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个案工作 第九章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8
个案工作结构家庭治疗案例方面一、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及工作方法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是以系统为基础,强调家庭单元的主动性、组织的整体性,还有家庭由沟通模式形成的组织方式。
1、结构式家庭治疗着重当前的沟通,并且优先考虑行动。
“先於行动才会产生领悟”,明纽秦给学员强调是的行动,在行动中导致新经验、领悟和理解。
他在培训中从不提及理论,他认为在治疗的过程中去领悟抽象的理论才能有更深的理解,明纽秦在治疗中很少提及病人的症状,就是要强迫其家庭成员跳出表面病人的症状,而将病人的行动放到家庭结构的脉络中(即支配家庭沟通模式的隐涵规则),才能导致重新调整家庭结构。
我们在培训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7岁的孩子有强迫症,特别爱动、兴奋、有时怪叫,不听话,小时候由奶奶带,现在与父母在一起,但也经常回奶奶家,家里大人谁也管不了他,老师也拿他没有办法。
明纽秦在事前对此案也一无所知,也没有制定计划,而是从这个家庭进入治疗的开始就观察每一个人,并马上交流,从每一个人的行动、表情、语言中发现问题,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找出问题并采取对策,明纽秦发现了妈妈很忧郁,孩子很聪明,有时却象2岁的孩子,哭闹,家里所有的人都管孩子,非常乱,明纽秦提议让奶奶和小姨等人先出去,只剩夫妻两人和孩子,孩子的表现好多了,象一个七岁的孩子,明纽秦首先把一个复杂关系的家庭变成一个只有父母、孩子的核心家庭,原来混乱的状况实际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在治疗中观察到家庭力量的对比,要让家庭成员明白必须重新安排,孩子的问题源于家庭问题。
明纽秦在治疗中不停的让家庭换座位,注意他们的反应,尽量让夫妻多沟通并学会沟通的方法,改善夫妻关系,促使作为父母的改变,合力管教孩子。
明纽秦认为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就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推动夫妻关系,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并且需要进一步处理奶奶的问题,要改变家庭结构。
所有可以尝试的办法都应该拿出来,再看会有什么变化,他认为谁也无法预料事情的演变,只有先行动,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推进,在这个案例中,只有父母变化,孩子才能得到变化。
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和内容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教学日期课时数 4 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纽泰与结构家庭治疗法的起源,理解结构家庭治疗法的理论基础,掌握家庭系统、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病态和家庭生命周期等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巧进入家庭、进行评估和制定介入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社会工作者进入家庭时通常的三种立场,改变家庭的看法,改善家庭的结构,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难点:社会工作者进入家庭时通常采取的技巧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示范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内容、策略)学生活动(内容、形式)导入新课一、导入(3分钟)【提问】如何理解“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补充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大部分同学,对“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看法。
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第一节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一、理论背景: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是由美国精神医学和精神分析专家明纽秦(Salvador Minuchin)及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
二、理论思想基本概念结构式家庭治疗法,以系统、界线、结构、“功能失调”与“正常运作”的家庭及家庭生命的周期等等基本概念;咨询师需了解家庭交往的过程,进而订出介入的方向和策略。
它相信如果家庭能发挥它的功能,那么,家庭便可以解决困扰着家人的问题。
1、家庭系统家庭是一个生物系统,由一组互相依赖的单位组成。
在系统内,每一单位有它特定的功能。
这些单位彼此相依、互相影响;单位的转变影响整体,整体的改变也影响单位。
不能单靠了解每一位成员而把他们凑成家庭整体,需要了解成员间的关系和相处的方式才能知道全面。
学生倾听、思考比较不同的含义最终因此一个综合性的含义。
在系统内的成员互相影响,难分因果,因果是循环而不是直线的。
如:见到一位妻子很紧张地对丈夫喋喋不休,而丈夫在旁被动地一言不发。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个案工作学后测试题(完整版)第一章个案工作原理(学后测试题一)
第二章个案工作的技巧(学后测验题二)
第三章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学后测试题三)
第四章个案工作的工作程序(学后测试题四)
第五章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五)
第六章人本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六)
第七章行为修正模式(学后测试题七)
第八章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八)
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九)
第十章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十)
第十一章现实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十一)。
