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法
- 格式:ppt
- 大小:234.00 KB
- 文档页数:31
鼻饲法的实施方法和步骤1. 引言鼻饲法,即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肠道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需要长时间或临时不能进食的患者。
本文将介绍鼻饲法的实施方法和步骤,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地进行鼻饲过程。
2. 准备过程在进行鼻饲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 2.1 确定鼻饲的适应症。
鼻饲常用于不能正常进食或需要长时间禁食的患者,例如重症患者、手术后患者等。
• 2.2 评估患者的鼻腔通畅情况。
确保鼻腔没有明显的狭窄或阻塞,以确保鼻饲管顺利通过。
• 2.3 患者告知。
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解释鼻饲的过程,征得其同意并解答其相关问题。
• 2.4 准备所需工具和材料。
包括鼻饲管、饲料液、注射器、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3. 实施步骤下面是鼻饲法的实施步骤:• 3.1 洗手消毒。
饮食操作前,医务人员需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以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 3.2 准备饲料液。
按照医嘱将所需的饲料液制备好,确保浓度和温度适宜。
• 3.3 准备鼻饲管。
将鼻饲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检查鼻饲管是否完好无损。
• 3.4 患者准备。
患者需要坐起或半卧位,并清洁鼻腔。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清洁。
• 3.5 穿刺鼻腔。
将鼻饲管顺利插入一侧鼻孔,注意避免伤害鼻部组织。
插入深度应该达到胃肠道。
使用生理盐水或润滑剂有助于顺利插入。
• 3.6 确认位置。
通过声音、握力或X光检查等方式,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避免管道误入气管。
• 3.7 进行饲料注入。
将事先准备好的饲料液注入鼻饲管中,慢慢地推进到胃肠道。
注入速度应适中,避免饲料液过快导致胃肠不适。
• 3.8 完成鼻饲。
将饲料注入完毕后,将鼻饲管从患者鼻腔中取出,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适症状。
4. 注意事项在进行鼻饲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4.1 饲料液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选择适合的饲料液,包括浓度、成分等。
• 4.2 鼻腔通畅。
确保鼻腔没有明显的阻塞或狭窄,以确保鼻饲管能够顺利通过。
鼻饲法一、目的1.通过胃管供给昏迷及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营养、药物及水、精神病人拒食者.二、注意事项1.插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食道粘膜。
2.插管中病人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因立即拔除胃管,待病人休息片刻后再重插。
3.长期鼻饲病人,每月更换一次胃管。
每日口腔护理。
4.每次鼻饲前先检查胃管确实在胃内方可注食。
5.每次鼻饲量<200ml,温度为38-40℃,间隔时间>2小时,鼻饲完毕注入20-30ml温开水,防止管内残留食物。
6.鼻饲者需服药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注入。
7.拔出胃管动作宜迅速,以免引起恶心,操作者应用手捏紧并反折胃管末端,防止管内溶液流入气管。
8.食道静脉曲张、食道梗阻的病人禁用鼻饲法。
三、鼻饲操作中的语言沟通1.操作前评估护士:“您好!xxxx 护士:“我将您的床头摇高些,我们取仰”您现在感觉怎样?卧位,可以吗?我们给您围上治疗巾,您现在不能经口进食,为了保证您的营养弯盘在这里。
清洁一下你的鼻腔。
”摄入,需要给您下鼻饲管进食,您看可以吗?”护士:“现在给您下管,您放松不要紧张患者:“下管一定很难受吧,我很担心。
”。
做深呼吸,往下咽,好,你配合得好!护士:“您不要担心,我会小心地给您下管我们看看是否在胃内"“在胃中,现在我,您只要按照我的话配合,很快就会插好的。
”们固定好。
”“您感觉怎样?”患者:“相信你一定会小心的。
”患者:“还可以。
”护士:“以前没有经历过吧?我来看看您的护士:“现在给您注入20ml温水,有感鼻腔,患过鼻部疾病吗?”觉吗?”“我将鼻饲液给您慢慢注入,再患者:“没有患过鼻部疾病。
”注1000ml温水,有不舒服的感觉吗?”护士:“在下胃管时,你要做吞咽动作,患者:“还可以,没有明显的感觉。
”不要紧张,很快就会好的。
您需要去护士:“您要躺20-30min,不要急于活动卫生间吗?”您先休息,我去准备物品一会见。
”免得呕吐。
”您在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将管子滑出,胃部及鼻子不舒服2.携用物到病人床前时要及时按呼叫器我们日间每4小时护士:“xxx,您好!能说出您的名字吗?”打1次鼻饲,我会随时来看您。
鼻饲法长期鼻饲者应注意如下问题:(1)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2)胃管每周更换1次;(3)如用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4)每次鼻饲之前均需、均需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要素饮食的口服温度一般为37℃左右,鼻饲及经造瘘口注入时的温度为41℃。
鼻饲法主要适用于下列病员:(1)不能出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及口腔手术后不能张口者(破伤风)。
(2)拒绝进食者。
(3)早产婴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
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是:(1)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被吸出。
(2)自注射器从胃管注入空气10ml、听诊器置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体溢出。
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致食物,含有全部人梯所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它的主要特点是无需经过消化过程,可直接被肠道吸收。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插管后一定要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抽吸胃液是一种证实方法;中毒洗胃时,不仅要证实胃管插入胃内,而且还将胃内容物抽尽后洗胃。
鼻饲病员每次进食前均应抽吸胃内容物,判定为观是否在胃内,以防误入气管,导致窒息。
此外还有两种方法可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1)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同时置听诊器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体溢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完全胃肠外营养(简称TPN)是从胃肠道以外的途径供给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主要途径是利用大静脉输入。
