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应激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七章应激学习要求:应激是机体适应和保护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机体在受到不同的刺激时所出现的反应各有特点,但又出现一些大体相同的、非特异性的反应模式,这就是本章要介绍的应激。
通过学习,要求做到:掌握掌握::应激、应激原、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和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熟悉::应激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熟悉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的基本效应。
第一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称为应激,又称应激反应。
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称应激原。
应激原可大致分为三类:环境因素;机体的内在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机体受到应激原刺激时,主要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为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强烈兴奋,使血浆中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含量明显增高,并由此引起生理、生化的变化和心理、行为的变化。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交感(一)蓝斑--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一)蓝斑1.结构基础及在应激时的效应:该系统的基本结构为脑桥的蓝斑所含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群、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蓝斑为该系统的中枢。
应激时该系统兴奋产生中枢和外周两方面效应。
中枢效应:引起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外周效应: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的浓度迅速升高。
2.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对机体的影响有利影响:兴奋心血管系统;增加肺通气;促进糖原和脂肪的分解;促进其它激素的分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不利影响:局部组织器官缺血;能量大量消耗;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二)下丘脑(二)下丘脑--垂体1.结构基础及在应激时的效应基本结构为下丘脑的室旁核、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室旁核为该系统的中枢位点。
应激时,应激原的刺激经边缘系统或脑干网状结构引起下丘脑室旁核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后者经垂体门脉系统或经轴突运输进入腺垂体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刺激肾上腺皮质加速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第七章应激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应激的说法中,错者为A.应激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B.应激增强对抗或逃避能力C.应激是特异性反应 D.应激是机体适应,保护机制重要部分E.应激是生命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2.下列说法中,错者为A.应激原须一定强度 B.应激原强度任人而异C.应激原强度随时间和条件而变 D.应激原强度还与机体的功能状态有关E.同一种应激原强度阈值是不变的3.参加应激反应的关键性器官是:A. 心脏B. 肺C. 前列腺D. 甲状腺E. 肾上腺4.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最主要激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 胰岛素E.生长激素5.应激反应中对炎症反应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 胰岛素E.生长激素6.下列哪项反映不会在应激中发生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力增加C.心输出量增加D.皮肤血管收缩E.肾动脉扩张7.持续强烈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对机体明显有利的是A.腹腔器官小血管收缩B.皮肤小血管收缩C.冠脉扩张D.纤维蛋白原增加E.血液粘度增8.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主要来源是A.巨噬细胞B.内皮细胞C.肝细胞D.白细胞E.心肌细胞9.能作为应激原的是A.物理性因素B.精神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D.生物性因素E.以上都是10.应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白细胞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升高C.肾上腺皮质增大D.淋巴细胞增多E.胸腺细胞肥大11.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时,体内主要作用的激素是A.肾上腺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胰高血糖素D.β-内啡肽E.抗利尿剂激素12.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时,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胰高血糖素D.β-内啡肽E.抗利尿激素13.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列哪项既有防御意义又有不利意义A.心收缩力加强 B.血糖增加C.心脑血流增加D.支气管扩张E.儿茶酚胺增多14.一般在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激素是A.去甲肾上腺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醛固酮E.抗利尿激素15.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功能是A.抑制蛋白酶B.清除氧自由基C.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D.增强机体抗出血能力E.以上都是16.能使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的刺激是A.高温B.感染C.中毒D.氧化剂E.以上都是17.中枢神经系统在应激反应中A.是重要的调控中心B.只在心理应激反应中起作用C.只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靶器官,并无主要作用D.常处于兴奋状态E. 应激反应是一个局部反应,不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18.应激时机体不会出现下列哪些代谢变化A.糖异生增加B.代谢率增加C.出现负氮平衡D.脂肪分解增加E.主要依靠血糖维持能量供应19.应激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A.下丘脑B.间脑C.中脑D.大脑边缘系统E.大脑皮质20.应激时泌尿系统的变化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尿量减少B.尿比重升高C.尿钠降低D.尿钾降低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1.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胃粘膜缺血B.酸中毒C.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D.胆汁逆流E.胃酸分泌增多22.被人形象地称为“分子伴娘”的物质是A.急性期蛋白 B.CRHC.热休克蛋白 D.糖皮质激素E.肾上腺素23.应激反应是,能稳定溶酶体膜的物质是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C.去甲肾上腺素 D.血管紧张素E.抗利尿激素24.关于热休克蛋白(HSP)的错误说法是A.HSP就是应激蛋白 B.HSP在热应激果蝇唾液中首次被发现C.HSP是非分泌型蛋白 D.HSP在进化过程中,是非常活跃的蛋白质E.HSP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其功能25.结构性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是A.清除受损蛋白质 B.修复受损蛋白质C.降解受损蛋白质D.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E.细胞免疫26.关于急性期反应蛋白(AP)的下列说法中,错者是A.AP属抗体 B.A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C.