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第一课时(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24
初一语文《背影》公开课课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2. 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感受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2. 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知识点讲解1.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
他向往田园生活,反对世俗的纷争,主张归隐田园,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
2. 课文内容解析(1)故事情节概括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描述了桃花源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找却无法找到。
(2)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理想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3. 词语解析(1)常见文言词语解释如“之”、“其”、“以”、“而”等。
(2)一词多义如“为”可以表示“作为”,也可以表示“为了”。
四、课堂小结与朗读背诵环节设计1.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感受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文言词语,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2. 朗读与背诵环节设计(1)分角色朗读邀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扮演渔人和桃花源中的居民,进行分角色朗读。
其他同学可以轻轻跟读,感受课文中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朗读前,提醒同学们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和语调,尽量模仿古人的朗读风格。
(2)集体朗读全班同学起立,一起朗读课文,增强集体协作和课堂氛围。
老师可以领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背诵比赛分组进行背诵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背诵出更多的课文内容。
比赛可以设置多个轮次,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
(4)创意背诵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或者创作一首小诗来表达对《桃花源记》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邀请几名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背诵,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欣赏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归纳和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的理解。
2. 对朱自清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背影》的打印稿。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朱自清的作品和背景。
b. 提问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c. 引入本课的主题《背影》。
2. 阅读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c.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技巧分析(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b.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模仿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c.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评和讨论。
4. 情感体验(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重要性和平时对父爱的忽视。
b.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和感受。
c.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和感悟。
b.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对父爱的理解和尊重。
c. 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
六、教学延伸1. 文学探究(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比较其写作风格和主题。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朱自清其他作品的认识和感悟。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
【教学重难点】1、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2、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3、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从父子的表现来比较。
【教学方法】1、导入法。
2、解读法。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讲作者及写作背景,讲字词,课文讲解,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全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0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这篇散文《背影》。
板书:背影朱自清二、作者简介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相关情况。
设计: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
请大家看到课文的注释部分,这里有朱自清的相关资料,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
《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三、生字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四、课文解读按段落顺序讲解这篇课文。
1、第1自然段这两句交待了作者的写作原因,用一个“最不能忘记”表现了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是无比深刻的印象,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
问: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记”呢?明确:这里是作者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问:课文题目是背影,而这里第一段就提到了背影,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呢?明确: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点明这是难忘的背影。
板书:第1段:开篇点题,难忘背影2、第2~3自然段问:“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那作者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请在课文中找出来?明确:“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课题背影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围绕“背影”所描述的情景,通过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感受父爱的深沉。
教学重点精读围绕“背影”所描述的情景,通过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感受父爱的深沉。
教学难点通过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感受父爱的深沉。
问题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父亲,好像从来都是不善表达的,
即使他对你的爱有千斤重,也很难流露于言语之中。
如果一位将爱隐忍
于心的父亲,遇上了同样深沉的儿子,他们之间会如何传递爱与关心
呢?今天我们就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感受他笔下的父子深
情。
二、活动一:七嘴八舌说背影
1、听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概括这是一个的
背影。
示例:父亲的背影、蹒跚的背影、感人的背影、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充
满回忆的背影……
三、活动二:最佳插图评背影
1. 如果课文中需要配一张插图,请选择一张你认为最合适的图片,圈划
出该图和文中对应的语句,并陈述一下你选择该图的理由。
《背影》一课时教案引言: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它能帮助教师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以《背影》为例,为中学语文教师设计一堂以此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堂。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并分析《背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述,描述与品味文本中的形象描写。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父爱的珍视与感恩之情。
- 培养学生感受以身作则的美德和影响力。
3. 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解读能力。
-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分析理解《背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述,描述与品味文中形象描写。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以身作则的美德和影响力。
四、教学准备:- 课文《背影》的复印件。
- PowerPoint 幻灯片或者教师手写板。
- 学生讲解项目指南。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教师手写板,展示《背影》的标题,并询问学生对于这个词的理解。
2.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因为某个人的离别而感到伤感的事情,并鼓励他们与同桌分享。
步骤二:阅读理解(25分钟)1. 将《背影》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前默读。
2.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3. 教师指导学生针对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分析和理解,并展开讨论。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理解与感受。
步骤三:文本分析(20分钟)1. 导入背景知识,介绍《背影》的作者、作品背景和写作背景。
2. 针对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文中的细节入手,分析父爱、亲情和师生关系在文中的呈现,引导学生理解并发表个人见解。
3. 引导学生理解以身作则的美德和影响力,并讨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步骤四:语言表达(2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文中的形象描写,并引导他们感受和理解。
2. 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从文中选取一段形象描写进行朗读和表演。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手法。
提高学生对散文文学形式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学会从作品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珍贵和父母的爱,激发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作品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是朱自清为其父亲写的悼念之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2.2 课文内容分析:通过阅读《背影》,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探讨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背影》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4.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故事或感悟。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和情感真挚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春》等,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