昏迷患者插胃管时、为提高插管成功率、护士应在插管前将病员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会厌部)时,以左手将病员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的长度。
插胃管时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再插。
长期鼻饲的患者,应每周更换一次胃管,更换时应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鼻饲法常用于不能出口进食者,以防引起大出血。
鼻饲法的定义及其目的
鼻饲法是指通过鼻腔作为药物通道,将药物直接注入鼻腔内的一种给药方式。
它是近些年所新发展的途径,是给药效率高、准确度高、安全性高的一种给药方式。
鼻饲法类似于经皮给药,但有自身的特性,具有创新性、舒适性和迅速性,成为实施给药技术的有效手段。
鼻饲法的定义
鼻饲法是一种给药方式,其中药物通过鼻腔被直接注入鼻腔内。
简而言之,鼻饲法就是将药物从鼻腔内注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或预防目的。
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鼻饲法具有创新性、舒适性和迅速性,是实施给药技术的有效手段。
鼻饲法的目的
鼻饲法的目的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及准确地将药物注入
鼻腔内,以便能够在生理上起到作用,改善疾病。
鼻饲法的药物内容主要包括提高神经系统功能的物质、镇痛、镇静及抗菌等药物。
比如,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都能够通过鼻饲法来实施治疗。
此外,鼻饲法还可以应用于个体抗病毒治疗,比如流行性感冒、肠病毒等病毒。
此外,由于鼻饲法的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所以这种给药方式往往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药效。
比如,抗病毒药物可以更快抑制病毒的增殖,而抗肿瘤药物可以更快攻击肿瘤细胞,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控制。
总之,鼻饲法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具有药效高、准确度高、
安全性高和舒适性高等优势,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病情。
相较于其他给药方式,鼻饲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改善病人疾病的重要手段。
鼻饲法名词解释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送入胃肠道的方法。
它是一种非手术性的喂养方式,适用于无法通过口腔进食或者需要额外营养辅助的患者。
鼻饲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鼻咽部插入一根细软的导管,将营养物质送入胃肠道。
这根导管一端连接到营养袋,另一端则通过鼻孔插入身体内部。
整个过程需要由专业医务人员操作,确保导管插入正确且不会引起不适。
鼻饲法分为胃饲和空肠饲两种形式。
胃饲是将导管插入胃部,通过输送营养物质来供给患者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需要。
而空肠饲则是将导管插入空肠,常用于患有胃或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或者需要限制胃腺分泌的患者。
鼻饲法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溃疡、肠梗阻等,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摄入食物。
2.颅脑外伤:严重的颅脑外伤可能导致吞咽困难或失去进食能力。
3.手术后恢复期:某些手术后需要一段时间内禁食或过渡饮食,鼻饲法可提供所需营养。
4.慢性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
鼻饲法的优点包括:1.安全:相比较于手术性饲养方式,鼻饲法没有创伤和手术风险。
2.方便:鼻饲法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也相对简便,很容易掌握。
3.可控性强:鼻饲法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状况,调整饲料的浓度和速度。
鼻饲法的缺点包括:1.引起不适:插入导管可能引起一些不适感,如喉咙痛、呕吐感等。
2.鼻肠通道感染:使用鼻饲法较长时间可能导致鼻肠通道感染,需要定期更换导管并进行清洁。
总的来说,鼻饲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喂养方式,可以为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支持。
然而,在使用鼻饲法时需要密切监控患者的情况,并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鼻饲法测量方法
鼻饲法是一种医疗方法,即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中,从导管内灌注水、流质食物和药物,以维持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的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的需要。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类病人:
1.不能经口进食者,如口腔手术后、口腔疾病、食管气管瘘、食管狭窄、某些肿瘤或手术后的患者。
2.昏迷、病情危重、破伤风等不能张口的病人。
3.拒绝进食的患者。
采用鼻饲法可以确保这些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有助于他们的早日康复。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鼻饲法可能会改变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可能会出现腹泻、食物反流、误吸等症状,因此应遵从医嘱,以免贻误病情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鼻饲法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从发际线到剑突的长度:这是最常见的测量方法,长度一般在45~55cm,通常刚超过贲门。
2.从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长度:另一种测量方法是从鼻尖开始,经过耳垂再到达剑突,长度也大约在45~55cm。
3.眉心到肚脐的距离: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胃肠减压,长度在55~65cm,深度可达到胃窦部位。
无论采取哪种下胃管方法,操作完成后都应做抽吸操作,抽到胃液,证实已经到达胃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1 / 1。
《基本护理技术》电子书鼻饲法内容提要一、目的二、操作程序三、注意事项鼻饲法,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和药物的方法。
一、目的供给食物、营养液、水和药物,维持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1. 不能经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某些手术后或肿瘤患者。
2. 不能张口患者,如昏迷、早产儿、破伤风和病情危重的患者。
3. 拒绝进食的患者。
二、操作程序1. 护理评估(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治疗情况等。
