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第章货币与财政政策.ppt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28
第三十四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一、名词解释1.流动偏好理论2.乘数效应3.投资加速数4.挤出效应5.自动稳定器二、选择题1.当用以纵轴代表利率和以横轴代表货币量的图形表示货币需求时,利率上升( C )a)增加了货币需求量b)增加了货币需求c)减少了货币需求量d)减少了货币需求2.对美国来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最重要的来源是( D )a)汇率效应b)财富效应c)财政效应d)利率效应3.在实际产量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最初的效应是( A )a)总需求向右移动b)总需求向左移动c)总供给向右移动d)总供给向左移动4.边际消费倾向(MPC)提高,( A )a)提高了乘数的值b)降低了乘数的值c)对乘数的值没有影响d)由于MPC由国会立法决定,这种情况很少发生5.假设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乐观情绪增加了支出,致使现在的产量水平高于长期自然率。
如果决策者选择采用积极的稳定政策,他们应该( D )a)减少税收,这使总需求向右移动b)减少税收,这使总需求向左移动c)减少政府支出,这使总需求向右移动d)减少政府支出,这使总需求向左移动6.以下哪一项关于税收的表述是正确的?( B )a)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长期中,税收变动最大的影响是对总供给,而不是对总需求。
b)持久税收变动对总需求的效应大于暂时的税收变动c)税收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税收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7.假设增加购买160亿美元。
如果乘数效应大于挤出效应,那么( C )a)总供给曲线向右的移动大于160亿美元b)总供给曲线向左的移动大于160亿美元c)总需求曲线向右的移动大于160亿美元d)总需求曲线向左的移动大于160亿美元8.当政府购买增加,增加了一些人的收入,而且,这些人把他们收入增加的一部分支出于增加的消费品时,我们看到了以下哪一项的证明?( A )a)乘数效应b)投资加速数c)挤出效应d)供给学派经济学e)以上各项都不是9.以下哪一项是自动稳定器?( C )a)军事支出b)用于公立学校的支出c)失业津贴d)用于航天飞机的支出e)所有以上各项都是自动稳定器10.以下哪一种表述最好说明了货币供给增加如何移动总需求?( B )A.货币供给向右移动,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而且总需求向左移动B.货币供给向右移动,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而且总需求向右移动C.货币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上升,支出减少,而且总需求向左移动D. 货币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下降,支出增加,而且总需求向右移动三、判断题1.利率提高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因为它增加了货币的收益率。
经济学说课ppt课件•课程介绍与目标•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供给与需求理论及应用•生产者行为与市场结构分析目录•消费者行为理论与政策应用•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探讨•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01课程介绍与目标经济学说课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课程内容与结构微观经济学需求与供给、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02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经济学定义研究人类如何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个体、家庭、企业、市场、政府等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表现,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及其政策调控。
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相互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动态平衡。
03供给与需求理论及应用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向下倾斜,表明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供给曲线通常向上倾斜,表明价格与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当市场达到均衡时,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交点处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对应的商品数量即为均衡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