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他啶治疗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6.57 KB
- 文档页数:1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他啶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将左氧氟沙星与头孢他啶用于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而实验组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应用于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中,能够在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应用上起到关键作用,对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老年呼吸道感染;疗效;不良反应随着现代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老年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也严重威胁了我国现代临床治疗的效率。
并且这种细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在临床上不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就容易造成难以控制的传染和扩散[1]。
呼吸道感染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其抵抗能力较差,所以也存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情况[2]。
但面临老年呼吸道感染时,抗生素联合用药效果往往较差,所以需要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保证其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将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不良反应,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均包含39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为42-6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3.4±8.1)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随着年龄为40-6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3.1±8.1)岁。
头孢他啶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头孢他啶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中心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没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P<0.05)。
结论: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头孢他啶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头孢他啶;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由于老年人年龄较大,身体各器官功能呈现衰老状态,造成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造成细菌、病毒等在其呼吸道快速繁殖,从而引起患者呼吸道发生感染。
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药物依从性较差,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头孢他啶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中心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有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63-84岁,平均年龄为79.3±1.2,病程在1-6周,平均病程为3.5±2.4周;对照组有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60-76岁,平均年龄为68.7±0.8岁,病程在1.2-6.5周,平均病程为4.2±3.1周。
研究中,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
头孢他啶联合莫西沙星对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头孢他啶+莫西沙星在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60例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启动时间为2019.01,结束时间为2022.01;选取区间随机法为组别划分依据,对照组划入30例,仅接受头孢他啶治疗,实验组划入30例,接受头孢他啶+莫西沙星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与慢阻肺评分(CAT)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分别为96.67%、76.67%;治疗前组间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一秒用力吸气容积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 <0.05);治疗前两组慢阻肺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
结论:头孢他啶+莫西沙星在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理想,建议采纳。
【关键词】头孢他啶;莫西沙星;慢阻肺;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为慢阻肺,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其发病率不断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国民呼吸系统健康的主要疾病,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岁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6%,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1]。
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症状为咳痰、咳喘、气短等;下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较常见的一种并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气管-气管炎、肺炎等,典型症状为咯血、咳痰、胸痛、发热等,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因子会不断刺激气道,最终导致呼吸衰竭[2]。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对慢阻肺研究的深入,针对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体系逐渐完善,治疗药物不断增多,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头孢他啶+莫西沙星在上述合并症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广泛认可[3]。
鉴于此,本次研究结合相关病例,对比分析头孢他啶+莫西沙星的实际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60例慢阻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启动时间为2019.01,结束时间为2022.01;以区间随机法作为基础实施组别划分,分为对照、实验两组,各30例。
美洛西林与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治疗当中,患者分别接受头孢他啶与美洛西林治疗的相应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的72例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均匀分成传统组与新型组,传统组患者接受头孢他啶治疗,新型组患者则需要接受美洛西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新型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组患者,双方对象的主要治疗数据在比较之后差异十分明显(P<0.05)。
结论:在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具体药物治疗当中,美洛西林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该药物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头孢他啶;美洛西林;疗效;分析在临床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当中,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感染疾病[1]。
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当中,很多患者为中老年人,这是因为这类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代偿功能相对较低,所以很容易受到感染,少数患者在患病之后,甚至会出现死亡。
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当中,主要类型有气管炎患者、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炎患者等不同的类型[2]。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如果无法接受科学的治疗处理,患者的症状就会更为严重,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及生命安全等十分不利。
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当中,头孢他啶是常见的治疗药物,该药物虽然可以适当患者的主要症状,但是耐药性相对较为严重,所以在临床治疗当中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我院在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分别选择两种不同的药物开展此次研究,现根据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4月—2017年1月期间因患有感染性疾病入我院治疗的患者当中挑选出7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此次试验对象,患者在接受临床相关检查之后均与《内科学》当中的诊断标准内容所吻合。
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等,患者咳嗽伴有痰液,肺部存在清晰的啰音。
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应用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应用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治疗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因细菌感染所致呼吸道感染病例临床资料,从中以盲抽的方式选择76例,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病人用头孢他啶治疗,实验组38例病人用以头孢吡肟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1个月的治疗,实验组细菌清除率(91.5%)明显比对照组(73.7%)高,区别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头孢他啶而言,头孢吡肟细菌清除率高,如果条件允许可优先使用该药治疗,以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头孢他啶;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头孢吡肟常见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器官-支气管炎、胸腔感染、支气管扩张、肺囊肿、肺脓肿等,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抗生素药物实施治疗[1-2]。
为比较分析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治疗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本文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到我院就诊治疗的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病人中选择了76例,等分成了各38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使用了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治疗,现将详细报告进行汇报。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因细菌感染所致呼吸道感染病例临床资料,从中以盲抽的方式选择76例,均为细菌感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病例,都在自愿的前提下签订相应的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完成整个治疗。
排除对本文所用药物过敏患者、合并严重器官系统疾病(心肺和肝肾)患者、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中途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病人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有38例,其中男性病人22例,女性病人16例,年龄在23-67岁区间,其平均年龄36.27±4.13岁;实验组病例数同样是38例,其中有20例是男性,18例是女性,年龄在22-65岁区间,其平均年龄36.29±4.11岁。
头孢他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头孢他啶药理作用,观察其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头孢他啶在临床上应用效果。
结果:(1)外科手术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效果统计中,无效患者占比3.33%,总有效率为96.66%。
(2)用药不良反应统计中,变态反应发生率为8.33%,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为10%,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33%,血液功能影响发生率为1.66%。
结论:外科手术感染患者采用头孢他啶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关键词:头孢他啶;外科手术;感染头孢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其主要是在抗生素中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头孢药物不断应用和研究,现在市场上有头孢二代和头孢三代产品,其中头孢他啶是头孢药物的第三代产品,该种药物和前两种药物相对照,有着抗菌广谱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当然,头孢他啶和前两代相比有很大的改良,但是在临床应用时也出现了许多不良反应情况,需要临床药师使用药物治疗时,对该种药物作用机理分析。
并且根据分析结果采用科学方法使用药物,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以此,本组研究头孢他啶药理作用,观察其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效果[1]。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本次总共收录患者60例,平均年龄34.13±5.64岁,男31例,女29例,急性化脓性阻塞性胆管炎6例,阑尾穿孔腹膜炎10例,阑尾炎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4例,腹股沟疝气修补手术10例,甲状腺次全切手术8例。
1.2研究方法本次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法,该种方法使用前需要对资料收集,收集资料时为了保证收集准确率,需对收集资料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使其专业素质能够达到本次研究需要。
资料收集完成后,是对资料开展信息化技术处理,并且储存在医院计算机中心,以便本次分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