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102.69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摘要:本文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各类语用失误,指出公示语的英译应注重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
关键词:公示语;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一、引言公示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公示语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
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错误的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也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吴伟雄[1]《中文标语英译浅谈》认为:标语口号的翻译,主要是英译,越来越成为开放城市一个不可回避又颇感棘手的问题。
因此,净化城市语言环境,创造一个促进文明交流的开阔空间,是从事公示语翻译的译者的责任,也是所有从事外语工作者的责任。
本文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问题。
语用失误不是指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语用失误比语法失误产生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因为“语法错误只表明使用语言不够熟练,而语用失误却说明说话人的品质。
” [2]二、语用失误语言学家Jenny Thomas[3]认为,语用失误指表达不合适或表达方式不妥,不合目的语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效果的这类语用文化错误。
她在《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把语用失误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另一种是社交语用失误(socia-pragmatic failure)。
1. 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指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
这类失误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把汉英词语一一对应造成的语用失误英语中的词和概念与汉语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而是呈现复杂的关系,翻译时如果一一对号入座,就会闹出笑话。
语用学视野下公示语英译中的失误汇报人:2023-12-17•引言•公示语英译中的常见失误•语用学角度下的失误分析目录•公示语英译中的优化策略•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结论与展望01引言公示语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公示语是一种面向公众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文本,用于传达信息、指示、警告或提示等。
重要性公示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公示语翻译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
语用学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语用学概念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理解的学科,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
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在公示语翻译中,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信息。
同时,语用学还可以指导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使公示语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02公示语英译中的常见失误词汇选择不当专有名词错译在公示语翻译中,专有名词的错译是常见的失误之一。
例如,将“人民公园”错译为“people's park”,正确的翻译应该是“People's Park”。
词汇搭配不当在英语中,某些词汇的搭配是固定的,而中文的词汇搭配则较为灵活。
如果翻译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容易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
例如,“保持安静”被错译为“keep quiet”,正确的翻译应该是“keep silence”。
公示语中的信息通常是针对未来的,因此应该使用将来时态。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时态的转换,就容易出现时态错误。
例如,“已经售罄”被错译为“already sold out”,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ill be sold out”。
语态错误公示语中的信息通常是要求受众采取某种行动,因此应该使用祈使句或被动句。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语态的转换,就容易出现语态错误。
例如,“请勿践踏草坪”被错译为“Don't step on the lawn”,正确的翻译应该是“Keep off the lawn”。
公示语翻译错误原因探讨及其应对措施作者:许方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3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中国的古老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的青睐,入境游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及其景区都开始使用双语公示语,可是公示语的英译却不能令人满意。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大量的公示语翻译案例,总结了一些公示语常见的错误,并试图提出几个公示语翻译的原则。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错误;原因;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16-02一、引言公示语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公示语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
