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75.17 KB
- 文档页数:7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报告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根据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关于开展2018年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通知”要求,我院于2019年6月进行了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院感染科于2019年6月5日-6月6日经过1天的调查,对全院7个临床病区进行了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我院对2019年10月1日0-24时的部分住院病人10月1日0-24时的部分住院病人,包括当日出院、转院、死亡的病人,但不包括当日入院的病人。
2、调查方法采用病历抽查法方法,在进行必要的核对后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3、诊断标准采用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如有疑问讨论后决定。
二、调查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住院病人213例,发生社区感染78例,社区感染率为36.6%,现患人数5人,现患率2.34%。
2、感染部位分布社区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共49例占23%,其次是泌尿道感染2例占2.6% ,现患5人中3人为手术切口感染,2人为肺部感染。
见表1:表1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感染例数(例)构成比(%)呼吸道49 63%泌尿道 2 2.6%皮肤感染 1 1.3%恶性肿瘤 4 5.2%其他22 28.6%合计78 100%3、各科室感染现患率情况如下表:表2 各科室社区感染分布科室感染例数(例)感染率(%)外二科 6 7.7%外一科10 12.8%内二科23 29.5%儿科28 35.9%妇产科0 0%内一科8 10.3%ICU 2 2.6%眼科 1 1.3%合计78 100%现患率感染部位及科室分布外二科手术切口感染 3 60%外一科下呼吸道感染 2 40%此次调查病人的社区感染均是由院外带入的感染,病人入院即存在病原体。
儿科病人年纪小,抵抗力弱,易受病毒、气温变化等因素影响;内科系统收治的是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基础疾病、慢性病者多见,病程长,危重、肿瘤病人多,由于营养差、体质弱、抵抗力低,易被感染。
2018年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8年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结果,为下一年度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对2018年某三甲医院在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病人的三间分布情况。
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1.26%,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手术部位、腹部和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医院感染发病率前五位的科室有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和肿瘤科,医院感染漏报率最高的前五位科室分别是普外科、骨科、精神病科、中医康复科和心内科。
结论:针对2018年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在制订下一年度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时予以重点部署。
【关键词】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三间分布【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1-0253-02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是指对医院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通过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住院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贵州省某三甲医院2018年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调查2018年贵州省某三甲医院全年住院病人27645人。
收集医院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科室来源、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结果等数据。
1.2 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对全院所有住院患者实施前瞻性监测,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参考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对系统预警病例和临床医生主动上报病例进行审核确认。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进行分析。
2.结果2.1 医院感染发病率2018年全院住院人数27645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例次数为356人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1.29%。
全年未发现聚集性病例,未见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
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6.45%,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基本持平,分别为1.43%和1.52%,其他科室如妇产科、儿科和眼耳鼻喉科等发病率都较低。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现状、重要病原体的检出及耐药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掌握医院感染现患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效,并为有效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感染管理科于2018年9月27日在全院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各临床科室2018年9月27日0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院、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患者。
1.2 调查方法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调查的组织实施。
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师负责本病区的调查,每20—30张床位配备1名调查人员。
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调查登记表。
9月21日感染管理科在门诊七楼学术交流中心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了统一的培训。
1.3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4 统计方法调查结束后,各临床科室将所有患者信息录入蓝蜻蜓医院感染实时监控平台,感染管理科负责通过该软件进行统计汇总。
2 结果2.1 医院感染现患率本次现患率调查应查1448人,实查1448人,实查率为100%。
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9%。
2.2 社区感染率社区感染305例,309例次,社区感染率为21.06%,社区感染例次率为21.34%。
2.3 手术部位感染率本次现患率调查共调查手术病人237例,手术部位感染1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42%。
