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印的说课稿《“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1]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影响。
掌握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
导入新课:教授新课: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爆发的原因教师补充一些资料,如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的发展水平,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从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委缩,生产的相对过剩。
而20年代后半期盛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
使得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而股票市场的投机活动,却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
股票的狂涨不仅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为美国经济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由此引导出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严重过剩,产销矛盾空前尖锐。
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溃。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六专题的第一课,也是下堂课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好这节课是理解这一专题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
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
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影响。
掌握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三、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由于本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丰富的感性材料,适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历史情景设计法和讨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1)以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尽量援引一些具有历史细节意义的数据表格、漫画、图片、日记以至广告词等资料,让学生描述大萧条的后果以及胡佛应对危机措施的失败。
老师在关键处揭示“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能发挥其经济调节作用”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完整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3)利用大萧条的教学材料,联系专题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讨论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初步形成经济常识和承受灾难的教育。
2、教学手段:多媒体3、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辨以及合作探究法,依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学习内容分析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知识关联:本专题主要介绍了当代资本主义模式一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共安排四课内容:教材将本课内容作为第一课的内容,主要说明1929-1933年大危机,彻底击碎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某些变化,从而奠定了整个专题的基础;笫二课,1933年实施“新政”,开始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雏形);第三课,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基本模式;第四课,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及对经济的打击;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理解胡佛总统反危机的措施及其结果;探%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自Ftl放任的经济政策与美国经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这一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叙述比较详细,而且内容也比较浅显,所以运用充分地使用多媒体以问题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客观及时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世界经济危机的学习,了解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性增强;由胡佛的放任政策不能缓解危机反而加深危机,认识到政府的有效、合适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
由此引导学生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从爆发、根源、特点、影响等方面了解世界经济危机;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
难点是胡佛的自Ftl放任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以多媒体载体创设情境、设计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综合方式完成学习。
(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更多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引言概述:美国一直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表国家,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都体现了自由放任的特点。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五个方面探讨美国“自由放任”的现象及其影响。
一、政治方面:1.1 政府干预少:美国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干预较少,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小政府。
1.2 民主制度健全:美国实行民主制度,选举制度完善,政府权力受到制约。
1.3 个人权利保障:美国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言论、宗教和隐私权。
二、经济方面:2.1 自由市场经济:美国主张市场自由竞争,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干预较少。
2.2 创新创业氛围:美国鼓励创新和创业,企业家精神浓厚,市场竞争激烈。
2.3 财富分配不均: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导致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较大。
三、社会方面:3.1 社会多元化:美国社会多元化,尊重个体差异,宗教、种族、文化等多样性。
3.2 社会融合性差:自由放任导致社会融合性较差,种族、阶级等分化现象明显。
3.3 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相对薄弱,社会保障不足,贫困问题严重。
四、文化方面:4.1 自由表达:美国文化倡导自由表达,言论自由和媒体自由受到保护。
4.2 文化多元化:美国文化多元化,接纳不同文化传统,形成独特的文化融合。
4.3 文化消费主义:自由放任的文化环境导致消费主义盛行,商业文化影响深远。
五、教育方面:5.1 学校选择自由:美国教育系统注重家长和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学校多样化。
5.2 教育资源不均:自由放任的教育体制导致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5.3 教育改革迟缓:美国教育改革进展缓慢,教育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结语:美国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典范国家,其“自由放任”的特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虽然自由放任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
希望未来美国能够在保持自由的同时,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在本专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专题五世界逐步变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以1929—1933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上一专题知识内涵,下启罗斯福在什幺背景下实行新政,从而突现美国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殊地位。