国开个案工作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的模式学后测验国开个案工作第九章讨论了结构家庭治疗的模式。
这种治疗模式是一种综合的、系统化的方法,旨在矫正家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模式,并为家庭成员提供新的交互方式和沟通技巧。
以下是对这一模式的学后测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治疗方法。
1.结构家庭治疗的核心理论基础是什么?结构家庭治疗的核心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家庭结构对家庭功能和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2.结构家庭治疗的目标是什么?结构家庭治疗的目标是矫正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模式,重建家庭结构,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改善家庭功能。
3.结构家庭治疗通过什么手段实现治疗目标?结构家庭治疗通过以下手段实现治疗目标:-重新规划家庭结构:治疗师指导家庭成员重新分配角色和权力,建立更健康的家庭结构。
-重塑家庭动态:治疗师引导家庭成员改变互动模式,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提供家庭交互技巧:治疗师教授家庭成员沟通、冲突解决和问题解决的技巧,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理解能力。
4.结构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有哪些?结构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包括:-子系统:家庭内形成的小群体,如夫妻子系统、亲子子系统等。
-层次结构:家庭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层次和权力关系。
治疗师关注家庭层次结构是否合理和健康。
-互惠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惠关系。
治疗师关注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存在健康的互惠关系。
5.结构家庭治疗的典型技术有哪些?结构家庭治疗的典型技术包括:-家庭地图:治疗师绘制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图,呈现家庭结构和边界的情况。
-家庭塑模:治疗师引导家庭成员改变互动模式,模拟健康的家庭互动。
-边界探索:治疗师探索和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角色重分配:治疗师引导家庭成员重新分配角色和权力,重建健康的家庭结构。
6.结构家庭治疗适用于哪些问题?结构家庭治疗适用于各种家庭问题,包括婚姻冲突、亲子关系问题、亲属关系问题、家庭暴力等。
结构家庭治疗—个案工作介入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起源和理论基础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所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该介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其核心理论集中在人性论、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主要内容之上。
(一)人性论萨提亚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她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真正发挥出来。
相反,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受到阻碍,人也会因此产生无能和无奈的负面感觉。
(二)自我价值萨提亚对人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期待,她认为一个人的良好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对于个人以及家庭非常重要,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能够带来良好的个人行为以及家庭健康,负面的自我价值观则会导致个人的自我贬低以及家庭发展的困难。
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应以及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对自己进一步的看法。
很显然,自我价值主要是一种主观评判,而且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萨提亚的目的是用来强调自我的本质重要性。
(三)人的需要人是由身体、理智、情绪、精神和感觉等多重因素组成,人的快乐源自于这些因素的和谐组织。
每个人都有生存、成长和亲密的愿望,满足这些愿望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当人的这些需要顺利满足时就会产生一个良好的自我,相反,人的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则容易产生自我评价的失落甚至偏差问题的滋生。
(四)问题本质正因为非常强调人性的乐观以及自我价值的主观,所以,萨提亚认为,尽管我们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因为,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是萨提亚非常著名的一个发现,本质上还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意义。
在此基础上,萨提亚认为,面对问题科学的处理方式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首先,对现实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其次,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次,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最后,对问题有一个灵活性处理方式。
个案工作模式之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 SF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治疗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模式。
由Salvador Minuchin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而来。
