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抚顺市月牙岛公园景观设计初探抚顺市月牙岛公园的亲水性设计让人与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更多地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观赏和感受到抚顺这个绿色城市的地域特色。
标签:公园;功能需求一、项目定位和设计构思1.项目定位立意新颖、景观独特、富有地域特色、时代气息。
环境宜人、功能多样,深受市民喜爱的户外场所。
周围居民健身、休闲、娱乐中心。
2.设计构思借鉴传统理念,营造自然景观。
借助现代手法,塑造特色景观。
尊重现有地貌,满足人们需求。
尊重场地现有的状况,结合功能分区的划分,使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景观符号进行构图,同时结合公园空间序列关系组织园内景观的布局。
景观颜色使用的是盘锦市五色系,红、黄、蓝、绿、黑。
景观氛围的考虑侧重突出时代气息,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反映地域特征。
二、项目的基本概况抚顺市月牙岛公园位于在望花、新抚、顺城三区交界处,地处于抚顺市中心,交通便捷。
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中心为4万平方米水面,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设计原则和设计风格1.设计原则1)高品味、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原则;2)艺术性、实用性、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3)简洁、大气平和、舒适安全的原则;4)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建筑、人、环境”相结合的概念,使之成为自然气息浓郁的休闲绿地。
5)因地制宜,运用传统和现代的设计理念创造内涵丰富、现代感强、多元化的园林景观。
2.设计风格在环境的营造中,着重反映一种根植于本土的文化理念,将现代的环境剧场、开放式的构图、描述性的隐喻……等等设计与中国园林表现手法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属于本土的、经得起细细品味、思考,并从中领略中西文化交融结合的妙处的园林景观。
四、项目的总体规划1.功能分区在分区上,综合分析使用人群的组成和需求状况,将整个园区规划为水景区,娱乐活动区、健身区、休憩区、综合服务区,形成完整有机的景观和功能体系。
2.道路规划抚顺月牙岛公园交通体系的目标是提供“畅通、安全、舒适、清洁”的交通服务。
文化长廊CulturalCorridor14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太原市和园景观设计初探文/王宇璇摘要:社会的进步致使城市公园不断地发展,公园景观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美化城市环境,对提高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每个城市的公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不足,而龙城太原的城市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本文旨在从太原市和园的园区背景、园区景观现状、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打造生态、文化、和谐的和园景观新形象,同时完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论,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和园公园;景观设计1 园区背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龙城太原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在城市的西南边有着富有文化气息的长风商务区,其坐落于汾河西岸,在长风商务区以南有和谐公园,东面叫“和园”,西面叫“谐园”。
本文所探析的和园的西面五十米处是公交车长风商务区终点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属晋源区管辖,它东临和园路,西临集阜东路,南临集阜路三巷,北临长兴南街,是与长风文化商务区同一时期建起的一处现代的城市公园。
2 园区景观设计方法探析和园内景色宜人,少有人迹,正所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漫步其中,人们会有神轻气爽,通体舒泰之感。
其设计遵循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效益,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游赏,是人们进行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重要的作用。
2.1 中心景观设计和园的中心景观是位于最北面的中央欢乐草坪,属于下沉式的草坪广场,低于地平面两米左右,和园北部各个入口均可通过楼梯下到此处。
草坪作为景观的一部分,在现代景观建设中已必不可少。
在人类栖息的生态系统中,草坪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不但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吸滞尘土、杀菌防病、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同时具备保护人的视力、降低人的心理压力和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等作用,还能给景观提供多层次的绿化布局构成,把各种景物统一协调起来,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具艺术效果。
山东省乐陵市玉心池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导向性初探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和发展中的公园类型,城市生态公园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
但对于我国一些三、四线小城市、镇来说,城市生态公园的建造却几近空白,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小城市的生态公园建设日趋紧迫性。
关键词:小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规划;地域生态性;时代人文性1、引言生态公园设计应当尊重自然生态环境,顺应原有的地域肌理,把握与提炼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并从现代生活中汲取活力,使生态与文脉成为公园的生命,在公园景观设计进程中延续并发展。
本文结合城市生态公园的特殊性以山东省乐陵市玉心池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对小城市的生态公园设计提出了明确地段定位特征、立足地理特征、强化交错生态特征、以及延续历史文脉特征、突出城市时代特征等多种方法和途径,以表达城市生态公园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乐陵市玉心池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向与途径(1)明确地段定位特征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外部条件和内部元素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整体。
