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史实2.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
3.掌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
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情境导入】在中国古代,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要吃过怎样的苦、走过怎样的路、经历怎样的磨难、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最终创建一个帝国,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几千年来,有且仅有一个,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的个人经历是传奇的,更是励志的。
朱元璋是怎样加强皇权的?明朝的统治又有怎样的呢?【自主学习】一、明朝建立时间:年建立者:,定都_______,他就是________。
二、强化皇权(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分封_________,驻守各地,________,巩固皇室。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三、八股取士(1)考试内容: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格式:答卷被称为“______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_________。
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
为此,他是怎样做的?试分析其利弊?2. 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当堂达标】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A、废中书省,设三司B、废丞相,设六部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4.济南城有一条街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5、张宇泰是生活在明朝的的一位书生,他的梦想是状元及第,光宗耀祖,那么他必须在平时努力学习()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导学案课题:明朝的统治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谈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提问学生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被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用PPT呈现明朝的基本情况,包括明朝的建立时间、开国皇帝、国号,以及明朝的首都。
2. 让学生明确明朝的统治政策以及朝内朝外的统治措施,并通过图片和文字呈现给学生。
三、学习任务(3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明朝的统治政策以及朝内朝外的统治措施,并记录下来。
2. 汇总每个小组的意见,进行整理汇报。
四、讨论(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2. 引导学生理解明朝的统治政策和措施的作用。
3.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明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概括总结明朝的统治政策以及朝内朝外的统治措施,让学生复述。
2. 教师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分组讨论和整理汇报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课堂时长控制得较好,基本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了所有的教学内容。
但是这些内容和任务略显枯燥,下次我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游戏和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七、延伸拓展(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延伸拓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个具体的统治政策或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小研究报告。
2. 学生可以从政策的背景、目的、实施方式、社会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八、互动活动(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将学生分为两队,每队轮流回答关于明朝统治的问题。
正确回答的队伍可以得到奖励,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2.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明朝的统治政策,比如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科举考试或农业生产实践等。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的史实,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爆发农民起义,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2、明朝的建立:时间是_______,建立者是___________,都城是___________。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目的:为了,以强化。
2、措施:(1)政治上:在中央废除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地方废除__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___(2)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 __.(3)特务机构:设立。
为了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了____________,明成祖时又成立了_____________。
3、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 .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4、影响:使高度集中,大为加强。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班别:姓名:学号:【知识结构】一、逆袭人生——朱元璋建立明朝材料1:朱元璋是个没有文化底子的草根,在造反起义之前,他的丰富的社会阅历社会身份可只有两个:一个是乳名叫朱重八的长工,一个是法号叫如净的口渊博的学识游方和尚。
——《大明朝: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材料2:朱元璋的起义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材料3: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创血犹腥。
——朱无璋《不惹庵示僧》●根据课本P66完成填空。
1、明朝的建立时间:2、明朝的建立者:3、定都:【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生,今安徽风阳人,原名重人,幼时贫穷,后入皇觉寺为僧,17岁时离开寺院托钵流浪,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
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招其为女婿。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成为起义军的实际领导人。
在徐达、朱升、常遇春、李善长、刘基等人的协助下,朱元璋战胜了各路势力,并赢得了北伐的胜利,1368 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间,进行了全面改革,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水乐。
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北京),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实力较强。
建文帝即位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二、初展宏图朱元璋巩固统治元朝一省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三、治隆唐宋——繁荣的明朝经济四、请结合本课内容,自行设计思维导图。
五、巩固练习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 评价:_______【学习目标】1.仔细研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明朝的建立及明太祖强化皇权的3方面措施。
2.结合科举考试的变化,谈谈它对当今教育的影响(2点)。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导学案上关于明朝加强皇权、八股取士相关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和问题,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遍讨论边做记录,并总结答题方法。
探究主题---朱元璋强化皇权【情境导入】在中国古代,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要吃过怎样的苦、走过怎样的路、经历怎样的磨难、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最终创建一个帝国,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几千年来,有且仅有一个,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的个人经历是传奇的,更是励志的。
朱元璋是怎样加强皇权的?明朝的统治又有怎样的呢?【学习任务】初二年级远足拉练去明祖陵,面向全校招聘解说员,你想参与,需要准备的材料有朱元璋的生平事迹、他的功与过等,一起准备吧!通过搜集材料,可以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朱元璋加强皇权措施。
步骤1:从乞丐走向黄帝步骤2: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改革官制,立竿见影材料一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
材料二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步骤3:八股取士,为害甚巨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问题阐发经义,成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明,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2)请思考一下。
《14 明朝的统治》导学案授课教师: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创新初级中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三.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导】播放视频《明朝的那些事》导入新课||。