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旅游业逐步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的入境旅游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外交流逐步加强,双语公示语逐渐增多。
但眼下国内很多景区以及很多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仍然存在很多错误。
近日,笔者走访调查了安徽省以及附近各省城市及景区的公示语翻译情况,发现不容乐观。
很多公示语不但起不到指示的作用,反而使读者更加混乱。
二、错误原因分析公示语作为一种指示性的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指导、警示等作用,但是就其翻译错误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中式英语泛滥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并使用英语时,把汉语语言的规则应用到英语语言的规则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1],是汉语思维与英语形式结构的混合体,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个人学习外语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所以中国人在说英语时会沿用汉语的言语习惯,中式英语也就由此产生。
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语用失误例析在旅游景点中,公示语是极其重要的,可以指引游客前往正确的区域,更好地了解景点的信息和规定。
在一些景点的公示语中,有时可能出现语用错误,这可能会给游客带来误解或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语用失误例子及分析。
1. “Welcome to our sightseeing area, do not feed the animal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accidents caused by feeding.”(欢迎来到我们的观光区,不要喂动物,我们不对喂食引起的任何事故负责。
)分析:这句话使用了“我们不负责”的说法,给人留下景区管理者不负责的印象。
更好的表述方式是“请勿喂食动物,为了您的安全和动物的健康,请遵守规定。
”2. “Do not litter, put garbage into the trash cans.”(不要乱扔垃圾,把垃圾放入垃圾桶。
)分析:这句话中没有明确规定游客应该在何处寻找垃圾桶。
更好的表述方式是“请勿随地乱扔垃圾,垃圾桶位于景区的各个角落,请勿难找。
”3. “Please do not climb the fence, there are electric wires on it, which may cause electric shock.”(请勿攀爬栏杆,栏杆上有导电线,可能会导致电击。
)分析:这句话没有强调电击的严重性,建议改为“栏杆上有导电线,请勿攀爬以避免发生电击事故,因此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攀爬。
”4. “The restroom is located on the left, please keep quiet while entering.”(厕所位于左侧,请进入时保持安静。
)分析:这句话中没有明确规定游客应该如何保持安静,更好的表述方式是“请进入时保持安静,避免影响其他游客和附近的居民。
探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2)ﻭﻭ例6。
游人止步Tourist Stops!ﻭ“旅客止步”、“游客止步"、“宾客止步”、“闲人免进”等公示语的英译一般都采用“Staff Only"。
例7。
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Go to workhappily, ande back safely!这条公示语的用意是提醒司机小心驾驶,平安上路,安全回家,隐含着反映汉文化中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
英译文却套用了汉语结构,没能表达其中的内涵,使一些不了解汉文化的西方人看了不解其意。
从语用学的观点看,用“Good Luck!"、“Drive carefully!”或“Safety first in driving” [4],就可以表达公示语所隐含的关心和祝愿。
2.社交语用失误ﻭ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在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地、文化背景差异和交际规约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由于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和文化背景而出现表达失误译者把不该对外只能对内的公示语直接译成了外语,即给对方的理解造成困难,又给外宾留下不好的印象,损害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例如:例8.向文明市民致敬!Salute to Civilized Citizens!例9.争做文明游客,共建生态景区。
Be civilized visitors,set up the ecosystemscenery together!ﻭ这类用语是通过呼吁的方式诉诸市民的公德意识和道德觉悟,以规范本国市民的行为,所以实在是没有对外翻译的必要 [5]。
况且,读了这样的文字反而会产生不好印象,还以为该国市民和游客是uncivilized people(野蛮人)呢!另外,还有类似的“小心扒手”,“违者罚款”,“严禁”,“严禁随地吐痰、便溺”等明显具有本土意义的汉语公示语也没有必要译成外文. ﻭ(2)忽视文化和价值观念差异而导致的语用失误.许多公示语的英译错误不仅是用词不当或翻译不准确,其错误在于缺乏对中西方两种文化差异的了解.例10.(某市公共汽车告示)老年人优先候车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tingon First在,我们常说“请为老、弱、病、残和孕妇让座"。
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语用失误例析旅游景点的英文公示语有时候会出现语用失误,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分析。
1. “欢迎您参观我们的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错误:在英文中,使用感觉动词feel是不符合语用的。
更正:改为“Welcome to visit our park and enjoy the beauty of nature。
”或者“Welcome to our park and experience the magnificence of nature。