这种治疗模式关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旨在调整家庭结构以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平衡和和谐。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强调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个成员都起着特定的角色,其中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和互动都会影响到其他成员。
治疗师的工作是干预并调整这些互动关系,以改善家庭的整体结构。
治疗师在进行结构家庭治疗时,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评估家庭:治疗师首先与家庭进行初步接触,并进行详细的家庭评估。
他们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家庭结构等因素。
治疗师还会探讨家庭的历史、家庭成员的个人问题以及家庭的价值观和信念等方面。
2.制定治疗目标:治疗师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治疗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理解,以及调整家庭结构以解决特定问题等。
治疗师还可能帮助家庭成员识别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3.干预和调整:治疗师通过干预和调整家庭结构来促进家庭的变化和成长。
他们可能会指导家庭成员更改他们的行为和互动方式,通过教育和技巧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治疗师还可能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和家庭活动等方法来帮助家庭实践新的技能和互动方式。
4.调整家庭结构: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会尝试调整家庭的结构以改善家庭动力和关系。
这可能包括重新定义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调整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以及改变家庭内部的隐含规则和隐秘协议等。
治疗师通常会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这个过程,并确保每个人都能接受和适应这些变化。
5.结束治疗:一旦家庭达到了治疗目标,治疗师会与家庭成员讨论结束治疗的计划。
在结束治疗之前,治疗师还可能提供一些自我管理技巧和建议,以帮助家庭成员在治疗结束后继续保持良好的互动方式和家庭结构。
社会个案工作——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米纽秦(S.Minuchin)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
米纽秦在早年帮助纽约贫民窟的孩子时发现,受帮助的孩子大多来自家庭结构不完全而且父母不尽职的家庭,这促使米纽秦从家庭结构的整体角度着手理解和帮助有问题的孩子。
在20世纪60年代初,米纽秦总结自己的实际辅导经验提出结构式家庭治疗法。
20世纪70年代之后,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成为家庭治疗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服务模式。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
它的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生命周期。
①家庭系统。
家庭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组织化的.系统。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单个家庭成员所不具有的性质,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方式和过程。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辅导过程中不是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而是直接中断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循环互动的方式,把家庭当作一个系统。
②家庭结构。
每个家庭都具有一定的结构,这些结构涉及家庭系统中的次系统、系统之间的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以及权力结构等。
一是次系统。
在家庭系统中存在着像夫妻、亲子等更小范围的系统,称为次系统。
二是系统之间的边界。
家庭以及家庭内次系统之间都具有与周围分割的界限,这些界限就是边界。
三是角色和责任分工。
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功能正常的家庭中每个成员能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四是权力结构。
每个家庭都具有一定的权力运作方式,称为权力结构。
它与家庭的角色和责任分工有关联,但不完全重合。
③病态家庭结构。
米纽秦具体总结了病态家庭结构的基本方式,包括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等。
一是纠缠与疏离。
家庭治疗的兴起是社会⼯作发展中的⼀个重要事件,它将案主的问题分析视野扩⼤到了家庭之中,迄今为⽌,家庭治疗仍处在不停的探索发展过程中,由此所引发的社会⼯作治疗⽅法的变⾰依然尚未完全展露。
⽬前为⽌,⽐较重要的家庭治疗模式主要有两种:联合家庭治疗和结构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纽钦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并不直接解决个⼈⾏为问题,⽽是致⼒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式,因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的问题只是表象,家庭的问题才是导致案主个⼈问题的真正原因,因此,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主张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介⼈,解决家庭的问题,最终解决案主个⼈的问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理论上受到了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名称以及基本理论概述中都表现得⾮常明显。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内昏。