2.【思】——自主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徭役繁重||,灾害频繁||,导致社会动荡||,||。
2.明朝建立: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他就是||。
随后||,明军攻占||,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原因: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和过大所致||,所以他采取措施强化皇权||。
(二)措施:1、政治:在中央:①废||,权分六部||。
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制度和||,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负责||。
在地方:①取消||,设立“”||。
将原来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权力分散||。
②分封为王||,驻守各地||,地方||,巩固皇室||。
2、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将军队和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大权||。
3.设厂卫特务机构:为臣民||,朱元璋设立||,时期设立东厂||,合称“”||,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4.影响: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2.答题:以朱熹的《》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3.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思想||。
14课明朝的统治一、自学目标1.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2.重难点: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八股取士。
二、基础自学1.明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 年。
(2)都城: 府(今南京)。
(3)建立者: (即明太祖)。
2.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和的权力过大所致。
3. 朱元璋设,明成祖设。
这两个机构合称“”。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又,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 大为加强。
4. 明朝提倡。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为标准,不得自己。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个部分组成,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5.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6.商品经济活跃。
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安徽的。
三、分析探究1.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2.“八股取士”的危害?3. 唐朝科举制和明朝八股取士的异同 ?四、知识体系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2.时间:1368年3.定都:应天府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全面改革官制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推行“三司制”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2.改革科举制度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3.设立锦衣卫和东厂三、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3.商业:出现了商业中心,甚至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五、拓展测评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2.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3.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4.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史实,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3.认识明朝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
难点:明代科举考试的变化。
【自主学习】1.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即。
2.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在中央,废除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成立东厂,“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2.明朝提倡。
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五经”,不得随意发挥。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因此称为“”。
3.农业方面引进原产美洲的、甘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丝织业中心。
是制瓷中心,青花瓷畅销。
活跃。
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安徽的。
【合作探究】1.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有什么历史作用?2.明朝经济成就的取得有什么影响?【当堂达标】1.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 B.朱棣C.朱允文 D.朱标2.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 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试题类型繁多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3.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4.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 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 D.北京和洛阳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被明太祖知道后,被遣送回家。
(1)材料一图一中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 图示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2)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一图二反映出这一时期使皇权高度膨胀的哪一措施?(3)材料二中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与哪个部门的工作有关? 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机构?(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导学过程师生活动【自主学习】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第1题(2013辽宁鞍山中考)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A.努尔哈赤B.朱元璋C.皇太极D.李世民第2题朱元璋是一位马上皇帝。
下列皇帝中哪一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 )A.刘邦B.杨广C.李世民D.赵匡胤第3题明太祖朱元璋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下列不属于三司分管的是( )A.民政B.刑狱C.军政D.锦衣卫第4题(2013山东泰安中考)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A.锦衣卫B.三司C.军机处D.六部第5题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实行削藩政策②设立锦衣卫③废丞相④设东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我的疑惑: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课中交流】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5.明朝是谁建立?建都何地?6.明朝如何加强君主专制?说说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拓展延伸】挑战自我,走向辉煌!第6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锦衣卫印材料二东厂的“锦衣官校”(特务人员)侦查缉捕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
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
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写有“朝廷心腹”的大匾。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明朝哪位皇帝设立的?(2)材料二中的“东厂”是明朝哪位皇帝设立的?(3)“锦衣卫”和“东厂”是一种怎样的机构?(4)明朝统治者设立这种机构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知识网络。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的建立及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通过明朝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概况。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学法提示合作探究、归纳法。
一、导入示标:《凤阳花鼓》说凤阳,说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1.元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了农民起义。
年由 (明太祖)建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为了巩固统治,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设立。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王室。
在中央,废除制度和,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权统归。
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设立皇帝直接指挥。
明成祖时期又成立了同类机构,这两个机构合称。
3.明朝提倡。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
