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 纪 30~40 年 代 , Hans Selye研究了实 验动物在创伤、寒冷、 高热及毒物等作用下 的变化,指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 是应激的主要特征, 并提出了应激的非特 异性反应学说。
Nature, 1936, 138:32
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心跳、呼吸加快、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 BP↑ 全身肌肉紧张、胃肠松弛 代谢旺盛、分解加速、负氮平衡 血糖↑、 血浆急性期反应蛋白↑
1976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院精神病专家 Holmes等通过对5000多人进行社会调查和 实验所得资料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变化事件
LCU
变化事件
1.配偶死亡
100
23.子女离家
2.离婚
73
24.姻亲纠纷
3.夫妇分居
65
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
4.坐牢
63
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
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中CAs的分泌。
(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LC-NE)
(Locus ceruleus-norepinephrine neurons-sympathetic/ adrenal medulla axis )
病生-应激反应发生 机制
第一节 概 述
一、应激(stress)的概念
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 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 非特异性适应反应,也称应激反应 (stress response)。
Walter Cannon (1871~1945) ——美国生理心理学家
20世纪20-30年代, 从动物实验来研究应 激,发现交感神经的 兴奋;据此提出高等 生物在紧急状态下依 靠交感神经兴奋来维 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他称之为紧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