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3浙科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591.00 KB
- 文档页数:16
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归纳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2.结合实践,简述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离定律的实质1.分析2.归纳(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2)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受精时,F1的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①配子的结合方式:4种。
②基因型:3种,分别为DD、Dd、dd,其比例为1∶2∶1。
③产生后代的表现型:2种,分别为高茎、矮茎,其比例为3∶1。
3.填写六种交配方式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比例亲本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AA×AA AA 全为显性AA×Aa AA∶Aa=1∶1全为显性AA×aa Aa 全为显性Aa×Aa 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 Aa∶aa=1∶1显性∶隐性=1∶1aa×aa aa 全为隐性判断正误:(1)分离定律的适用X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 )(2)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3)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4)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5)鉴定一只灰色兔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
( )(6)区分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用测交。
( )(7)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系的纯度用测交。
( )(8)测定杂种灰兔F1的基因组成用杂交。
( )答案(1)√(2)√(3)√(4)×(5)√(6)×(7)×(8)×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题型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性状的判定(1)据子代性状判断:①杂交法:②自交法:(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豌豆花的位置有顶生和腋生两种类型,现有多株顶生和腋生豌豆。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顶生和腋生的显隐性?答案可以用顶生豌豆和腋生豌豆杂交,如果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如果子代两种性状都有,可以再用顶生和腋生豌豆分别自交,如果出现性状分离的则为显性性状。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称为完全显性B.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C.所得的F1与隐性亲本的性状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D.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显性的表现2.两株结黄色子粒的杂种豌豆植株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约为()。
A.0粒B.30粒C.50粒D.90粒3.下列杂交组合中,不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A.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孩子B.一株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一代都开紫花C.一个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人婚后生下一个色觉正常的女儿和一个色盲儿子D.一株紫花豌豆自交后,子一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4.遗传的基本定律不适合于()。
A.家兔B.蓝藻C.团藻D.小麦5.下列生物个体中,自交后代一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A.杂合子B.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C.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D.能进行自花传粉的个体6.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形和狭披针形的显隐性关系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7.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的枣红马杂交,生出了20匹黑马和20匹枣红马。
据此可知隐性性状为()。
A.黑色B.枣红色C.黑色或枣红色D.无法确定8.人的卷舌与非卷舌由基因R和r所控制,某女孩的父母均能卷舌,但她不能卷舌。
她的父母和她本人的基因型依次是()。
A.RR、RR、rr B.Rr、Rr、rrC.Rr、rr、Rr D.RR、Rr、rr9.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的紫花豌豆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含基因c的雄配子失去了活性(即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同步练测(浙科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2.下列为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豌豆为自花授粉植物,所以杂交前要对母本去雄B.若对白花豌豆做去雄处理,则应在白花豌豆植株上收获F1的种子C.F1自交时不需去雄,但应做套袋处理,避免其他植株与之杂交D.理论上每株F1上都结有F2的种子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个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B.孟德尔分离定律体现在杂合子体内C.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影响表现型4.下列关于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Abb属于纯合子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D.由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配子形成的合子发育形成的个体5.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1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性状;反之,则白色为显性性状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性状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性状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为显性性状6.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1课时分离定律(Ⅰ)目标导航 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
2.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
一、杂交实验的材料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的原因(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________植物,而且是________,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________,能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花冠的形状又非常便于________(剪掉雄蕊)和________。
(2)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________和________。
(3)豌豆具有多个________________的性状。
2.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的总称。
3.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每种性状具有的不同的________。
理解相对性状应把握“两个相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
而豌豆的白花和绿叶、猪的黑毛和牛的黄毛都不能称为相对性状。
二、单因子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________豌豆和________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用紫花豌豆作________(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________。
孟德尔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子二代的植株中,不仅有紫花,也有________。
孟德尔对________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________,结果发现F2中紫花∶白花=________。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________;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________。
他把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的现象叫做________。
3.自花授粉:又称自交,即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杂交实验的步骤:人工去雄→套袋隔离→人工授粉→再套袋隔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性状是由________(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目标导航 1.分离定律的验证及实质。
2.认识显性的相对性及影响显性的内外因素。
3.相关概率计算。
一、分离假设的验证及分离定律的实质1.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______________,另一半的配子带有________________。
2.测交法:将F1(Cc)与____________(白花亲本cc)进行杂交。