4.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甘薯、马铃薯、花生和等。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步骤一:强化君权巩固统治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3)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步骤二:思想控制,万马齐喑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2.掌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3.了解明朝八股取士的特点和影响4.掌握明朝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学习重点】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掌握明朝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学习过程】一.阅读教材P66,完成学案(自学)。
1.明朝的建立:年,朱元璋建立朝,定都,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小组交流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过皇帝还有谁?二.阅读教材P67─68,完成学案(自学后师友交流)。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A、在地方:①朱元璋取消,设立。
②朱元璋分封,驻守各地。
B、在中央:①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制度和,②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C、在兵权:①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②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
D、特务机构:①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2、小组交流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三、三、阅读教材P68─69,完成学案(自学)1.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能是,答卷文体必须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四、阅读教材P─69,完成学案(自学后师友互助)。
1.明朝农业的发展表现: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3.商品经济的活跃表现:五、当堂总结:明朝的建立:1368年建明朝,定都。
朱元璋强化皇权:在地方:在中央:在兵权:特务机构:科举考试的变化:考试内容:答题观点:答题格式: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六、反馈训练、巩固提高(一)、选择题。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 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朱元璋活动相符的有()①建立明朝②废除丞相制度③建立东厂④靖难之役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3.电影《锦衣卫》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A.宋朝B.明朝C.清朝D.元朝4、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拜访明太祖统治后期的政府衙门,那么他不可能如愿的是()A.丞相府里热闹非凡B.锦衣卫的头子召见了他C.六部长官接见了他D.看到学子在读四书五经5.如果你是右图中的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A.熟读四书五经B.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C.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二)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的建立情况,掌握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影响;2.掌握科举考试的变化情况。
3.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概况;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自主学习】一、明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定都_______,他就是________。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分封_________,驻守各地,________,巩固皇室。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实行八股取士具体变化:(1)考试内容: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格式:答卷被称为“______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_________。
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创造性,不利于选贤任能,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四、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了原产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成为丝织业中心。
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安徽的。
【合作探究】一、材料分析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
(七下历史)导学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主备人 复备人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班级 小组名 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的史实,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同步学习》P34“自主学习”部分。
(二)、课堂练习:一、单选题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 (A .红巾军起义爆发B .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 .朱元璋建立明朝D .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3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 )A .设置进士科B .开创殿试和武举C .设置明经科D .明朝“八股取士”4、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出的特点是 ( )A .“八股取士”B .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 .试题类型繁多D .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5、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6、.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这是因为明朝 ( A .废除行中书省 B .设立锦衣卫 C .提升六部职权 D .实行八股取士7、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①玉米②甘薯③小麦④花生A.①②④B. 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明朝时期,景德镇以陶瓷举世闻名。
最能体现其高超制瓷工艺的是()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青花瓷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0、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11、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叙说科举的兴起与变迁 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细述三省六部的分工职能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三)、合作探究:材料分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朝建立情况。
掌握明太祖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知道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的展示出示有关资料辅助教学,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学习重点】1、 明朝建立2、 朱元璋强化皇权3、 科举考试的变化[学习的难点]正确评价八股取士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北宋时的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
意义:大大促进 。
2.汉代时人们利用________做成指南的工具,称为“________”。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人们制成了________。
意义:大大促进了世界______________的发展。
3.火药发明: 。
运用: ,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意义:对欧洲火器制造和 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 的变革。
1、新知学习:1、【导】由“从和尚到皇帝,从万人之下到万人之上”这一话题导入新课。
2、【思】自主学习明朝建立:建立时间: ;建立者: (明太祖);都城: (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在地方:⑴ 取消 ,设立 ⑵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 ,监控 ,巩固 在中央:⑴废除 和 ,提升 的职权⑵把大都督府分为 、 、 、 、五军都督府,分散兵权 监察:设 ,监视官民(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加强)变化:⑴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以朱熹的《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⑵文体格式有八个部分组成,称“八股文”(考试被成为“八 明 朝 的 统朱元璋强 化皇 权 机构 改革 科举考试 变化股取士”)局限性:内容 ,形式 ,脱离 ,禁锢农业: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 、 、 、 和 等手工业: ⑴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⑵苏州是 的中心⑶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生产 商业: ⑴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⑵ 和 是全国性商贸城市⑶出现有名的商帮: 、3、【议】(1)、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来强化皇权,但是皇帝专权也有弊端。