”2. “这是一个适合亲子游的度假村。
”错误:英文中不使用亲子游这种词汇。
更正:改为“This is a family-friendly resort。
”3. “请您注意保护环境,不要随便丢垃圾。
”错误:使用please注意,太过婉转。
更正:改为“Please do not litter and help us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4. “希望您玩得开心!”错误:在英文中,这句话显得有点口语化,不符合公示语的规范。
更正:改为“Hope you enjoy your visit!”或者“We wish you a happy trip!”5. “美食街集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
”错误:使用了“娱乐”和“休闲”这样的词汇,使得信息不够清晰。
更正:改为“Food street offers a variety of tasty foods for your enjoyment.”总之,在翻译英语公示语的时候,应该以符合规范和语用清晰为前提,力求简洁明了。
2008年 第11期兰 州 学 刊No.11 2008 总第182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No.182・教育学研究・公示语英译失误探析魏 伟(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要] 经实地考察,发现桂林市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失误十分严重,文章对这些失误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关键词] 公示语;语言运用错误;母语迁移;语用失误[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8)11-0224-01作者简介:魏伟,男,河南南阳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引言奥运健儿激战正酣,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桂林街头,外国人比以前增加了许多。
对于这些“老外”来说,公共场所、公路标牌等上面的公示语的英文翻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然而经实地考察,发现桂林市的公示语虽然大都配有英语译文,但其翻译质量却不敢恭维。
本文针对桂林市公示语英译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将其失误原因大致归结为三类:语言运用错误;母语负迁移和语用失误。
一、公示语英译失误分类(一)一语言运用错误(perfor mance errors),包括拼写,语法等遣词造句方面的错误。
1.用词错误(1)不少市内公交车上有这么一条公示语“文明乘车”,其英译是“Be Cautious in Bus”,成了“在公交车上要小心”。
(2)十字街的标牌“解放东路”竟然被译成了“J iefang Road W est(解放路西)”,让人觉得桂林人东西不分。
(3)伏波山景区的区质量方针中,把“安全舒适”译成了“Set Guests’M ind at east.把ease(舒适)写成了east(东边的),就闹笑话了。
(4)桂林市垃圾箱上有的把“可回收垃圾”译成了recycia2 bles,为recyclables之误,有的干脆没有译。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Recyclable”和“Unrecyclable”。
公示语英译语用失误论文概述公示语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涉及法律、安全、交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国际化背景下,英译语的准确性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公示语的英译语存在诸多失误。
本文将探讨公示语的英译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失误类型公示语的英译语失误类型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字面翻译失误字面翻译指的是直接将中文单词逐字逐句翻译成英语,不顾及英语语法和惯用法。
这种翻译方法会导致很多语法错误。
例如:•英语中不使用“请留步”的说法,应该使用“Please come in”或者“Welcome”。
•中文中使用“请勿收垃圾”,但正确的翻译是“Please do not litter”。
断句不当断句不当是指英文公示语的长度过长,或者使用了过多的逗号和句号,使读者阅读不流畅。
这种现象尤其在交通领域的英文公示语中比较普遍,例如:•“Please do not park here, this is a no parking area”应该修改为“Please do not park here, this area is for no parking”。
•“The traffic lights turn green, please walk”应该修改为“The traffic lights turn green. Please walk”。
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指的是在英语公示语中使用了过于生硬的词汇或不恰当的词汇。
这种失误可能会使读者产生误解。
例如:•中文公示语中使用“请勿踩草坪”,但在英语中应该用“Please do not walk on the lawn”。
•中文公示语中使用“请勿商业广告”,但在英语中应该用“Please do not put up commercial signs”。
失误原因公示语英译语的失误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翻译人员个人英语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的限制,二是翻译软件的低效性和不准确性。
浅析国内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公示语需要进行翻译,以方便外国人和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国内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如翻译不准确、不恰当或不专业,给外国人带来了困扰和误解。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对策,以确保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改进,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公示语翻译的水平,为国际友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200字】2. 正文2.1 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1. 文化差异问题:公示语翻译往往无法完全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习惯有所不同。