本节课在旧教材和新教材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历年高考都会在这里出题,尤其是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史实学习对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可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2、本节课课标内容:了解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背景。
3、在本节课的施教中,我紧依课标、紧扣新课程改革要领,注重高一学生实际,充分把握人民版专题史教学的特点,想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①知识与技能:主要让学生了解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和深刻影响;了解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分析其“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必然性。
②过程与方法:注重创设情境,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引言概述:美国作为一个自由放任的国家,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本文将从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社会文化、教育体系和环境保护五个大点来阐述美国的自由放任特色。
正文内容:1. 政治体制1.1 政府权力分立: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制度,即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确保政府权力无非度集中,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1.2 选举制度:美国采用民主选举制度,公民有权通过选举来选择自己的政府代表,实现政府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2. 经济模式2.1 自由市场经济:美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市场自由竞争,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政府的干预相对较少。
2.2 私有财产权:美国重视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认为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的一部份,保护私有财产权有助于激励个人创造和创新。
3. 社会文化3.1 言论自由:美国强调言论自由,保护公民的言论权利,鼓励公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2 多元文化:美国社会接纳多元文化,尊重不同的宗教、种族和文化背景,鼓励个体的多样性和自由选择。
4. 教育体系4.1 公立教育:美国有完善的公立教育体系,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培养公民的自主思量和创新能力。
4.2 高等教育自由: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注重学术自由和独立思量,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
5. 环境保护5.1 法律保护:美国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5.2 公众参预:美国注重公众参预环境保护,鼓励公民组织和个人参预环境保护活动,保障公众的权益和利益。
总结:综上所述,美国作为一个自由放任的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体现了自由放任的特色。
政府权力分立、自由市场经济、言论自由、教育自由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都体现了美国社会的自由放任特点。
这种自由放任的特色为美国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2、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3、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1、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图片、图画等生动再现当时情景;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ft,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明确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2、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本课重点】1、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隐患2、1929--1933 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本课难点】1929--19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引发的思考:1928 年,胡佛在竞选美国第31 任总统时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
”并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这场大危机是怎样爆发的?有何特点?给当时的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胡佛政府是如何应对?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多媒体展示课题)专题六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前夕——背景师:给出图片和文字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到1924 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
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引言概述:自由放任是美国社会的一大特点,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风气、教育体制和媒体环境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美国的自由放任现象。
一、政治制度1.1 选举制度的自由放任- 美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自由放任的选举资金- 候选人竞选自由度的体现1.2 政治言论的自由放任- 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 政治辩论的激烈程度- 媒体对政治言论的自由报道1.3 政府职能的自由放任- 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限制- 政府在社会事务中的边缘化- 政府行政效率的问题二、经济体系2.1 自由市场的自由放任-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企业的自由竞争- 市场调节机制的自由运作2.2 财政政策的自由放任- 税收制度的自由度- 财政赤字的问题- 政府支出的自由度2.3 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放任-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工会的自由度- 劳动法规的自由放任三、社会风气3.1 个人权利的自由放任- 宪法保障的权利自由- 私人生活的自由度- 宗教信仰的自由度3.2 私人财产的自由放任-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财产继承的自由度- 商业活动的自由度3.3 社会道德的自由放任- 道德观念的多元化- 社会规范的相对性- 社会公德的缺失四、教育体制4.1 学校教育的自由放任- 学校选择的自由度- 教育内容的自由度- 教育方法的自由度4.2 高等教育的自由放任- 学术自由的保障- 学术界的自由竞争- 大学招生的自由度4.3 教育资源的自由放任- 财政投入的自由度- 公立与私立学校的自由竞争- 教育机会的不均衡现象五、媒体环境5.1 新闻报道的自由放任- 媒体的独立性- 媒体对政府的监督- 媒体的自由报道5.2 媒体内容的自由放任- 娱乐节目的多样性- 新闻报道的主观性- 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5.3 媒体经营的自由放任- 媒体所有权的自由度- 媒体市场竞争的自由度- 广告行业的自由度结语:美国的自由放任现象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体现。
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阿勒泰地区二中李宇【课标解读】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表现、特点和影响;掌握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特点及效果。
认识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以美国小女孩艾迪家的生活为线索创设故事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概括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重点难点的突破以补充材料引导讨论,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增强悲悯情怀,设计问题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和适当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前提与保证;面对危机,不但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企业、金融业的行为,而且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加强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同时要对国家政府充满信心,因为“信心比黄金更贵重!”【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的原因【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预习提出的问题。