《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2.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3.掌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5.认识到明朝强化皇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自主学习】明朝的建立 年,朱元璋称帝,定都 ,他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强化集权 地方 取消 ,设立“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中央 废除 制度和中书省,提升 的职权,并直接向皇帝负责把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2)司法上:设立 机构。
①目的:监视官民。
②概况:朱元璋设立 ,明成祖成立 。
③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④地位:由皇帝直接指挥,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科举考试的变化1.背景:明朝提倡 。
2.变化:(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 “ ”(2)答题:以朱熹的《 》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3)文体:。
3.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了原产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成为丝织业中心。
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合作探究】明朝的建立学习与探究: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朱元璋强化皇权——中央改革官制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学习与探究: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
人教版(六三制)历史七年级2018-2019学年下册导学案: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课程目标】1、知道明朝的建立;2、知道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内容3、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课程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基础过关】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②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明朝建立:_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2、措施:(1)政治上: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①地方:废除_________,设_____,将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权力分散。
还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视地方,巩固皇室。
②中央:废除_____和_____ ,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对皇帝负责。
把原来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收归兵部。
③作用: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_____手里。
(2)设“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①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__ ,负责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②明成祖又成立同类机构__________。
(3)改革科举制度:表现:①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否则不得录取。
②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必须使用_______。
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让应试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三、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认定目标】学习目标:识记:明朝建立状况,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经济发展表现理解: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影响;分析:科举制的演变学习重点: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习难点:科举制到隋朝的变化【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一、明朝的建立1. 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他就是。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目的:。
2.措施:①在地方。
②在中央。
③军事上。
④为监视官民。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明朝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的为标准。
2.答题格式必须写成。
3.影响:①②四、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成功第二步:共同探究,让思考成为习惯1.科举制的演变?隋朝建立,唐朝完善,明朝变成八股取士,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1.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②设立锦衣卫③设东厂④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2.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A.唐诗B.宋词C.元曲D.四书五经3.明朝建立是在()A.13世纪60年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4.右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④摧残了文化控制了思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6.“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7.“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制作人:历史组教导处审批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学习目标1.了解元末农民起义并知道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2.掌握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掌握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1.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
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2.下列农作物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有()①玉米②甘薯③马铃薯④花生⑤向日葵⑥西瓜⑦胡萝卜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⑥⑦C.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⑦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从丞相制度的演化与变迁可以看到封建专制制度因时而动的特性。
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A. 秦始皇、明太祖B. 秦始皇、明成祖C. 秦始皇、隋文帝D. 隋文帝、雍正帝5.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6. 材料题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什么问题?(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四、学史感悟:。
课题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主备人 备注栏(教师填写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标注学习重点及修改错题)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序号 学习
目标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学法
指导
导、学、探、讲、练 学习过程 【对照学案,自主学习】:
一、明朝的建立
年,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措施:
1.在地方,朱元璋取消中书省,设立 ,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还先后分封 ,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了 和 ,提升吏、户、 、兵、刑、 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 、 、 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
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
这两个机构合称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影响: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变化措施:(1)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因此称为 。
2.影响: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
和等。
2.手工业:(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推向,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2)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商业: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
问题思考: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材料研读:朱元璋下达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课后活动: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思维导图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