有些翻译可能在语义上是正确的,但在文化背景上却无法很好地被理解。
2. 语言表达问题:公示语翻译中常常存在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清晰的情况。
有些翻译可能使用了不够规范、不够通顺的语言,导致翻译结果难以理解或产生歧义。
3. 专业知识问题:公示语内容涉及很多专业领域,如法律、医学、科技等。
而一些翻译人员可能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导致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不准确的情况。
4. 翻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人员的水平。
一些翻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翻译甚至可能是机器翻译导致翻译质量不佳。
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2.2 问题对策在国内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语言表达不准确、文化差异造成理解困难、专业术语翻译不规范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翻译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
提高翻译人员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确保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加强文化交流和理解,注重对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进行深入了解。
只有深入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公示语翻译。
建立专门的翻译团队或机构,制定统一的翻译规范和标准,规范翻译流程和质量控制,确保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语用失误例析在旅游景点,英文公示语是游客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时英文公示语可能存在一些语用失误。
本文将通过例析的方式,总结一些常见的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语用失误,供大家参考。
1. 语法错误例如:Welcome to our park. Please not step on the grass.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该是:请不要踩草坪。
在这个例子中,英文公示语中存在语法错误,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Please do not step on the grass.”。
这是一个典型的语法错误,可能会给外国游客带来困扰或者误解。
公示语应该避免语法错误,以免引起混淆或误解。
这个例子中,英文公示语的翻译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却存在语意模糊的问题。
在实际使用中,游客可能不清楚“beyond”是什么意思,导致误解或者无法准确理解。
公示语在翻译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模糊或者不清晰的词语,以确保游客能够准确理解。
3. 文化差异例如:喀纳斯秘境欢迎您的到来。
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该是:Welcome to Kanas Paradise.在这个例子中,英文公示语的翻译虽然基本正确,但是在表达上存在文化差异。
中文“秘境”和英文“Paradise”在语境和文化上有所区别,可能会给外国游客造成困扰。
公示语在翻译时应该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和语境,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或困惑。
在这个例子中,英文公示语的翻译存在数字单位错误。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日期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如果未正确转换数字单位,容易引起误解。
公示语在翻译时应该将数字单位转换为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以确保准确传达信息。
这个例子中,英文公示语的表达方式比较生硬,缺乏礼貌和善意。
在英文中,使用“Please do not…”的方式会更显得礼貌和友好,能够更好地得到游客的配合。
公示语在翻译时应该尽量使用礼貌、友好的语气,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语用失误例析旅游景点的英文公示语在为游客提供信息和指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有时候在翻译和语用方面会出现失误,甚至会给游客带来不便和误解。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的语用失误,探讨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语法错误在一些英文公示语中,经常出现语法错误,例如主谓不一致、时态不符等。
这些错误可能使得句子的表达不清晰,给游客带来困惑,影响他们的游览体验。
一些公示牌上的英文翻译出现了时态不符的问题,如“Please don’t litter”被译成“请不要乱扔垃圾”,在这个例子中,“don’t”是现在时,而“乱扔”则是将来时,导致句子的时态不一致。
这样的翻译会给游客造成误解,影响景点的环境和卫生。
二、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造成英译公示语语用失误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一些词语在英文和中文中有着不同的语义和用法,如果不加以区分,容易造成误解。
一些景点的公示牌上将“禁止”翻译成“prohibit”,其实这个词在口语中比较生僻,更合适的翻译应该是“no”,这样更符合英语使用习惯,避免给游客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三、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也是造成英译公示语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时候一些表达在中文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在英文中却显得生涩和不恰当。
“请勿触摸”经常被翻译成“Do not touch”,但是这个表达在英文中显得有点生硬,更恰当的翻译可能是“Please do not touch”,这样更文雅且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四、建议改进为了避免因语用失误给游客带来不便和误解,景点管理者应该在制作英文公示语的时候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