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________;隐性亲本只产生c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________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
3.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1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状。
二、显性的相对性和环境的影响1.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3.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4.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________和所处的____________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5.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通过人的ABO血型遗传(共显性)的分析可见,显隐性的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如年龄、性别、生理与营养状况等,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
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
所以,基因型+________=表现型。
三、怎样计算遗传概率1.用________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杂合的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
分离定律的发现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练习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家鸡的长腿和毛腿B.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C.豌豆的高茎和矮茎D.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2.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
A.等位基因B.显性基因C.隐性基因D.遗传因子3.按照孟德尔的解释,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杂交,其F1的基因型是()。
A.AA B.AaC.aa D.有的是A,有的是a4.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不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 B.DD C.rr D.YY5.下列关于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6.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A.①和② B.③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③7.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F1都开紫花,F1自交后得到1 500株白花植株,F2中杂合紫花植株应有()。
A.500株B.1 500株C.3 000株D.4 500株8.下列几组小麦品种间的杂交中,与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过程相符的是()。
−−→F2A.抗病×早熟→F1⊗−−→F2B.杂高×纯矮→F1⊗−−→2C.高秆×抗病→F1⊗−−→F2D.纯高×纯矮→F1⊗9.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C.都是隐性个体D.都是显性个体10.下面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11.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 阐明测交实验的设计目的,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弄清分离定律的实质。
2.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和显性的相对性,充分理解遗传学中的概念。
一、分离假设的验证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测交法: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白花亲本cc)进行杂交。
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隐性亲本只产生c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
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3.测交验证的遗传图解:实验结论:测交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假设完全相符。
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孟德尔基因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从而肯定了分离定律。
二、显性的相对性1.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2.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3.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判断正误:(1)运用假说—推理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答案(1)×(2)√(3)×(4)√(5)√一、分离定律的验证1.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1)测交法:F1×隐性纯合子⇒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自交法:F1 ⊗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F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全程复习方略】2014版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二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课时提升作业浙科版选修3(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A.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连接酶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解旋酶2.如图所示为基因工程中获取水稻某目的基因的不同方法。
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三种方法都是在体外进行的B.①②③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相同C.方法a和c均用到DNA聚合酶D.方法c不需要模板3.北极比目鱼中含有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
如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鱼基因组测序B.将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4.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在医学研究及相关疾病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具有全能性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内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D.转基因小鼠的肝细胞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5.(2013·温州模拟)由于质粒与目的基因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结合过程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形成环状的外源DNAB.可能形成环状的载体DNAC.可能出现重组DNAD.只出现重组DNA6.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通过发酵就能大量生产人生长激素。
第1课时 分离定律的发现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能记住有关遗传学术语。
2.能说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步骤。
3.能分析分离现象。
重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花冠的形状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剪掉雄蕊)和授粉。
(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记住几组概念3.单因子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预习交流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卷毛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答案:D2.纯种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则子二代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分离比是()。
A.1∶1 B.3∶1C.1∶2∶1 D.不能确定答案:B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记住几组概念2.孟德尔对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的假设(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
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
(3)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受精后,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F1中,基因又恢复为一对。
(4)在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5)F1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
受精作用发生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单因子杂交实验的分析(1)(2)F1自交F2中,基因型比例:CC∶Cc∶cc=1∶2∶1表现型比例:紫花∶白花=3∶1预习交流本节教科书中介绍了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分离定律等概念。