其中Ⅰ类切口69例,感染0例,感染率为0.00%,Ⅱ类切口87例,感染1例,感染率为1.15%,Ⅲ类切口59例,感染0例,感染率为0.00%,Ⅳ类切口22例,感染0例,感染率为0.00%。
2.4 科室分布本次现患率调查共涉及67个临床科室,其中医院感染现患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重症监护室20%(2/10)、乳腺甲状腺外科15.38%(2/13)、神经外二科14.81%(4/27)、急诊科8.33%(1/12)、烧伤整形科7.14%(1/14)、骨伤八科4.17%(1/24)、康复科2.38%(1/42)、北城骨伤一科2.38%(1/42)。
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一、目标性监测: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导尿千日感染率为‰。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总结与分析: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下呼吸道感染占%,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手术切口感染占%。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三)胃肠道感染2例。
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
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一、目标性监测: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1、全院留置导尿1007人次,留置导尿总日数为3255日,发生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总结与分析: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的季节性,3月份多发,切口感染仅6月份1例,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0.22%。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0.13%。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三)胃肠道感染2例。
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0.02%。
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0.03%,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0.01%。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分析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和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减少漏报率,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院感科开展了对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活动,制订了调查计划和具体活动安排。
于7月26日对全院7个临床科室7月25日0点至24点的所有住院病人及当日出院病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
此项活动各科主任给予高度重视,科室院感监控医师协助调查,采取床旁查体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逐一对每位病人进行了调查,并认真填写、登记,经共同努力,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调查活动。
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一、调查情况应调查人数531人,实查531人,调查率为100%(要求调查率≥96%)。
通过医生床旁查体,结合查阅在架病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析、讨论并征求主任意见,最终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无漏报病例。
各科医院感染情况见2018年医院现患率调查汇总表。
二、手术情况: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四、感染病例及漏报情况:医院感染病例0例,无漏报病例。
本次调查显示: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0%,漏报率为0%,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为31.4%,(要求住院病人≤60%)。
说明经过今年等级医院评审前院长亲自牵头抓院感工作效果显著,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感染机会少也是原因。
此次调查虽然感染率低,但是医院感染控制不能放松。
手术科室仍需注意手术病人术前的即刻备皮、控制血糖、减少术前住院日、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温,提高手术技巧及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环节。
各病区应注意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清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确实做好病房终末消毒。
在抗生素使用方面有的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
2018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2018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的情况,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以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和防治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涵盖我院所有科室和病房,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等各个环节。
三、调查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日常病历、护理记录和感染监测系统等整合数据,对感染相关信息进行收集。
2.调查问卷: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措施的知晓程度和遵守情况。
3.现场观察:调查员对相关科室进行现场观察,了解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情况。
四、调查结果1.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a) 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1) 感染现患率按科室、病区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列出感染高发科室和病区。
(2) 分析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
b) 门急诊患者感染现患率(1) 感染现患率按就诊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列出感染高发就诊类型。
(2) 分析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c) 手术患者感染现患率(1) 分析手术患者感染现患率,按手术种类进行统计分析。
(2) 分析术后感染类型,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a) 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措施的知晓程度分析b) 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措施的遵守情况分析五、改进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完善感染控制手卫生方案,加强手卫生操作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规率。