每个地段在城市空间系统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特定的形象,并与周围其他地段产生特定的联系,也就是具有特定的区域定位特征。
明确生态公园空间的地段定位特征,是在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生态公园的地段定位应在现状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段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总结,统筹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发展趋势或目标值确定一种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综合定位。
玉心池生态公园在乐陵城市发展战略中具有多重地位:从城市功能上看,它处于城市的重点地段,应作为城区重要的功能器官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城市文化上看,用地范围附近文物保护单位较多,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旅游上考察,玉心池生态公园是乐陵盘河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历史与未来相碰撞,湖泊与城市相对话。
所以,只有明确地段定位,才能形成公园在城市中的归属感。
(2)立足环境地理特征开放空间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是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对园林规划建设的初探及管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成为更加突出、倍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占据了首要位置。
在这种提倡生态、崇尚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同时,园林规划建设工作是重中之重,介绍了园林规划常见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管理。
关键词:园林规划;建设;管理abstract ]: as the city greening to improve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ccupied the first place. in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advocating natural voice is more and more high at the same tim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introduces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mmon problems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key 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一、园林规划建设的原则1、生态园林。
设计者和决策者要有良好的生态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生态美是人的本质需要。
城市环境设计要考虑符合生态要求。
居住环境中,园林景观可以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地融为一体。
设计中,可以通过道路和居住区的合理布局,利用已有的地形及周边的山水,考虑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微差、主从与重点、营造出一个完整和谐的环境景观。
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初探引言一、圆的美学特性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 圆的流畅性和柔和性圆形是一种流畅而柔和的形态,它不像直线那样生硬,更具有一种温柔和宁静的感觉。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圆形元素来营造出柔和的空间氛围,增强人们的愉悦感和舒适感。
比如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圆形的草坪或者花圃来打造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可以使用圆形的座椅和雕塑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圆形具有完整和和谐的特点,这使得它在景观设计中常常被用来表示完整和和谐的意象。
比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会使用圆形的水池或者喷泉来象征着天圆地方、圆满和谐的寓意;在庭院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圆形的园林构筑物来体现整体布局的和谐统一。
3. 圆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虽然圆形本身是静态的图形,但是通过调整大小和位置,设计师可以借助圆形元素来表现出一种动态的变化。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大小不同的圆形花坛或者喷泉来创造出一种动态感,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变化性;在景观雕塑设计中,也可以运用不同大小和旋转方向的圆形雕塑来增加空间的动感和变化。
圆形具有一种层次感和结构感,它可以被用来构建空间的层次和结构。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利用圆形元素来创造出不同层次和结构的空间布局,让空间更具有层次感和丰富度。
比如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可以使用大小不同的圆形庭院来营造出空间的层次感和丰富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可以运用圆形的水池和雕塑来构建出空间的结构感和层次感。
结语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具有美学特性,而且具有功能性,在不同的场景下都可以发挥出不同的设计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场景和要求来选择恰当的圆形元素并加以合理运用,以实现景观设计的功能和美学上的双重目标。
希望本文能够为未来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促进景观设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浅析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要要大夫山森林公园为例导读: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要要大夫山森林公园为例是一篇相关景观和效能的论文文献代码,免费分享阅读下载是对毕业生写作论文有着参考意义。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520)要: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基础上将森林景观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即以处理本篇浅析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要要大夫山森林公园为例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优秀题目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以便达到和谐共荣的局面.本文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以大夫山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为例,积极探析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关键词: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依照森林旅游和森林环境的基本属性,实现景观资源保护和开发,以便达到更的欣赏性,更理想的艺术效果,从而展现出森林公园的自然美、生态美和艺术美.1 森林公园的概况大夫山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2。
