生理解和积累的能力。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
伸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9】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
理解警句的大意,课下请同学们把今天的所学再复习一遍。
.2.布置作业:会背会写日积月累,并动手写一个书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出示课件20】
童话充满了奇思妙想、有趣、充满幻想
区别近义词
仿写描写季节的句子:抓住特点
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字距要均匀上下字要对齐格式更美观。
四下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摘要:
一、单元作业目标
二、作业设计原则
三、作业设计内容
四、作业实施建议
五、作业评估与反馈
正文:
一、单元作业目标
本单元的作业目标是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目标包括:
1.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效果;
4.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2.实用性原则:作业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梯度性原则: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题
目;
4.创新性原则: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作业设计内容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设置课文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写作练习: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口语交际:设计口语交际话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4.综合运用: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作业实施建议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向学生明确作业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注重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课本和课堂笔记进行复习;
3.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
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出示课件3】3.诗集介绍:【出示课件4】《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语文园地一新课教学()分钟一、词句段运用(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件8】✧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出示课件9】示例: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辉。
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
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二、日积月累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0】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出示描写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词语,并选择两三个词语造句,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用词语遣词造句的能力,一举两得。
期末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28分)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3分)矩.形(jùjǔ)麦穗.(huìsuì)缤.纷(bīn bīng)游弋.(yìyè) 应.和(yīng yìng) 埋.怨(mái m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耽搁根据企途漠不关心B.骆驼躲避理睬兴高彩烈C.乳汁昼夜驱赶轻而易举3.与“剪刀、布匹”所表示关系最相似的一项是()(2分)A.玻璃、窗户B.粉笔、黑板C.缝纫机、衣服D.锯子、椅子4.看拼音写词语。
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看学生的作文情况,记下典型的教学反思: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用想象来编制神话故事
寄托人力所不能及的愿望。
在今天,古老的想象和愿望很多变为了现实,想象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每一次人类的大胆想象,预示着科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和飞跃,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所以这堂想象作文教学课,通过教学我有深深地体会:
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大胆展开想象。
邀请学生来当一次小发明家,设计自己未来的产品。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创造的欲望,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并运用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设计,而这些大胆新颖的设计无不显示出学生活跃的创造思维,那些极富童真童趣、个性化的语言,也正是想象作文中难能可贵的闪光之处。
二、创设情境,公平竞争
本课我始终以一种学生竞争氛围中展开创造与想象。
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依据学生们认知水平及年龄的特点,我知道21世纪的学生信息量丰富,知识面较广,他们面对显示不曾出现的未来事物,学生显示出极强的兴趣。
通过角色的转变,充当小小未来产品发明家,设计心中未来的产品,还转换身份充当小记者,通过角色的变换并亲身的体验,这种新颖的形式无疑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羽翼,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翱翔。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所以我感觉自己的这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写作时
给予学生的指导有些欠缺,在要求和形式上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一些。
总之,这堂想象作文课学生气氛活跃,大胆想象,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纳米拥有冰箱除臭隐形健康预防病灶疾病细胞”等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3.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
4.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纳米拥有冰箱除臭隐形健康预防病灶疾病细胞”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大家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失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2.展示图片:【课件出示2】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
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地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纳米和纳米技术,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
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非常容易地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
四下语文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2.写作训练:通过学生自选或老师指定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包括日记、小作文等。
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词语运用:选择一些常见的词语或词语搭配,让学生进行运用,巩固词语的掌握程度。
4.听写训练:选择一些常用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听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写能力。
5.创意活动:设计一些与语文相关的创意活动,如编写故事、创作诗歌、表演剧本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3.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激励教学法:通过给予学生鼓励和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如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文学素养的提高、合作学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和记录。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连贯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词汇的丰富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3.考试评价:定期进行语文考试,检验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流程:1.概述语文作业的设计目标和内容,并向学生解释评价方式和教学方法。
2.阅读教学:选择一篇寓言故事作为教材,进行课堂朗读和理解讲解。
然后,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概括故事主题等。
3.写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几个写作主题供选择,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小作文,并提供写作要求和范文供参考。
4.词语运用:出示一些常见的词语或词语搭配,要求学生进行运用,可以通过填空、改错或造句等方式进行训练。
3 天窗“鹰”笔画较多,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广”写宽大一些。
6.理解词语【出示课件6-7】(1)天窗: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2)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也可形容人的目光敏锐,有洞察力。
(3)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力。
(4)扫荡: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开天窗?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出示课件8】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3.完成填空:【出示课件9】《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最后一段)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出示课件10】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预设:“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预设: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会质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
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着春天这个主题展开。
课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春天的动物和春天的人们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春天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春天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如何通过语文表达春天的美好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描述春天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描述春天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描述春天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描述春天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春天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作文纸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春天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的大意。
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词语和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课文中使用的描述春天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和操练。
通过模仿和操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描述春天的方法和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色和活动。
18小英雄雨来(节选)课题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炕上铅笔迈进枪栓胳膊劫难”等词语。
2.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炕上铅笔迈进枪栓胳膊劫难”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课件出示2】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
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
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
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
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
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
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2.【课件出示3】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以配乐朗读诗歌导入,创设出悲壮的气氛,学生初步认识小英雄,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小英雄雨来(节选)》(板书:小英雄雨来)(1)理解课题: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管桦一起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蝙蝠和雷达作业设计
一、拼音小行家。
fēi é líng dāng duǒ bì
二、请你来判断。
(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这是一个反问句。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时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三、句式七十二变。
1.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被”字句:。
2.蝙蝠到处乱撞。
扩句:。
3.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陈述句:。
四、课文回放厅。
文章主要讲的是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解决了的问题。
全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
答案一、飞蛾铃铛躲避二、1.×2.×3. √
三、1. 蝙蝠在屋子里飞时,它的眼睛被人们蒙上了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3.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也能安全飞行
四、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雷达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得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