3.定期开展医疗设备和器械消毒、灭菌培训,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4.设立感染管控责任部门,加强科室和病区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感染控制工作效果。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调查问卷及统计分析结果。
2.相关病例报告和统计数据。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感染现患率:指医院内部感染的就医患者的比例,反映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
2.手卫生:指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正确、规范地进行洗手或消毒手部的行为。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病例调查分析情况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基本情况,进一步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更好地为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院感科采用床傍调查和查阅病历的形式,于10月21日对全院三个临床科室进行了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共104例,在准确获取医院感染率的同时,对医院感染重点部位、各科室医院感染情况、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病原学送检率等数据进行了全面统计。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结果(一)本次调查从10月21日早上8时开始,应查住院患者104例,实查104例(内儿科44例,外科35例,妇产科25例),调查率为100%(要求调查率≥96%)。
通过医生床旁查体,结合查阅在架病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析、讨论并征求专家意见,最终调查结果:无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
(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当日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人数61人,平均使用率为58.65%,其中内儿科47.72%,外科80%,妇产科48%(住院病人抗菌素使用率≤60%);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人数27例,其中(内儿科21例、外科6例)应用抗菌药物前病原送检人数3例,送检率11.11%(病原标本送检率≥30%);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34例,其中外科22例,用药超5天的16例,超10天的2例;妇产科12例,用药时间3-4天(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3天)2. 抗生素联用情况:一联用药32例(其中内儿科6例,外科19例,妇产科7例),构成比为52.47%;二联用药28例(其中内儿科15例,外科8例,妇产科5例),构成比为45.9%;三联用药1例(外科1例),构成比为1.6%。
(三)手术情况:1.手术例数:16例其中外科6例,妇产科10例,手术率为26.66%。
2.手术切口情况:Ⅰ类切口:3例(外科3例);Ⅱ类切口:13例(外科3例、妇产科10例)。
二、分析原因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内容之一,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能如实反映出医院感染的目前现状。
2018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工作总结上半年来,院感办在院领导及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院感办不断推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对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院感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院感防控水平培训方式:集中授课和去临床授课相结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1.医院感染发病率与病例监测2.对我院单侧疝气、阑尾、胆囊手术患者监测共185例,现将这一阶段情况汇总分析如下:以上三类手术2018年上半年无手术部位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规范,防止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3.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对监测不合格情况及时反馈科室整改,并协助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整改后复核均合格。
4.对全院各临床医技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5.对我院空气消毒机进行监测门诊手术室第一手术间空气消毒机风机坏,2006年购进,已建议更换新的空气消毒机,不再维修。
6.多重耐药菌监测共监测多重耐药菌102例次,规范耐药菌防控措施及记录7.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进行抽查8.职业暴露监测表1 2018年1-6月职业暴露科室人员构成比(%)表2 2018年1-6月职业暴露人员构成比(%)表3 2018年1-6月职业暴露暴露方式构成比表4 2018年1-6月职业暴露暴露源构成比三、规范工作流程,持续质量改进1.规范我院无创呼吸机面罩清洗流程2.规范我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并上墙3.规范我院透析室透析下机流程4.协调并解决透析室透析液规范存放问题5.规范我院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6.规范我院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和记录表单7.规范紫外线灯管使用及登记记录四、手卫生1.在我院进行手卫生活动1次2.在重点部门推行干手纸使用工作3.去我市二中及七中进行手卫生宣传2次4.对我院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评比,上半年前三名科室依次为ICU、新生儿病房、产房。
2018年第一季度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及反馈一、临床资料2018年第一季度全院收治出院病人9989人次,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病例98人次,全院第一季度感染率为0.98%,全院第一季度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0.21%。
月感染率波动在0—3.0%,感染部位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88例,消化道2例,泌尿道感染3例,手术切口感染4例;其它感染1例。
图1:2018年第一季度感染率折线图通过科室上报和回顾调查的医院感染病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资料显示本季度内科系住院病人6600人,感染病人73例,感染率1.11%;外科系住院病人3389人,感染病人25例,感染率0.74%。
内科高于外科系0.73%。
医院感染发病率内科科系高于外科系。
全院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是:呼吸道88例,占感染人数89.80%;消化道感染2例,占感染人数2.04%;泌尿系3例,占感染人数3.06%;手术切口感染4例,占感染人数4.08%;其他部位感染1例,占感染人数1.02%。
图2 第一季度感染部位分布图二、感染因素危险分析通过对以上98例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资料进行分析来看,医院科室院内感染病例不多,医院感染率低于二级甲等医院的10%的水平。
进行分析主要各科室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认识高,另一方面也存着个别医生发现感染病例上报有漏报现象。
但也要对以上98例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找问题,改正不足。
1.内科系本季度感染病人,以呼吸道感染病例比较多见;主要是内科病人住院时间较长,长期卧床,加上年龄偏长,机体抵抗体较差,病室内环境不注意通风,室内环境污染较重,易造成呼吸道感染。