1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其一,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需要以森林美学为理论依据.讲究的是,森林美学与景观管理间的相融相合,以体现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能.无论是森林公园建设,还是森林调整,至植物造景,都应该以森林美学为引导,去展现生态美学价值.简单来讲,依据森林美学理念,从树种分布、区域分布、采伐规模、培育形式等角度入手,去处理森林资源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其二,景观生态学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斑块、廊道、基质、边缘带的景观格局设计方面,以景观结构、功能效能、时间空间方面发挥巨大的效能.2。
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2。
2。
1 明确森林公园规划功能分区和景点分布.依照公园开发和保护的基本需求,本着和谐处理游览与生产服务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地域空间,地制宜满足森林公园功能需求,表现出不功能分区的效能,且展现出整体的协调性.由此,将森林公园规划为5个分区:①众春天香植物景区,以周主山、北山沟、瓦窑沟为主.②文化风情区,以茶园、秦腔戏园、滑草运动场为主.③滨河游览区,主张的是水体景观的形态变换,季节更替,城市游憩休闲的和谐布局.④经济林带,以经济林开发区,农家乐、纪念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主要特色.⑤退耕还林建设区域.此基础上结合个景区的景观资源,合理处理主景和次景间的关系,以达到景观效能.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祁军(上海春沁生态园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10)摘要:在当今时代下,伴随着城市环境建设与发展,“绿色城”“生态城”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对应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因此,本文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06-0073-030引言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憩的主要公共场所之一,其可以改善城市控制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城市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人文活动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的景色你需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1浦东锦绣文化公园基本介绍浦东锦绣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新区内环内核心城区,总面积约为25hm2。
西侧紧邻浦东“三馆一园”(浦东图书馆、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北接浦东干部学院。
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培花社区单元(Z000501)西片区(文化公园)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主体为G1公园绿地。
地块原为2004年建设临时绿化工程,建成后实行不对市民开放的封闭管理政策。
地块内虽绿化覆盖高达90%,空间幽闭,但主要为意杨、杜英等需更替品种乔木为主的苗圃林。
随着周边城市道路及地块的开发建设,地块低于周边基础设施导致地块内部长期排水不畅,东侧苗木大量死亡。
作为核心城区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空间,原苗圃栽植形式难以发挥最大的城市绿地生态涵养功能,亟待改造。
将锦绣文化公园地块纳入浦东城市公园体系,重塑绿地生态,建立连续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是此次绿地改造为城市完善生态绿地网络重要意义。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摘要:设计中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生态设计理念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遵循4R原则、自然优先原则、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的生态设计是使人居环境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字:景观设计,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原理,遵循原则Abstract: the design make its environmental damage minimum form called ecological design.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reflects the human a new aesthetics and values: the man and the nature to the real cooperation and friendship relationship.