分离定律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称为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思考:美丽的郁金香能开出白色、红色、黄色和黑色的花朵,清香四溢,诱人观赏。
郁金香开出的白色、红色、黄色和黑色花在遗传学上称作什么?郁金香开出的白色、红色、黄色和黑色花与玫瑰开出的白色、红色和黄色花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郁金香和玫瑰所表现的各种花朵的颜色在同一种生物之间是相对性状,在不同生物之间不是相对性状。
首先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豌豆花大,易去雄和人工授粉;尤其是豌豆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植株的高与矮、种子的圆粒与皱粒等。
P代表亲本,F1代表子一代,F2代表子二代,×代表杂交。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正、反交结果一致,F2出现了紫花和白花两种豌豆,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并且F1是自花受粉。
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都是成对存在的。
如纯种紫花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遗传因子CC,纯种白花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遗传因子c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基因(Cc)称为等位基因。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因此,纯种紫花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C;纯种白花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隐性遗传因子c。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合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对。
如遗传因子C与遗传因子c在体细胞中又结合成F1(Cc)。
(5)F1(Cc)产生两种配子:C∶c=1∶1。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有三种基因型CC∶Cc∶cc=1∶2∶1,两种表现型:紫花∶白花=3∶1。
思考:高产优质的杂交玉米当年产量很高,第二年把该杂交玉米的后代种子种下去,结果和第一年产量很不一样,产量降低,而且玉米长得参差不齐,原因是什么?提示:因为杂种后代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子,配子结合产生的子代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所以表现的性状不同。
第一节分离定律(Ⅱ)1.分析分离假设的验证。
(重难点)2.会运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3.能说出显性相对性的几种情况。
分离假设的验证1.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验证方法: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
3.测交过程(用遗传图解分析)4.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C 和c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合作探讨]探讨1: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提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简单地说,就是等位基因分离。
探讨2:测交实验的一方是F1,另一方必须是什么个体?孟德尔设计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测交的另一方必须是隐性纯合个体。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对杂交实验结果(性状分离)的解释是否正确。
他提出的遗传因子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的假说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所以设计另外的实验,在实验前就根据自己的假说预测结果(演绎),再通过实验观察结果是否与自己的预测一致。
探讨3:测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比例是1∶1,这与F1产生的不同配子比例有什么关系?提示:测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比例与F1产生的配子比例相同,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的比例等于F1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
1.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35930002】A.F1×隐性类型→测F1遗传因子组成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解析】测交必须是利用隐性纯合子与被检验对象杂交,目的是通过分析其后代以推知其遗传因子组成。
第一节分离定律(Ⅲ)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分离定律的应用 c c杂交实验的设计 c1.结合实例,归纳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2.结合实践,简述分离课时要求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当时热衷于这门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紧密相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分离定律。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分离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题型1.分离定律中的推断问题(以A、a为例)(1)由亲本推断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填写下表:亲本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AA×AA AA全为显性AA×Aa AA∶Aa=1∶1AA×aa AaAa×Aa 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 Aa∶aa=1∶1显性∶隐性=1∶1aa×aa aa 全为隐性(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逆推型)①分离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后代显隐性关系双亲类型结合方式显性∶隐性=3∶1都是杂合子Aa×Aa→3A_∶1aa显性∶隐性=1∶1测交类型Aa×aa→1Aa∶1aa 只有显性性状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AA×AA或AA×Aa或AA×aa只有隐性性状一般都是隐性纯合子aa×aa→aa②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
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基因只能来自父母双方,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
③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基因,显性性状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
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即可。
2.遗传概率的计算(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或基因组合数/总组合数)×100%。
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归纳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2.结合实践,简述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离定律的实质1.分析2.归纳(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2)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受精时,F1的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①配子的结合方式:4种。
②基因型:3种,分别为DD、Dd、dd,其比例为1∶2∶1。
③产生后代的表现型:2种,分别为高茎、矮茎,其比例为3∶1。
3.填写六种交配方式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比例判断正误:(1)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 )(2)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3)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4)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5)鉴定一只灰色兔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
( )(6)区分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用测交。
( )(7)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系的纯度用测交。
( )(8)测定杂种灰兔F1的基因组成用杂交。
( )答案(1)√(2)√(3)√(4)×(5)√(6)×(7)×(8)×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题型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性状的判定(1)据子代性状判断:①杂交法:②自交法:(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豌豆花的位置有顶生和腋生两种类型,现有多株顶生和腋生豌豆。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顶生和腋生的显隐性?答案可以用顶生豌豆和腋生豌豆杂交,如果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如果子代两种性状都有,可以再用顶生和腋生豌豆分别自交,如果出现性状分离的则为显性性状。
1.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基因(A 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F 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 1自交产生的F 2性状表现类型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①②可知黄果极可能是隐性性状 B .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 .F 2中,黄果基因组成为aa D .P 中白果的基因组成是aa 问题导析(1)识图: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白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