可以考虑邀请有经验的翻译人员和外国游客对英文公示语进行审查,提出改进建议,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也可以加强对景点员工的英语培训,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
第16卷第5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6 No. 5 2003年10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ct.200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赵小沛 (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94) 摘 要:语用失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经常出现,本文通过对国内公示语翻译的错误实例的分析,说明了语用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教师有责任唤起学生的语用意识,明确地传授有关语用方面的知识,以减少语用失误的现象,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局势。
关键词:公示语;语用失误;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3)05-68-04公示语是向大众展示的一种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大众。
人们每天通过路标、广告、商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及各种告示和媒体接触到大量的公示语。
公示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但同时亦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涵义。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希望了解中国,他们走进中国,与中国人接触。
在这种跨国、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上的通用语言,成为各国人民沟通的最便捷工具。
因此,国内大量的公示语需要用英语来进行传递。
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公示语的英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或是用词不当,致使翻译不地道,或是由于未注意到中西文化差异而使这种传递失误,以至影响了来华的外国人与中国人顺利地进行交际。
在这些不规范的翻译中,笔者发现最多的是出于语用失误。
我们知道,语用学研究的是如何在恰当的环境中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
语用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习惯,或者说得不合时宜。
语用失误不仅导致交际的失败,而且被认为比语法错误更不可容忍,它往往会损害交际方的感情,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为语法错误仅仅是表层结构的错误,比较容易得到目的语使用者的原谅,最多认为说话人英语水平不高。
而如果语用不当,不仅反映了对话者不合作,而且会被认为无礼,或故意冒犯对方。
所以,“语法错误只表明说话人使用语言不够熟练,而语用失误却说明说话人的品质。
”[1](P.211) 笔者在此以几例公示语翻译的错误来说明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今后语用教学的必要性。
1.某旅游景点的告示“游客止步”被译作“Tourists do not enter”,正确的译法应是“No 收稿日期:2003-05-01 作者简介:赵小沛(1950-),女,江苏南通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Entrance”. 2.某商店告示“谨防扒手”被译作“Take Very Good Caution Over Pocket Pickers”,正确的译法应是“Watch Out For Pickpockets”. 3.某公园告示“请勿践踏草地”被译作“Little Grass is Smiling Slightly. Please Walk on Pavement”, 正确的译法应是“Keep Off the Grass”. 4.某旅馆房间告示“保管好私人物品”被译作“Take Care of Your Private Parts”, 正确的译法应是“Take Care of Your Personal Belongings”. 5.某市公共汽车候车点告示“老年人优先候车”被译作“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ting on First”, 正确的译法应是“Senior Citizens First”. 6.某市公共场所告示“请勿吸烟”被译作“No Smoking Please”或“Please Don’t Smoke”,正确的译法应是“No Smoking”. 7.某商场告示“入口处”被译作“Way In”,“出口处”被译作“Way Out”, 正确的译法应分别是“Entrance”和 “Exit”。
8.某公共告示“小心路滑”被译作“To Take Notice of Safe; 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 正确的译法应是“Watch Your Step. Slippery Sidewalk”。
9.某购物中心洗手间告示 “节约用水”被译作 “the Economy Uses of the Water”,正确的译法应是 “Save Water”。
10.某展览馆里的“濒危珍禽”被译作“Dangerous Bird”,正确的译法应为“A Rare Bird Threatened by Extinction”. 类似的例子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不少。
那么,造成这些翻译失误的主要原因何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
首先,母语的负面迁移是造成翻译不当的一个原因。
上述几乎所有例子都带有汉语影响的痕迹。
如例3反映出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虽然在中文里这种表达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但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就有可能造成迷惑不解。
何自然教授曾指出:“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有一些来自语用的错误转移,即错误地以汉语的表达方式套用到英语中去,或者将具有不同语用特征的英语同义结构看作完全同义,不加选择地乱用。