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including: local, protect and save the natural capital, let the natural work and reveal natural, follow the principle, natural 4 R the priority principle of minimal intervention, the biggest of the principle of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design is to make living environment to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ants.Key word: landscape design, the ecological design, ecological design principle, follow the principles一、生态设计原理以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约翰·莱尔(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罗伯特·萨尔(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的动态,系统阐述景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曲江池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摘要/本文从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历史及定位出发,重点论述了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景观布置及设计,并分析了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例当代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以望为探讨文化遗址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意义相关研究与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保护遗址景观设计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Qujiang Relics Park history and position sets out, discussed the Xi'an Qujiang Relics Park landscape layout and design, and analysed in Xi'an Qujiang Relics Park as an example the ruins park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n city landscape effect, in the hope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sites in city landscape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learning to help.Key words/Protection Relics Landscape design一、遗址公园概述及国内外发展概况遗址公园概述一般而言,遗址公园乃是在历史遗址或基址之上创意建设,是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特征的、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公共性园林景观。
它是以保护遗址本体和遗址所处的自然、历史环境要素为目的,利用遗址本体及潜在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营建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公共开放绿地,并具备教育、科研、观光、娱乐等功能,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的内在动力和宝贵遗产。
对于遗址公园而言,文化也是其永远的基因,是将人们与历史联系起来的纽带。
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初探【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文章首先介绍了圆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演变,然后探讨了圆形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在不同场景中的设计技巧。
接着讨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圆形元素的美学理解以及圆形元素对景观氛围的影响。
结论部分分析了圆在景观设计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圆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圆形元素、景观设计、历史演变、现代应用、设计技巧、美学理解、氛围影响、应用价值、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圆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不充分。
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分析圆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演变、现代应用情况,探讨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设计技巧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理解,并深入探讨圆形元素对景观氛围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挖掘圆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圆形元素作为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元素之一,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了解圆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规律和设计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和功能性的景观作品。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系统探讨圆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美学理解,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师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还将深入分析圆形元素在不同场景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特点和表现形式,探讨其对景观氛围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通过对圆形元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理解和应用实例进行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不同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提升设计作品的整体品质和表现力。
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拓展圆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范畴,更在于为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景观设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2. 正文2.1 圆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演变圆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摘要:分析了贯穿于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恢复与促进、生态补偿与适应等两大生态设计理念,探讨了运用两种理念设计时常用的五种手法:保留与再利用、生态优先、变废为宝、借助科技、利用自然。