应激时AP血浆浓度↑ D.是防御机制的非特异性反应蛋白E.少数急性期反应蛋白是急性反应时减少27.应激时不可能发生A.胃肠道血管扩张 B.胃酸分泌减少C.胃酸分泌增多 D.胃酸分泌正常E.肠痉挛28.慢性应激时,血液系统功能代谢的主要改变为A.血液白细胞增多 B.血小板增多C.贫血 D.出血E.凝血因子和抗凝物质增多29.应激时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可升高A.50% B.5倍C.5-100倍 D.100-500倍E.>1000倍30.应激时免疫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和机制是A.CNS功能紊乱 B.消化功能障碍C.儿茶酚胺的作用 D.能量大量消耗E.HPA轴持续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31.防治应激相关致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不包括A.病因学治疗 B.避免新的应激原C.心理治疗和护理 D.及时识别和治疗应激损伤E.补充糖皮质激素B型题A.儿茶酚胺B.糖皮质激素C.生长激素D.胰岛素E.β-内啡肽32.应激时分泌增加并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是33.应激时镇痛的是34.应激时抗炎抗过敏的是A.C-反应蛋白B.铜蓝蛋白C.结合珠蛋白D.白蛋白E.β-内啡肽35.能清除自由基的是36.能激活补体系统的是37.应激时减少的是A.促进蛋白质合成B.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糖皮质激素亲和力增加C.糖皮质激素受体数目减少D.免疫系统的抑制效应E.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38.应激时以上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的作用39.应激时糖皮质激素通过哪种作用抑制炎症介质生成40.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出现其功能不足的原因是二、判断题(对者用T表示;错者用F表示)1.因自稳态受威胁,扰乱后出现的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是全身适应综合征( )。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的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3.作用和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 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的作用(四)凝血和纤溶的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和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他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与免疫的关系(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的应激原,可诱导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反应蛋白。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与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的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与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3.作用与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与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三、应激时机能与代谢变化(器官与组织水平的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与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的作用(四)凝血与纤溶的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与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与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他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与免疫的关系(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的应激原,可诱导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反应蛋白。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的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3.作用和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的作用(四)凝血和纤溶的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和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他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与免疫的关系(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的应激原,可诱导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反应蛋白。
试题[A型题]1.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是:A.增加细胞对氧的摄取能力B.增强细胞对能量物质、葡萄糖的摄取能力C.稳定溶酶体膜D.维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正确的细胞定位E.促进DNA的修复2.急性期蛋白不包括下列哪一类蛋白:A.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白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D.参与转运的蛋白E.纤维连接蛋白3.急性期蛋白不来自下列哪一种细胞:A.肥大细胞B.肝细胞C.巨噬细胞D.内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4.急性期反应时,哪种血浆蛋白升高最明显:A.纤维蛋白原B.抗凝血酶ⅢC.α1蛋白酶抑制剂D.C-反应蛋白E.铜兰蛋白5. 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的机制是:A.迷走神经刺激胃液分泌增多B.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增多C.胃粘膜缺血引起粘膜上皮坏死D.胃粘膜缺血引起H+反向弥散E.胆汁逆流损伤胃粘膜6.下列哪一项不是应激时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A.尿少B.尿比重高C.肾小球滤过率低D.肾脏排出钾的总量减少E.肾脏排出钠的总量减少7.心理应激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可出现:A.没有变化B.增强C.抑制D.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抑制为主E.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增强为主8.应激时体内蛋白代谢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蛋白质利用增加B.蛋白质分解加强C.蛋白质合成减少D.尿氮排出增加E.出现负氮平衡9.应激时高代谢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B.甲状腺素分泌增多C.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D.生长素分泌增多E.血糖升高10.严重创伤所致的应激时,代谢率的变化是:A.降低B.正常C.只有当体温升高时才升高D.时高时低E.经常处在高代谢率的状态11.应激时可能出现糖尿,其原因是:A.肾功能障碍,肾糖阈降低B.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C.胰岛功能障碍D.血糖升高,与此同时肾糖阈也降低E.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12.应激时血浆催乳素的变化是:A.男、女都不变B.男、女都升高C.男、女都降低D.只有女性才升高E.只有男性才降低13.应激时抑制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是:A.血糖的变化B.糖皮质激素的变化C.儿茶酚胺的变化D.血脂的变化E.生长素的变化14.应激时肝细胞、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是:A.不变B.升高C.可高可低D.降低E. 先降低,后升高15.下述哪一项最可靠并能反映应激时的程度:A.呼吸次数B.体温C.血糖D.血脂E.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16.心理应激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是:A.心肌缺血B.心脏传导系统缺血、坏死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D.