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411.27 KB
- 文档页数:8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A卷)1.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C. 点燃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D.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2. 实验室有一包铜和铁的混合粉末。
某校学习小组为测定其中铁的含量,并制取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X呈黄色,其中含有两种溶质B. 固体Y只能是铁C. 固体N的质量为D. 混合粉末中铁的质量分数为3.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溶解、蒸发结晶B鉴别淀粉和葡萄糖分别取样,滴加碘酒C 检验中混有HCl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稀释浓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A. AB. BC. CD. D4. 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D. 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95. “价-类”二维图能反映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
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X点对应的物质可以是金刚石或足球烯C. X、Y、M、N点对应的物质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ZD. 取N点对应的钠盐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一定为6. 图中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只有D为单质。
A是一种氧化物,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4:1;B在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E是最常用的溶剂;H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I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三模考试卷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C.钢铁生锈D.水变成水蒸气【答案】【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下列物质在应用中,只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B.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C.用二氧化碳灭火D.用一氧化碳来冶炼生铁【答案】【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具有吸附性。
故选项错误;B、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滑腻。
故选项错误;C、用二氧化碳灭火是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选项错误;D、用一氧化碳来冶炼生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具有还原性。
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C.蒸发食盐水D.稀释浓硫酸【答案】【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下列做法不符合此主题的是A .使用新能源公交车B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D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2.材料的应用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下列物品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 .塑料水盆 B .纯棉毛巾 C .陶瓷餐具 D .黄金饰品 3.合理使用化肥对“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A .3KNOB .24K SOC .43NH HCOD .()242Ca H PO 4.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C .过滤D .移走蒸发皿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航天事业成果丰硕。
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八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5.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吊装上塔B .瞄准定位C .关闭舱门D .点火发射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m 的值是37,n 的值是1C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2RbClD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7.深海鱼油中的DHA (化学式为22223C H O )是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DHA 属于有机化合物B .DHA 中含有氧分子C .DHA 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16:1D .DHA 分子由22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1. 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和第13届冬残奥会。
以下与冬奥相关的活动或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人工造雪B. 火炬燃烧C. 雕塑滑道D. 冰雪融化2.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 铜B. 氯化钠C. 干冰D. 水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只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覆盖全球梦”。
水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 无机盐B. 糖类C. 蛋白质D. 维生素4. 含“水”的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 氨水B. 蔗糖水C. 冰水D. 汽水5. 分别用三角形表示氧化物、方形表示化合物、圆形表示混合物,能正确描述这三类物质关系的图是( )A. B. C. D.6. 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氢气分子B. 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C. 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个数比为2:3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7.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之一。
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硒的元素符号为SeB. 硒的原子质量为78.96C. 硒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4D. 缺硒可能引起癌症8. 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
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A. B.C. D.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 溶剂一定是水C. 溶质一定是固体D.溶液一定是无色10. 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操作中其用途不同的是( )A. 溶解固体B. 蒸发溶液C. 过滤液体D. 稀释浓硫酸11. 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健康B.化学与安全C化学与材料D 化学与环境①人体缺钙会导致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易得侏儒症②食用腌制食品有益于健康①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②精密仪器、档案等物品失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①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两种塑料②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织品和棉织品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可能导致酸雨②为减少环境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化肥A. AB. BC. CD. D12.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向盛有80℃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用导管对准其中一块白磷通入氧气,观察现象B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鉴别NaCl、NaOH与NH4NO3三种固体取等质量样品,分别溶于同温度等体积水中,测量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D 检验CO2气体中是否混有HCl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A. AB. BC. CD. D13. 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t1时反应开始,t2时反应停止B. 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d)gC. 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b+d)gD. 反应前后固体中只有钾元素的质量不变14. 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M点表示的某氯化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行的是( )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加入足量氯化钾D. 加入足量40℃氯化钾饱和溶液15. 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氧循环研究,实现了空间站氧气的再生。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1分)生活中的许多变化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鸡蛋煮熟B.光合作用C.