认为生态设计应遵循4R原则、自然优先原则、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生态的景观设计是使人居环境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字: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理念;手法;原则Preliminary Discussion about the Ecological Ideas and Tactics in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Gao Hei; Ni Qi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wo ecological design ideas which are applied to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ith promotion and compensation with accommodation, and discussed five often used tactics, keeping and reusing; ecology priority; turning waste into w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using natural strength. Ecological design should follow principles such as 4R, nature priority, minimum intervention and greatest promotion.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enhance human habitat environment and encoura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Design; ldeas; Tactics; principles人类建立城市的初衷是营造一个区别于天然环境的人类聚居地,以免受自然灾害和动物侵扰,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变得愈来愈脱离自然,由人口和工业的聚居引发的各种各样矛盾和问题愈来愈突出和严重[1]。
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高等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的载体。
如:建筑、雕塑、工业产品等等。
因此,校园景观①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美国最美的校园之一。
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的理由②”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
因此,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清华大学的精神,使人们了解其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对清华大学早期(即西教学区)校园硬质景观进行简单分析,使人们了解几十年来清华学人对老教学区景观的继承、建设与发展情况。
第三部分对清华大学在校园景观改建过程中的特色进行了①分析。
一、清华的精神1.1老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老校训是梁启超(字任公)先生1914年冬来清华讲演的中心思想。
这八字来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舰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梁先生诠释道:“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君子贵己甚厚,责人甚轻。
……”这次讲演以后,学校及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
(引自黄延复《清华园风物志•校徽与校训》)1.2 新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老校训还是新校训,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勤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1.3 清华的学风清华自1911年建校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
在这几十年过程中,清华学子在“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召下,人才辈出。
如闻一多、梁思成、施氵晃、、陈岱孙、曾昭抡、钱钟书、吴晗等等,在各个学科领域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的清华学子们更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以老校友、老前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攀高峰。
在校园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生们课外活动娇健的身影与优美的歌声,它们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最为动人、最美妙的人文景观。
二、清华早期校园(西教学区)的硬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色2.1 清华校园建设断代: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大致可以分为① 1911年建校到1922年四大建筑完成的早期发展阶段② 1923年到抗战前发展时期③抗战与西南联大时期④解放后至1977年获得新生阶段⑤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时期2.2 早期四大建筑:建筑的造型、色彩以及空间围合,对于创造特定环境的氛围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早期的四大建筑及其环境尺度与质量无疑是近代校园景观的典型代表之一。
清华大学校园是在原清朝皇子奕讠宗的清华园(俗称“小五爷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办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1年建校时,只包括清华园一处,面积约450市亩;园内除工字厅及其附近的几处古建筑外,新建筑有“校门”、“清华学堂”、“二院”、“三院”、“北院”等,这批建筑的承建人为奥地利人埃米尔•斐士③(Emil Sigmund Fischer)清华建校初期即1914年由美国建筑师墨菲④(Henry.K.Murphy)主持制定了校园规划⑤。
后来根据学校的建筑发展,杨廷宝先生于1930年,汪国瑜于1954年,建校规划组于1960年,基建处、设计院1979年,高冀生于1988年,苗日新于1994年又分别进行了六次规划;尤其是1914年、1930年和1954年的规划奠定了清华大学建设发展的基本布局⑥。
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分别是: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它们是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丹纳(Richard H•Dana)1916年设计建造,1921年前完成的。