以及家庭⽣命周期等1. 家庭系统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是⼀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在家庭的构成中,家庭是⼀个整体,家庭尽管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构成,但是,家庭的功能却并⾮单个家庭成员功能的简单相加,家庭作为整体重新⽣成了全新的结构和功能。
构成家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共同⾪属于家庭,家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反过来,家庭成员的变化也会对家庭本⾝产⽣改变作⽤。
家庭系统要求我们⽤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家庭,家庭系统之下同样可能会进⼀步产⽣出家庭次系统,如⽗母次系统、亲⼦次系统等。
2.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家庭整体的基本保障,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实际交往过程中的产物,家庭结构是固化的家庭关系。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表述家庭结构时主要采⽤了次系统。
边界、⾓⾊、责任分⼯、权⼒架构等重要概念来说明。
次系统主要指的是家庭这个整体系统之下的⼆级、三级⼦系统。
⼀个次系统⼀般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次系统的出现表明了家庭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和内容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教学日期课时数 4 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纽泰与结构家庭治疗法的起源,理解结构家庭治疗法的理论基础,掌握家庭系统、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病态和家庭生命周期等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巧进入家庭、进行评估和制定介入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社会工作者进入家庭时通常的三种立场,改变家庭的看法,改善家庭的结构,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难点:社会工作者进入家庭时通常采取的技巧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示范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内容、策略)学生活动(内容、形式)导入新课一、导入(3分钟)【提问】如何理解“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补充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大部分同学,对“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看法。
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第一节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一、理论背景: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是由美国精神医学和精神分析专家明纽秦(Salvador Minuchin)及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
二、理论思想基本概念结构式家庭治疗法,以系统、界线、结构、“功能失调”与“正常运作”的家庭及家庭生命的周期等等基本概念;咨询师需了解家庭交往的过程,进而订出介入的方向和策略。
它相信如果家庭能发挥它的功能,那么,家庭便可以解决困扰着家人的问题。
1、家庭系统家庭是一个生物系统,由一组互相依赖的单位组成。
在系统内,每一单位有它特定的功能。
这些单位彼此相依、互相影响;单位的转变影响整体,整体的改变也影响单位。
不能单靠了解每一位成员而把他们凑成家庭整体,需要了学生倾听、思考比较不同的含义最终因此一个综合性的含义。
解成员间的关系和相处的方式才能知道全面。
在系统内的成员互相影响,难分因果,因果是循环而不是直线的。
如:见到一位妻子很紧张地对丈夫喋喋不休,而丈夫在旁被动地一言不发。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位妻子的唠叨令丈夫很烦恼及变成被动。
但从系统内看,丈夫的被动可能令妻子更喋喋不休和更紧张,而妻子的紧张也可能造成丈夫更被动,因此在系统内的因果是循环的。
2、家庭结构明钮秦认为结构是因应无形却又实际的需要把家庭成员相处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机制。
从家庭结构包括次系统、边界、身分、责任分工和权利架构等。
(1)次系统(2)“界线”或“边界”(3)身份和责任分工(4)权力架构家庭要有清楚及称职的权力架构。
a.结构的互补性家庭的角色和行为多是互补的,如:内向的丈夫容易造成外向的妻子;懦弱的父母也易塑造专权、不听命的孩子,所以,如果见到某个家人的行为时,可以追索一下是谁把他造成现在这种样子的。
b.结构的一般性和独持性c.结构与过程的关系举例:咨询师:(向小强发问)你的学习成绩什么时候开始下降的呢?小强:……外婆:小强是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习开始不好的,这两年更加不好。
以前可不是这样,记得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小强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在第一、第二名。
小强:不知为什么,现在上课时思想老是不能集中。
外婆:是啦,他(指小强)白天不能集中精神,而晚上又难以入睡。
咨询师:那么,采取过什么改善措施呢?小强:……外婆:嗨,怎么没采取过措施?同班好同学帮助也帮了,家教也请了,医生也看过了,药也吃了,什么方法都用了,就是没有效果。
你说急人不急人。
以上的谈话过程无疑显示出小强的外婆常常代小强回答问题和话题延续下去,两人犹如粘胶一样紧紧地连在一起。
如果这是婆孙两人惯常的交往方式且遭遇变故都维持不变的话,那么,工作员便可以假设婆孙的次系统非常强,可能会影响亲子次系统(因为小强的母亲就此会以为儿子亲近外婆比亲近自己为多)及兄弟姐妹次系统等。