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E.延脑心血管中枢功能异常17.应激时,下列哪一种变化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无直接关系:A.促进蛋白分解B.抑制炎症介质释放C.稳定溶酶体膜D.急性期蛋白的合成E.维持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18.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机制是:A.交感神经兴奋B.ACTH分泌增多C.β-内啡肽分泌增多D.胰岛素分泌减少E.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19.应激时分泌增多最明显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加压素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肾素E.甲状腺素20.应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具有防御作用,其中哪一项不正确:A.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B.血液重新分布C.支气管收缩D.促糖原分解E.儿荼酚胺分泌增多21.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有:A.雌激素B.孕激素C.甲状旁腺激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E.胰岛素22.应激时,下列变化哪项是最明显的:A.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分泌增加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增加D.垂体后叶分泌增加E.性激素分泌增加23.急性应激时的分泌变化中,下述哪项不正确:A.胰高血糖分泌增加B.生长激素分泌减少C.血浆胰岛素含量偏低D.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E.ADH分泌增加24.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催乳素B.生长素C.抗利尿激素D.促性腺激素E. 肾素25.下列哪种不是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A.催乳素B.生长素C.糖皮质激素D.雄激素(睾酮)E.甲状腺素26.应激时分泌受抑制的激素有:A.胰高血糖素B.糖皮质激素C.催乳素D.胰岛素E.加压素27.应激时分泌增多的β-内啡肽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A.镇痛B.心率增加C.血压降低D.心输出量减少E.抑制ACTH的分泌[X型题]28.可以引起热休克反应的原因是:A.环境温度过高B.缺氧C.氧自由基产生增多D.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化学物质29.急性期蛋白产生于:A.肾脏B.肝脏C.肺脏D.单核吞噬细胞30.C-反应蛋白的主要功能是:A.抑制补体的活化B.清除细菌C.促进凝血D.清除环死组织31.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A.粘膜缺血B.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减少C.胃粘膜的氢离子-粘液屏障功能受损D.胃酸分泌增加32.应激时引起心肌坏死的机制是:A.醛固酮分泌减少,钾排出减少,体内钾增多B.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加C.β-内啡肽增多D.心肌间质的小血管内有血小板聚集物33.可引起应激的原因有:A.入学(离校)考试B.散步C.爬高山D.朋友之间闲谈34.作为应激原的因素有: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精神性因素35.对应激的描述应当是:A.正常人就有的防御反应B.病人才有的病理反应C.是全身反应D.是局部反应36.应激时血液凝固性增强的机制是:A.血小板增多B.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C.Ⅷ因子增多D.抗凝血酶Ⅲ减少37.应激时脂代谢的变化有:A.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B.酮体生成增加C.脂肪动员增加D.脂肪酸利用减少38.严重应激时,血糖的变化是:A.不变B.升高C.降低D.给予葡萄糖,血糖显著升高39.应激时血糖升高是由于:A.肝糖原分解增加B.糖异生作用增加C.外周细胞对糖的利用障碍D.胰岛β-细胞本身的异常40.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对心脏的影响有:A.心率加快B.心收缩力加强C.心肌缺血,心收缩力减弱D.心律失常41.大手术后的病人(未合并休克),输液过多容易发生水钠潴留,其可能的机制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D.肾小管稀释功能降低42.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通过以下机制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A.稳定溶酶体膜B.诱导巨皮质素(又称脂调蛋白)的合成C.抑制白细胞活化D.抑制白三烯的生成43.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有:A.胰高血糖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C.糖皮质激素D.加压素44.应激时分泌受抑制的激素有:A.胰高血糖素B.糖皮质激素C.催乳素D.胰岛素45.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有:A.性激素B.生长素C.胰岛素D.糖皮质激素46.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在:A.糖皮质激素的分解变快B.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C.糖皮质激素受体增多D.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47.严重应激病人常需要给予大剂量的皮质激素,这是因为:A.肾上腺皮质分泌减少,血浆皮质激素降低B.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但皮质激素在体内分解加快C.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但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D.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血浆皮质激素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48.应激时血糖升高的机制是:A.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B.胰高血糖分泌增多C.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D.胰岛素分泌增多49.应激时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的变化是:A.肾素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增加C.肾脏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增多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50.应激时β-内啡肽分泌增多,其意义是:A.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性B.抑制ACTH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C.参与应激镇痛D.抑制生长素的分泌[B型题]A.C-反应蛋白B.纤维连接蛋白C.血清淀粉样蛋白D.血浆铜蓝蛋白E.血浆白蛋白51.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蛋白是:52.具有激活补体系统作用的蛋白是:53.急性期反应时,蛋白含量减少的是:A.糖尿B.负氮平衡C.血中游离脂肪酸降低D.组织利用葡萄糖减少E.体内代谢率升高54.应激时体内不出现:55.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高有关的是:56.急性期反应时,引起蛋白减少的因素是:A.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C.血糖升高D.血脂升高E.蛋白分解增加57.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直接引起的反应是:58.应激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引起的反应是:A.儿茶酚胺B.胰高血糖素C.前列腺素D.抗利尿激素E.胰岛素59.上述激素中,应激时分泌增加最明显的激素是:60.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是:A.C-反应蛋白B.热休克蛋白C.纤维蛋白质D.铜蓝蛋白E.血浆白蛋白61.急性期反应时,上列哪一种蛋白是减少的:[名词解释]62.热休克反应63.急性期蛋白64.应激性疾病(举两个典型的例子)65.应激病(举一例)66.全身适应综合症67.血液应激综合症[问答题]68.热休克反应是否只发生于哺乳动物?都发生在哪些生物?69.两个病人,发热待查,没有发现体内有炎症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