2.外科系病人本季度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造成切口感染的重要条件是手术的污染程度。
另外,手术的技巧、患者的免疫力、年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长短、手术时间长短以及切口有无坏死组织等都与发生感染机率有关。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工作重点。
三、反馈通过以上临床资料及感染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季度虽然住院病人多,但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不高,说明全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加强,并不断加深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自觉地遵守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执行手卫生,大大地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
2018上半年院感工作总结上半年院感工作主要围绕市质控中心督导检查存在问题,逐步完善各项工作。
具体情况如下:一、监测工作:1-6月医院感染病例发生13例,发病率为0.62 %,病原学送检率84.6%;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中留置尿管53例次,尿管使用率3.27 %,发生尿路感染1例,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是1.49‰;外二科出现1例二类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85%。
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患者2人次,按照要求进行隔离诊治。
按照计划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将数据上传至全国感控基地。
二、手卫生:上半年抽查手卫生时机558次,实际实施464次,手卫生依从性83.15%,时机主要是接触患者或清洁/无菌操作前依从性差;正确率77.59%,主要存在洗手法执行时间不足15秒,个别人六步洗手法不正确。
三、培训:1.院内:对新招录人员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14人次,且考核合格;针对2017年职业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来我院授课,提升医护人员防控水平;根据临床科室需要深入科室进行针对性的培训4次(内容流感防控、手卫生、医疗废物、安全注射、感染病例诊断、横断面调查)。
2.院外:11人次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会议;参加市质控中心组织的研修班人员5月份通过考核。
四、重点环节管理:1.手术室:1月份对手术室空气进化设施进行维护-更换过滤网,经洁净检测及空气培养结果合格后重新开展手术;针对质控中心专家提出的手术室存在的器械清洗等问题逐一进行整改。
2.胃镜室:根据天津市内镜质控要求对我院的消毒记录进行规范。
3.口腔科:选派3人次分别参加医大口院组织的培训,提升口腔科感染防控意识。
4.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4月份进行了演练,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明确各科室职能,完善机制,提高临床科室的鉴别能力,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保障医疗安全。
五、修订相关制度:依据院感相关规范及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与我院现有的制度流程进行对照,不断完善我院的相关制度。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一、目标性监测:
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
1、全院留置导尿1007人次,留置导尿总日数为3255日,发生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
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
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
总结与分析:
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
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
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的季节性,3月份多发,切口感染仅6月份1例,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
(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0.22%。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0.13%。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三)胃肠道感染2例。
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0.02%。
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
(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0.03%,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
(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0.01%。
分布在6月份1例
四、感染原因分析:
1、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医院外人群呼吸道感染处于高发季节(1月份、3月份)。
2、病房环境和空气污染,不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悬浮致病菌,患者免疫力相对低,容易感染。
3、患儿包裹较厚,散热不及时,家长过于粗心,对感染预防意识不强。
4、泌尿道感染与病人长期卧床留置导尿、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和会阴部清洁不到位有关。
5、长期卧床病人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功能下降。
五、改进措施及建议:
1、加强病房管理,定时通风,保持室内洁净和空气新鲜。
2、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对昏迷病
人加强相关护理,定时翻身,叩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与呼吸系统治疗有关器具的消毒,有明显
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干燥保存以免细菌滋生,湿化器添加水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防止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对绿脓杆菌患者的湿化瓶可用75%的乙醇冲涮,利于尽快干燥。
4、对手术病人进行预防肺炎的教育与指导,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
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5、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采取必要
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7、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应优先考虑
无创通气。
8.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
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9、对于危重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单间,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严格无菌操作等。
10.医务人员应该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8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