家庭结构图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口表示男性○表示女性——表示婚姻关系≠表示离婚关系—/—表示分居关系………表示同居关系绘制原则①长辈在上,晚辈在下;②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③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①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庭;②核心家庭: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家庭③主干家庭:即由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④联合家庭:指家庭中有任何一代含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⑤其他家庭形式:由一个核心家庭加人非直系的未婚亲属(如夫妻一方的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扩大家庭由祖父母与孙代组成的隔代家庭,由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共同组成的单亲家庭,没有履行法定结婚手续而存在性关系的两个异性组成的同居家庭。
两个同性基于性关系组成的同性恋家庭;只有一个人的单身家庭。
家庭结构的病态第二节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过程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过程包括“连接”、“评估”及介入家庭三个大环节。
连接、评估与治疗是同期进行而不是分开的。
1、进入家庭、连接家人“连接”的意思是咨询师去接触家庭内每一分子,通过接触去感受对方对他的容纳与反应。
在加入家庭的时候,要利用与人相处的独特技巧。
除了适应、观察和时刻自我反省的技巧运用外,还需要特别地掌握容纳、追查及模仿等几个技巧,以求与家庭及家人更“连接”。
(1)容纳如:有些家庭的规则是孩子要得到父母的准许才可以向外人说话,这时候可以先顺应家庭的规例,先问父母他们的子女的姓名等,而非直接地问子女他们的姓名,这样,父母觉得咨询师了解及尊重家庭的接触方式,自然就慢慢容易接受咨询师了。
(2)追查追查家庭交往的过程是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一个关注点如:谁先与谁说话,谁与谁的关系最好或最不好。
(3)模仿在“连接”时,咨询师通常有三种立场,即埋身、中间和离身的立场。
①埋身的立场咨询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已的观点。
肯定或否定现行的结构、联盟、规例,然后带出个别成员的优点。
代个别成员坦白地说出心里的感受和想法,帮助成员把底牌揭开。
由于咨询师的表态及“埋身”的进入,可能遭到排斥和限制,但另一方面,由于肯舍身和负责,就迫使家庭无法再回避问题。
②中间的立场咨询师既不埋身地表态或把当事人的心思一一道出,也不把自己隔离。
采取一个中立的、主动聆听者的立场。
如跟进或冷静地追查谈话中的某些内容及客观地探讨家人的关系等。
③离身的立场学生倾听、思考如,可以“中立”地探听资料“埋身”地说出不同成员的内心感受“离身”地指导家人互相直接对话。
要求父母尝试直接去管束孩子,或请青少年去说服父母聆听他们的意见。
通过转变立场,在不同的时间连接不同的家人及催促、甚至迫使他们面对压力和作出转变。
2、评估通常在结构式家庭治疗法中,评估与介入是同期进行的。
评估是介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评估的内容和过程:(1)评估的内容①家庭的状态和结构家庭的结构,如家庭内谁与谁联盟或对峙?边界是否清楚?家人对家庭的归属感及与整体家庭的配合如何?权力架构是否清楚?分工是否合理等②家庭系统的弹性和回响要了解家庭的适应及转变能力。
如家庭遇到压力时能否适应、重组结构;或是结构变得太僵固以致不能改变。
通过重演等技巧,可以观察、体验及评估家庭系统的弹性及适应能力。
③家庭生活的环境评估家庭时,要了解家庭所处的环境,如年代、社会政治背景、社区、文化习俗等家庭所处的环境可能为家庭带来压力,也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资源。
④家庭生命周期要了解家庭所处的历程及面临的任务,评估家庭能否作恰当的适应,处理成员或整个家庭的成长所带来的需求和危机。
⑤家庭成员的表症问题与家庭系统惯用的交往方式的关系从系统的概念出发,家人出现症状是由病态的或功能失调的交往方式引起的。
要回答或探求以下这些向题:该家庭的家人是怎样交往的?病症是怎样形成的?这是谁的向题?它出现后谁最受影响?谁最想改变?谁会在改变中得到或者失去的最多?等等。
(2)评估的过程事先准备、进入家庭、追查、重演交往过程、找寻优点、重新界定等几个步骤构成了评估的全过程。
①事前准备从家庭预约辅导/治疗时开始,通过与家人的电话谈话、转介文件、医疗报告、登记表等,首先排除案主的病症并非由生理因素所引起,然后初步了解家庭的情况及问题症状的严重程度等。
②进入家庭、追查家人的交往过程观察家人如何相处和分析他们的交往方式a.家人是否容纳他的提议,是否在思想上领悟了但却没有改变的行动;b.自己有没有推动把家庭的交往方式拓展了去适应新的方法;c.家庭是否觉得自己的提议很新颖和有震荡力,并去彻底改变及产生新的交往方式。
③了解家人交往的实况及改变的弹性邀请家庭在咨询师面前重演某个生活片段或商议某件事观察家人平时沟通的过程和方式象导演一样使家庭用最自然的方式把问题活生生地表演出来。
在一旁指导,看看他们是否可以改变演出的方式,从而评估家庭改变交往的弹性。
举例在咨询师进入家庭和成员面谈时,王女士总是代她的丈夫刘先生说话,并告诉咨询师丈夫如何抑郁及毫无用处;刘先生则在旁一言不发。
30岁的小儿子叹息不已并忧愁地望着母亲,谈话中常给她补充提示。
大儿子于十年前去世,二儿子现年33岁,他坐得离其他人很远。
这个家庭中,母亲和小儿子关系很纠缠,父母的关系恶劣,二儿子显得疏离。
针对这种情形,咨询师想试一试家人可否弹性地改变相处的方式1.阻止妻子代丈夫发言,请刘先生自己说,但他只是木讷地说几个字。
2.咨询师转到二儿子身上,试试导演二儿子令父亲发表意见,二儿子很关切地慰问父亲,刘先生也很高兴地大声说话。
经询问,原来他们在家几于是没有谈话的。
3.咨询师再尝试邀请小儿子与父亲谈话,只见小儿子说话含糊不清,父亲也支吾以对。
4.请二儿子和小儿子商量怎样使父亲按时吃药,谁知他俩表情僵硬,怎么也谈不拢,而母亲又在旁边开始诉说他们父亲的不是。
从这次重演中,可假设家人的关系如图:刘先生家庭关系图父亲母亲‐‐‐‐·····二儿子小儿子经过重演,可假设病态的结构是母亲与小儿子交往过分纠缠,小儿子闯进父母的次系统;二儿子和父亲比较疏离,但他们可以互相交往及支持。
④找出优点对于家人爱在咨询师面前埋怨家中带症状者,要协助家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症状的优点。
如,在指出某家庭成员为了一项学校活动而逃课的缺点同时,也要肯定他热爱公益活动、乐于奉献的长处。
引导家人去看优点之余,也要留意家人的反应和接纳的程度,以便随时修订或增强改变的手法。
⑤重新界定问题通常情况下,家人有把问题归咎于带症状成员的顽固的想法和习惯性做法3、介入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目标是把不良的结构改变过来,使之发挥正面的功能,以便家庭能正常地运作;通过改变家人的交往,使个别成员的症状消失或好转。
具体而言,通常有三大治疗目标:(1)改变家庭的看法和定义通常采用重演、集中焦点和导致强烈的感觉三种技巧去协助家庭改变他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