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
”古希腊伟大教育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导入新课:“We need change”,“New Deal”。
谁能准确翻译这两个短句?是谁说的?奥巴马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竞选口号!有什么相似的内涵?要改革。
为什么?都面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前经济危机正和70年前的那场危机一样席卷全球,有人惊呼“大萧条又要来了”!今天的奥巴马能否如当初的罗斯福一样成功实行新政挽救危机?全世界的人们正拭目以待。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学习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就更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引言概述:美国被誉为“自由放任”的国家,这种自由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
本文将从政治体制、市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和媒体自由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美国的“自由放任”特点。
一、政治体制1.1 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民主共和制度,实行三权分立。
1.2 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相互制衡,确保政府不会滥用权力。
1.3 公民拥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言论自由等。
二、市场经济2.1 美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干预较少,企业和个人有较大的经济自由度。
2.2 政府鼓励竞争和创新,保护产权,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转。
2.3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自由度高,市场竞争激烈。
三、社会文化3.1 美国社会文化多元化,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人追求自由和幸福。
3.2 宗教信仰自由,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或者不信仰。
3.3 美国社会包容性强,尊重多元文化,鼓励不同族裔、宗教和文化相互交流。
四、教育制度4.1 美国教育制度注重个体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4.2 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灌输知识。
4.3 学生有较大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方向和课程。
五、媒体自由5.1 美国媒体自由度高,新闻机构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预。
5.2 媒体对政府和社会持批评态度,监督政府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
5.3 媒体多样性和竞争激烈,公众可以获取各种信息来源,形成独立的观点和看法。
结语:美国的“自由放任”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和媒体等各个方面,这种自由度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同时也要求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保障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种“自由放任”的特点成为美国独特的国家精神和文化特色,也是美国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
自由放任的美国(1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视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谈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20 世纪20 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PT 幻灯课件。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引言概述:美国向来以来被视为一个“自由放任”的国家,这种自由放任是指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政策和态度。
本文将从经济自由、社会自由、政治自由、教育自由和言论自由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美国的“自由放任”特点,并对其进行总结。
正文内容:1. 经济自由1.1 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坚持市场经济体制,鼓励竞争和自由贸易,允许私有企业自由经营,政府干预较少。
1.2 低税收:美国税收相对较低,鼓励个人和企业的投资和创业,提高经济活力。
1.3 自由贸易:美国主张自由贸易,推动全球市场的开放,提高贸易自由度。
2. 社会自由2.1 个人权利保护:美国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等,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2.2 多元文化:美国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尊重不同族裔和宗教信仰,提倡包容和多元化的社会观念。
2.3 性别平等:美国推动性别平等,鼓励妇女参预社会和政治事务,保障妇女权益。
3. 政治自由3.1 民主制度:美国实行民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政府领导人,保障公民的参预和表达权利。
3.2 法治原则:美国坚持法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和监督。
3.3 政治竞争:美国政治竞争激烈,各政党有机会参预政治决策,保障多元意见的表达和权力分立。
4. 教育自由4.1 学校选择权:美国家长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4.2 学科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学科,灵便性较高。
4.3 高等教育自由:美国高等教育自由度较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大学和专业。
5. 言论自由5.1 新闻媒体自由:美国新闻媒体自由度高,媒体可以自由报导和评论各种社会事务。
5.2 网络自由:美国保护互联网的自由,允许个人自由表达意见和获取信息,保护网络中立性。
5.3 政治言论自由:美国保护公民的政治言论自由,允许公民批评政府和表达不允许见。
总结:综上所述,美国的“自由放任”特点体现在经济自由、社会自由、政治自由、教育自由和言论自由等方面。
课题一“自由放任”的美国时间班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复备人教学目标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3.树立关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和面对灾难的坚强意志。
重点难点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导入:由两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世界带來影响导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逐渐跃升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20世纪20年代,刚刚经过大战洗礼后的经济正在逐步的发展繁荣,但一场新的危机乂悄悄拉开了序幕。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课前预习】1、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爆发,这是一场以为先导的经济危机。
2、这场经济危机根源于,它在破坏和浪费的同时,也激化了。
3、年,经济危机过后,各国经济并没有复苏,而是进入了阶段。
4、在经济危机中,由于,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
5、盜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这场经济危机,打起战、战、战和战。
6、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功能,继续奉行,他反对政府。
教学:一、世界性经济大危机;1、原因:1)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供需矛盾的尖锐。
A、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造成生产相对过剩;概念阐释:经济危机。
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发生了过剩。
主要表现为产品过剩、工厂停工、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状态。
生产;C、股票投机——大大增强金融市场不稳定性;3)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尖锐;即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消费能力低于生产能力。
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溃。