在建筑布局上以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为南北轴线,以清华学堂、科学馆为东西两翼,构成了以大礼堂前草坪广场为中心的主教学区庭园空间。
这些建筑无论是造型还是内部都采取了欧美新古典主义的造型,尽量讲求气派,追求一种永恒的、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风格。
尤其是大礼堂位于校园中央、穹顶、铜门、门廓采用汉白玉爱奥尼柱式,墙体采用红砖,从形体到色彩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青春的朝气。
可以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初学院派艺术校园形式的翻版⑦。
一位评论家评论这样形式是与教育的内在精神相称的,他把这些建筑看作充满“尊贵与和谐,(它们)将为清华校园增加魅力,促进这所学校的教育,并向我们的子孙后代再现不懈的努力工作,自我牺牲的不变的价值,以及达到顶峰的力量和富有远见的安排”。
⑧因此对于我国近代大学校园形式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广场空间和处理上充分考虑到建筑尺度与人的关系。
广场为100×70米的长方形,周围建筑2-3层,有较为亲切、生动的气氛,建筑对广场形成较为紧凑的围合关系。
人们坐在草坪上可以观赏到周围建筑的主要造型特征;同时,各个建筑入口处人的活动及草坪中人的活动可以尽收眼底,构成了生动的广场景观。
在建筑施工质量及其小品的设计方面为当时全国之最,非常注重建筑的细部设计和建筑材料的肌理美感,甚至一些重要的建筑材料都从国外进口;如美国、法国、意大利等等。
充分考虑到建筑尺度与人的关系,空间处理恰当宜人。
建筑小品、灯饰、台阶,甚至连大礼堂前的旗杆底座都是由花岗岩精心雕制而成,其功能尺度完全符合人的需要,既美观又具有多功能特点。
另外还采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建筑技术,例如图书馆,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火技术和图书设施;体育馆内有篮球场,八十码悬空跑道、暖气、热气干燥设备等等,在当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总之,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从形式到布局及其内部设施都是采劝拿来主主义”。
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当时建筑师缺乏、科学技术落后,另一方面也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产物。
但是,在客观上清华早期无论是校园规划还是建筑形式都代表了当时世界校园规划、设计的最新潮流,具有前卫性。
今天,四大建筑以及广场空间已成为清华的标志建筑和象征。
2.3 传统园林的新生命东部教学区的“洋”景观建筑与其近临的西部“水木清华”古典园林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青砖、黛瓦、小桥流水、松柏滴翠、鸟语花香、荷风阵阵,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幅中国画卷,使人们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陶冶情操,谈经论道。
对于传统与创新,中国与西方文化,冯友兰先生曾作过精辟的论述:“普通所谓中西之分,实在是古今之异。
古有古之…物质文明‟,随其…物质文明‟而有古之…精神文明‟。
今有今之…物质文明‟依其“物质文明”而有今之…精神文明‟。
……然而古亦非尽不能存,历史是有联续性的,一时代之…物质文明‟及其…精神文明‟皆自其前代脱演而出。
凡古代事物之有普遍的价值者,都一应能继续下去。
不过凡能继续下去者,不都因为他古,是因为他虽古而新。
”⑨中国古典园林到了清代,无论是建筑、理水、堆石、布局等艺术处理手法与园林美学已发展到了极至;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文人园)对于清皇家园林有着极大的影响。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追求一种空灵、俊秀、飘逸”⑨的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
这种“天人合一”与自然求得有机融合的思想,在现代物质文明极度发达,人与自然日异隔离的现代社会被赋与了新的意义与内函。
在大自然优美的“画卷”中畅游,对于现代人尤其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来说已是一种奢侈。
但今天人们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与封建士大夫文人的“融合”有着本质的区别。
即古代文人墨客遁迹山野或园林之中除对自然的热爱外,根本点在于“出世”,在于逃避官场的尔谑我诈,寻求心灵的安慰。
而现今人们则是为了在大自然中休心养性,陶冶情操。
然而作为大学校园中的古典园林如果一味的泥古,不增加新的创新,只能是古所以传下来的“新”而不是今日之创新。
清华大学几十年来在对清华园的景观设计创新方面,我个人认为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是值得研究与借鉴的。
2.3.1 古典园林中的现代雕塑:古典园林中如果说有雕塑的话那就是有法无式的堆石或片石,重在以小见大。
立片石以象千仞之峰,堆石则进求瘦、透、漏、皱,以奇、怪为美。
苏州留园之冠云峰,即为其典型的代表。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无论是堆山、理水、建筑布局、空间尺度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而成。
因此,要在其中加入新的景点其难度是不言而语的。
然而1987年立于“水木清华”池北岸的朱自清先生汉白玉雕像却成为“水木清华”园区的点睛之笔,使这个传统园林倍感增色。
就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材质的肌理与色彩特性。
朱自清雕塑选用汉白玉洁白的色彩显得格外突出并与南岸的汉白玉护栏形成呼应。
其二,至今仍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散文能够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
其三,位于池东畔的自清亭(原迤东亭)使人们仿佛觉得朱先生刚刚离开,正沿着池畔欣赏荷塘月色,这就使得雕像“活”了起来。
前面已经谈到“水木清华”园区之所以树立朱自清先生的雕像中除他高尚的情操值得人们敬仰外,还与优美的《荷塘月色》密不可分。
闻一多先生深厚的学术修养为师生所崇敬,更为他坚强的斗志所激励。
因此,闻先生雕像从材质到环境空间处理都与朱先生不同。
如果说朱先生雕像采取的是与古典园林相融的手法,那么,位于自清亭东部小山脚下的闻一多雕像则采取了隔景的处理手法。
其景观环境庄严而优美。
首先在“水木清华”园区自清亭东侧、雕像西测的小溪畔种植一片茂密的修竹,这样一方面可以阻挡人们的视线起隔景作用,另一方面象征着闻先生的高尚品德;同时,还在雕像背后砌了道约3米左右高,5米左右宽抛光的黑色大理石墙体作为红色大理石雕塑的背景。
这样的环境处理,就使得闻先生雕像突出而又庄严。
抛光的黑色大理石与粗放的红色大理石雕刻形成强烈的肌理对比,表现出闻先生不屈的的革命斗志与坚强的性格。
这两座雕像相距不远,但在景观环境的艺术处理上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手法,各自成景又相互关联。
这种关联性除景点布局的地理联系外,更重要的内在联系是他们同是清华学子,有着相同的高尚品质与严谨的治学态度。
当然在清华校园中的雕塑、纪念碑、还有象王国维纪念碑、施氵晃纪念壁碑、“三•一八”断碑,马约翰雕像等,他们都是清华的骄傲,在环境景观处理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在此就不做逐一赘述。
2.3.2 校园中的喷泉喷泉是西方园林理水的重要手段和环境景观视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