(2)患者对鼻饲法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3)患者鼻腔是否通畅。
2. 护理计划(1)患者准备:明确鼻饲操作目的,了解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能配合操作。
(2)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3)用物准备①无菌鼻饲包内备:治疗碗、镊子、止血钳、压舌板、纱布、胃管或硅胶管、50ml注射器、治疗巾。
②治疗盘内备:液体石蜡、棉签、胶布、别针、夹子或橡皮圈、手电筒、听诊器、弯盘、流质饮食200ml(38~40℃)、适量温开水、水温计。
按需准备漱口或口腔护理用物、卫生纸、一次性使用橡胶手套及松节油。
(4)环境准备:室内环境温湿度适宜,安静、整洁,光线适中,适宜操作。
根据患者需要用床帘或屏风。
附:一次性胃管包一次性胃管包基本配置:胃管、一次性使用橡胶手套、注射器、一次性使用PE手套、纱布、石蜡油棉球、一次性治疗巾、镊子、置物盘。
3. 实施操作要点操作步骤说明1.查对解释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使其明确操作目的。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减轻患者焦虑,取得理解和配合2.安置体位有义齿者取下义齿。
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坐位、半坐位或右侧卧位,头向后仰。
▲坐位、半坐卧位有利于减轻患者咽反射,利于胃管插入;根据解剖原理,右侧卧位利于胃管插入;头向后仰可避免胃管误入气管3.保护床单位颌下铺治疗巾,放弯盘4.清理鼻腔选择通畅的鼻腔后,用棉签清洁鼻腔▲鼻腔清洁通畅,便于插管5.备胶布准备2~3条胶布备用6.测量胃管打开鼻饲包,取出胃管,检查是否通畅,测量插管长度▲一般成人为45cm~55cm(即前发际至剑突,相当于患者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7.润滑胃管戴手套,润滑胃管前段约15cm~20cm ▲减少插管阻力8.插入胃管(1)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选定鼻孔轻轻插入胃管,当胃管通过咽部时(约14cm~16cm处),嘱患者作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插入指定长度。
鼻饲法的沟通技巧
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子将液体或营养物输入胃部的方法。
在进行鼻饲时,合适的沟通技巧能够减少不适和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鼻饲法沟通技巧:
1. 解释过程:在进行鼻饲之前,给患者解释整个过程,包括为什么需要鼻饲、鼻饲的好处、用到的设备以及可能的不适感。
确保患者了解并明白整个过程的重要性。
2. 提前沟通:提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并确保他们了解鼻饲法的过程和时间安排。
可以回答患者可能有的问题,减少他们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3. 使用明确的语言:当向患者解释和指导时,使用简单、明确、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复杂的术语,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和遵守。
4. 听取患者意见和反馈:在进行鼻饲过程中,时刻倾听患者的反馈和意见,并根据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患者可能会有不适或疼痛感,及时了解并处理这些问题。
5. 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在鼻饲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舒适度。
确保患者身体的位置和姿势合适,减少不适感。
可以提供一些舒适的垫子或枕头来支撑患者的头部。
6. 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鼻饲可能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寻常的经历,因此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是很重要的。
保持耐心和温暖的态度,帮助患者度过整个过程。
7. 教育患者和家属:在鼻饲过程结束后,向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关于饮食限制、饮食计划和鼻饲设备护理的指导。
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并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执行饮食计划。
以上是一些鼻饲法的沟通技巧,旨在提高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度,确保鼻饲过程的顺利进行。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患者。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鼻腔状况、吞咽能力以及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等禁忌证。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鼻饲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治疗碗(内盛适量温开水)、胃管包(内有镊子、纱布、液状石蜡棉球、弯盘等)、50ml 注射器、棉签、别针、听诊器、压舌板、胶布、夹子、治疗巾。
治疗盘外备:适量的鼻饲饮食(温度 38~40℃)、温开水、手消毒液。
3、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4、环境准备环境整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
二、操作步骤1、插管前准备测量胃管插入长度:一般成人约 45~55cm。
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二是从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
做好标记。
润滑胃管前端:将液状石蜡棉球润滑胃管前端 15~20cm。
2、插管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
插入约 10~15cm(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
若患者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患者做深呼吸,缓解后再插入;若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拔出胃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有三种方法。
一是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治疗碗中,无气泡溢出;二是用注射器抽取胃液;三是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
3、固定胃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4、灌注食物先注入少量温开水,以润滑管腔。
然后缓慢注入鼻饲液或药液,每次注入量不超过 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 2 小时。
鼻饲完毕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食物残留堵塞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