” [1](P.214)当我们看到有人把“smooth tongue”等同于“健谈”,把“Never Mind”等同于“没关系”,把“Of Course”完全等同于“理所当然”时,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能不对语用失误现象引起高度的重视。
其次,语用失误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了解。
如例4中的“Private Parts”在英语中通常指人的“身体某部分”,无怪乎笔者的朋友从美国回来在南京一家大酒店的客房看到这样的翻译时非常惊讶。
而例5中的错误更是出于对西方文化的匮缺,在西方,老年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倚老卖老”,他们不希望被人看作老而无用,需要别人的照顾,因此,英语中总是以委婉语(senior citizens)来称呼他们。
例6则违反了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中的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请勿吸烟”尽管在汉语中是一种礼貌用语,但它的意图应是对一种不良行为的约束。
在英语中,对于这样一种意图的表达,方式上应该清楚明白,避免含糊、晦涩,如若按照汉语的思维直译,则在表达和意图或功能上发生了冲突。
必然使西方人纳闷:既然是应禁止、约束的行为,为什么在语气上又那么客气呢,结果势必达不到应有的语用效果。
笔者认为,以上原因都和我们英语语用教学的欠缺有一定的关系。
尽管高校这几年来英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的提高,不少学生掌握了较为牢固的英语知识,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在真实场景下的运用缺乏感性认识,不能用地道的英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表达。
究其原因又在于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安排缺乏这方面的针对性,比如,国内的口语教材很少有按照实际场景需要的语用表达(诸如怎样用英语自我介绍、感谢、询问、赞美、拒绝、道歉、抱怨、分别等等)来编排的,大多数是围绕着一个主题(topic)而展开的。
笔者对目前国内最有权威性的高等学校教材《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听力教程(1-6册)作了一个粗略的浏览,发现仅仅在第一、二册中有直接涉及语用知识的课文,如第一册的“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 “Meeting People”, “Offering Help”, “Asking the Way”, “Apologies”等,第二册中的“Telephone”, “Giving Advice”, ”Reservations”, “Complaints”等。
且不说这些内容在整个大学英语中的比例极小,即使在涉及有关方面的课文中,学生能得到的输入也是极其有限的,内容的编排基本上都是听完一段对话后让学生作多项选择,或是填空,或是复述原文及就原文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练习显然很难使学生能对语用知识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母语的语用知识是和语言知识一起习得的,并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而成熟。
而二语或外语则是习得母语后学习的语言,课堂学习和自学是外语学习的两大途径。
这两种学习途径脱离了语言使用环境,所学到的是语言形式,如词汇,句法和语义知识,因此,语法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就具有很好的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主要通过反复参与交际而获得,但是,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发挥它的基本功能,如何得体地、恰当地实现相应的言语行为等同样需要有意识地去学习。
[2](PP.145-148)笔者认为,我们的教材,尤其是听、说教材应加大语用知识的内容,加大西方文化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到英语的使用环境、表达特点、文化背景、人文关系等,从而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此外,教师有责任唤起学生的语用意识,明确地传授语用知识,如在课程设置中添加言语行为惯用语和其他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提供适合学生的自然输入,鼓励学生用恰当的、符合英语文化的方式来达到语用目的。
瑞典学者奥尔伍德(J.Allwood)曾经说过:“语用观点的中心,我认为就是把语言信息交流看成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一种行为和相互作用。
发送者发出各种类型的信息的行为,有些是言语行为,有些是非言语行为。
接收者对这些行为作出以下反应:理解或者不理解,情感上或认知上受到影响或不受影响,对听到的内容采取各种立场和形成各种态度,并且在行为上做出反应。
”[3]从语用角度来看翻译,它不仅应该体现出原作者或原文本的意图,而且应该在译文中体现出接收者可能做出的反应,以及为何在那种语境下做出那样的反应。
可以说,翻译是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译者必须很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的语用对比知识,了解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才能使译语起到和原语同样的功用。
由于语用翻译强调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译文不一定要拘泥于原文,可以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使他们在异域文化中减少理解上的困难。
总之,语言应该顺应交际的需要。
由于公示语英译的主要交际对象是英语使用者,它的表达应符合英语的语用习惯和文化特征。
作为广泛接触的一种语言现象,公示语的翻译是否得当对我们整个社会都有直接的影响。
公示语英译的规范与校正将使中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努力满足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迫切要求,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们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正朝着教育、旅游、环境与医学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向转移,在这新形势的挑战下,国民的英语素质的提高必将使我国处于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