思考:为什么这场发生在美国的危机最后演化为了一场世界性的大危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乂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暴发的缘故、特点和阻碍,熟悉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暴发的缘故、标志、特点和阻碍;把握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成效;(2)进程与方式: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暴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试探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钱,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熟悉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暴发的缘故、特点和阻碍。
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暴发的本源、阻碍。
教学建议:本节教材要紧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暴发的缘故、特点和阻碍。
第二,美国总统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危机方法生效甚微,最终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进程和课时分派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适当。
“世界经济大危机”和“无济于事”两目是教学重点。
一、具体讲述本节内容之前,第一采纳师生谈话法,通过双边互动,简要回忆两次工业革命和一战给美国经济进展带来的阻碍。
指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暗藏的危机凶险。
由此导入新课。
二、第一目“世界经济大危机”要紧讲述五个的问题,即是危机暴发的缘故、标志、表现、特点和阻碍。
教学中要求从全然、直接、具体等几方面分析危机的缘故。
让学生学会从教科书中提炼危机表现的知识要点,并从这一进程中分析、归纳危机的特点:①来势专门猛。
②范围专门广。
③持续时刻专门长。
④破坏性专门大。
⑤阻碍专门深远。
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三方面分析危机的阻碍,加深明白得。
要向学生交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多余的危机,不是绝对多余,只是相关于社会购买力来讲是多余了。
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钱,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使学生加深资本主义制度腐朽性的熟悉。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引言概述:美国作为一个自由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自由放任”的代表。
在美国,政府的干预相对较少,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个人自由和自主权得到尊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探讨美国“自由放任”的特点。
一、政治方面:1.1 美国政府相对较小:美国政府的规模相对较小,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程度相对较低。
1.2 分权制衡:美国政府采取了分权制衡的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独立权力。
1.3 个人自由权利:美国宪法保障了公民的个人自由权利,政府对个人的干预受到限制。
二、经济方面:2.1 自由市场经济:美国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市场经济体系相对完善,企业和个人有较大的经济自由。
2.2 低税收政策:美国政府实行相对较低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创造财富。
2.3 自由贸易:美国主张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三、社会方面:3.1 个人主义文化:美国社会倡导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
3.2 社会福利较少:相比欧洲国家,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对较少,个人更需要依靠自己。
3.3 移民多元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社会多元化,个人在社会中有更大的自由度。
四、文化方面:4.1 言论自由:美国重视言论自由,保护公民的言论权利,鼓励不同声音的表达。
4.2 创新精神:美国文化鼓励创新和个性发展,个人有更多的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
4.3 娱乐产业发达: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娱乐产业国家,文化产品丰富多样,个人有更多选择。
五、教育方面:5.1 学术自由:美国高等教育注重学术自由,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自由探索和思考。
5.2 选修制度:美国的教育体系注重个性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
5.3 多元化教育:美国的教育体系多元化,提供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育机会,个人有更多选择。
结语:总体而言,美国作为一个自由主义国家,一直被视为“自由放任”的代表。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六专题的第一课,也是下堂课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好这节课是理解这一专题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
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
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影响。
掌握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丰富的感性材料,适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历史情景设计法和讨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1)以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尽量援引一些具有历史细节意义的数据表格、漫画、图片、日记以至广告词等资料,让学生描述大萧条的后果以及胡佛应对危机措施的失败。
老师在关键处揭示“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能发挥其经济调节作用”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完整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3)利用大萧条的教学材料,联系专题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讨论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初步形成经济常识和承受灾难的教育。
2、教学手段:多媒体
3、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辨以及合作探究法,依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4、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
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
由于本节在本专题中所处的位置,主要是讲清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故关键在于抓住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
五、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用故事导入
(三)新授: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1、爆发(1929年10月)
开始标志:纽约股市崩溃
2、扩展:地区:从美国开始,漫延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经济部门:从金融部门开始,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各种危机交织在一起。
3、表现:(1)、大批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2)、大批工商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3)、农民收入减少,农业衰退(农业危机);
(4)、工人失业;农民破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生活危机)。
4、特征:(1)、范围特别广;
(2)、时间特别长;
(3)、破坏性特别大。
5、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生产过剩,
生产与销售产生矛盾
(直接原因)
(经济危机)
6、影响
(二)杯水车薪(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奉行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措施:
1、前期:自由放任、自愿合作;大幅度提高关税。
2、后期:(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2)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效果:没有克服危机。
不断恶化。
⏹美国面临的局面:生产大倒退;大破坏;经济凋敞;社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
阶级矛盾
尖锐,人心惶惶,对资本主义丧失信心。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期望救星。
三、巩固练习:略
四、作业:社会主义国家会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为什么?
五、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