石油分馏D.食物腐败2.(1分)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镁条易折断B.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D.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3.(1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C.蒸发食盐水D.稀释浓硫酸4.(1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硝酸,微热后,出现白色沉淀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向铜绿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变成黄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在新配制的氢氧化铜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到沸腾,产生红色沉淀5.(1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B.2H:两个氢元素C.: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D.S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6.(1分)如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C.反应物中分子的个数比为1:1D.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7.(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油可以乳化油污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溶质都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8.(1分)下列是化学与能源、资源、材料和环境相关内容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严重不足B.机动车轮胎和玻璃钢都是复合材料C.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循环利用是减少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D.有计划合理地开采金属矿产资源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9.(1分)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取、量取、溶解和装瓶贴标签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C.10mL98%的硫酸溶液加入到10mL水中得到49%的硫酸溶液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10.(1分)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K+、Cl﹣、CO32﹣B.H+、Na+、CO32﹣、SO42﹣C.NH4+、K+、NO3﹣、Cl﹣D.Cu2+、Ca2+、Cl﹣、NO3﹣二、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12.(2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C.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是A>BD.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13.(2分)在AgNO3、Zn(NO3)2和Cu(NO3)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Ag、Cu、FeB.滤渣中可能有Zn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D.滤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14.(2分)下列实验所对应的方案正确的是()选项目的方案A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将滤液蒸发结晶B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动性将镁条和铝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C除去CO2中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D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A.A B.B C.C D.D15.(2分)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X为COB.操作Y中需要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C.洗涤氯化钡晶体的最好洗涤剂是水D.用水洗滤渣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非选择题(共40分)16.(10分)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1)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2)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羊毛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可以用的方法鉴别涤纶、羊毛.(3)化石燃料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蕴藏的能量来源于生物体吸收的;其中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甲烷.下列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燃冰”不是冰B.“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C.“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D.“可燃冰”的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4)由于煤燃烧时排放出、S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了防止酸雨,某厂用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硬水有害健康,生活中可以通过的方法使硬水软化成软水.17.(5分)A~J分别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B、D、F、J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J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为红棕色固体,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H的溶液呈蓝色.(反应中的个别生成物已略去)(1)I的化学式为,J的水溶液中的阴离子符号为.(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④.(3)在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18.(11分)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2)实验室选用D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为了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实验操作为溶解、、洗涤干燥.(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用B装置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4)某同学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若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水不能滴下,该同学认为整套装置不漏气,你认为他的判断(填“正确”或“不正确”);实验室为了除去其中的氯化氢气体,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装置(填序号),左边试剂瓶中盛放的试剂是.19.(8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加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猜想四:.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理由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的pH滴加N a2CO3溶液滴加BaC 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产生白色沉淀卡,pH<7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发下两处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的是;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20.(6分)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内容.晓彤同学测定该药品中NaHCO3含量的过程如下:取10粒该药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50g水后充分搅拌,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的pH=7时(已知药品中的其它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形成NaCl 的不饱和溶液,共消耗稀盐酸11.5g,称得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64.3g.请计算:(1)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一、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C;2.D;3.B;4.D;5.A;6.B;7.D;8.A;9.C;10.A;二、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1.C;12.B;13.AC;14.A;15.D;三、非选择题(共40分)16.糖类;涤纶;灼烧,闻气味;不可再生;太阳能;CH4+2O2CO2+2H2O;D;NO2;SO2+Ca(OH)2═CaSO3↓+H2O;煮沸;17.CuO;OH﹣;3CO+Fe2O32Fe+3CO2;2H2O2H2↑+O2↑;复分解;18.长颈漏斗;2KClO32KCl+3O2↑;催化剂;过滤;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F或G;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C处,木条熄灭;不正确;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9.H2SO4+2NaOH=Na2SO4+2H2O;有Na2SO4和NaOH;猜想三;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NaOH;有气泡产生;pH试纸浸入溶液中;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