(2)推断亲本及子代基因组成:F 1白果为杂合子Aa ,F 1黄果为纯合子aa 。
故F 2中黄果基因组成为aa ,亲本白果为杂合子,其基因组成为Aa 。
答案 D 一题多变下表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实验结果,根据组合________能判断出显性花色的类型。
解析 组合二可根据杂交判断法,组合三可根据自交判断法或分离比法,判断出显性花色的类型为紫花。
题型2: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判定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性状):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性状):待测个体自交――→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便。
1.如果子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亲本是否一定都是纯合子? 答案 不一定,如AA×Aa。
2. 判断正误:(1)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 ) (2)纯合子自交后代是纯合子。
( ) (3)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 (4)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 答案 (1)× (2)√ (3)× (4)×2.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组成,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
A .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 .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 .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D .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问题导析(1)设计自交或杂交实验都可以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
(2)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若让其自交则不需做任何操作,简便易行的。
答案 C 一题多变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交 测交题型3:分离定律中的推断问题(以A 、a 为例) 类型:亲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正推类问题逆推类问题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该种题型需要牢记以下六种交配方式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比例,然后对号入座即可。
①分离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 F 1⎩⎪⎨⎪⎧显性∶隐性=3∶1⇔亲本:显性∶隐性=1∶1⇔亲本:全为显性⇔亲本:AA×A -或全为隐性⇔亲本:aa×aa②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
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 ,基因只能来自父母双方,因此亲代基因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a 基因。
③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显性性状基因组成可用A -来表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只有一种aa 。
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即可。
科学家发现了一只罕见的白色雄猴,请你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以较快地让这只白色雄猴繁殖成一群白色猴群。
答案 猴子的白化病与人类白化病一样,是隐性性状。
如果白色基因用a 表示,这只白色雄猴体细胞中基因的组成是aa 。
最佳的设计方案是:先让这只白色雄猴与常色雌猴交配,再让F 1雌猴与白色雄猴交配。
因F 1雌猴一定含有a 基因,因此F 1雌猴与白色雄猴交配,子代一定会产生白猴。
这样就会很快繁殖出一群白猴。
3.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基因B 和b 决定的。
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
该男孩及其父母的基因组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导析(1)双亲均为双眼皮,而孩子却为单眼皮,由此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双亲的基因组成为B-。
(2)孩子是单眼皮,根据隐性纯合可判断为bb ,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所以双亲均为杂合子。
答案 bb Bb Bb 一题多变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杂交实验中,后代有1/2的矮茎,则其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DD×dd B .DD ×Dd C .Dd×Dd D .Dd×dd答案 D题型4 遗传概率的计算 (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或基因组合数/总组合数)×100%。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一批基因组成为AA 与Aa 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
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
(1)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 、Aa 、aa 的数量之比为多少?答案 7∶6∶3。
由题干分析,14AA 与34Aa 的豌豆分别自交,前者后代全为AA ,后者AA 、Aa 、aa 的比值为1∶2∶1,因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 、Aa 、aa 的数量之比为(14+34×14)∶34×12∶34×14=7∶6∶3。
(2)若将子代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中AA 个体的比例是多少?答案 17/32。
因为子代所有的个体及其比值为7AA ∶6Aa ∶3aa ,其中AA 占7/16,Aa 占3/8,则自交后代会出现AA 的个体占7/16+3/8×1/4=17/32。
4.两只白羊生了两只白羊和一只黑羊,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多少?(设用A 、a 表示基因) 问题导析(1)两只白羊的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黑色为隐性性状,双亲均为杂合子,双亲的基因组成均为Aa 。
(2)子代白羊的基因组成为AA 或Aa ,黑羊的基因组成为aa 。
方法一:用分离比直接推出Aa×Aa→AA∶Aa∶aa=1∶2∶1,后代为白色的概率为34。
方法二:用配子的概率计算Aa 亲本产生A 、a 配子的概率都是12,则①后代为AA 的概率=12×12=14;②后代为Aa 的概率= A(卵细胞)概率×a(精子)概率+ a(卵细胞)概率×A(精子)概率=12×12+12×12=12;所以,后代是白色的概率是34。
答案 34一题多变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
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 .一定是白色的 B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 .一定是黑色的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答案 B二、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分离定律在生产实践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指导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一般流程:父本( ♂)、母本(♀)间行种植→母本去雄→人工授粉→套袋隔离→培养管理→F 1代杂交种→F 1自交→从F 2中选择需要的品种。
(1)若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2)若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F 2中的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杂合子,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但人们发现杂合子Aa 连续自交,第n 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1.根据上表比例,试作出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
答案2.根据坐标曲线图可知,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最终接近于1,且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
由此,在育种过程中,选育符合人们要求的个体,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5.具有一对基因的杂合子个体,至少连续自交几代后纯合子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 )。
A.3 B.4C.5 D.6问题导析根据乘法原理:Aa的杂合子自交n次,其后代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的比例为1—(12n)≥95%。
答案 C一题多变已知小麦高秆是显性性状。
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其中矮秆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矮秆植株占总数的( )。
A.14B.16C.18D.116答案 B解析设高秆的基因为A,矮秆的基因为a。
由题意知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淘汰矮秆小麦后1/3 AA和2/3 Aa,再让F1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相交),F2中矮秆植株占总数的2/3×1/4=1/6。
2.预防遗传病人类的遗传病,有些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病,有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